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这个老龄化与数字化并行的时代,中老年人与青年人的“数字鸿沟”问题逐渐被重视,青年群体和中老年群体对健康信息的感知与认知存在着较大差异,后者对媒介的接触程度较低,对健康信息的认知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这一点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凸显,青年群体和中老年群体对疫情严重性的判断与评价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健康传播的信息壁垒和代际间的认知差异并非个体现象,而是一种泛在的社会现象。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分析这种代际健康信息壁垒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健康传播;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壁垒;代际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4-0074-02
一、引言
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有一个现象很值得关注——青年群体和中老年群体的健康信息感知有着较大的差异,对疫情严重性的评价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甚至有网友吐槽“疫情初期劝父母戴口罩比以前他们让我穿秋裤还难”。中老年人在信息的接收和传播方面表现出劣势,难以很快地从新媒体渠道获取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真实信息,因此没有办法快速以完备的健康信息来保护自己。由于中老年群体的人口基数大,身体素质相较于青年人来说较弱,所以我们更需要把中老年群体列为防疫工作的重点人群。提升中老年人的媒介素养,消除健康信息壁垒尤为重要。
近年来,健康传播领域有着许多关于代际差异的讨论。健康信息壁垒和代际间的认知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体心理、媒介接触、媒介话语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二、健康传播的概念
健康传播主要是指健康信息的传递和分享的行为与过程[1]。它就像连接医疗、专业和公共卫生的纽带。公众可以通过健康传播来实现增强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养的目的,政府通过健康传播可以制定出更加有利于公众健康的政策。在类似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当中,对健康方面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能起到传播可靠信息、满足信息需求、正確引导舆论和消除恐慌等作用。
健康传播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为一种积极的健康干预和健康管理行为,健康传播中的“传播”因素赋予了其在健康危机方面更多的话语权。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健康传播未能及时提供最有效的应急预案,危机发生后也存在传播迟滞、健康信息壁垒等问题。
三、健康信息壁垒产生的原因
健康信息泛指所有与人们健康、营养、疾病、养生有关的信息,健康信息的获取存在主动与被动行为之分[2]。健康信息的传播不管是通过主动还是被动的方式,都需要借助新闻媒介等渠道。在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健康信息来源众多,包括人际关系网络、大众媒体等。中老年人的信息来源渠道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亲友,一类是传统媒体。网络及相关新媒体目前已成为大众另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然而,中老年人仍然更相信医生等专业医疗从业人员提供的信息,以及源自自己社会网络的信息[3]。青年人和中老年人之间的“数字鸿沟”存在引发“健康信息鸿沟”的风险,代与代之间存在健康信息壁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依托经验的历史类比促使警惕性降低
诚然,经验是个体应对社会变动的有效依托。历史经验是公众认识新事物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人们可以依托于过去的行事法则做出相应的归因和行动。历史总能为当下现实提供宝贵的经验指导。
新冠肺炎的症状跟普通感冒症状几乎一致,有的甚至不会出现发热症状,许多中老年人更愿意相信这只是简单的感冒。凭借多年应对感冒的经验,这一人群自我效能感提高,认为自己足以应对,而青年人在小题大做。
另外,此次疫情的性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2003年的非典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媒体上也有大量对两者进行类比的文章出现,如《新型冠状病毒没SARS传染性强》《新冠病毒与SARS相似度达80%?这可能是“不幸中的万幸”》《新冠病毒致病性比SARS轻》等等。
但容易被媒体忽略的是,倘若媒介话语中过多地将新冠肺炎与非典进行类比,当下事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便容易被公众所忽略,从而出现“2003年不也那样过来了”“舞照跳、街照逛、年照过”的侥幸心理。此种侥幸心理的产生往往会导致这类“经验持有者”对全新疾病产生轻视,再加上防护缺乏,很可能进一步促进疫情的扩散。
(二)基于行为惯性产生健康信息回避行为
中老年人长期以来在生活中养成的一些健康习惯,有时候会与健康信息不一致。比如一些中老年人认为早起锻炼是一个对健康有好处的习惯,一大早就起来出门跑步。其实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这种强度的锻炼不仅对身体没有好处,还容易带来一些健康隐患。清晨的空气质量比较差,出门晨练容易吸入有害物质和颗粒,影响肺部健康,类似的例子不在少数,都是基于中老年的生活习惯导致的健康信息回避。在健康传播领域,“健康信息回避”这一问题在近几年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公文在《触发与补偿:代际关系与老年人健康信息回避》一文中指出:“从费斯廷格的理论来看,当健康信息与自己的健康行为习惯发生冲突时,可能会引起老年人的认知不协调。由于主观上不愿意改变或者客观上无力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老年人可能会选择回避相关健康信息,‘眼不见为净’,来恢复认知的协调状态。”[4]
(三)了解疾病存在天然的知识门槛
与老年群体平日里接触的常见疾病和养生信息不同,对新冠肺炎的了解有着天然的知识门槛,而目前多为医学相关内容的知识性发布,导致对应的知识民间话语缺失,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知识壁垒。
在新媒体时代,相较于年轻群体,中老年群体的媒介素养仍然落后,他们难以获得更多有效的信息和知识,其信息解读与批判能力也处于弱势。中老年人的媒介素养较青年人更为落后,这使他们不能像青年人一样快速获取互联网上的信息,无法准确地了解事情真相和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在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中一开始并没有清晰准确地认识到病毒的危害性[5]。 而这种知识壁垒的存在极易导致行为大意,可能进一步导致疫情恶化。显然,当下急需媒体和相关科普组织运用民间话语体系进行有效的科学传播,将难懂的医学语言转换为能被大众接受的民间话语,这有助于两代人之间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四)媒介接触差异下的信息断层
接触社交媒体较少的中老年群体在科普知识的获取上有着天然的壁垒。媒介作为划分代与代之间差异的利器,每代人对媒介形态的使用习惯和信任程度都有较大的差异。“90 后”“00 后”们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来获取健康信息;而父母一代对互联网的使用层次较低,相比于互联网媒体,中老年群体对传统媒介,例如报纸、电视、广播等有着天然的信任,传统媒介仍然是他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他们对新事物的认识过程也需要较长的发展阶段,尚未适应健康传播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趋势。这种差异导致代与代之间出现巨大的“健康信息鸿沟”。以戴口罩为例,年轻群体首先认识到口罩防护的必要性并对父母加以劝导,父母们则在朋友圈被刷屏时才“后知后觉”。另一方面,医疗卫生、知识素养以及媒介发展等多方面的不平衡,又造成了城乡健康传播的“数字鸿沟”,健康信息难以实现有效“下沉”。
此外,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面对同一种情形都能采用相同的方式去理解,比如多数人认为飞机这一交通工具安全系数非常低,但也有人担心安全。大众眼中的同一事件也不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且即便有着相同的信息感知,这种感知与行为之间也存在着天然的间隙。
除这几个方面以外,有许多学者发现当人接触的信息过量以后,受众会产生压力和不适感,进而在处理和解读信息时,出现误读,降低决策以及行为的准确性。面对大众媒体对新冠肺炎疫情铺天盖地的报道,一旦中老年人感受到这种信息过载带来的不适感,反而会影响他们对健康信息的输入,达到相反的效果。
四、结语
因为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社会经历,中老年群体作为父辈与青年群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知识鸿沟”。青年人能更加熟练地使用电子设备,因而能比老一辈掌握更多和更新的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也更加清楚疫情的严重性,因此青年人在谣言识别、信息传达方面担负着必要的责任。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老人的信息赡养也该是精神赡养中的重要一环。同时,青年一代需要将自己所掌握的疫情信息以及防范方式及时地传递给父辈,这可以称之为信息反哺。唯有积极耐心地进行信息反哺,才能实现代际间的良性沟通,更好地消除代际健康信息壁垒。
参考文献:
[1] 孙葵葵.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共卫生事件看我国的健康传播[J].传播与版权,2020(04):6-10.
[2] 赵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差异的对策分析[N].中国人口报,2020-04-27(003).
[3] 宋士杰,赵宇翔,朱庆华.健康信息获取渠道对健康素养培育的影响——基于城乡异质性视角[J].图书与情报,2018(05):36-43.
[4] 公文.触发与补偿:代际关系与老年人健康信息回避[J].国际新闻界,2018,40(09):47-63.
[5] 晏红缘,林燕.新媒體环境下中老年人危机意识提升策略研究——以“新冠”肺炎事件为例[J].今传媒,2020,28(05):22-24.
作者简介:邓莎(1995—),女,江西萍乡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媒介运营。
关键词:健康传播;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壁垒;代际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4-0074-02
一、引言
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有一个现象很值得关注——青年群体和中老年群体的健康信息感知有着较大的差异,对疫情严重性的评价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甚至有网友吐槽“疫情初期劝父母戴口罩比以前他们让我穿秋裤还难”。中老年人在信息的接收和传播方面表现出劣势,难以很快地从新媒体渠道获取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真实信息,因此没有办法快速以完备的健康信息来保护自己。由于中老年群体的人口基数大,身体素质相较于青年人来说较弱,所以我们更需要把中老年群体列为防疫工作的重点人群。提升中老年人的媒介素养,消除健康信息壁垒尤为重要。
近年来,健康传播领域有着许多关于代际差异的讨论。健康信息壁垒和代际间的认知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体心理、媒介接触、媒介话语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二、健康传播的概念
健康传播主要是指健康信息的传递和分享的行为与过程[1]。它就像连接医疗、专业和公共卫生的纽带。公众可以通过健康传播来实现增强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养的目的,政府通过健康传播可以制定出更加有利于公众健康的政策。在类似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当中,对健康方面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能起到传播可靠信息、满足信息需求、正確引导舆论和消除恐慌等作用。
健康传播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为一种积极的健康干预和健康管理行为,健康传播中的“传播”因素赋予了其在健康危机方面更多的话语权。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健康传播未能及时提供最有效的应急预案,危机发生后也存在传播迟滞、健康信息壁垒等问题。
三、健康信息壁垒产生的原因
健康信息泛指所有与人们健康、营养、疾病、养生有关的信息,健康信息的获取存在主动与被动行为之分[2]。健康信息的传播不管是通过主动还是被动的方式,都需要借助新闻媒介等渠道。在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健康信息来源众多,包括人际关系网络、大众媒体等。中老年人的信息来源渠道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亲友,一类是传统媒体。网络及相关新媒体目前已成为大众另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然而,中老年人仍然更相信医生等专业医疗从业人员提供的信息,以及源自自己社会网络的信息[3]。青年人和中老年人之间的“数字鸿沟”存在引发“健康信息鸿沟”的风险,代与代之间存在健康信息壁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依托经验的历史类比促使警惕性降低
诚然,经验是个体应对社会变动的有效依托。历史经验是公众认识新事物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人们可以依托于过去的行事法则做出相应的归因和行动。历史总能为当下现实提供宝贵的经验指导。
新冠肺炎的症状跟普通感冒症状几乎一致,有的甚至不会出现发热症状,许多中老年人更愿意相信这只是简单的感冒。凭借多年应对感冒的经验,这一人群自我效能感提高,认为自己足以应对,而青年人在小题大做。
另外,此次疫情的性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2003年的非典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媒体上也有大量对两者进行类比的文章出现,如《新型冠状病毒没SARS传染性强》《新冠病毒与SARS相似度达80%?这可能是“不幸中的万幸”》《新冠病毒致病性比SARS轻》等等。
但容易被媒体忽略的是,倘若媒介话语中过多地将新冠肺炎与非典进行类比,当下事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便容易被公众所忽略,从而出现“2003年不也那样过来了”“舞照跳、街照逛、年照过”的侥幸心理。此种侥幸心理的产生往往会导致这类“经验持有者”对全新疾病产生轻视,再加上防护缺乏,很可能进一步促进疫情的扩散。
(二)基于行为惯性产生健康信息回避行为
中老年人长期以来在生活中养成的一些健康习惯,有时候会与健康信息不一致。比如一些中老年人认为早起锻炼是一个对健康有好处的习惯,一大早就起来出门跑步。其实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这种强度的锻炼不仅对身体没有好处,还容易带来一些健康隐患。清晨的空气质量比较差,出门晨练容易吸入有害物质和颗粒,影响肺部健康,类似的例子不在少数,都是基于中老年的生活习惯导致的健康信息回避。在健康传播领域,“健康信息回避”这一问题在近几年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公文在《触发与补偿:代际关系与老年人健康信息回避》一文中指出:“从费斯廷格的理论来看,当健康信息与自己的健康行为习惯发生冲突时,可能会引起老年人的认知不协调。由于主观上不愿意改变或者客观上无力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老年人可能会选择回避相关健康信息,‘眼不见为净’,来恢复认知的协调状态。”[4]
(三)了解疾病存在天然的知识门槛
与老年群体平日里接触的常见疾病和养生信息不同,对新冠肺炎的了解有着天然的知识门槛,而目前多为医学相关内容的知识性发布,导致对应的知识民间话语缺失,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知识壁垒。
在新媒体时代,相较于年轻群体,中老年群体的媒介素养仍然落后,他们难以获得更多有效的信息和知识,其信息解读与批判能力也处于弱势。中老年人的媒介素养较青年人更为落后,这使他们不能像青年人一样快速获取互联网上的信息,无法准确地了解事情真相和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在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中一开始并没有清晰准确地认识到病毒的危害性[5]。 而这种知识壁垒的存在极易导致行为大意,可能进一步导致疫情恶化。显然,当下急需媒体和相关科普组织运用民间话语体系进行有效的科学传播,将难懂的医学语言转换为能被大众接受的民间话语,这有助于两代人之间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四)媒介接触差异下的信息断层
接触社交媒体较少的中老年群体在科普知识的获取上有着天然的壁垒。媒介作为划分代与代之间差异的利器,每代人对媒介形态的使用习惯和信任程度都有较大的差异。“90 后”“00 后”们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来获取健康信息;而父母一代对互联网的使用层次较低,相比于互联网媒体,中老年群体对传统媒介,例如报纸、电视、广播等有着天然的信任,传统媒介仍然是他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他们对新事物的认识过程也需要较长的发展阶段,尚未适应健康传播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趋势。这种差异导致代与代之间出现巨大的“健康信息鸿沟”。以戴口罩为例,年轻群体首先认识到口罩防护的必要性并对父母加以劝导,父母们则在朋友圈被刷屏时才“后知后觉”。另一方面,医疗卫生、知识素养以及媒介发展等多方面的不平衡,又造成了城乡健康传播的“数字鸿沟”,健康信息难以实现有效“下沉”。
此外,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面对同一种情形都能采用相同的方式去理解,比如多数人认为飞机这一交通工具安全系数非常低,但也有人担心安全。大众眼中的同一事件也不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且即便有着相同的信息感知,这种感知与行为之间也存在着天然的间隙。
除这几个方面以外,有许多学者发现当人接触的信息过量以后,受众会产生压力和不适感,进而在处理和解读信息时,出现误读,降低决策以及行为的准确性。面对大众媒体对新冠肺炎疫情铺天盖地的报道,一旦中老年人感受到这种信息过载带来的不适感,反而会影响他们对健康信息的输入,达到相反的效果。
四、结语
因为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社会经历,中老年群体作为父辈与青年群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知识鸿沟”。青年人能更加熟练地使用电子设备,因而能比老一辈掌握更多和更新的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也更加清楚疫情的严重性,因此青年人在谣言识别、信息传达方面担负着必要的责任。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老人的信息赡养也该是精神赡养中的重要一环。同时,青年一代需要将自己所掌握的疫情信息以及防范方式及时地传递给父辈,这可以称之为信息反哺。唯有积极耐心地进行信息反哺,才能实现代际间的良性沟通,更好地消除代际健康信息壁垒。
参考文献:
[1] 孙葵葵.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共卫生事件看我国的健康传播[J].传播与版权,2020(04):6-10.
[2] 赵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差异的对策分析[N].中国人口报,2020-04-27(003).
[3] 宋士杰,赵宇翔,朱庆华.健康信息获取渠道对健康素养培育的影响——基于城乡异质性视角[J].图书与情报,2018(05):36-43.
[4] 公文.触发与补偿:代际关系与老年人健康信息回避[J].国际新闻界,2018,40(09):47-63.
[5] 晏红缘,林燕.新媒體环境下中老年人危机意识提升策略研究——以“新冠”肺炎事件为例[J].今传媒,2020,28(05):22-24.
作者简介:邓莎(1995—),女,江西萍乡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媒介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