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的最后一天,张大诺终于完成了书稿《她们知道我来过》。在这本书里,作者张大诺记录了一些高龄老人的故事。
在北京东五环外的松堂关怀医院,生活着300多位高龄临终老人。根据她们的特征,张大诺给书中的每个老人都取了一个代号:“电话奶奶”、“佛奶奶”、“警惕奶奶”、“眼睛奶奶”……90岁的“警惕奶奶”住在医院二楼。她是一个脑萎缩患者,一直以为自己生活在文革时代。她看人的目光总是充满警惕,脸紧紧绷着,“好像随时准备反击”。
大多老人只能靠轮椅代步,医院担心老人在轮椅上滑下去,就用一根布条绑住老人的腹部,固定在轮椅上。其他人对这个布条并没有异议,只有“警惕奶奶”认为这又是搞运动了,把她给绑起来了。她试图去对付那个布条,却够不着。张大诺在发现“警惕奶奶”也盯着别人轮椅上的布条看时,便推着她一次次地摸别人的布条。“你不能说大家都是坏人,都被绑起来吧?”他一边指一边劝道。摸多了,她慢慢接受了张大诺的话。“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解开一个高危老人的心结,最重要的是,它让我相信,虽然脑萎缩老人的心灵世界并非完全真实,但她们的痛苦,仍然有解。”张大诺在书里写道。
张大诺能认识“警惕奶奶”并被她逐渐接纳,是因为她的一本厚日历——上面有大红的日期字样,也有宜忌提示。一次,“警惕奶奶”艰难地翻着日历,张大诺上前帮忙,老人只是请他帮忙撕掉“昨天”那一页。“帮忙撕日历”成了张大诺与“警惕奶奶”交流的一项工作。一天,警惕奶奶很认真地问张大诺:“今天星期几?”“今天星期三。”“不,今天星期五。”她大声纠正。“你这人怎么这样,告诉你星期五就是星期五!你为什么骗我?!你出去!”老人居然生气了,而且脸上的表情表示她已经气坏了。张大诺很奇怪,怎么说着说着就翻脸了。终于有一天,他才明白,对老人来说,日历牌并不代表时间,而是代表她的孩子来看她的日子:“翻一页,我女儿来的时间就近了一天,翻了七页,我女儿就来了。”所以每次撕的时候,她都非常高兴,那“刺啦”的声音是她最愿意听的。而那一天,当张大诺纠正说是周三,一下多出两天的等待,“她当然非常生气,以及愤怒”。从那以后,张大诺再去看望“警惕奶奶”,每每看老人抖抖颤颤地摸出日历牌让他撕,“我就会对那本小小日历心生敬重”。每当郑重地撕下一页,交给老人,张大诺会特地在她耳边说上一句:“奶奶,又过了一天!”
在与数十位高龄老人日复一日的接触中,张大诺发现,她们每个人都有可爱之处,老人的思维像是迷途的羔羊,他要帮助她们打造一个思维的框架:一方面是跟她聊天,一方面是逐渐地让她能够在一个完整的框架里。
地处近郊的松堂医院上空经常有飞机掠过。一天,一位奶奶仰头看着天上的飞机哭了:“我爸爸在天上飞呢,我哥哥在后面追,他们为什么不带着我?他们不要我了。”
“您知道他为什么不要你吗?”张大诺问。“不知道。”“你晕船吗?”“晕。”“这就对了,晕船的肯定晕机,你爸爸是怕你晕机才不带你。”“噢,是这么回事。”这之后,这位奶奶便不再因此而伤心了。
作为一名临终关怀志愿者,张大诺陪着、哄着这些高龄老人,让她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尽可能安详、快乐。而用他自己的话讲,临终关怀也“挽救了自己行将萎顿的人生”。
“这些高龄老人,是世上的宝贝。因为她们就是我们自己,让我们看到活生生的自己的未来。”张大诺说,“如果能够找到让她们幸福的方法,以后就会有人以这些方法让我们获得幸福。”
一次,他隔了比较久去看望“俄语奶奶”。老人看到张大诺,先是一愣,随即认出了他,这时她做出一个让张大诺意外的举动:她突然伸出手,用力打张大诺的脸,就像打耳光一样,嘴里说着:“你、你怎么才来啊!”说着说着,她竟然哭了。
“我想你了,你怎么才来呀!”她哭着从床上坐了起来,然后转身指着窗外能看见的过街天桥,“我就瞅那里,下雨了你不会来,不下雨你就来,一不下雨我就瞅那儿,但没有你。”
说话时,这位九十岁的奶奶开始擦试脸上的泪水,张大诺的眼泪也流了出来。
(孤山夜雨摘自《中国青年报》)
在北京东五环外的松堂关怀医院,生活着300多位高龄临终老人。根据她们的特征,张大诺给书中的每个老人都取了一个代号:“电话奶奶”、“佛奶奶”、“警惕奶奶”、“眼睛奶奶”……90岁的“警惕奶奶”住在医院二楼。她是一个脑萎缩患者,一直以为自己生活在文革时代。她看人的目光总是充满警惕,脸紧紧绷着,“好像随时准备反击”。
大多老人只能靠轮椅代步,医院担心老人在轮椅上滑下去,就用一根布条绑住老人的腹部,固定在轮椅上。其他人对这个布条并没有异议,只有“警惕奶奶”认为这又是搞运动了,把她给绑起来了。她试图去对付那个布条,却够不着。张大诺在发现“警惕奶奶”也盯着别人轮椅上的布条看时,便推着她一次次地摸别人的布条。“你不能说大家都是坏人,都被绑起来吧?”他一边指一边劝道。摸多了,她慢慢接受了张大诺的话。“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解开一个高危老人的心结,最重要的是,它让我相信,虽然脑萎缩老人的心灵世界并非完全真实,但她们的痛苦,仍然有解。”张大诺在书里写道。
张大诺能认识“警惕奶奶”并被她逐渐接纳,是因为她的一本厚日历——上面有大红的日期字样,也有宜忌提示。一次,“警惕奶奶”艰难地翻着日历,张大诺上前帮忙,老人只是请他帮忙撕掉“昨天”那一页。“帮忙撕日历”成了张大诺与“警惕奶奶”交流的一项工作。一天,警惕奶奶很认真地问张大诺:“今天星期几?”“今天星期三。”“不,今天星期五。”她大声纠正。“你这人怎么这样,告诉你星期五就是星期五!你为什么骗我?!你出去!”老人居然生气了,而且脸上的表情表示她已经气坏了。张大诺很奇怪,怎么说着说着就翻脸了。终于有一天,他才明白,对老人来说,日历牌并不代表时间,而是代表她的孩子来看她的日子:“翻一页,我女儿来的时间就近了一天,翻了七页,我女儿就来了。”所以每次撕的时候,她都非常高兴,那“刺啦”的声音是她最愿意听的。而那一天,当张大诺纠正说是周三,一下多出两天的等待,“她当然非常生气,以及愤怒”。从那以后,张大诺再去看望“警惕奶奶”,每每看老人抖抖颤颤地摸出日历牌让他撕,“我就会对那本小小日历心生敬重”。每当郑重地撕下一页,交给老人,张大诺会特地在她耳边说上一句:“奶奶,又过了一天!”
在与数十位高龄老人日复一日的接触中,张大诺发现,她们每个人都有可爱之处,老人的思维像是迷途的羔羊,他要帮助她们打造一个思维的框架:一方面是跟她聊天,一方面是逐渐地让她能够在一个完整的框架里。
地处近郊的松堂医院上空经常有飞机掠过。一天,一位奶奶仰头看着天上的飞机哭了:“我爸爸在天上飞呢,我哥哥在后面追,他们为什么不带着我?他们不要我了。”
“您知道他为什么不要你吗?”张大诺问。“不知道。”“你晕船吗?”“晕。”“这就对了,晕船的肯定晕机,你爸爸是怕你晕机才不带你。”“噢,是这么回事。”这之后,这位奶奶便不再因此而伤心了。
作为一名临终关怀志愿者,张大诺陪着、哄着这些高龄老人,让她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尽可能安详、快乐。而用他自己的话讲,临终关怀也“挽救了自己行将萎顿的人生”。
“这些高龄老人,是世上的宝贝。因为她们就是我们自己,让我们看到活生生的自己的未来。”张大诺说,“如果能够找到让她们幸福的方法,以后就会有人以这些方法让我们获得幸福。”
一次,他隔了比较久去看望“俄语奶奶”。老人看到张大诺,先是一愣,随即认出了他,这时她做出一个让张大诺意外的举动:她突然伸出手,用力打张大诺的脸,就像打耳光一样,嘴里说着:“你、你怎么才来啊!”说着说着,她竟然哭了。
“我想你了,你怎么才来呀!”她哭着从床上坐了起来,然后转身指着窗外能看见的过街天桥,“我就瞅那里,下雨了你不会来,不下雨你就来,一不下雨我就瞅那儿,但没有你。”
说话时,这位九十岁的奶奶开始擦试脸上的泪水,张大诺的眼泪也流了出来。
(孤山夜雨摘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