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里南线7天——第1天
拉萨一狮泉河
时间:12月10日
天气:睛气温:零下4摄氏度
地点:阿里地区狮泉河镇
海拔:4350米距离:1494公里
单位:武警交通二总队四支队
凌晨4点,我们准时从武警交通二支队四大队营区出发,去赶7点从拉萨飞阿里的航班。驻扎在阿里狮泉河镇的武警交通二总队四支队是我这次西藏采访的最终目的地。飞机在夜空中飞行,舷窗外低沉的云层里,被白雪覆盖只露出褐色头顶的连绵山脉,在月光下焕发出一种孤寂之美。9点10分,星光疏散了,黎明的天空呈现着一种深蓝的色调,太阳姗姗地露出头来,透过柔和的橘色光照,雪山显得愈发壮美了。
“这就是219国道了。”接站的政治处副主任刘海龙说。从机场上车20多分钟后,我们的车并入另一条道路。在拉萨连续三天的高原反应,使我本来正常的血压曾高达180。阿里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我对上山心生畏惧。事实如我所料,一下飞机我的高原反应明显加剧,说话上气不接下气。望着车窗外飞速掠过的高远蓝天、圣洁雪山、碧蓝湖水,我真的没心思欣赏它们了。
一路上,断断续续听着车上的人聊有关新藏公路的话题。这条国家交通网上编为219国道的公路,被人们习惯地称为新藏线,是目前内地通往西藏的四条干道之一。它起于新疆叶城终于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全长1375公里,是中国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四支队驻守阿里,主要任务就是负责这条路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以及发生自然灾害时的抢险救援。在四支队上勤前,这条路年通车时问不足6个月,被称为“死亡之路”。
快到阿里狮泉河的时候,我的头没有那么痛了。上午10点多钟的狮泉河,寒冷而清新。阳光越过山峦洒进城中,这个高原重镇才慢慢苏醒过来。让我没有预料到的是支队的温棚,在支队机关大院,为了改善官兵生活条件,今年刚刚盖起了宽敞、明亮、和绿色亲密接触的阳光大棚房,这是一个集学习、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活动中心,温暖、明亮、潮润。在这里开座谈会,让人有一种恍惚,仿佛置身于气温舒适的内地,在阿里这样一个被公认最荒凉的地方,这真是奇迹。
在这里,海拔在不断地改写和摧毁着生机。而春天象征着万物复苏,象征着无限生机的来临,所以高原人对春天的期盼就格外强烈。四支队在驻地建了一个无土栽培的蔬菜大棚,取名就叫——高原春天。他们在这阿里高原,高寒、缺氧,到处是戈壁滩、盐碱地的地方,种出自己的新鲜蔬菜,种出了一片生机。我们走进大棚,因为不应季,看见的也只是挂在柱子上的去年丰收的玉米、头上坠着的一些零零散散的葫芦瓜,还有留在秧上的小西红柿、小黄瓜。这些春天走过的脚印,让我们联想到这里曾经的生机盎然和硕果累累。
阿里南线7天——第2天
狮泉河-班公湖-狮泉河
时间:12月11日
天气:大风 气温:零下5摄氏度
地点:阿里地区日土县
海拔:4250米 距离:260公里
单位:武警交通二总队四支队
一大队一中队
从狮泉河到班公湖距离130公里。去班公湖并不是冲它的美景去的。这个季节,鸟已经走了,湖开始封冻,一切似乎都变得凝同和沉寂,难得的生命迹象逐渐隐去。我们之所以去班公湖,是因为四支队的先进基层单位一大队的一中队驻扎在这里,他们担负班公湖这段二级国道的保通勤务。对于交通部队来说,公路的维护和保养,是它们的常规工作。这工作默默无闻,简单、寻常、琐碎,大到抢修断路修补路面,小到清理边沟擦拭标识设施,不管春夏秋冬日晒雨淋,都是他们的责任。这些工作往往做好了应该,做不好却显眼。也许你维护这条公路三年了,没有人会感觉你的存在。就像楼道里的清洁工,不做活了,我们才突然感觉到了平时的干净有序是因为有人在付出劳动。
车在219国道上疾驰,所过之处路面平整、顺直,如果去除高海拔的不适感,荒凉给人带来的恐惧感,这样的路实际上是最好的白驾游路线。看着这样的路,我们不得不想到那些护路的官兵们,是他们一年又一年,一日复一日在这里尽心尽职地劳作,才有了现在的一切。
我想起了支队长王军的话:“当年,海拔5248米的界山达坂,是新藏线的‘卡脖子’路段,高原上所有的恶劣白然条件在这里全聚齐了。四支队一中队在那里施工,高原反应让大家吃不下饭,勉强吃了也是夹生饭、沙拌菜。蹲在工地上,手捧着碗,一个旋风过来,不容你躲闪,沙子就洒在饭菜上一层,嚼起来咯吱咯吱的,将就着就咽下去了。喝的也是用生石灰消过毒的河水,牦牛在上游喝,我们在下游喝,水面上还飘着牛粪、羊毛。8月份,内地热得大汗淋漓,而这里睡觉还得戴皮帽子护着头,否则冻得睡不着。最艰难的还是冬季,帐篷外的风呜呜的,像一群狼在嚎叫。大风把氧气都刮跑了,空气含氧量由本来就只有内地的52%跌到了不足40%,这里是连氧气都吸不饱的地方……”
是的,有了这些人的付出,才有了今天219国道的畅通。我们看了一段录像,是入伍已12年的老兵吴天红即将离队前的48小时活动记录。老实说对这一类的东西我不会有太大的兴趣,但是,在这高原上,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真正的现实才更有感人的魅力。在这里,平原微不足道的小举动、一句话或者迈一步路,稍不留意不适感随时就会诱发出来。你会突然感觉头痛、透不过气来,闷、心发紧。像我们去采访随时会有氧气瓶跟着,但是这里的官兵是不可能的,他们要干活儿。我们看到老兵吴天红在临走的头一天,还在顶着烈日给路边的917号里程碑捕红,清理路边的杂草和山上落下的乱石。太阳那么明媚耀眼,但风却刮得呼呼的,他迎着风前行,必须身体吃力地前倾。我知道那风的劲儿,因为在通过达坂时,只要下车,打开车门,如不使劲拽着车门,风就会把我带倒,甚至连车门也会被撕下来带走。
吴天红说他舍不得离开这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舍得也好舍不得也好,都是不由白主的。实际上更高的一种境界是,明明不喜欢这儿,但你还得在这里守着,还得干你不愿意干的活儿,活儿还得干好,这才是境界,这种境界实际上就是一种责任。 在1375公里的新藏公路上,差不多每问隔100公里就驻扎着四支队的1个养护中队。在路边会有一个巨大醒目的警示牌,清晰标明附近武警交通养护中队的具体位置、联系方式。路上的这一个个警示牌,都是寒风中交通武警官兵向你伸出的一双手、露出的一个微笑。路延伸着,遥远而漫长。上面的每一寸、每一米土地,都是战士们用他们的手、他们的心、他们的精神,一米接着一米熨平的。
阿里南线7天——第3天
狮泉河-噶尔县门士乡
时间:12月12日
天气:晴 大风 气温:零下6摄氏度
地点: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乡
海拔:4500米 距离:200公里
单位:武警交通二总队四支队
三大队八中队
早上10点钟,天刚亮,我们接着朝普兰方向出发,门士乡是我们到达普兰的必经之地,在那里驻扎着一个中队。如果说日土的一大队官兵工作的特点是日常维护公路,是用大量的时间,简单、重复、单调地劳动,那么门士乡八中队的官兵,抗雪、救人、处理突发事件的工作就足够让人感觉惊心动魄了。
昨天我们从班公湖返回狮泉河几乎天黑了,来西藏采访我不光方向感差了,连时问感都混乱不清,在阿里的时问和空问都不能和北京相对应。再加上无人区高海拔对人的影响作用太明显了,累了一天回来,天刚刚黑下来,一看差不多晚上9点了,却不想吃东西。一整天吸着氧,吸得鼻子疼,不吸又头疼。在高原的这几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天不吃也不觉得饿、似睡非睡地躺一晚,就跟没睡一样,一天头都是昏沉沉的。
在路上听到了政委杨俊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年正值大年三十,我们由普兰县三大队慰问完基层官兵,返回狮泉河,遇到了暴雪。眼看着雪一层层在车的周围越堆越高,马上就要把车埋起来了。这种情况,前进有危险,掉头返回也同样不可能。看到危险一步步靠近,我们决定白救,5个人轮流拿着小铁锹清理积雪,出去仅3分钟,返回车里冻得手套都脱不下来。
“下午3点的时候,雪停了风住了,我们松了口气,只要雪停来救援的部队肯定能找到我们,我要求大家注意听救援机械的马达声。然而马达声没听到,却似乎听到前方有呼救的声音。
“确定声音来源后,我顿时急了,依照以往的经验,肯定是前方不远处有车辆被闲,怎么办?救人要紧,我们5人又是靠着小铁锹,挖了近一个小时,挖出一条通道,才看到了被困的车。车里扎西顿珠的妻子,正抱着自己呼吸急促的孩子大声哭喊着。我赶紧把车里的氧气瓶拿过来,给孩子吸上。就这样,早晨8点出发,晚上8点我们才和救援的战友们会合。”
在门士乡采访了几名战士,他们是为每年的冬季抗击雪灾留下来的技术骨干。士官张涛讲述了去年冬天他们救人的事:“那天晚上9点,吃过饭天都黑了,我们接到救人的命令,开着铲雪车和一辆保障车,跑了几十公里,赶到目的地已经是晚上11点了。雪太大,在山顶上什么也看不见,到处都是雪,没过了膝盖,风不停地刮着,雪粒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疼。零下20多摄氏度,驾驶室里挺冷的,不带手套,不穿棉鞋,最多坚持一二十分钟,但又不能穿戴得太厚,不方便操作机器,只好脱会儿戴会儿。”
他描述的冷我是有体会的,这些天最低零下8摄氏度,大白天太阳照着的时候,手机触摸屏完全失去作用。相机开关打开要待十多秒机器才能做出反应,不能调焦,伸出去缩不回来。而且不仅仅是温度的问题,还有高海拔的压力变化。连这些制作严谨精密的仪器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的身体。虽说身体会白我渊节以适应环境,但是这种调节是以损害人的器官、损害人的精神、损害人的心理为前提的。
“我们费了很大劲儿,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对方的车灯光,只好走出驾驶室向四周扩展,走出去200多米。这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深夜,在极度严寒的状态下,只要打开车门就预示着危险,预示着你的生命在下一个时段的某一时刻就会中断。但是没办法,你是军人,你是来救援的,对方有5个生命在等待,如果今天不去救他们,他们的生命肯定就会冻僵,血液一旦凝同,就再也流动不起来了。在我们已经失望的那一刻生命之光终于出现了,我们找到了那辆车,赶紧把白己身上的大衣脱给他们,把他们安全送下了山。”
直到现在为止,这些人到底是什么人,叫什么,战士们一概都不知道。对方记住他们的名字没有,他们是不在乎的:“记住又能怎样呢?救人嘛,难道就是为了他们记住才去救他们吗?不是。”张涛说。
他们只记得那是几个从来没见过雪的南方人,和自己的年龄差不多。一群以为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年轻人,这次的经历让他们知道了年轻也有不可以的时候,做人不能放肆和任性。在这高原上放肆任性就意味着要你的命。
阿里南线7天——第4~7天
噶尔县门士乡-普兰县
时间:12月13~17日
天气:阴 气温:零下8摄氏度
地点:阿里地区普兰县
海拔:3900米 距离:190公里
单位:武警交通二总队
三大队九中队
在普兰印象最深的是饭桌上的有关军人情感和家庭的聊天。一起吃饭的是三大队的几个年轻军官,他们都有一定部队生活经历。青涩已经褪去,对人生、对部队、对婚恋、对情感都有了自己的认识。让这些钢铁男儿为难的是如何处理婆媳关系、与岳父、岳母的关系,还有永远也理不清的家务事。
温克涛经常这样介绍自己:我叫温克涛,温家宝的温,李克强的克,胡锦涛的涛。中国的大人物都给他占了。这个有点沉闷的支队宣传股长,一路上就没有多少话。他已结婚,孩子三岁。温股长几乎每天要做的功课就是给爱人通话,好多时候仿佛有千言万语,但电话接通了却又无话可说,简单的几句问候重复了多遍以后,话就显得苍白无力了。电波能传递声音,却不能携带温暖。好在还有孩子,毕竟和孩子还有些说的。但天天都说听不听话乖不乖之类的白己都觉得乏味,情感的依托总是有隔靴搔痒的感觉。温克涛说,情感就像高原上的风,四处飘,没什么阻挡,散漫的、空落落的,要把他们聚拢起来只是每年的探家。
教导员朱震华给我们的印象聪明、能干、不服输,有一种精神和形体配搭得特别完美的标准军人的感觉。有不少人总结高原上的军人找对象难,把它归结为一种奉献带来的后遗症。朱教导员的认识有所不同:“可能还是要从军人自身找找原因。社会没完全世俗,姑娘们并不全长一双势利眼。”朱震华的女朋友刚到普兰两天,因为高原反应在打点滴。我们临走时见到了这个湖南姑娘,漂亮白净,个儿不高。她是去年和同学到高原旅行认识朱震华的。能到高原旅行的女性,总有一些别样的情愫。就像她和朱震华对爱情的追求一样:只要有爱,其他都是次要的。
指导员于磊结婚7年一直怀不上孩子,由于在高原工作时问长,于磊的精子存活量十分低,根本达不到怀孕的条件,最后他们不得不接受试管受孕,接连两次后,他们终于有了白己的孩子,预产期就在下个月。于磊的爱人没有来过西藏。他怕她有高原反应,还怕她了解了这里的白然条件后,会为他担心。如今就要有自己的宝宝了,于指导员的喜悦写在脸上。他说等以后吧,等我转业了,带着孩子、爱人,一家人白己开着小车来白驾游,就沿着219国道走一圈儿,让孩子看看,他爸年轻的时候就在这儿,让妻子看看我修的这条路。
我记住了普兰的那顿饭。记住了那天饭桌上自由散漫的聊天,它比一般的采访更能触动我的内心。
在阿里这样一个连氧都吸不饱的地方,军人的奉献并不拘于现在,在这里生活几年,高原对人体的印记将伴随着他们的一生,伴随着他的家属、伴随着他的下一代。
我们不能够教给这些官兵如何处理家务事,涉及亲情的事,谁都把谁教不会,只能靠自己慢慢消化。我要说的是,希望这个社会理解这个群体,理解他们承担社会责任时给家里带来的重压。希望这个社会能从各个方面去为他们解负,让他们轻松一些。
拉萨一狮泉河
时间:12月10日
天气:睛气温:零下4摄氏度
地点:阿里地区狮泉河镇
海拔:4350米距离:1494公里
单位:武警交通二总队四支队
凌晨4点,我们准时从武警交通二支队四大队营区出发,去赶7点从拉萨飞阿里的航班。驻扎在阿里狮泉河镇的武警交通二总队四支队是我这次西藏采访的最终目的地。飞机在夜空中飞行,舷窗外低沉的云层里,被白雪覆盖只露出褐色头顶的连绵山脉,在月光下焕发出一种孤寂之美。9点10分,星光疏散了,黎明的天空呈现着一种深蓝的色调,太阳姗姗地露出头来,透过柔和的橘色光照,雪山显得愈发壮美了。
“这就是219国道了。”接站的政治处副主任刘海龙说。从机场上车20多分钟后,我们的车并入另一条道路。在拉萨连续三天的高原反应,使我本来正常的血压曾高达180。阿里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我对上山心生畏惧。事实如我所料,一下飞机我的高原反应明显加剧,说话上气不接下气。望着车窗外飞速掠过的高远蓝天、圣洁雪山、碧蓝湖水,我真的没心思欣赏它们了。
一路上,断断续续听着车上的人聊有关新藏公路的话题。这条国家交通网上编为219国道的公路,被人们习惯地称为新藏线,是目前内地通往西藏的四条干道之一。它起于新疆叶城终于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全长1375公里,是中国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四支队驻守阿里,主要任务就是负责这条路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以及发生自然灾害时的抢险救援。在四支队上勤前,这条路年通车时问不足6个月,被称为“死亡之路”。
快到阿里狮泉河的时候,我的头没有那么痛了。上午10点多钟的狮泉河,寒冷而清新。阳光越过山峦洒进城中,这个高原重镇才慢慢苏醒过来。让我没有预料到的是支队的温棚,在支队机关大院,为了改善官兵生活条件,今年刚刚盖起了宽敞、明亮、和绿色亲密接触的阳光大棚房,这是一个集学习、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活动中心,温暖、明亮、潮润。在这里开座谈会,让人有一种恍惚,仿佛置身于气温舒适的内地,在阿里这样一个被公认最荒凉的地方,这真是奇迹。
在这里,海拔在不断地改写和摧毁着生机。而春天象征着万物复苏,象征着无限生机的来临,所以高原人对春天的期盼就格外强烈。四支队在驻地建了一个无土栽培的蔬菜大棚,取名就叫——高原春天。他们在这阿里高原,高寒、缺氧,到处是戈壁滩、盐碱地的地方,种出自己的新鲜蔬菜,种出了一片生机。我们走进大棚,因为不应季,看见的也只是挂在柱子上的去年丰收的玉米、头上坠着的一些零零散散的葫芦瓜,还有留在秧上的小西红柿、小黄瓜。这些春天走过的脚印,让我们联想到这里曾经的生机盎然和硕果累累。
阿里南线7天——第2天
狮泉河-班公湖-狮泉河
时间:12月11日
天气:大风 气温:零下5摄氏度
地点:阿里地区日土县
海拔:4250米 距离:260公里
单位:武警交通二总队四支队
一大队一中队
从狮泉河到班公湖距离130公里。去班公湖并不是冲它的美景去的。这个季节,鸟已经走了,湖开始封冻,一切似乎都变得凝同和沉寂,难得的生命迹象逐渐隐去。我们之所以去班公湖,是因为四支队的先进基层单位一大队的一中队驻扎在这里,他们担负班公湖这段二级国道的保通勤务。对于交通部队来说,公路的维护和保养,是它们的常规工作。这工作默默无闻,简单、寻常、琐碎,大到抢修断路修补路面,小到清理边沟擦拭标识设施,不管春夏秋冬日晒雨淋,都是他们的责任。这些工作往往做好了应该,做不好却显眼。也许你维护这条公路三年了,没有人会感觉你的存在。就像楼道里的清洁工,不做活了,我们才突然感觉到了平时的干净有序是因为有人在付出劳动。
车在219国道上疾驰,所过之处路面平整、顺直,如果去除高海拔的不适感,荒凉给人带来的恐惧感,这样的路实际上是最好的白驾游路线。看着这样的路,我们不得不想到那些护路的官兵们,是他们一年又一年,一日复一日在这里尽心尽职地劳作,才有了现在的一切。
我想起了支队长王军的话:“当年,海拔5248米的界山达坂,是新藏线的‘卡脖子’路段,高原上所有的恶劣白然条件在这里全聚齐了。四支队一中队在那里施工,高原反应让大家吃不下饭,勉强吃了也是夹生饭、沙拌菜。蹲在工地上,手捧着碗,一个旋风过来,不容你躲闪,沙子就洒在饭菜上一层,嚼起来咯吱咯吱的,将就着就咽下去了。喝的也是用生石灰消过毒的河水,牦牛在上游喝,我们在下游喝,水面上还飘着牛粪、羊毛。8月份,内地热得大汗淋漓,而这里睡觉还得戴皮帽子护着头,否则冻得睡不着。最艰难的还是冬季,帐篷外的风呜呜的,像一群狼在嚎叫。大风把氧气都刮跑了,空气含氧量由本来就只有内地的52%跌到了不足40%,这里是连氧气都吸不饱的地方……”
是的,有了这些人的付出,才有了今天219国道的畅通。我们看了一段录像,是入伍已12年的老兵吴天红即将离队前的48小时活动记录。老实说对这一类的东西我不会有太大的兴趣,但是,在这高原上,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真正的现实才更有感人的魅力。在这里,平原微不足道的小举动、一句话或者迈一步路,稍不留意不适感随时就会诱发出来。你会突然感觉头痛、透不过气来,闷、心发紧。像我们去采访随时会有氧气瓶跟着,但是这里的官兵是不可能的,他们要干活儿。我们看到老兵吴天红在临走的头一天,还在顶着烈日给路边的917号里程碑捕红,清理路边的杂草和山上落下的乱石。太阳那么明媚耀眼,但风却刮得呼呼的,他迎着风前行,必须身体吃力地前倾。我知道那风的劲儿,因为在通过达坂时,只要下车,打开车门,如不使劲拽着车门,风就会把我带倒,甚至连车门也会被撕下来带走。
吴天红说他舍不得离开这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舍得也好舍不得也好,都是不由白主的。实际上更高的一种境界是,明明不喜欢这儿,但你还得在这里守着,还得干你不愿意干的活儿,活儿还得干好,这才是境界,这种境界实际上就是一种责任。 在1375公里的新藏公路上,差不多每问隔100公里就驻扎着四支队的1个养护中队。在路边会有一个巨大醒目的警示牌,清晰标明附近武警交通养护中队的具体位置、联系方式。路上的这一个个警示牌,都是寒风中交通武警官兵向你伸出的一双手、露出的一个微笑。路延伸着,遥远而漫长。上面的每一寸、每一米土地,都是战士们用他们的手、他们的心、他们的精神,一米接着一米熨平的。
阿里南线7天——第3天
狮泉河-噶尔县门士乡
时间:12月12日
天气:晴 大风 气温:零下6摄氏度
地点: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乡
海拔:4500米 距离:200公里
单位:武警交通二总队四支队
三大队八中队
早上10点钟,天刚亮,我们接着朝普兰方向出发,门士乡是我们到达普兰的必经之地,在那里驻扎着一个中队。如果说日土的一大队官兵工作的特点是日常维护公路,是用大量的时间,简单、重复、单调地劳动,那么门士乡八中队的官兵,抗雪、救人、处理突发事件的工作就足够让人感觉惊心动魄了。
昨天我们从班公湖返回狮泉河几乎天黑了,来西藏采访我不光方向感差了,连时问感都混乱不清,在阿里的时问和空问都不能和北京相对应。再加上无人区高海拔对人的影响作用太明显了,累了一天回来,天刚刚黑下来,一看差不多晚上9点了,却不想吃东西。一整天吸着氧,吸得鼻子疼,不吸又头疼。在高原的这几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天不吃也不觉得饿、似睡非睡地躺一晚,就跟没睡一样,一天头都是昏沉沉的。
在路上听到了政委杨俊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年正值大年三十,我们由普兰县三大队慰问完基层官兵,返回狮泉河,遇到了暴雪。眼看着雪一层层在车的周围越堆越高,马上就要把车埋起来了。这种情况,前进有危险,掉头返回也同样不可能。看到危险一步步靠近,我们决定白救,5个人轮流拿着小铁锹清理积雪,出去仅3分钟,返回车里冻得手套都脱不下来。
“下午3点的时候,雪停了风住了,我们松了口气,只要雪停来救援的部队肯定能找到我们,我要求大家注意听救援机械的马达声。然而马达声没听到,却似乎听到前方有呼救的声音。
“确定声音来源后,我顿时急了,依照以往的经验,肯定是前方不远处有车辆被闲,怎么办?救人要紧,我们5人又是靠着小铁锹,挖了近一个小时,挖出一条通道,才看到了被困的车。车里扎西顿珠的妻子,正抱着自己呼吸急促的孩子大声哭喊着。我赶紧把车里的氧气瓶拿过来,给孩子吸上。就这样,早晨8点出发,晚上8点我们才和救援的战友们会合。”
在门士乡采访了几名战士,他们是为每年的冬季抗击雪灾留下来的技术骨干。士官张涛讲述了去年冬天他们救人的事:“那天晚上9点,吃过饭天都黑了,我们接到救人的命令,开着铲雪车和一辆保障车,跑了几十公里,赶到目的地已经是晚上11点了。雪太大,在山顶上什么也看不见,到处都是雪,没过了膝盖,风不停地刮着,雪粒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疼。零下20多摄氏度,驾驶室里挺冷的,不带手套,不穿棉鞋,最多坚持一二十分钟,但又不能穿戴得太厚,不方便操作机器,只好脱会儿戴会儿。”
他描述的冷我是有体会的,这些天最低零下8摄氏度,大白天太阳照着的时候,手机触摸屏完全失去作用。相机开关打开要待十多秒机器才能做出反应,不能调焦,伸出去缩不回来。而且不仅仅是温度的问题,还有高海拔的压力变化。连这些制作严谨精密的仪器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的身体。虽说身体会白我渊节以适应环境,但是这种调节是以损害人的器官、损害人的精神、损害人的心理为前提的。
“我们费了很大劲儿,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对方的车灯光,只好走出驾驶室向四周扩展,走出去200多米。这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深夜,在极度严寒的状态下,只要打开车门就预示着危险,预示着你的生命在下一个时段的某一时刻就会中断。但是没办法,你是军人,你是来救援的,对方有5个生命在等待,如果今天不去救他们,他们的生命肯定就会冻僵,血液一旦凝同,就再也流动不起来了。在我们已经失望的那一刻生命之光终于出现了,我们找到了那辆车,赶紧把白己身上的大衣脱给他们,把他们安全送下了山。”
直到现在为止,这些人到底是什么人,叫什么,战士们一概都不知道。对方记住他们的名字没有,他们是不在乎的:“记住又能怎样呢?救人嘛,难道就是为了他们记住才去救他们吗?不是。”张涛说。
他们只记得那是几个从来没见过雪的南方人,和自己的年龄差不多。一群以为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年轻人,这次的经历让他们知道了年轻也有不可以的时候,做人不能放肆和任性。在这高原上放肆任性就意味着要你的命。
阿里南线7天——第4~7天
噶尔县门士乡-普兰县
时间:12月13~17日
天气:阴 气温:零下8摄氏度
地点:阿里地区普兰县
海拔:3900米 距离:190公里
单位:武警交通二总队
三大队九中队
在普兰印象最深的是饭桌上的有关军人情感和家庭的聊天。一起吃饭的是三大队的几个年轻军官,他们都有一定部队生活经历。青涩已经褪去,对人生、对部队、对婚恋、对情感都有了自己的认识。让这些钢铁男儿为难的是如何处理婆媳关系、与岳父、岳母的关系,还有永远也理不清的家务事。
温克涛经常这样介绍自己:我叫温克涛,温家宝的温,李克强的克,胡锦涛的涛。中国的大人物都给他占了。这个有点沉闷的支队宣传股长,一路上就没有多少话。他已结婚,孩子三岁。温股长几乎每天要做的功课就是给爱人通话,好多时候仿佛有千言万语,但电话接通了却又无话可说,简单的几句问候重复了多遍以后,话就显得苍白无力了。电波能传递声音,却不能携带温暖。好在还有孩子,毕竟和孩子还有些说的。但天天都说听不听话乖不乖之类的白己都觉得乏味,情感的依托总是有隔靴搔痒的感觉。温克涛说,情感就像高原上的风,四处飘,没什么阻挡,散漫的、空落落的,要把他们聚拢起来只是每年的探家。
教导员朱震华给我们的印象聪明、能干、不服输,有一种精神和形体配搭得特别完美的标准军人的感觉。有不少人总结高原上的军人找对象难,把它归结为一种奉献带来的后遗症。朱教导员的认识有所不同:“可能还是要从军人自身找找原因。社会没完全世俗,姑娘们并不全长一双势利眼。”朱震华的女朋友刚到普兰两天,因为高原反应在打点滴。我们临走时见到了这个湖南姑娘,漂亮白净,个儿不高。她是去年和同学到高原旅行认识朱震华的。能到高原旅行的女性,总有一些别样的情愫。就像她和朱震华对爱情的追求一样:只要有爱,其他都是次要的。
指导员于磊结婚7年一直怀不上孩子,由于在高原工作时问长,于磊的精子存活量十分低,根本达不到怀孕的条件,最后他们不得不接受试管受孕,接连两次后,他们终于有了白己的孩子,预产期就在下个月。于磊的爱人没有来过西藏。他怕她有高原反应,还怕她了解了这里的白然条件后,会为他担心。如今就要有自己的宝宝了,于指导员的喜悦写在脸上。他说等以后吧,等我转业了,带着孩子、爱人,一家人白己开着小车来白驾游,就沿着219国道走一圈儿,让孩子看看,他爸年轻的时候就在这儿,让妻子看看我修的这条路。
我记住了普兰的那顿饭。记住了那天饭桌上自由散漫的聊天,它比一般的采访更能触动我的内心。
在阿里这样一个连氧都吸不饱的地方,军人的奉献并不拘于现在,在这里生活几年,高原对人体的印记将伴随着他们的一生,伴随着他的家属、伴随着他的下一代。
我们不能够教给这些官兵如何处理家务事,涉及亲情的事,谁都把谁教不会,只能靠自己慢慢消化。我要说的是,希望这个社会理解这个群体,理解他们承担社会责任时给家里带来的重压。希望这个社会能从各个方面去为他们解负,让他们轻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