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数码高科技的不断更新换代,单反、微单相机以及高像素手机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深入普通百姓家庭,摄影越来越平民化、大众化,大有全民摄影之势,很多摄影组织和摄影讲座也应运而生。。摄影图片作为一种世界语言,而新闻摄影就是传递信息的最佳途径和手段,。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摄影者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只有正确反映并引导社会舆论,才能促进社会机体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摄影;新闻摄影;社会责任感
近年来,随着数码高科技的不断更新换代,单反、微单相机以及高像数素手机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深入普通百姓家庭。摄影越来越平民化、大众化,大有全民摄影之势,很多摄影组织和摄影讲座也应运而生。公民摄影者的大量加入,整个传媒发展受大环境影响,影像传播也呈现出多渠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以报纸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人们的阅读习惯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不愿意再花大量时间去阅读文字,而更青睐于图片,于是,传统媒体的读图时代不可避免地到来了。摄影图片作为一种世界语言,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们都能从画面中直观感受到它所要传递的信息,而新闻摄影就是传递信息的最佳途径和手段,它以更加直观,更加形象,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形式触动读者的每一根神经,震撼你的心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图胜千言。然而,在大众摄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虚假、造假作品,新闻侵权作品、低俗作品、偷拍、侵犯隐私权等等,一些记者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仅仅为了满足某些受众的心理需要,以迎合“宁求其怪不求其真”的社会心态。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摄影者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只有正确反映并引导社会舆论,才能促进社会机体的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新闻摄影工作者,应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当下摄影记者的摄影理念、影像创新要更快,要拍出更吸引人眼球的作品,而不是去复制模仿原来的获奖作品。站在哪个立足点上进行摄影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它关系到能否发现新闻题材和如何发现画面形象的问题。摄影记者的社会责任感,来自于人的政治素质,来自于人的事业心,来自于摄影人对摄影艺术的热爱,三者结合形成新闻摄影工作的动力。人在对崇高事业自愿追求探索的时侯会产生人生乐趣和神圣感,大脑会处于高昂的兴奋与激情状态,此时融景便会生情——产生灵感,从而敏锐地感应新事物,发现新事物,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发现通过照相机生动的展示出来。
一、社会责任感的定义
在社会这个大千世界里,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每天都在考验着自己的良知和社会道德,同时反映在行动上。在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心里的感受和对事物的伦理不同,对发生事件的关心和处理方式不同。我们的祖先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任,而如今很多人却“躲进小巷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在很多情况下,新闻摄影本身的技巧并不是很重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神圣的职业道德感,在面对新闻现场,如何摆脱狭隘眼界的束缚,站在纵观社会全局和历史发展的高度上拍出客观,真实,具有感染力的新闻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应该具备三点品质:一、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和真理;二、坚持实践正义的原则;三、愿为他人作出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二、新闻摄影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
(一)情感与倾向性
纵观当前我国的新闻摄影作品,真正具有震撼力和穿透力的作品并不多见,这就表现为我们摄影者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新闻摄影与社会责任感的紧密关系,新闻摄影是为社会发展而存在的,而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体,围绕物质会引发不同的情感、不同的观念、不同的道德、不同的表现,摄影记者是社会的瞭望哨,是社会动态的记录者和传递者,任何有益于社会发展给人们带来幸福而受到大众赞颂,任何破坏他人生活和社会安定而引起公愤的社会新闻都应引起新闻摄影记者的重视。社会上每天都有不同的事件发生,从搀扶老太太过马路到公交车上给抱小孩的人让座;从维护社会治安、勇斗歹徒到数九寒天、大江里救人的动人场面;从南方暴雪,人们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到5.12汶川大地震的万众一心、多难兴邦,无处不倾注着摄影者的情感。
著名摄影师解海龙曾是一度狂热追逐各种摄影奖的“获奖专业户”,生活中的大事就是参加各种摄影比赛并获得奖项,那段时间的解海龙志得意满,家里显眼的地方的摆满了耀眼的奖杯,“每天喝着小酒喜滋滋过日子”,但终究题材杂乱,没有个人风格。后来有位老师点拨说,“令人喜不如令人思”。于是,他把情感注入摄影作品中,摄影目标开始有了倾向性。他深切的体会到,只有透过表象,投入更多的情感去挖掘激励人心的东西,才能超越自我。他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大山,投向了那里因贫困而无法上学的孩子。这一情感变化整整坚持了10年,他行程数万公里,足迹遍布26个省的120多个县,拍摄了数千张具有视觉感染的照片。尽管生活艰辛,身体疲惫还不时充满危险,但他的内心却有着从未有过的充实,他常常流着泪采访,流着泪拍摄,用相机记录和讲述许多闻所未闻的故事,并在这样的采访拍摄中去理解一个摄影家的真正使命,心灵一次次得到净化。
(二)道德与正义感
“伦理道德”这个概念,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其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具体到新闻摄影领域,内布拉斯加大学教授迈克·雷兹说:“新闻摄影伦理道德的考虑即摄影记者和新闻媒介拥有宪法予以的权利去拍摄和发表照片,但我们会这样吗?”更具体地说,这种考虑包括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拍与不拍;用什么方法拍,拍得的照片是否是新闻事件最真实的表述,照片以什么样的形式发表,当照片以某种形式发表后会对读者和被摄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好的新闻摄影作品,必定会出于对社会的独到理解和深刻认识,这些作品倾注了摄影者的正义和道德,敢于直面人生,正视现实,揭露丑恶。 让人记忆极为深刻的南非优秀摄影师凯文.卡特拍摄的一张照片《饥饿的苏丹》。(如图1)凯文·卡特拍下了这张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经典作品后,却因没有救女孩而是选择拍照片而遭到世人谴责,最终由于良心的谴责,选择了自杀。对于这个结果,我感到既遗憾,又震动,更惋惜。遗憾的是这么优秀的摄影家因为自责而离去,世界又少了无数优秀摄影作品,震动的是为什么这么优秀的摄影家在这种突发事件中潜意识里的道德与正义感如此麻木。惋惜的是凯文·卡特还是一个非常有良知的人,他能为良心受到遣责选择自杀,不过我更希望他勇敢的面对错误拍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新闻摄影记者履行专业职责归根到底还是为了社会系统的有效运行和人类生命的健康延续,所以,新闻摄影记者在履行专业职务时,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必须使自己的行为举止符合社会公共道德,在很多突发事件中,新闻摄影记者都是第一个赶到现场,那么他首先做的事应该是抢险救人,国家财产和人们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当两者处于对立冲突状态时,应宁愿牺牲专业职责而首先履行社会职责,而不是相反,这可以看作是新闻摄影记者的“道德底线”。 在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几名摄影记者前往北川灾区拍摄新闻图片,路遇一重伤老人,几名记者首先想到的是救人,他们冒着不断的余震和大量跨塌的山石,用双手将老人从山上抬到山下安全区,整整六个小时的艰难跋涉,虽然没来得及拍摄他们需要的照片,却用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绘就了一幅最真实的摄影图片。
(三)奉献与牺牲精神
在每一幅优秀作品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它记录着摄影者无私的奉献与牺牲,这是一种基于爱心与责任感驱使下,表现出的无私无畏、自我奉献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境界。特别是在战争、饥荒、灾难面前,新闻摄影记者更是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曾经见过这样一张照片,画面上是一套带血的相机和长焦镜头,落在沾上鲜血的地毯上,相机持有者是英国路透社摄影师塔拉斯·普洛兹乌斯,已在美军炮击巴勒斯坦饭店的袭击中死亡,这张照片虽然没有特定的人物在上面,却隐含着无数新闻摄影记者高大的形象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是具备了这种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我们的新闻摄影记者才总是出现在最艰苦,最危险的场面,用手中的武器——镜头,凝聚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场面和战天斗地的不屈精神。
毋庸置疑,新闻摄影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摄影工作者们,秉承人道主义精神和善良准则,以无比的毅力甚至是献身精神、深入人类的生存实际、真正的了解并尊重被摄对象,不虚构、不粉饰、不夸张,大多以抓拍的方式再现的真实的情景。新闻摄影记者的责任就是通过照片引起读者视觉上的强烈冲击,把读者带到新闻现场,让读者感受到新闻发生过程的精彩瞬间,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在现代社会里,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摄影记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美丑交织的生活海洋里捕捉到能够充分揭示生活本质意义的人和事,非常考验摄影者的综合素质,抓住了新闻摄影的典型瞬间,新闻图片就具有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深刻含义,同时更具有了丰富的社会意义,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新闻摄影工作者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
李林芳,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关键词:摄影;新闻摄影;社会责任感
近年来,随着数码高科技的不断更新换代,单反、微单相机以及高像数素手机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深入普通百姓家庭。摄影越来越平民化、大众化,大有全民摄影之势,很多摄影组织和摄影讲座也应运而生。公民摄影者的大量加入,整个传媒发展受大环境影响,影像传播也呈现出多渠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以报纸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人们的阅读习惯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不愿意再花大量时间去阅读文字,而更青睐于图片,于是,传统媒体的读图时代不可避免地到来了。摄影图片作为一种世界语言,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们都能从画面中直观感受到它所要传递的信息,而新闻摄影就是传递信息的最佳途径和手段,它以更加直观,更加形象,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形式触动读者的每一根神经,震撼你的心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图胜千言。然而,在大众摄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虚假、造假作品,新闻侵权作品、低俗作品、偷拍、侵犯隐私权等等,一些记者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仅仅为了满足某些受众的心理需要,以迎合“宁求其怪不求其真”的社会心态。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摄影者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只有正确反映并引导社会舆论,才能促进社会机体的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新闻摄影工作者,应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当下摄影记者的摄影理念、影像创新要更快,要拍出更吸引人眼球的作品,而不是去复制模仿原来的获奖作品。站在哪个立足点上进行摄影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它关系到能否发现新闻题材和如何发现画面形象的问题。摄影记者的社会责任感,来自于人的政治素质,来自于人的事业心,来自于摄影人对摄影艺术的热爱,三者结合形成新闻摄影工作的动力。人在对崇高事业自愿追求探索的时侯会产生人生乐趣和神圣感,大脑会处于高昂的兴奋与激情状态,此时融景便会生情——产生灵感,从而敏锐地感应新事物,发现新事物,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发现通过照相机生动的展示出来。
一、社会责任感的定义
在社会这个大千世界里,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每天都在考验着自己的良知和社会道德,同时反映在行动上。在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心里的感受和对事物的伦理不同,对发生事件的关心和处理方式不同。我们的祖先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任,而如今很多人却“躲进小巷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在很多情况下,新闻摄影本身的技巧并不是很重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神圣的职业道德感,在面对新闻现场,如何摆脱狭隘眼界的束缚,站在纵观社会全局和历史发展的高度上拍出客观,真实,具有感染力的新闻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应该具备三点品质:一、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和真理;二、坚持实践正义的原则;三、愿为他人作出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二、新闻摄影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
(一)情感与倾向性
纵观当前我国的新闻摄影作品,真正具有震撼力和穿透力的作品并不多见,这就表现为我们摄影者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新闻摄影与社会责任感的紧密关系,新闻摄影是为社会发展而存在的,而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体,围绕物质会引发不同的情感、不同的观念、不同的道德、不同的表现,摄影记者是社会的瞭望哨,是社会动态的记录者和传递者,任何有益于社会发展给人们带来幸福而受到大众赞颂,任何破坏他人生活和社会安定而引起公愤的社会新闻都应引起新闻摄影记者的重视。社会上每天都有不同的事件发生,从搀扶老太太过马路到公交车上给抱小孩的人让座;从维护社会治安、勇斗歹徒到数九寒天、大江里救人的动人场面;从南方暴雪,人们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到5.12汶川大地震的万众一心、多难兴邦,无处不倾注着摄影者的情感。
著名摄影师解海龙曾是一度狂热追逐各种摄影奖的“获奖专业户”,生活中的大事就是参加各种摄影比赛并获得奖项,那段时间的解海龙志得意满,家里显眼的地方的摆满了耀眼的奖杯,“每天喝着小酒喜滋滋过日子”,但终究题材杂乱,没有个人风格。后来有位老师点拨说,“令人喜不如令人思”。于是,他把情感注入摄影作品中,摄影目标开始有了倾向性。他深切的体会到,只有透过表象,投入更多的情感去挖掘激励人心的东西,才能超越自我。他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大山,投向了那里因贫困而无法上学的孩子。这一情感变化整整坚持了10年,他行程数万公里,足迹遍布26个省的120多个县,拍摄了数千张具有视觉感染的照片。尽管生活艰辛,身体疲惫还不时充满危险,但他的内心却有着从未有过的充实,他常常流着泪采访,流着泪拍摄,用相机记录和讲述许多闻所未闻的故事,并在这样的采访拍摄中去理解一个摄影家的真正使命,心灵一次次得到净化。
(二)道德与正义感
“伦理道德”这个概念,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其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具体到新闻摄影领域,内布拉斯加大学教授迈克·雷兹说:“新闻摄影伦理道德的考虑即摄影记者和新闻媒介拥有宪法予以的权利去拍摄和发表照片,但我们会这样吗?”更具体地说,这种考虑包括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拍与不拍;用什么方法拍,拍得的照片是否是新闻事件最真实的表述,照片以什么样的形式发表,当照片以某种形式发表后会对读者和被摄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好的新闻摄影作品,必定会出于对社会的独到理解和深刻认识,这些作品倾注了摄影者的正义和道德,敢于直面人生,正视现实,揭露丑恶。 让人记忆极为深刻的南非优秀摄影师凯文.卡特拍摄的一张照片《饥饿的苏丹》。(如图1)凯文·卡特拍下了这张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经典作品后,却因没有救女孩而是选择拍照片而遭到世人谴责,最终由于良心的谴责,选择了自杀。对于这个结果,我感到既遗憾,又震动,更惋惜。遗憾的是这么优秀的摄影家因为自责而离去,世界又少了无数优秀摄影作品,震动的是为什么这么优秀的摄影家在这种突发事件中潜意识里的道德与正义感如此麻木。惋惜的是凯文·卡特还是一个非常有良知的人,他能为良心受到遣责选择自杀,不过我更希望他勇敢的面对错误拍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新闻摄影记者履行专业职责归根到底还是为了社会系统的有效运行和人类生命的健康延续,所以,新闻摄影记者在履行专业职务时,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必须使自己的行为举止符合社会公共道德,在很多突发事件中,新闻摄影记者都是第一个赶到现场,那么他首先做的事应该是抢险救人,国家财产和人们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当两者处于对立冲突状态时,应宁愿牺牲专业职责而首先履行社会职责,而不是相反,这可以看作是新闻摄影记者的“道德底线”。 在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几名摄影记者前往北川灾区拍摄新闻图片,路遇一重伤老人,几名记者首先想到的是救人,他们冒着不断的余震和大量跨塌的山石,用双手将老人从山上抬到山下安全区,整整六个小时的艰难跋涉,虽然没来得及拍摄他们需要的照片,却用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绘就了一幅最真实的摄影图片。
(三)奉献与牺牲精神
在每一幅优秀作品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它记录着摄影者无私的奉献与牺牲,这是一种基于爱心与责任感驱使下,表现出的无私无畏、自我奉献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境界。特别是在战争、饥荒、灾难面前,新闻摄影记者更是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曾经见过这样一张照片,画面上是一套带血的相机和长焦镜头,落在沾上鲜血的地毯上,相机持有者是英国路透社摄影师塔拉斯·普洛兹乌斯,已在美军炮击巴勒斯坦饭店的袭击中死亡,这张照片虽然没有特定的人物在上面,却隐含着无数新闻摄影记者高大的形象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是具备了这种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我们的新闻摄影记者才总是出现在最艰苦,最危险的场面,用手中的武器——镜头,凝聚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场面和战天斗地的不屈精神。
毋庸置疑,新闻摄影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摄影工作者们,秉承人道主义精神和善良准则,以无比的毅力甚至是献身精神、深入人类的生存实际、真正的了解并尊重被摄对象,不虚构、不粉饰、不夸张,大多以抓拍的方式再现的真实的情景。新闻摄影记者的责任就是通过照片引起读者视觉上的强烈冲击,把读者带到新闻现场,让读者感受到新闻发生过程的精彩瞬间,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在现代社会里,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摄影记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美丑交织的生活海洋里捕捉到能够充分揭示生活本质意义的人和事,非常考验摄影者的综合素质,抓住了新闻摄影的典型瞬间,新闻图片就具有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深刻含义,同时更具有了丰富的社会意义,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新闻摄影工作者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
李林芳,四川文化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