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下一代的成长问题,幼儿的行为能力是幼儿进入幼儿园这个小社会必须要快速形成的一项能力,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积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幼儿阶段是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能够最大限度的启蒙儿童的各方面潜能。幼儿阶段是儿童认识世界和感知世界的关键时期,幼儿的心理已开展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他们会通过行为反映出来,幼儿教师要时刻观察好幼儿的行为,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促进幼儿行为能力的不断发展,是需要幼儿教师不断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幼儿不良行为;有效对策
受年齡限制,幼儿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社会中,都很难自觉遵守行为规范与公共准则,这就导致他们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不仅给自身带来了不良影响,也会对他人产生一些危害行为,这种行为通常被人们称为不良行为。幼儿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会经历一个由不懂到懂的过程,各种知识、经验与能力也会逐步提高,渐渐地去掌握一些必要的社会规范。和青少年相比,幼儿的无意过错更多,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具有较强的冲动性,经常会忽视行为导致的后果。如果成年人忽略这种后果,幼儿的不良行为就会变本加厉。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使幼儿获得身心健康发展。
栋栋在幼儿园里非常特别,相对于同学来说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突然打其他小朋友,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欺负同龄伙伴,不爱学习,甚至还常喜欢搞破坏、拆卸东西,做恶作剧,等等。他的爷爷为了改正他的这些不良行为,采取了很多的教育手段,但是都没有达到效果。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栋栋他的父母均为智残、精神三级,孩子长期由爷爷奶奶照顾,平时爷爷奶奶出去工作,就让他和妈妈待着一起,他妈妈事儿会精神恍惚,所以时常是他自己一个人玩,因此就缺少管教,认为“没有人能管我”,形成“唯我独尊”的性格。
学期总目标:通过创设“老师的小帮手”机会,渐渐加强栋栋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他的耐心、上进心;在活动中,正确处理孩子玩闹过程中产生的攻击性行为,积极表扬他的优点,肯定他的长处,使栋栋成为受小伙伴欢迎的好榜样、好朋友;通过家长交流、取得家园教育一致,并能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
第一阶段目标、措施:(1)目标:增强栋栋的自控能力。(2)措施:通过教育观察,在每个活动中观察栋栋的一举一动,表扬他的优点,适当劝说他的缺点。
第二阶段目标、措施:(1)目标:通过让栋栋表现自己优秀的方面,有目的地树立他在同伴心目中的榜样地位,让同学亲近他、接纳他。(2)措施: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
一、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既源于幼儿思想,更多的还是家庭、学校、社会造成的。“问题学生”多有这样的“成长”历程:因多种原因,如不愿学习、害怕作业、害怕考试等,但由于学校、家庭及诸多原因,忽略习惯培养,导致不良现象没能及时疏导和纠正,学生就形成了厌学、纪律观念薄弱、师生关系紧张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内心既感到不安、恐惧,却又追求独立、寻求自我,情绪变得焦虑、无所适从,这些不良现象逐步形成习惯。
(1)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挖鼻孔、随手抹鼻涕、吮手指、不爱刷牙漱口、让家长追着喂饭、贪吃、爱吃零食、挑食偏食、经常剩饭、撒饭、边吃边玩、坐姿不正、不肯独睡、不爱收拾房间、过分讲究穿着打扮。
(2)言行方面的不良习惯:上课做小动作、一心二用、做事没长性、磨蹭、任性、不愿意做家务劳动、懒得走路、说谎、推诿、不受动脑、集体告状。
(3)幼儿心理方面的不良习惯:依赖性强、没有主见、不爱惜物品、怕生、对人冷淡、不关心长辈、不会分享。
(4)幼儿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良习惯:不宽容、没礼貌、不遵守公共秩序、爱插嘴抢话、捉弄人、爱吵架、侵犯他人。
二、相关有效对策
(1)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因材施教,有些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有着根源性的缘故,可能是由于家庭的影响,或者环境的因素,或者是自身的叛逆的性格,或者他自己没有认识到其行为是错的,会产生相应的恶劣后果,更有可能是的,在电视或者相关的媒体上,幼儿学习大人身上的恶劣行为,等等。每一个原因诱发的行为,都会导致幼儿出现不良行为。必须要针对这些具体而实际的根源来寻求解决的办法,做到对症下药,不能片面和武断,一概而论。
(2)尊重儿童的身心,对待孩子要保持公平态度。幼儿的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或者有时候,他也只是想引起大人的关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个时候,家长或者老师要保持一颗公平公正而又充满慈悲和爱的心来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够在爱的包围下,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真诚和爱心,那么,孩子犯错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在任何时候,老师和家长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爱和责任。
(3)相信孩子,给予儿童积极的期望。皮格马利翁效应表示如果教师给予孩子积极的期望,那么由于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尊重与信任,便主动向其老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所以教师对儿童提出的期望应是具体的,并且应该表达出来。比如,老师们常说:“我希望小朋友们都能成为好孩子。”那么,怎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这就应该具体化,加入一些形容词,比如“遵守纪律”“上课不说话”等,来对“好孩子”进行界定。
(4)树立良好的榜样,鼓励孩子向榜样学习。正常情况下,教师和家长都是引导孩子向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教师和家长的示范作用,将会为孩子朝着阳光方向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的跟老师和家长来学习,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出现不良的行为或者是暴力的言语,孩子也会受到这方面的不良影响。这也是导致儿童出现不良行为的一个比较直接的原因,所以这时候,家长要积极正面的表现,来积极的引导,起到正面的示范力量。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对孩子做出一些积极性的示范,比如,在做一件看似很难的事情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就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把这件事情做的尽可能的完美,让孩子看到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把老师和家长作为一种榜样,而去潜移默化的模仿和学习,这样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给予正确而明确的提示、指导。孩子总是难免犯错误,其行为举止在大人看来是非常不得体的,但是,很多时候,孩子不知道自己错了,他们认为自己做的事是千真万确的,因为别人也在这样做,或者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但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或者不知道怎样改正,也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他们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就会给其他人带来带来不良影响。但可能他们也只是在效仿别人,比如身边的哥哥姐姐等等,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给孩子一个比较精准正确的示范,给他提供正确的指导和提示,这样才能够避免他们出现错误的行为,甚至走上歧途。
针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和习惯,要充分认识到它产生的原因和根源,在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上要适当合理,看是否涉及到道德品质等原则性问题,培养其自律的精神。家长和教师要富有爱心和责任感,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克服缺点和毛病,让孩子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保证孩子实现稳健的长远发展。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干细;天下难事,必作干易”。所以培养良好习惯得从小做起,从简单的事做起,为了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从小就开始培养他们的好习惯吧。
参考文献:
[1]吴宗英.幼儿教师对幼儿不良行为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J].时代教育,2012(18).
关键词:幼儿不良行为;有效对策
受年齡限制,幼儿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社会中,都很难自觉遵守行为规范与公共准则,这就导致他们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不仅给自身带来了不良影响,也会对他人产生一些危害行为,这种行为通常被人们称为不良行为。幼儿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会经历一个由不懂到懂的过程,各种知识、经验与能力也会逐步提高,渐渐地去掌握一些必要的社会规范。和青少年相比,幼儿的无意过错更多,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具有较强的冲动性,经常会忽视行为导致的后果。如果成年人忽略这种后果,幼儿的不良行为就会变本加厉。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使幼儿获得身心健康发展。
栋栋在幼儿园里非常特别,相对于同学来说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突然打其他小朋友,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欺负同龄伙伴,不爱学习,甚至还常喜欢搞破坏、拆卸东西,做恶作剧,等等。他的爷爷为了改正他的这些不良行为,采取了很多的教育手段,但是都没有达到效果。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栋栋他的父母均为智残、精神三级,孩子长期由爷爷奶奶照顾,平时爷爷奶奶出去工作,就让他和妈妈待着一起,他妈妈事儿会精神恍惚,所以时常是他自己一个人玩,因此就缺少管教,认为“没有人能管我”,形成“唯我独尊”的性格。
学期总目标:通过创设“老师的小帮手”机会,渐渐加强栋栋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他的耐心、上进心;在活动中,正确处理孩子玩闹过程中产生的攻击性行为,积极表扬他的优点,肯定他的长处,使栋栋成为受小伙伴欢迎的好榜样、好朋友;通过家长交流、取得家园教育一致,并能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
第一阶段目标、措施:(1)目标:增强栋栋的自控能力。(2)措施:通过教育观察,在每个活动中观察栋栋的一举一动,表扬他的优点,适当劝说他的缺点。
第二阶段目标、措施:(1)目标:通过让栋栋表现自己优秀的方面,有目的地树立他在同伴心目中的榜样地位,让同学亲近他、接纳他。(2)措施: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
一、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既源于幼儿思想,更多的还是家庭、学校、社会造成的。“问题学生”多有这样的“成长”历程:因多种原因,如不愿学习、害怕作业、害怕考试等,但由于学校、家庭及诸多原因,忽略习惯培养,导致不良现象没能及时疏导和纠正,学生就形成了厌学、纪律观念薄弱、师生关系紧张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内心既感到不安、恐惧,却又追求独立、寻求自我,情绪变得焦虑、无所适从,这些不良现象逐步形成习惯。
(1)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挖鼻孔、随手抹鼻涕、吮手指、不爱刷牙漱口、让家长追着喂饭、贪吃、爱吃零食、挑食偏食、经常剩饭、撒饭、边吃边玩、坐姿不正、不肯独睡、不爱收拾房间、过分讲究穿着打扮。
(2)言行方面的不良习惯:上课做小动作、一心二用、做事没长性、磨蹭、任性、不愿意做家务劳动、懒得走路、说谎、推诿、不受动脑、集体告状。
(3)幼儿心理方面的不良习惯:依赖性强、没有主见、不爱惜物品、怕生、对人冷淡、不关心长辈、不会分享。
(4)幼儿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良习惯:不宽容、没礼貌、不遵守公共秩序、爱插嘴抢话、捉弄人、爱吵架、侵犯他人。
二、相关有效对策
(1)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因材施教,有些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有着根源性的缘故,可能是由于家庭的影响,或者环境的因素,或者是自身的叛逆的性格,或者他自己没有认识到其行为是错的,会产生相应的恶劣后果,更有可能是的,在电视或者相关的媒体上,幼儿学习大人身上的恶劣行为,等等。每一个原因诱发的行为,都会导致幼儿出现不良行为。必须要针对这些具体而实际的根源来寻求解决的办法,做到对症下药,不能片面和武断,一概而论。
(2)尊重儿童的身心,对待孩子要保持公平态度。幼儿的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或者有时候,他也只是想引起大人的关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个时候,家长或者老师要保持一颗公平公正而又充满慈悲和爱的心来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够在爱的包围下,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真诚和爱心,那么,孩子犯错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在任何时候,老师和家长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爱和责任。
(3)相信孩子,给予儿童积极的期望。皮格马利翁效应表示如果教师给予孩子积极的期望,那么由于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尊重与信任,便主动向其老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所以教师对儿童提出的期望应是具体的,并且应该表达出来。比如,老师们常说:“我希望小朋友们都能成为好孩子。”那么,怎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这就应该具体化,加入一些形容词,比如“遵守纪律”“上课不说话”等,来对“好孩子”进行界定。
(4)树立良好的榜样,鼓励孩子向榜样学习。正常情况下,教师和家长都是引导孩子向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教师和家长的示范作用,将会为孩子朝着阳光方向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的跟老师和家长来学习,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出现不良的行为或者是暴力的言语,孩子也会受到这方面的不良影响。这也是导致儿童出现不良行为的一个比较直接的原因,所以这时候,家长要积极正面的表现,来积极的引导,起到正面的示范力量。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对孩子做出一些积极性的示范,比如,在做一件看似很难的事情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就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把这件事情做的尽可能的完美,让孩子看到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把老师和家长作为一种榜样,而去潜移默化的模仿和学习,这样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给予正确而明确的提示、指导。孩子总是难免犯错误,其行为举止在大人看来是非常不得体的,但是,很多时候,孩子不知道自己错了,他们认为自己做的事是千真万确的,因为别人也在这样做,或者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但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或者不知道怎样改正,也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他们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就会给其他人带来带来不良影响。但可能他们也只是在效仿别人,比如身边的哥哥姐姐等等,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给孩子一个比较精准正确的示范,给他提供正确的指导和提示,这样才能够避免他们出现错误的行为,甚至走上歧途。
针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和习惯,要充分认识到它产生的原因和根源,在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上要适当合理,看是否涉及到道德品质等原则性问题,培养其自律的精神。家长和教师要富有爱心和责任感,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克服缺点和毛病,让孩子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保证孩子实现稳健的长远发展。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干细;天下难事,必作干易”。所以培养良好习惯得从小做起,从简单的事做起,为了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从小就开始培养他们的好习惯吧。
参考文献:
[1]吴宗英.幼儿教师对幼儿不良行为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J].时代教育,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