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的环境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C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中学生环境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充分发挥初中地理教学德育主阵地作用,积极对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帮助中学生树立环境意识,通过中学生喜闻乐见的环保活动,努力营造环保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增强中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已成为地理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 环境教育 环境意识
  
  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报告》从上海全力改善环境质量、世博会绿色实践和社会公众参与等三个层次,概述了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实践绿色世博的历程;2011年的高考语文作文《绿色生活》等都无不说明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给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蓝天”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直接关系着地球上60多亿人的命运,因此,环境保护已成为新世纪的主题,好的环境需要靠每一个人来关心、爱护。人们环境道德水平直接左右着人们的行动,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环境道德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目前,中学生环境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充分发挥初中地理教学德育主阵地作用,积极对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帮助中学生树立环境意识,通过中学生喜闻乐见的环保活动,努力营造环保教育的氛围,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增强中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已成为地理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环境教育应从小抓起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美国是最早提出环境教育的国家,早在1970年就发布了《环境保护法》。此外,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日本等,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菲律宾、泰国等,都制订了向青少年进行环境教育的计划,介绍有关污染、资源、居民等方面的环保知识,并开设环境教育课。我国在1992年新制订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及其相配套的各科教学大纲中,都把环境教育列为重要的教育教学要求。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教育应当是全球教育,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整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的组成部分。环境教育应当是全民教育,并要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贯穿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贯穿于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尤其要特别注意从青少年抓起。环境意识是人们文化素质的组成部分,是人们自然观、环境价值观、道德观、人口观、法制观、资源观的体现。总之,环境意识不会自发产生,需要经过培养和教育。环境教育应从小抓起。
  二、初中地理课本中的环境教育素材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环境教育的素材。如空气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全球气候变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目前有人称人类进入了“人口爆炸”的时代,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亚洲由于人口过多,大量的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造成环境恶化;中东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国家每年开采大量的石油出售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极地地区的环境问题。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给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黄河自古多忧患,黄河长期以来存在洪水威胁、泥沙淤积等问题,近年来,又出现缺水断流、水污染等新的问题;长江流域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导致长江流域多次发生特大洪水,2011年的洪峰超过了1998年。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当中也存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现象。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可是黄河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年年断流;安徽蚌埠由于水污染,竟然闹起了城市水荒等。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而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目前已引起国际社会及我国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我国农业面临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和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峻挑战,此外,还有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和长江沿江地带的环境问题,等等。
  三、在地理课上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老师,我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懂得由于当前人类活动不当而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这些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对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这些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然后针对不同成因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等,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如果学生说得对,我就给予表扬,如果学生说得不够全面,我就及时补充。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生态环境方面法规的主要内容,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等,增强学生生态环境法制的观念,参与法规的实施。另外,我让学生们在“地球日”、“环境日”、“植树节”等节日时,通过义务咨询活动、讲座、散发资料、墙报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由学生向社区居民、村民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以上这些都是初中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
  四、利用乡土地理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充分发挥初中地理教学的作用,联系实际开展乡土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和保护家乡生态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我通过让学生到农村去,走访当地农民,对近几年来土地利用、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的调查进行分析。通过走访工厂,了解工业对大气、水、噪声的污染情况。通过亲身体验、实践参与来激发学生对美好环境的渴求,对日益严重、近在咫尺的环境污染深恶痛绝,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增强环保的自觉性。另外,我还利用初中学生好表现的特点,组织发动环保卫士、环保纠察队等,参与保护绿化、保护生态平衡,禁止乱倒垃圾、禁止破坏土地、禁止焚烧植物秸秆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保护环境、同破坏环境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老师应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以及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挖掘教材中环境保护素材内涵,积极对初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环境教育任重道远,广大地理教师都应该承担起这份重任。
  
  参考文献:
  [1]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报告.
  [2]21世纪议程.
其他文献
摘 要: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将有效地改善教学和学习的方式、资源和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当前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着形式化、虚化等现象,以及教师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偏低、课堂上师生交流不足、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学生的信息素养低下等问题。对此,要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整合理念;还要提高教师信息素养,训练教师信息技能;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摘 要: 新课改提倡改变中学思品课堂教学原有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如何围绕新的课程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实现思品课德育教育的功能,作者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思品课 “五自一导” 自主高效
短的上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基因1(short palate,lung and nasal epithelium clone 1,SPLUNC1)是特异高表达于呼吸道中的一种分泌蛋白,参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具有抗感染、清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平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情操的主要舞台。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并没有起到如此的作用,往往变成了繁琐的政治思想灌输与应试教育的试验场,学生对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课堂气氛消沉,学生情绪低落,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政治教育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即简单地从当前的现实需要
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彰显功能,增强效果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传统的教学手段,尤其是能呈现其特殊功能的手段,地理黑板绘画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不仅能展示教师的风采,更能增强实际效果,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  地理黑板绘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彩色粉笔,将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及地理过程,以简练的笔法描绘而成的一种黑板画。它能使学生获得各种地理对象及其过程的具体形象。这种黑板
新世纪的中学生生活在开拓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环境中,改革开放的洪流,市场经济的浪潮,民主自由的环境,“拳头加枕头”的影视作品,以及升学考试的压力,社会家庭的宠爱和厚望,这一切汇合成现实交响曲,伴随着他们长大。他们和过去的中学生比显得更早熟、更敏感、更自信,竞争意识、独立意识更强烈,但他们的弱点如同优点一样更突出,因而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已成为当前历史教育
1.鸡杆菌属(Gallibacterium)是巴氏杆菌科的一个新属,代表种是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 anatis),国外学者已证实鸡杆菌与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囊肿有一定的关系;王川庆等首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