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岛素早强化,省大钱
5年前,49岁的何先生就在体检化验单上看到了“空腹血糖20毫摩尔/升”几个字,医生告诉他,这么高的血糖几乎是正常人的3倍了,“赶紧治吧。 ”垂头丧气的何先生于是走进了内分泌科诊室。
医生在认真询问了何先生的病史,做了体格检查后,告诉他:“得了糖尿病别怕,听我的,先用一段时间胰岛素再说。”
何先生一下子懵了,“打胰岛素?这不是糖尿病最后实在没辙了才用的办法吗?”尽管有疑虑,何先生还是开始了治疗。教授开出的治疗方案是每天三针诺和锐,餐前打,严密监测血糖变化,没给任何口服药。一开始每天总共要打三四十个单位的胰岛素,渐渐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都降下来了,胰岛素也减量了。一个月后,何先生出院了,带着药回家自己注射,并且在医生的嘱咐下减少饭量、加强运动。2个月过去,血糖逐渐正常了,何先生恢复了工作。
就这样,何先生的血糖控制得非常好。再去教授的门诊,教授说:“胰岛素可以停了。”何先生高兴得几乎跳起来。
如今,尽管病历上写着“发现糖尿病5年”,来复查的何先生看上去神采奕奕,现在他空腹血糖6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4%,真是“要多正常,有多正常”。何先生特别强调:“1年胰岛素治疗,帮我省了4年的药钱。这4年里,我除了控制饮食,坚持运动,没吃一片药。”
何先生这几年到底省了多少钱呢?教授算了笔账:在胰岛素治疗期间,就算平均每天30个单位的诺和锐,还不到10元,1年也就3600元;而如果使用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两类药,每天的药费不会低于10元。“如果一开始选择的是口服降糖药,这5年需要一直吃,而效果还未必好。”这种所谓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让很多糖尿病患者受益匪浅,有的人甚至仅仅用了1个月的胰岛素,就能让血糖数月、数年保持正常,真是花小钱省了大钱。
如此的糖尿病治疗听上去颇有些神奇,当年何先生血糖急剧升高,说明胰岛功能严重受损,“在这种情况下,给他补充外源性的胰岛素,就能让他自身的胰岛细胞得到充分休息。”而所有口服降糖药的特点是,都需要在胰岛功能尚存的前提下发挥作用,因此如果在病人胰岛细胞功能丧失的情况下给药,特别是使用刺激胰岛细胞分泌的药物,那简直就是“鞭打病马”,结果肯定适得其反。
“不过,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用上述疗法。”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需满足三个条件:1.刚刚发病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时都有并发症了,说明病史已经多年,胰岛素就不建议停用了。2.严重高血糖,一般空腹血糖超过20毫摩尔/升。如果血糖仅轻度升高,如空腹血糖低于10毫摩尔/升,说明胰岛功能尚好,只要控制饮食、运动和少量服药就可以了。3.患者必须配合。使用胰岛素必须严密监测血糖,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年纪太大或文化程度低以至于不能配合的患者就不适合了。此外,病人停用胰岛素以后,必须坚持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和定期复查,那种认为“糖尿病已经治愈”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早诊断,早省钱
糖尿病患者残废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并发症,并发症是患者医疗负担的主要来源。因此,及早发现和科学合理治疗,就能在益寿延年的同时节省钱财。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往往不明显,很多患者一发现患病,就查出了并发症,说明病程已经多年,可见早期诊断的重要。
如何能及早诊断糖尿病呢?糖耐量试验是最标准、最科学、最敏感的诊断方法。这是因为,如果仅仅查空腹血糖,会漏诊相当一部分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另外,糖耐量受损是指餐后2小时血糖处于7.8~11.0毫摩尔/升的糖尿病前期状态,这些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预防2型糖尿病就要从干预糖尿病受损开始。
建议有下列高危因素的人群应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如果能进行糖耐量试验则更好。这些人包括:年龄超过45岁,尤其是脑力劳动者;体重大于正常体重的115%或体质指数≥25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以往有糖耐量异常者;有血脂异常、高血压、大血管病变者;在妊娠妇女中,年龄超过30岁,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分娩大婴儿(出生时体重≥4公斤)者,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药者,也要查。
运动、饮食调节帮你省药钱
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对所用人来说都是保持健康的举措,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更是基础的治疗。任何有效的药物,包括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都应该在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的基础上使用。部分患者有可能仅仅通过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就能控制好高血糖,有的糖尿病患者甚至一辈子不用降糖药。
对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食和运动治疗还不足以长期稳定地控制好血糖。随着病程的延长和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逐渐衰竭,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药物治疗。国外的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被确诊时,胰岛β细胞功能平均已经下降了50%。病史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一半以上需要加用或换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但是,不论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不能忽略饮食控制和运动。
饮食不节制的后果非常严重,往往导致药用得越来越多,加快胰岛β细胞的衰竭,最后需要大剂量的胰岛素来控制高血糖。而定时定量运动的患者,往往需要更少的口服降糖药和更小剂量的胰岛素就能控制好血糖。所以,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是基础的治疗手段,又是减少医疗费用的有效措施。
(据《健康时报》)
5年前,49岁的何先生就在体检化验单上看到了“空腹血糖20毫摩尔/升”几个字,医生告诉他,这么高的血糖几乎是正常人的3倍了,“赶紧治吧。 ”垂头丧气的何先生于是走进了内分泌科诊室。
医生在认真询问了何先生的病史,做了体格检查后,告诉他:“得了糖尿病别怕,听我的,先用一段时间胰岛素再说。”
何先生一下子懵了,“打胰岛素?这不是糖尿病最后实在没辙了才用的办法吗?”尽管有疑虑,何先生还是开始了治疗。教授开出的治疗方案是每天三针诺和锐,餐前打,严密监测血糖变化,没给任何口服药。一开始每天总共要打三四十个单位的胰岛素,渐渐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都降下来了,胰岛素也减量了。一个月后,何先生出院了,带着药回家自己注射,并且在医生的嘱咐下减少饭量、加强运动。2个月过去,血糖逐渐正常了,何先生恢复了工作。
就这样,何先生的血糖控制得非常好。再去教授的门诊,教授说:“胰岛素可以停了。”何先生高兴得几乎跳起来。
如今,尽管病历上写着“发现糖尿病5年”,来复查的何先生看上去神采奕奕,现在他空腹血糖6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4%,真是“要多正常,有多正常”。何先生特别强调:“1年胰岛素治疗,帮我省了4年的药钱。这4年里,我除了控制饮食,坚持运动,没吃一片药。”
何先生这几年到底省了多少钱呢?教授算了笔账:在胰岛素治疗期间,就算平均每天30个单位的诺和锐,还不到10元,1年也就3600元;而如果使用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两类药,每天的药费不会低于10元。“如果一开始选择的是口服降糖药,这5年需要一直吃,而效果还未必好。”这种所谓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让很多糖尿病患者受益匪浅,有的人甚至仅仅用了1个月的胰岛素,就能让血糖数月、数年保持正常,真是花小钱省了大钱。
如此的糖尿病治疗听上去颇有些神奇,当年何先生血糖急剧升高,说明胰岛功能严重受损,“在这种情况下,给他补充外源性的胰岛素,就能让他自身的胰岛细胞得到充分休息。”而所有口服降糖药的特点是,都需要在胰岛功能尚存的前提下发挥作用,因此如果在病人胰岛细胞功能丧失的情况下给药,特别是使用刺激胰岛细胞分泌的药物,那简直就是“鞭打病马”,结果肯定适得其反。
“不过,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用上述疗法。”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需满足三个条件:1.刚刚发病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时都有并发症了,说明病史已经多年,胰岛素就不建议停用了。2.严重高血糖,一般空腹血糖超过20毫摩尔/升。如果血糖仅轻度升高,如空腹血糖低于10毫摩尔/升,说明胰岛功能尚好,只要控制饮食、运动和少量服药就可以了。3.患者必须配合。使用胰岛素必须严密监测血糖,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年纪太大或文化程度低以至于不能配合的患者就不适合了。此外,病人停用胰岛素以后,必须坚持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和定期复查,那种认为“糖尿病已经治愈”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早诊断,早省钱
糖尿病患者残废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并发症,并发症是患者医疗负担的主要来源。因此,及早发现和科学合理治疗,就能在益寿延年的同时节省钱财。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往往不明显,很多患者一发现患病,就查出了并发症,说明病程已经多年,可见早期诊断的重要。
如何能及早诊断糖尿病呢?糖耐量试验是最标准、最科学、最敏感的诊断方法。这是因为,如果仅仅查空腹血糖,会漏诊相当一部分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另外,糖耐量受损是指餐后2小时血糖处于7.8~11.0毫摩尔/升的糖尿病前期状态,这些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预防2型糖尿病就要从干预糖尿病受损开始。
建议有下列高危因素的人群应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如果能进行糖耐量试验则更好。这些人包括:年龄超过45岁,尤其是脑力劳动者;体重大于正常体重的115%或体质指数≥25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以往有糖耐量异常者;有血脂异常、高血压、大血管病变者;在妊娠妇女中,年龄超过30岁,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分娩大婴儿(出生时体重≥4公斤)者,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药者,也要查。
运动、饮食调节帮你省药钱
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对所用人来说都是保持健康的举措,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更是基础的治疗。任何有效的药物,包括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都应该在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的基础上使用。部分患者有可能仅仅通过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就能控制好高血糖,有的糖尿病患者甚至一辈子不用降糖药。
对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食和运动治疗还不足以长期稳定地控制好血糖。随着病程的延长和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逐渐衰竭,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药物治疗。国外的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被确诊时,胰岛β细胞功能平均已经下降了50%。病史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一半以上需要加用或换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但是,不论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不能忽略饮食控制和运动。
饮食不节制的后果非常严重,往往导致药用得越来越多,加快胰岛β细胞的衰竭,最后需要大剂量的胰岛素来控制高血糖。而定时定量运动的患者,往往需要更少的口服降糖药和更小剂量的胰岛素就能控制好血糖。所以,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是基础的治疗手段,又是减少医疗费用的有效措施。
(据《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