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味·情趣·情意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u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堂,往往将“情”贯穿课堂。探究文本情味,深入理解作者寄寓在文中的丰富而有内涵的情感;挖掘课堂情趣,营造有张力、有情趣的文本情境,在积极对话中发展思维;渗透表达情意,以导语激“情”,以提问导“情”,以评价引“情”,以幽默显“情”。
  关键词:情味 情趣 情意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南通教育的书籍,讲出了南通教育的过人之处。综观书中多位优秀教师的师德素养、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无不彰显教育的魅力。感受颇深的是很多优秀教师将“情”贯穿课堂的教育理念,频频打造出优质课堂。何为课堂教学中的“情”?不同的教师会赋予它不同的内涵。本文从探究文本情味、挖掘课堂情趣、渗透表达情意三个方面,谈谈打造魅力课堂的具体做法。
  一、探究文本情味
  从教育层面看,“情”就是能够打动人的真情,是蕴含在作品中的情味。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隐藏着“神秘地图”,都蕴含着作者丰富而有内涵的情感,值得教师带着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玩味。
  一次阅读课上,我给学生讲《蚂蚁和西瓜》的绘本故事。全书没有太多的文字,却将每只蚂蚁的神态和动作表现得栩栩如生,将情节阐释得清清楚楚,还时时彰显着作者对小蚂蚁的赞赏之情。引导学生理解小蚂蚁的形象,对于他们领会作者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都极有好处。于是,我问:“图中的小蚂蚁齐心协力搬西瓜,你对它们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呢?”学生对故事本身和绘本中线条画都很感兴趣,纷纷抢着发言,有的说:“我很喜欢小蚂蚁,它们很聪明!那么大一块西瓜,都想办法搬回了家。”有的说:“我佩服小蚂蚁,它们让我更深刻地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有的说:“我很赏识小蚂蚁,它们知道及时储藏食物,还把蚁窝打理得井井有条,真是勤劳。”……凭借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学生不仅读懂了故事,还读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为接下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打下了基础。
  二、挖掘课堂情趣
  从教学层面来看,“情”也包含有情趣的教学方式。情趣源自文本,更源自教师对文本的二度创造以及师生对话等。充分挖掘个人教学智慧,营造有张力、有情趣的文本情境,引导学生在积极的对话中发展思维。
  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一文时,我先播放了有关中秋的音乐,呈现了有关离别的画面,然后让学生聆听配乐朗读,初步感受文字的意境;接着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品味诗歌意境和韵味;还展示了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关的图片,让文字意境感染熏陶学生;随后又让学生联想自己经历过的离别场景进行情感酝酿……环环相扣的感知、品读、领会,使学生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生成了诸如“别人的团聚更加深了作者分离的痛苦”“月亮的圆从另一个角度衬托了作者当时悲凉的心情”“品读此文,我更深刻地领会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常想一二’的内涵”等有深度的理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渗透表达情意
  从学科层面来看,“情”还指动情的语言。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
  首先,以导语激“情”。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语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充满情感的导语有助于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活躍学习气氛。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一课时,我以儿歌导入:“小时候,总是听妈妈念,‘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我好宝宝。’外婆在北方人口中就是姥姥,每个孩子在姥姥眼中都是一个宝,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到大平原,走进小屯里去看看他姥姥的剪纸。”在这段温馨的导语引领下,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了学习。
  其次,以提问导“情”。提问的设计应以激发大多数学生思维的冲动、回答的愿望为基本要求,进而引发情感共鸣。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时,我问:“面对无知和偏见时,你会怎么做?徐悲鸿又是怎么做的?”让学生对比在被激怒的情形下不同人的不同做法,从而领会徐悲鸿做法的高明之处,对徐悲鸿产生由衷的钦佩和敬仰之情。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便带着这份钦佩和敬仰,表达了自己对人物形象及人物做法的不同理解。
  再次,以评价引“情”。在人的心灵深处,总希望被肯定。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思考与表达,并给予适时、合理的评价。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你的发言很准确”“你回答问题时的声音很洪亮”等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信念和力量,进而释放思维的活力。
  最后,以幽默显“情”。幽默的语言不仅反映了教师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也体现了其教学智慧。带着丰富的情感,用幽默的语言组织教学,容易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保持学习激情。如教学生修改文章时,我会说:“改文章实际上就像人化妆,习作内容要干净、完整,就像人化妆先要把脸洗干净;习作时要注意段落调整、详略得当,就像人化妆要把头发打理好,哪些该梳到前面,哪些该梳到后面,都有讲究;习作题目要鲜明,有个性,就像人化妆要涂点睫毛膏,让眼睛更突出、明亮……”这样带有幽默情感的语言,一下就让学生领会到了习作修改的重要性以及修改的相关事项。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思维,使之在文本情味的熏染下,在课堂情趣的调动下,在教师表达情意的感化下,持续得到理解的深化、情感的陶冶以及个性的释放。
其他文献
摘 要:“春日生长”课程期待学生在真实的参与中经历一种生活,拥有一次体验,感受一份情感,形成一种意识。围绕学校结构化的主题模块进行思考与设计,制订课程实施流程图,明晰课程推进的过程。在积极参与种植、留下种植印痕、布置最美阳台、电子图文链接、校园新书发布等活动中,让学生自然生长。  关键词:“春日生长” 主题模块 实施流程  我校课程建构体系主要包括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定制型课程,其中又细分出其
期刊
摘 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的状态时进行恰当的启发与诱导,使其能自主地从已有知识、材料中概括出应有的原则、规则或道理,从而提升认知。具体路径有:换位体验,启而易发;联系认知,启而有发;对比研读,启而能发。  关键词:启发 换位 联系 对比  孔子说:“不愤不悱,不启不发。”也就是说,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问题达到“愤”“悱”的程度时,教师才能给予其必要的指导和点拨,否则将不予启发。这
期刊
摘要:以儿童的视角、用儿童喜欢的方式创设可触摸、可亲身参与体验的真实场景:立足文本创建场景,在初步感知中激发期待;扎根生活创建场景,在任务学习中拓展认知;设计游戏创建场景,在综合运用中吸纳文化。让学生近距离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自我建构。  关键词:自我建构真实场景文本生活游戏  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来不断积累和沉淀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栖息地。吸纳并传承这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期刊
摘要:在生本课堂中,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教师角色却时常忽视。生本课堂中,教师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角色不应缺失,这三个角色其实是三位一体的,只有充分意识到教师角色的重要性并发挥其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得到落实,生本课堂才会真正地得以实现。  关键词:生本课堂教师角色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
期刊
要:数学学习应让充分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课教学,聚焦“再创造”开展,具体策略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再创造”动机;探究数学实质,经历“再创造”过程;回归现实生活,巩固“再创造”成果。  关键词:再创造问题情境数学实质现实生活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
期刊
摘要:习作是艰辛而复杂的劳作。引导儿童经历“两个转化”,回归儿童世界,关注儿童真实生活,尊重儿童话语方式,引导儿童学会用智慧的表达方式抒写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享受习作的成功,使每一位儿童都能够成为快乐的表达者。  关键词:快乐表达儿童世界儿童生活儿童话语  一、一次关于中秋的习作  案头上摆放着学生围绕“中秋”写的一篇篇习作,读着读着,我心里不禁涌起一种激动。  月儿你  四五岁的时候/月儿你
期刊
小学教育比中学教育难度大,社会现象对儿童思维的干扰可能强于学校的正常教育。设身处地为儿童着想,不能不感到担忧。  儿童的基本是非观念处在形成期,比较脆弱,过多受社会现象干扰,会因产生的种种困惑而感到不安,导致思维判断出现困难。他们能接受基本的是非观,是因为那些观念平易,符合儿童善良的天性;他们不可能有成人的复杂和“机智”。儿童在幼儿园受到的老师的鼓励或规劝,会成为他们的心理积累:基本的“好” “不
期刊
摘要:立足节日话题,多角度引发体验,渗透文化意识的培养,符合小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立足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有助于立体地了解相关文化;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组织高质量的阅读,有助于深化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延伸课外活动,在与文化材料的深度接触及实践中全方位品悟文化内涵,培养文化意识。  关键词:节日话题文化意识教材开发阅读拓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紧密相连。缺乏文化的土壤,语
期刊
摘要:准确表达,是促进学生认知生长,促使学生恰当运用语言表达所想,用合适的文字呈现个人观点的重要抓手。通过比较的方法,达成准确感知;运用变换的方法,促生多元说写角度;使用修饰性的词语和句子完善表述,聚焦表述生动性;明确说话写话的思路,强化生成条理性,实现准确表达。  关键词:准确表达低年段语言生成  一直以来,低年段的说话写话教学提倡“自由表达”“乐于表达”的多,提出“准确表达”的则很少。笔者对近
期刊
摘 要:教师的教学应该是催生、收集、处理学习信息的过程。只有这样,教与学才会相互促进,课堂才会充满智力生活的气息。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为例,说明数学课堂避免“信息屏蔽”需要做到:用明确的教学目标照亮暗箱,看见学习信息;用合理的智力挑战促进学习,创生学习信息;用动态的资源意识审视学情,利用学习信息。  關键词:学习信息 假设策略 教学目标 智力挑战 资源意识  学习是个暗箱,我们所能获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