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m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至关重要。本文作者提出了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
  
  创造性思维对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尤其是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笔者在此谈谈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一些见解,供大家参考。
  
  一、通过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也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从已有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法规、范畴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多种不同的结果。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思路活跃、思维敏捷、办法多而新颖,能提出大量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和建议,特别是能提出一些别出心裁、完全出乎意料的新鲜见解,使问题奇迹般地得到解决。在生物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的主要内容有扩散列举、同解变型和引申发挥等。
  1.扩散列举
  扩散列举就是围绕一个问题举出多种可能相关的因素。例如学了生物与环境的知识以后,可让学生列举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一切可能措施,诸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动植物资源;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绿化荒山,植树造林;通过生物工程寻找新能源、改良新品种;农业生产工厂化,等等。经常进行扩散列举训练,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和开阔。
  2.同解变型
  同解变型就是对同一内容设计出多种形式的问题。通过变换方式求出答案,能够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从而达到训练发散思维的目的。例如,针对自由组合规律,围绕等位基因互相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这个实质,可以编写多种习题:根据子代同一对相对性状的表型比直接推知亲代基因型,根据亲代基因型推知子代表型比和基因型,根据子代基因型组合数推知亲代基因型等。
  3.引申发挥
  引申发挥就是在思考问题时想到更深一层的相关内容。例如,讲植物的根,教材上指出,由胚根直接发育而成的根叫主根,从主根上依次生出的根叫侧根。如果要学生引申发挥,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发出引申性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根都是由胚根发育而来的呢?这样就可以通过日常接触的实物如玉米、甘薯、秋海棠等植物的不定根,说明不是所有的根都是由胚根发育而成的。经常进行这样的引申发挥就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通过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将通常考虑问题的思路反转过来,以背逆常规、常理、常识的方式,出奇制胜地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的一种思维方法。逆向思维的形式主要有逆向反转、背逆常规和重点转移等。
  1.逆向反转
  逆向反转包括功能性反转、结构性反转和因果关系反转。例如,因果关系反转是指通过改变已有事物的因果关系来引发新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新思想。
  2.背逆常规
  背逆常规就是用反常规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近年来比较流行的逆反健身就是背逆常规的一种表现。逆反健身是指一种反人体正常状态的锻炼方法,如倒立、倒吊、倒走等。
  3.重点转移
  重点转移就是把问题的重点从一方面转换到另一方面。在科学研究或日常生活中,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所料的现象,如能不为原有的思维所束缚,抓住偶然现象跟踪追击,则可能导致新奇的创造发明。
  
  三、通过想象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的具体类型主要有三种,即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词的描述(言语、文字)或图样(图表、图解符号、模型等)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想象。例如,生命起源的教学,由于生命起源过程学生无法直接感知,只有借助于教师的语言和画面给学生创造一个想象的情景和气氛,使他们仿佛置身于远古的地球,思维随着画面的变化而自由驰聘,各种表象在大脑中变化、组合,学生在理解生命起源过程的同时,也完成了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想象。例如,将DNA的结构模型拆卸成零件,再让学生动手组装成结构模型,恰如科学家当年创造这些模型一样,启发学生也重新来一次创造。这样学生在独立地进行形象分析、实验设计、结果预测、直到进行实验的全过程中,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创造想象。
  
  四、通过联想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联想是由所感知或所想的事物想起相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虽然并不能直接产生有创新价值的新的形象,但它却为能够产生新形象的想象思维活动提供一定的基础。通过自由想象可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强制联想可找到实现预期目标的途径。联想的主要类型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
  1.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是指由于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不同事物间的联想。例如提起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特点(纺锤体清晰可见,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能联想到细胞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点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也随着分开,纺锤丝不断地收缩变短,牵引着分开的两个染色体移向两极。这就是一种时间接近联想。当看到根的结构的挂图时,可能会起到茎的结构,甚至会想到叶的结构。这就是空间接近联想。
  2.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是指由于事物间完全对立或存在某种差异而引起的联想。比如,当看到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 水→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时,立即会想到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 氧气→二氧化碳 水 能量)。
  3.因果联想
  因果联想是指由于两事物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而引起的联想。这种联想往往是双向的,既可以由原因想到结果,也可以由结果想到原因。在科学研究中,得益于因果联想的例子很多,我国植保专家李连昌发明微粒塑料性诱芯就是典型一例。当李连昌手捏着一只枣粘虫的雌蛾时,总有一群雄蛾追随,这使他联想到,一定是雌蛾体内释放了一种性信息素所致,由此他研制成功了枣粘虫性信息素,并制成微粒塑料性诱芯,杀虫效果甚佳,被国家认定为重大发明。
  以上从四个方面列举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些办法,还有待完善。创造性思维能力仅是创造能力的一部分,而培养创造能力也只是实施创造性教育的部分内容,在生物教学中,要全面实施创造性教育,还有很多问题等待大家去学习和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 历史教学互动方式有多种,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的互动来进行。学生是互动的第一要素,教师的素质是互动的根本保障,合适的选材是互动的关键。  关键词: 历史教学 互动 学生 教师素质 选材    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渗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一直并将永远是无休止的话题。从“填鸭式”、“理论式”、“灌输式”教学法到“启发式”、“案例式”教
弧菌(vibrio)是海洋环境中最常见的细菌类群之一,广泛分布于近岸、河口海区的海水和生物体中,其致病性受宿主的生理状态及水质环境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较大,是海水养殖动物
摘 要: 本文作者认为,民族预科教育应根据民族预科生的特点,调整物理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并探索了民族预科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民族预科教育 物理实验教学 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在类比、观察、分析、判断、
摘 要: 化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化学学习的关键因素,问题教学是化学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本文就高中化学新课程问题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加以阐述。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自我效能感 问题解决教学 提高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基于班杜拉的定义,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可以定义为:学生对自
摘 要: 本文作者从强化课堂教学、加强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及改革课程考核方法等方面对化工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讨,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更好地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合格人才提供了重要保证。  关键词: 化工分离工程课程 教学模式 探索与研究    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且能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较强的化工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动势、电压和电位三个物理量的相同点,对三个物理量的不同点从定义、方向和大小测量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三者之间的联系作了简单的概括。  关键词: 电动势 电压 电位 异同 联系    在电工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电动势、电压和电位这三个基本物理量。由于这三个物理量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许多学生对这三个物理量容易混淆,理解不透。现将三者的异点及三者之间的联系总结如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发展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