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的学风建设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属于重要的发展工作。学风建设不仅只是对教学环境进行简单的改造,而是以思政教育的形式,并通过教育模式的改进,建立良好学术氛围环境。虽然现阶段的学风建设存在着较多的难点,比如学生学习功利性强和集体意识薄弱等,但通过开展多种思政教育形式的教学措施,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因此,高校的学风建设中应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以此建立良好的高校学风。
【关键词】学风建设 思政教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9-0066-02
引言
思政教育注重学生的思想与品格教育,在高校的学风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学风建设不仅体现着高校的治学态度,还体现着高校的文化底蕴,学生处在良好学风氛围中,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并促进其更好的成长。高校的思政教育在高校的教学形式中,可通过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进而完成高校的学风建设。本文分别从三种角度进行了思政教育的阐述:学生的学习观念、与学生的交流和学生的精神建设。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意义
高校的学风建设不仅体现着当代的大学教育风貌,还体现着高校环境的人文氛围。大学生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对象,学风建设是教育质量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意义:
(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高校的学风建设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储备,良好的学风建设不仅能在高校的范围内营造优良的学术氛围,还能影响学生的个人学习态度。由此,学风建设在实际的高校环境中,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底蕴,以及培养大学生严谨的治学作风,为其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形成良好的习惯。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的人才储备工作贡献力量。
(二)促进高校内涵建设
在高校的教育培養目标中,学风建设与高校的内涵建设息息相关。学风建设的高效展开是促进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措施,从而进一步实现对我国高校的有效建设。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大学生的学习问题和思想问题存在着消极倾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将造成不利影响,使其在往后的社会实践中处于不利局面。这是目前高校发展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对此,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需要逐步完善和发展,同时针对学生的现状和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高校的内涵建设高度。
(三)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发展
科教兴国战略是以邓小平思想:发展科学以及教育是增强国家实力的重要措施。并结合了现代社会的生产情况制定的国家发展战略。在现代的高校教育体系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应大力提高思想文化教育,使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良好提升,更好地担负国家发展重任。因此,在高校的发展建设中,加强学风的基础建设是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工作之一,高校机构以及教育工作者需共同进步,共同投入学风建设中。
二、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思政教育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实际的学风建设中,高校的思政教育存在着一定局限性,比如教学内容不够贴合实际、没能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教学模式较为刻板等。对此,需要进一步增强高校的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缺乏集体意识
随着当代家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部分家庭往往将子女放在家庭首位,且没有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子女自我意识过强,在学校的集体文化建设中容易产生不利影响。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除了不利于学校集体文化建设外,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此外,学生由于缺乏集体意识,导致在团队工作和学习中,常倾向将自身的利益获取放在首位,责任感相对薄弱,且缺少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过分重视自身利益。在此情况下,高校的学风建设难以展开。
(二)执行学习计划自觉性差
执行学习计划的自觉性差是现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高校为大学生制定的学习任务,在教师和辅导员的双重监督下,学生才能够勉强完成,对于教学计划的执行积极性较低,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加大了学风建设的难度。另外,大学生对于自身建立的学习计划也没能够自觉完成,大部分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各种影视娱乐活动中,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认为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学科考试只需保证及格就算完成了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缺乏进取精神。
(三)学习功利性较强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以及高校毕业生总数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造成大学生的高校教育中,出现了功利性学习的现象,多数大学生为了增加在毕业就业时的竞争力,往往将学习中心定于专业课知识的学习上,对于选修课及通识课的学习则采取应付式的学习,一定程度上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相背驰。高校的人才培养方针是塑造应用型理论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理论有较深研究与见解,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功利性太强容易导致高校的学风建设发生偏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从思政教育角度出发,推动学风建设
在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中,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采取思政教育的形式,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思政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人生态度,还能加深学生对高校学风建设的认可度,对此,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在学生的思想引导中的重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进而实现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高质量进行。教育工作者在思政教育中的主要工作措施包含以下几种: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是思政教育的重点工作项目之一。积极良好的学习观念不仅能帮助学生正视高校的学习任务,还能加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在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其学习的意识引导,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习不是为了功利,而是通过学习与接受教育,为社会和祖国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好表率工作,例如辅导员在高校的学风建设中,既是工作者,也是学生的引导人,辅导员的知识素养水平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求学生进行的相关学习活动时,指导员起带头作用,共同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起到良好的表率和标杆作用。此外,还应根据时代的背景,指导学生不断进行学习,以丰厚的学识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为将来投身社会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所以,高校的学风建设,需要从思政教育的角度出发,加强学生的学习观念建设工作,并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增加其社会竞争力。 (二)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随着时代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学生的观念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受相关文化的影响,学生的自我观念较强,部分学生常表现出偏执的特点,给教育工作者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也增加了高校学风建设的难度。教育工作者除了注重高校学风建设的环境改进措施外,还应关注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理想的教学效果是教育工作者与学生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并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观念以及集体意识。然而实际的高校环境中,学生与教育工作者存在较大的隔阂,这种距离感不仅由于角色身份产生,还由于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时代观念差异。对此,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及兴趣爱好为参考对象,并且给予相关的肯定,以此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而开展学生的交流工作,通过此方式,加强思政教育渗透性,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最终实现学生对于高校学风建设的认可度。
(三)加强学生拼搏奋斗的精神建设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工作强度也得到了增加,对于初期步入社会的学生而言,有着不小的难度。在高校的教育阶段,教育工作者应密切关注社会发展的动态, 做好高校专业工作的社会调查,由此分析不同专业的工作环境变化,为开展学生的就业指导做好准备。高校根据各专业的工作岗位社会调查,对学生开展毕业就业指导课程,指导学生的就业筹划与规划,以及相关的创业方式。在毕业就业指导中,还应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为学生做好相关的思想准备工作,因为社会环境相比于高校环境更为广大与复杂,对此,高校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建立拼搏奋斗的精神去迎接未来的个人发展。此外,高校还可创新学生的就业指导形式,通过校内开展模拟社会场景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熟悉社会环境,并深刻认识坚持与奋斗的精神,是个人发展中所必要的品质和力量。至此,思政教育在就业指导中,不仅宣扬了高校治学文化,促进高校学风建设,还培育了新时代的社会建设力量,所以,在高校的学风建设中,教育工作者应坚持以思政教育为指导,加强学生的教育工作,从而建立优良的高校学术氛围。
结束语
新时代的高校教育中,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形式,不仅使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学术氛围熏陶,还能进一步促进學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本文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进行了相关的理论阐述,充分认识思政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和影响效果。最后,高校学风的建设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应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
参考文献:
[1]聂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实施路径[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07)
[2]李秀峰.民办高校学生优良学风建设提升对策与创新思考[J]. 科技资讯. 2018(12)
[3]王扬.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学风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4]赵丹钰.高校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6(06)
[5]贾东海.浅析学风与环境建设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J]. 新校园(上旬). 2015(12)
作者简介:
吴苑(1992.11-),女,汉族,江苏淮安人,任职于淮阴师范学院,助教,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学风建设 思政教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9-0066-02
引言
思政教育注重学生的思想与品格教育,在高校的学风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学风建设不仅体现着高校的治学态度,还体现着高校的文化底蕴,学生处在良好学风氛围中,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并促进其更好的成长。高校的思政教育在高校的教学形式中,可通过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进而完成高校的学风建设。本文分别从三种角度进行了思政教育的阐述:学生的学习观念、与学生的交流和学生的精神建设。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意义
高校的学风建设不仅体现着当代的大学教育风貌,还体现着高校环境的人文氛围。大学生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对象,学风建设是教育质量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意义:
(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高校的学风建设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储备,良好的学风建设不仅能在高校的范围内营造优良的学术氛围,还能影响学生的个人学习态度。由此,学风建设在实际的高校环境中,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底蕴,以及培养大学生严谨的治学作风,为其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形成良好的习惯。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的人才储备工作贡献力量。
(二)促进高校内涵建设
在高校的教育培養目标中,学风建设与高校的内涵建设息息相关。学风建设的高效展开是促进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措施,从而进一步实现对我国高校的有效建设。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大学生的学习问题和思想问题存在着消极倾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将造成不利影响,使其在往后的社会实践中处于不利局面。这是目前高校发展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对此,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需要逐步完善和发展,同时针对学生的现状和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高校的内涵建设高度。
(三)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发展
科教兴国战略是以邓小平思想:发展科学以及教育是增强国家实力的重要措施。并结合了现代社会的生产情况制定的国家发展战略。在现代的高校教育体系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应大力提高思想文化教育,使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良好提升,更好地担负国家发展重任。因此,在高校的发展建设中,加强学风的基础建设是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工作之一,高校机构以及教育工作者需共同进步,共同投入学风建设中。
二、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思政教育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实际的学风建设中,高校的思政教育存在着一定局限性,比如教学内容不够贴合实际、没能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教学模式较为刻板等。对此,需要进一步增强高校的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缺乏集体意识
随着当代家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部分家庭往往将子女放在家庭首位,且没有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子女自我意识过强,在学校的集体文化建设中容易产生不利影响。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除了不利于学校集体文化建设外,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此外,学生由于缺乏集体意识,导致在团队工作和学习中,常倾向将自身的利益获取放在首位,责任感相对薄弱,且缺少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过分重视自身利益。在此情况下,高校的学风建设难以展开。
(二)执行学习计划自觉性差
执行学习计划的自觉性差是现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高校为大学生制定的学习任务,在教师和辅导员的双重监督下,学生才能够勉强完成,对于教学计划的执行积极性较低,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加大了学风建设的难度。另外,大学生对于自身建立的学习计划也没能够自觉完成,大部分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各种影视娱乐活动中,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认为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学科考试只需保证及格就算完成了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缺乏进取精神。
(三)学习功利性较强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以及高校毕业生总数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造成大学生的高校教育中,出现了功利性学习的现象,多数大学生为了增加在毕业就业时的竞争力,往往将学习中心定于专业课知识的学习上,对于选修课及通识课的学习则采取应付式的学习,一定程度上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相背驰。高校的人才培养方针是塑造应用型理论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理论有较深研究与见解,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功利性太强容易导致高校的学风建设发生偏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从思政教育角度出发,推动学风建设
在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中,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采取思政教育的形式,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思政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人生态度,还能加深学生对高校学风建设的认可度,对此,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在学生的思想引导中的重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进而实现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高质量进行。教育工作者在思政教育中的主要工作措施包含以下几种: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是思政教育的重点工作项目之一。积极良好的学习观念不仅能帮助学生正视高校的学习任务,还能加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在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其学习的意识引导,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习不是为了功利,而是通过学习与接受教育,为社会和祖国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好表率工作,例如辅导员在高校的学风建设中,既是工作者,也是学生的引导人,辅导员的知识素养水平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求学生进行的相关学习活动时,指导员起带头作用,共同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起到良好的表率和标杆作用。此外,还应根据时代的背景,指导学生不断进行学习,以丰厚的学识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为将来投身社会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所以,高校的学风建设,需要从思政教育的角度出发,加强学生的学习观念建设工作,并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增加其社会竞争力。 (二)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随着时代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学生的观念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受相关文化的影响,学生的自我观念较强,部分学生常表现出偏执的特点,给教育工作者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也增加了高校学风建设的难度。教育工作者除了注重高校学风建设的环境改进措施外,还应关注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理想的教学效果是教育工作者与学生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并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观念以及集体意识。然而实际的高校环境中,学生与教育工作者存在较大的隔阂,这种距离感不仅由于角色身份产生,还由于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时代观念差异。对此,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及兴趣爱好为参考对象,并且给予相关的肯定,以此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而开展学生的交流工作,通过此方式,加强思政教育渗透性,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最终实现学生对于高校学风建设的认可度。
(三)加强学生拼搏奋斗的精神建设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工作强度也得到了增加,对于初期步入社会的学生而言,有着不小的难度。在高校的教育阶段,教育工作者应密切关注社会发展的动态, 做好高校专业工作的社会调查,由此分析不同专业的工作环境变化,为开展学生的就业指导做好准备。高校根据各专业的工作岗位社会调查,对学生开展毕业就业指导课程,指导学生的就业筹划与规划,以及相关的创业方式。在毕业就业指导中,还应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为学生做好相关的思想准备工作,因为社会环境相比于高校环境更为广大与复杂,对此,高校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建立拼搏奋斗的精神去迎接未来的个人发展。此外,高校还可创新学生的就业指导形式,通过校内开展模拟社会场景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熟悉社会环境,并深刻认识坚持与奋斗的精神,是个人发展中所必要的品质和力量。至此,思政教育在就业指导中,不仅宣扬了高校治学文化,促进高校学风建设,还培育了新时代的社会建设力量,所以,在高校的学风建设中,教育工作者应坚持以思政教育为指导,加强学生的教育工作,从而建立优良的高校学术氛围。
结束语
新时代的高校教育中,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形式,不仅使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学术氛围熏陶,还能进一步促进學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本文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进行了相关的理论阐述,充分认识思政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和影响效果。最后,高校学风的建设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应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
参考文献:
[1]聂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实施路径[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07)
[2]李秀峰.民办高校学生优良学风建设提升对策与创新思考[J]. 科技资讯. 2018(12)
[3]王扬.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学风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4]赵丹钰.高校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6(06)
[5]贾东海.浅析学风与环境建设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J]. 新校园(上旬). 2015(12)
作者简介:
吴苑(1992.11-),女,汉族,江苏淮安人,任职于淮阴师范学院,助教,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