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商无法禁止阳光入屋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ugjl012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0年前,在美国流传出一篇奇文,这篇文章的标题叫《蜡烛制造工匠的请愿书》,代表蜡烛、灯蕊、灯笼、烛台、灯台、灯罩、动物油、树脂、酒精生产商向政府和民众呼吁,重开1845年和1851年大英帝国已废除的窗户税和玻璃税,禁止太阳入屋,以保证他们所在的照明行业的利益。在石油还没有大规模开采之前,这些产业曾主宰着城市的照明。当然,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不是太阳,而是当时初露头脚并被公众越来越认可的煤油灯。除了请愿和制造舆论,他们还不断地把因使用煤油灯不当而造成的火灾与损失变本加厉地夸张成缺陷和灾难,以阻止它的流行。
  但结果又怎么样呢?有目共睹。
  历史曾無数次地将这类开历史倒车的人变成一个又一个笑话。但却并不妨碍在每一个新生事物面前,总有一些出于既得利益考量或对新发展趋势确实迷糊的人做出各种荒唐事情。比如,与汽车和火车比赛的马车夫;与蒸汽机比赛工作效能的纺织工,以及前文所提到的与阳光和煤油灯较劲的蜡烛商。而这次胜出的煤油灯,在其后出现的电灯来临时,也干了几乎相同的事情。而之后,电灯的发明者爱迪生,也犯了几乎相同的毛病,为了捍卫他一手建设起来的直流电照明体系,他不遗余力打压和抵毁交流电体系的发明者特斯拉及其技术,为了增加可怕效果,他甚至发明了电刑椅,还当众用交流电电死一只大象。这,并没有改变交流电成为人类主流的用电方式。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早年,我曾看过一部名叫《品质》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坚持品质,把鞋做得既结实又耐用的皮鞋匠敌不过机器生产的华而不实的皮鞋和人们朝秦暮楚的审美取向,最终饿死的故事。早年,我曾对他的这种品质,抱以深深的敬意和感动。但现在,却觉得那位皮鞋匠的坚守,未尝不是一种对惯性的固守,像刻舟求剑一般,时代之船已走了千里之远,而你还在一个地方固守和坚持,这既可以视为一种悲壮,也可以看成一种僵化。这种状况,有点像老评书艺人仇恨电影;图书出版者仇视电脑和手机一样。这些作为个人选择,本无可厚非,只要他愿意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但如果他正好是一个行业的管理者或一个企业的决策人,可以决定一个产品或一种业态的走向和生死时,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而事实上,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比如,曾经红极大半个世纪,统领人类摄影技术潮流的柯达公司,在数码影像的大潮面前,顽固地坚守胶卷冲洗这一传统的既得利益,甚至雪藏了他们率先发明的数码摄影和冲洗技术,以为捂住耳朵就可以听不见自己不喜欢的数码革命时代的来临。这种像驼鸟那样把头埋在沙里就以为危机不存在的滑稽相,也发生在摩托罗拉等曾经风靡世界的巨无霸身上。
  这种状况,也体现在社会管理的模式上,比如某些经济决策机构,在市场經济大潮面前,不是顺应市场的调节与自净能力,而是向往垄断和可以把控的秩序。一些政策管理者,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渴望自由流动的状态下,无休止地加码管控,与潮流和大势为敌。于是,就出现了每当有新生事物出现,以管控和压制为前提的所谓新规出台。于是就有了余额宝的转款上限,滴滴司机的身份限制,以及互联网贷款不超20万的各种奇葩规定,这些规定的出台,确有不少好的初衷,但也的确有些为了便于管控而与时代逆行,像蜡烛商抗议阳光入屋那样……
  这些层出不穷的限制,可能迟滞,但决不会改变潮流和大势。就如同马车夫无法阻止汽车与火车,蜡烛商无法阻止煤油灯和阳光一样,他们想拖住历史步伐甚至将其往后回拉的举动,只是给后世的历史学者,添了些笑话和谈资而已。
其他文献
晚清两朝帝师的翁同龢,由守旧的清流士大夫变为力倡变法的维新派首脑,折射出近代中国知识精英走过的崎岖而痛苦的思想嬗变之路。那么翁同龢是怎样觉醒的呢?  我以为,有三大因素促成了翁同龢的思想转变。  变法图强的西学新书开阔了视野,此其一。翁同龢对传统儒学烂熟于心,而手不释卷的读书习惯和生活方式,使他较早接触到近代一些变法图强的进步新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冯桂芬所著的《校邠庐抗议》。这位苏州同乡、翰林院
期刊
宁波月湖之西的天一阁,是中国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和世界存世历史最悠久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如今,天一阁已由一座私家藏书楼发展成为一座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教、旅游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天一阁几万册藏书之所以流传至今,大概是源于天一閣的藏书文化或古训:代不分书,书不出阁。  古之名门望族,家产甚厚,藏书亦是家产的一部分。如果天一阁创建者范钦把藏书
期刊
我在本刊2016年第11期《騙子利用的是什么》一文中,讲了骗子利用一些职能部门对百姓“寒冬”般的冷漠,假以“春天的温暖”闯入寒舍行骗一事。此事发生在2015年12月18日。是日晚上,孩子下班回到家,见换了燃气灶,便问咱那个燃气灶刚买还不到半年呢,干嘛又换呀?我把事情一说,孩子立即断定:您上当啦!并指着白天刚换上的燃气灶说:您看,这个明显是以旧翻新的。怎办?报警呗。孩子立马给距寒舍不足200米的派出
期刊
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被后世奉为梨园宗师。原因,就在于贵为皇帝的唐玄宗,不但编导节目,还粉墨登场。《新唐书》说,唐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園”,而且,“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能够马上纠正演职人员“声有误者”的唐玄宗,绝对“专家水平”。然而,职在治国的君王,整日沉溺“歌舞升平”,势必会影响大政方针的抓实抓细。唐玄宗后期懒于朝政,纵情声色,坐失“
期刊
在《杂文月刊》2016年11月原创版读到《庄子“不受”的远见》,对“列子不受子阳之粟”颇有些不尽之意。顺便也说几则不受的“史话”。  嵇康不受司马氏之召,躲进竹林做贤人。后来卷入一场莫名其妙的官司,背上莫名其妙的罪名被杀,留下一曲广陵散让人唏嘘。明眼人一看都知道,嵇康龙性难驯,不与司马氏合作,自然逃不过司马家的恢恢法网。  到了明朝,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加强。朱元璋立法治“不受”,根本用不着藏着掖着。
期刊
我有一个梦想,孕育了多年,万一实現了呢?  这个梦想就是,我想给老县城拍一部怀旧的微电影。  出生于山西的导演贾章柯,对老县城情有独钟。他拍摄了好多关于老县城的电影,在那些电影里,老县城尘土飞扬,县城里的小人物们,轮流上演着他们的命运故事。这个看起来内向的男人,拍了一部《三峡好人》,他把老县城的魂给招回来了。电影中的老县城,就是两岸猿声啼不住发生的地方。有一次,我一个人去影院,看那部电影,胸口一阵
期刊
道德很重要毋庸置疑,無论治国还是修身都离不开。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多如牛毛,比如“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等等。不过,重要并不意味着重视。就像空气很重要,但污染空气的事,大家做得不少;身体也很重要,但危害身体健康的事几乎每天在做。如果没到危急存亡之秋,想必一个人很难痛定思痛。  道德之事也是如此。如果你总是和别人谈道德,别人不仅反
期刊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发表《新民说》,希望国人养成独立、自由之理想人格,能够自尊、自治、自立,因为他“认定国民个人的素质是国家富强、独立、自由的前提”(高瑞泉语),所谓“社会国家没有自由独立的人格,如同酒里少了酒曲,面包了少了酵,人身上少了脑筋:那种社会国家决没有改良进步的希望”(胡适《易卜生主义》)。那么,一百多年过去了,国人果真养成自由独立之人格了吗?  前年,曾随单位乒乓球队到某单位打比赛,比赛
期刊
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权力大大衰落了,实权由韩、赵、魏、智、范、中行六家大夫掌控,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范、中行两家被打散了,还剩下智、趙、韩、魏几家,其中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当初,智家掌门人智宣子要确定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劝他不如立另一个儿子智宵。智果认为智瑶优点固然很多,仪表魁伟,武勇善射,多才多艺,能说会道,性格刚毅果决,可就是道德品质不好,有才无德
期刊
上个周末,妹妹从老家打来电话,简单问候了几句,告诉我一条消息,她那在福州打工的儿子处了个外省的女朋友。外甥处对象了,我这个当舅舅的,自然打心底里高兴。于是,笑着回答:“你家楼房刚刚竣工,现在儿子又有对象了,这可是双喜临门啊。”听了这话,电话那头妹妹轻轻叹道:“好是好,只是女方家提出要十万元彩礼。盖房的借款还没还清呢,这下又冒出一个大难题。”“十万呀,这么多!”妹妹赶紧解释:十万元不算多,如果是本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