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供學生思考,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强调创设数学情境,以“问题”趋动教学,形成“情境―问题”学习链,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北师大新版教材编写有一定的模式,每小节内容一般是一课时或者两课时,突出“情境+问题串”的模式。因此要把教材与学生结合起来研读每一课时,针对具体课例,通过“问情境、问问题、问学生”实现对教材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课例研究具有固定的流程,了解其中的 要点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课例。
关键词:计算思维;情境;问题串;课例研究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数学的基本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从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出发,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计算思维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方法,并最终构建出相应的情境,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可以掌握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继而提升他们的数学水平。
创设“情境+问题串”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鲜明的目的,它摒弃了传统的“问答式+单项训练”这种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和名目繁多的习题训练,以生动鲜明的形象,让学生身处具体场境;以真切的情意,去感召学生;以深刻的内涵和蕴意去启迪学生,变抽象枯燥的教学为妙趣横生的活动,有利于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把这些典型课例的亮点展现给大家,供大家研究学习,会对数学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课例研究就是对教师上课的过程展开的研究。和一般的“看课”、“磨课”不同,课例研究有固定的流程。一般来说,课例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课例研究的基本步骤
每一个步骤具体该如何开展呢?我们可以结合案例来一起学习。
(一)如何确立课例研究的选题?
确立课例研究中的选题,可以从是否源于现实、是否源于反思、是否具体可行、答案是否开放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思考。
(二)如何进行设计教案?
设计教案,确切地说应该是教师合作备课。合作备课是每位老师都深度参与、共同碰撞,每位老师都成为设计者式的合作。在合作设计教案时应尽量采用三栏复线式教案。这种教案分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这种复线式教案促使教师关注学生反应,也有利于课后进行反思。下图所展示的《圆的面积》的导入部分是一个复线式教案的样式。
(三)如何进行教学、观课?
这个环节是课例研究的中心环节,通过课堂观察所收集到的资料,既是判断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又是下一阶段集体反思中对教学进行反思和重新规划的基础。课堂观察工具可以是不同的量表:比如学生行为评估表、教师身体语言评价表等。也可以是照相机和摄像机,将课堂全程拍摄下来后,再人工转录为文字,进行深度分析。还可以是教师自行设计开发的观察表格,比如课堂观察的重点是不同区域学生课堂参与的情况,那么可以制作一张座位表,同时统计不同学生回答问题的频次。
(四)如何进行集体反思?
集体反思是教案设计者、课堂实施者和课堂观察者坐在一起,基于教案和教学实施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后研讨,并提出未来教学改进建议的重要环节。应遵循如下流程:
第一,观察者向执教者汇报“我们观察到了什么”。抱着不同观察重点进入课堂的观察者,可以帮助执教者从不同角度还原课堂,对教学过程给予全面、客观的描述和评价。
第二,执教者讲解教学意图。执教者通过叙述,向观察者讲述教学实际的意图、变更发生的原因以及教学后的反思。
第三,观察者和执教者共同基于观察结果展开集体研讨,并在研讨后提出下一轮课堂实施的改进意见。
(五)如何总结、分享?
经过两轮或两轮以上的课堂实施、课后研讨,在第一步中确定的研究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此时就可以将自己进行课例研究的过程和经验进行梳理总结,撰写成可以发表的课例研究报告等。
总之,指向计算思维的小学数学“情境+问题串”课例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边研究边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优秀课例为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共同改进教学提供了平台,为他人学习提供了范例。
【参考文献】
[1]徐常云.课例研究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范[J].教育科学论坛,2013 (12) :27-29.
[2]林顺水.小学数学情境问题串的教学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5年103期.
[3]汪晓勇.小学Scratch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外交流, 2017(35).
[4]王爱武.创设数学情境 放飞学生思维[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5]朱云溪.计算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 12(1):185-186.
[6]安桂清.课例研究主题的确立[J].人民教育,2010,21:41-43.
[7]安桂清,桑雪洁.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二教案的合作设计[J].人民教育,2010,22:48-50.
[8]安桂清,严丽.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四课后研讨活动的开展[J].人民教育,2010,24:37-40.
[9]刘树良.对数学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年11期.
[10]谌启标.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课例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1):156-159.
[11]何明田.基于课堂分析的课例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农村应用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名称及批准号:“基于计算思维的小学数学‘情境+问题串’课例研究”、18-HJYY-363。
关键词:计算思维;情境;问题串;课例研究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数学的基本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从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出发,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计算思维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方法,并最终构建出相应的情境,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可以掌握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继而提升他们的数学水平。
创设“情境+问题串”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鲜明的目的,它摒弃了传统的“问答式+单项训练”这种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和名目繁多的习题训练,以生动鲜明的形象,让学生身处具体场境;以真切的情意,去感召学生;以深刻的内涵和蕴意去启迪学生,变抽象枯燥的教学为妙趣横生的活动,有利于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把这些典型课例的亮点展现给大家,供大家研究学习,会对数学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课例研究就是对教师上课的过程展开的研究。和一般的“看课”、“磨课”不同,课例研究有固定的流程。一般来说,课例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课例研究的基本步骤
每一个步骤具体该如何开展呢?我们可以结合案例来一起学习。
(一)如何确立课例研究的选题?
确立课例研究中的选题,可以从是否源于现实、是否源于反思、是否具体可行、答案是否开放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思考。
(二)如何进行设计教案?
设计教案,确切地说应该是教师合作备课。合作备课是每位老师都深度参与、共同碰撞,每位老师都成为设计者式的合作。在合作设计教案时应尽量采用三栏复线式教案。这种教案分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这种复线式教案促使教师关注学生反应,也有利于课后进行反思。下图所展示的《圆的面积》的导入部分是一个复线式教案的样式。
(三)如何进行教学、观课?
这个环节是课例研究的中心环节,通过课堂观察所收集到的资料,既是判断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又是下一阶段集体反思中对教学进行反思和重新规划的基础。课堂观察工具可以是不同的量表:比如学生行为评估表、教师身体语言评价表等。也可以是照相机和摄像机,将课堂全程拍摄下来后,再人工转录为文字,进行深度分析。还可以是教师自行设计开发的观察表格,比如课堂观察的重点是不同区域学生课堂参与的情况,那么可以制作一张座位表,同时统计不同学生回答问题的频次。
(四)如何进行集体反思?
集体反思是教案设计者、课堂实施者和课堂观察者坐在一起,基于教案和教学实施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后研讨,并提出未来教学改进建议的重要环节。应遵循如下流程:
第一,观察者向执教者汇报“我们观察到了什么”。抱着不同观察重点进入课堂的观察者,可以帮助执教者从不同角度还原课堂,对教学过程给予全面、客观的描述和评价。
第二,执教者讲解教学意图。执教者通过叙述,向观察者讲述教学实际的意图、变更发生的原因以及教学后的反思。
第三,观察者和执教者共同基于观察结果展开集体研讨,并在研讨后提出下一轮课堂实施的改进意见。
(五)如何总结、分享?
经过两轮或两轮以上的课堂实施、课后研讨,在第一步中确定的研究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此时就可以将自己进行课例研究的过程和经验进行梳理总结,撰写成可以发表的课例研究报告等。
总之,指向计算思维的小学数学“情境+问题串”课例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边研究边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优秀课例为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共同改进教学提供了平台,为他人学习提供了范例。
【参考文献】
[1]徐常云.课例研究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范[J].教育科学论坛,2013 (12) :27-29.
[2]林顺水.小学数学情境问题串的教学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5年103期.
[3]汪晓勇.小学Scratch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外交流, 2017(35).
[4]王爱武.创设数学情境 放飞学生思维[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5]朱云溪.计算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 12(1):185-186.
[6]安桂清.课例研究主题的确立[J].人民教育,2010,21:41-43.
[7]安桂清,桑雪洁.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二教案的合作设计[J].人民教育,2010,22:48-50.
[8]安桂清,严丽.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四课后研讨活动的开展[J].人民教育,2010,24:37-40.
[9]刘树良.对数学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年11期.
[10]谌启标.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课例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1):156-159.
[11]何明田.基于课堂分析的课例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农村应用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名称及批准号:“基于计算思维的小学数学‘情境+问题串’课例研究”、18-HJYY-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