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在特普融合教育背景下,怎样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笔者认为更应该注重其内涵与实质的精神领域,从优化育人环境,突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和拓展校园活动,突出校园文化教育功能两方面凸显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
[关键词]:融合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 对策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代表一种风气,体现一种和谐,孕育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力量。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表现。
我校是一所特普融合教育学校,聋、盲、弱智的特殊孩子和正常学生在一个学校里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在这一背景下,怎样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笔者认为更应该注重其内涵与实质的精神领域,凸显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
一、优化育人环境,突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学校环境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我们应充分发掘、利用校园环境,形成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熏陶人的作用。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关情”。
1、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建设。
学校在改善校园硬件设施的同时,要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校园绿化力求做到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花卉为主,使校园真正呈现三季有鲜花,四季有绿树的怡人景色。
2、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
学校在主楼门厅应设计制作校徽,校徽应体现“以普带特,以特促普,特普共进”的融合教育思想;在学校醒目位置设置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学风的牌匾;在楼宇的走廊内设计制作国学经典、名人名言、师生字画;在各功能室、办公室内设置艺术精品、哲理隽语、规章制度等标牌、标语;各班教室张贴物应既有统一标准,又充分张扬个性,形成有个性、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校园里的亭台楼阁、迂回长廊、石凳桌椅应错落有致;设计一首体现学校主旋律的校歌,在学生中广泛传唱;增建大型主题雕塑。
通过优化环境,大力塑造和谐统一、内涵丰厚、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使每一株树,每一面墙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一个景点,每一幅标语都成了陶冶情操、德育渗透的有效载体。让师生在有“形”的校园文化中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厚重底蕴。
二、拓展校园活动,突出校园文化教育功能
校園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的源泉,是校园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是学校生命力所在,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求知、求乐,使特普学生在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谐相处。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发展个性的舞台,也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为残疾孩子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将来回归主流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1)依据“六定”制度(定目标、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定地点、定辅导老师)开展好书法、美术、手工、舞蹈、装裱装潢、刺绣、美容美发、篮球等兴趣小组活动,还应增设器乐、武术、盲童合唱、聋童乒乓球等。
(2)编排一个由特普学生共同参与的“手拉手”校园集体舞。
(3)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结合重大事件、传统节日、法定节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月活动。如三月份“学雷锋”活动,四月份“书香校园经典诵读”活动,五月份“春季运动会”“孝敬父母月”活动,六月份“红领巾心向党”庆六一活动,九月份“庆祝教师节” “民族团结月”活动,十月份“祖国颂诗朗诵”活动,十二月“冬季运动会” 等。
(4)开展好“国旗下演讲”、红领巾广播站,在班级里组织好班、团、队会等常规活动。
2、开展特普“手拉手”社会实践活动。
特普学生在同一校园内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有利于普教学生从小养成关爱他人、关心残障儿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好品质,更有利于残疾孩子形成不自卑、健康的心理、阳光的心态,为他们长大后回归主流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展特普“手拉手”实践活动,寓德育教育于活动之中,使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在活动中有机渗透。如: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任山河烈士陵园扫墓、参观六盘山革命纪念馆、戒毒所警示教育、看守所警示教育、助残日上街宣传、春游、秋游等活动。使特普学生在活动中,互帮互助、互比互学、增进感情、获得友谊、形成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了心灵,陶冶情操,感悟道德,把道德认知自觉转化为道德行为,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广泛开展一系列内涵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突出校园文化教育功能。
[关键词]:融合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 对策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代表一种风气,体现一种和谐,孕育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力量。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表现。
我校是一所特普融合教育学校,聋、盲、弱智的特殊孩子和正常学生在一个学校里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在这一背景下,怎样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笔者认为更应该注重其内涵与实质的精神领域,凸显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
一、优化育人环境,突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学校环境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我们应充分发掘、利用校园环境,形成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熏陶人的作用。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关情”。
1、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建设。
学校在改善校园硬件设施的同时,要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校园绿化力求做到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花卉为主,使校园真正呈现三季有鲜花,四季有绿树的怡人景色。
2、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
学校在主楼门厅应设计制作校徽,校徽应体现“以普带特,以特促普,特普共进”的融合教育思想;在学校醒目位置设置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学风的牌匾;在楼宇的走廊内设计制作国学经典、名人名言、师生字画;在各功能室、办公室内设置艺术精品、哲理隽语、规章制度等标牌、标语;各班教室张贴物应既有统一标准,又充分张扬个性,形成有个性、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校园里的亭台楼阁、迂回长廊、石凳桌椅应错落有致;设计一首体现学校主旋律的校歌,在学生中广泛传唱;增建大型主题雕塑。
通过优化环境,大力塑造和谐统一、内涵丰厚、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使每一株树,每一面墙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一个景点,每一幅标语都成了陶冶情操、德育渗透的有效载体。让师生在有“形”的校园文化中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厚重底蕴。
二、拓展校园活动,突出校园文化教育功能
校園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的源泉,是校园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是学校生命力所在,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求知、求乐,使特普学生在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谐相处。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发展个性的舞台,也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为残疾孩子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将来回归主流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1)依据“六定”制度(定目标、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定地点、定辅导老师)开展好书法、美术、手工、舞蹈、装裱装潢、刺绣、美容美发、篮球等兴趣小组活动,还应增设器乐、武术、盲童合唱、聋童乒乓球等。
(2)编排一个由特普学生共同参与的“手拉手”校园集体舞。
(3)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结合重大事件、传统节日、法定节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月活动。如三月份“学雷锋”活动,四月份“书香校园经典诵读”活动,五月份“春季运动会”“孝敬父母月”活动,六月份“红领巾心向党”庆六一活动,九月份“庆祝教师节” “民族团结月”活动,十月份“祖国颂诗朗诵”活动,十二月“冬季运动会” 等。
(4)开展好“国旗下演讲”、红领巾广播站,在班级里组织好班、团、队会等常规活动。
2、开展特普“手拉手”社会实践活动。
特普学生在同一校园内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有利于普教学生从小养成关爱他人、关心残障儿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好品质,更有利于残疾孩子形成不自卑、健康的心理、阳光的心态,为他们长大后回归主流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展特普“手拉手”实践活动,寓德育教育于活动之中,使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在活动中有机渗透。如: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任山河烈士陵园扫墓、参观六盘山革命纪念馆、戒毒所警示教育、看守所警示教育、助残日上街宣传、春游、秋游等活动。使特普学生在活动中,互帮互助、互比互学、增进感情、获得友谊、形成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了心灵,陶冶情操,感悟道德,把道德认知自觉转化为道德行为,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广泛开展一系列内涵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突出校园文化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