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中国和非洲救命药品短缺的新闻不断出现在各大媒体首页,这不是个别国家的特例,而是中国、非洲乃至世界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救命药是指对垂危生命起直接挽救作用的药物,救命药的短缺直接关系到生命的存亡。因此,中非救命药品短缺问题出现的原因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更应当思考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非洲;救命药;药品短缺;中非合作
救命药意即对垂危生命起直接挽救作用的药物,包括但不限于抢救心脏病、哮喘、糖尿病等急性重症患者的药物和致命中毒现象的解毒药,但是这一概念缺乏明确的界定,多是媒体和民间使用。与救命药相似的另一个概念是“基本药物”,但《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许多药属于常备药,面向的是高发病症且不一定具有紧急性,而许多救命药针对的是发病率极小的致命疾病。
一、中非救命药短缺问题现状
1. 非洲救命药品的短缺问题严峻。在大多药物都无法独立生产,药品严重依赖进口的非洲,救命药品问题更为严峻。2016年10月,津巴布韦多家医院因为无法获得足够的止痛剂哌替啶,几乎暂停了所有的手术。南非58岁的曼依女士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她迫切需要的胰岛素在当地医疗中心已断药5个多月,使其不得不想法设法借药救命。针对艾滋病的药剂短缺更为严重,患者日夜排队买药,最终等到的却是“没有药了,改日再来”的答复。青蒿素对治疗疟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疟疾肆虐的非洲,廉价的青蒿素也无法普及,加之耐药性问题尚未解决,救命药短缺的现状将持续较长时间。
2. 中国救命药短缺问题频现。救命药短缺并不是非洲独有的现象,中国患者也深受其害。硫酸鱼精蛋白是一种通过与肝素结合而逆转肝素的抗凝血作用的药物,它在心脏外科手术中至关重要且无可替代,药品短缺使原价10元的鱼精蛋白有价无市。患者求药心切引起了投机分子的关注,他们哄抬价格,越发加剧普通人难以得到治疗的困境。一盒仅售7.8元的治疗婴儿痉挛症药物注射用促皮质素,在医院里时常难觅蹤影,黑市上却卖到4000元,价格翻了500倍。此外,优甲乐、紫杉醇脂质体、放线菌素D、甲硫咪唑等,这些不为大众熟知的手术、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慢性病必需药物,正在上演全面药荒。
二、中非救命药短缺的原因
救命药短缺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
1. 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以及药品产业政策相互作用造成药品短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临床短缺药品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不仅仅是药品生产企业的责任,这与政府对药品生产、流通环节监管不力有不可推脱的关系。国家对未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关注较少,无利可图的许多药品甚至在行业内都没有多少知名度,增加了其流通和使用难度,长此以往,该药品就逐渐淡出了市场,甚至急需的患者都不知购买途径。
2. 药品流通企业不愿卖廉价药,导致销售短缺。短缺药品大多是利润较低的普药,或销量不大的治疗罕见病的药品。除了盈利因素外,流通企业不愿经营短缺药品还有一些特殊原因:一是一些紧缺药品供应不畅,多个商业经销渠道无货,有药的经销企业将进价上调,其他经销企业调拨时无利润或很低,不愿经营;二是一些药品使用量很少,如一些中毒抢救用药,药品价格又很低,同时存在药品过期报残的风险,经销公司不愿经营;三是某些商业公司为一些药品的独家代理,不愿意给其他商业公司调拨产品;四是一些流通企业信息渠道不畅。
3. 救命药短缺与医院用药行为有关。首先医务人员和参加医疗保险的患者都愿意使用贵重药品,相对来说贵重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可能好些。另外,由于以药补医体制的存在,一些医院更愿意使用高价格的药品。此外,一些医院对特殊、罕见疾病的用药及抢救药品储备不够,应急措施不到位,而国家又没有建立相应的药物政策,对低价药品、罕见病用药、中毒解救药管理制度不完善,医院只好将这类药品的过期报残风险转嫁给商业公司,致使流通企业不愿意经营这些品种,进一步加剧了药品的短缺。
4. 药品定价和招标政策,给救命药短缺带来影响。一些临床普遍使用的廉价药品价格已经很低,几乎没有利润,但一些地区继续对这些品种进行招标,招标价格厂家不能接受,拒绝供货;一些企业或商业公司参加招标,为了能中标,恶意压低价格,而中标后又供应不上或不供应;有些地区药品招标过程中要求一些药品大幅度降价,而企业为了保持产品价格的全国一致性,放弃该产品在一些地区的销售,造成该地区此类药品的短缺。
三、应对救命药短缺问题的思考
从世界范围来看,救命药短缺的问题也是南北问题,病人在南方,药物在北方。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总量的85%,但仅占世界药品市场的23%,而非洲只占世界药品销售的1%。要解决这个问题,离不开南北对话,更需要南南合作。
1. 政府应积极运用价格等经济杠杆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政府应重新核定由政府制定的药品价格,加强对零售价格药品的监管和对新药、特药、三资企业自主定价药品价格的管理,更改现行药品生产招标制度,切实把市场哄抬导致虚高的药价降下来。同时,对一些切实需要却生产甚少的低价药品、罕见病用药和中毒解救药适当提高价格以鼓励生产。救命药短缺问题更深层次折射出公共卫生监管体系残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生产、销售者有钱赚。
2. 明确救命药范畴,建立相关药物特殊管理政策。对抢救用药、罕见病用药和中毒解救用药应实施特殊的管理,建立救命药供应预警机制和区域供应中心,加强信息化管理。要“源头抓管理”:一是应出台政策,保护救命药生产药企;二是合理利用市场杠杆调节,做好预警防范工作;三是开放市场,允许医院引进国外同类产品;四是应尊重市场规律,重新评估拟定新的市场价格;五是保障救命药的价格;六是给药企创造合理的利润空间;七是吸引更多药企参与救命药的生产;八是打破救命药的垄断局面。
3. 中非应加强在医药健康领域的合作。中非双方应互通有无,发动药品市场的供应侧改革,补上救命药品的豁口。通过鼓励本土生产或降低药品进口门槛刺激市场竞争;要求差别定价,实施将降低个别地区药品价格的政策;在世卫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支持下制定区域和国际采购和分销计划;实施管理专利的国际协定,以法律形式允许政府在必要时覆盖专利,或采取平行进口政策,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专利药品的最佳价格。
关键词:非洲;救命药;药品短缺;中非合作
救命药意即对垂危生命起直接挽救作用的药物,包括但不限于抢救心脏病、哮喘、糖尿病等急性重症患者的药物和致命中毒现象的解毒药,但是这一概念缺乏明确的界定,多是媒体和民间使用。与救命药相似的另一个概念是“基本药物”,但《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许多药属于常备药,面向的是高发病症且不一定具有紧急性,而许多救命药针对的是发病率极小的致命疾病。
一、中非救命药短缺问题现状
1. 非洲救命药品的短缺问题严峻。在大多药物都无法独立生产,药品严重依赖进口的非洲,救命药品问题更为严峻。2016年10月,津巴布韦多家医院因为无法获得足够的止痛剂哌替啶,几乎暂停了所有的手术。南非58岁的曼依女士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她迫切需要的胰岛素在当地医疗中心已断药5个多月,使其不得不想法设法借药救命。针对艾滋病的药剂短缺更为严重,患者日夜排队买药,最终等到的却是“没有药了,改日再来”的答复。青蒿素对治疗疟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疟疾肆虐的非洲,廉价的青蒿素也无法普及,加之耐药性问题尚未解决,救命药短缺的现状将持续较长时间。
2. 中国救命药短缺问题频现。救命药短缺并不是非洲独有的现象,中国患者也深受其害。硫酸鱼精蛋白是一种通过与肝素结合而逆转肝素的抗凝血作用的药物,它在心脏外科手术中至关重要且无可替代,药品短缺使原价10元的鱼精蛋白有价无市。患者求药心切引起了投机分子的关注,他们哄抬价格,越发加剧普通人难以得到治疗的困境。一盒仅售7.8元的治疗婴儿痉挛症药物注射用促皮质素,在医院里时常难觅蹤影,黑市上却卖到4000元,价格翻了500倍。此外,优甲乐、紫杉醇脂质体、放线菌素D、甲硫咪唑等,这些不为大众熟知的手术、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慢性病必需药物,正在上演全面药荒。
二、中非救命药短缺的原因
救命药短缺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
1. 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以及药品产业政策相互作用造成药品短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临床短缺药品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不仅仅是药品生产企业的责任,这与政府对药品生产、流通环节监管不力有不可推脱的关系。国家对未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关注较少,无利可图的许多药品甚至在行业内都没有多少知名度,增加了其流通和使用难度,长此以往,该药品就逐渐淡出了市场,甚至急需的患者都不知购买途径。
2. 药品流通企业不愿卖廉价药,导致销售短缺。短缺药品大多是利润较低的普药,或销量不大的治疗罕见病的药品。除了盈利因素外,流通企业不愿经营短缺药品还有一些特殊原因:一是一些紧缺药品供应不畅,多个商业经销渠道无货,有药的经销企业将进价上调,其他经销企业调拨时无利润或很低,不愿经营;二是一些药品使用量很少,如一些中毒抢救用药,药品价格又很低,同时存在药品过期报残的风险,经销公司不愿经营;三是某些商业公司为一些药品的独家代理,不愿意给其他商业公司调拨产品;四是一些流通企业信息渠道不畅。
3. 救命药短缺与医院用药行为有关。首先医务人员和参加医疗保险的患者都愿意使用贵重药品,相对来说贵重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可能好些。另外,由于以药补医体制的存在,一些医院更愿意使用高价格的药品。此外,一些医院对特殊、罕见疾病的用药及抢救药品储备不够,应急措施不到位,而国家又没有建立相应的药物政策,对低价药品、罕见病用药、中毒解救药管理制度不完善,医院只好将这类药品的过期报残风险转嫁给商业公司,致使流通企业不愿意经营这些品种,进一步加剧了药品的短缺。
4. 药品定价和招标政策,给救命药短缺带来影响。一些临床普遍使用的廉价药品价格已经很低,几乎没有利润,但一些地区继续对这些品种进行招标,招标价格厂家不能接受,拒绝供货;一些企业或商业公司参加招标,为了能中标,恶意压低价格,而中标后又供应不上或不供应;有些地区药品招标过程中要求一些药品大幅度降价,而企业为了保持产品价格的全国一致性,放弃该产品在一些地区的销售,造成该地区此类药品的短缺。
三、应对救命药短缺问题的思考
从世界范围来看,救命药短缺的问题也是南北问题,病人在南方,药物在北方。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总量的85%,但仅占世界药品市场的23%,而非洲只占世界药品销售的1%。要解决这个问题,离不开南北对话,更需要南南合作。
1. 政府应积极运用价格等经济杠杆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政府应重新核定由政府制定的药品价格,加强对零售价格药品的监管和对新药、特药、三资企业自主定价药品价格的管理,更改现行药品生产招标制度,切实把市场哄抬导致虚高的药价降下来。同时,对一些切实需要却生产甚少的低价药品、罕见病用药和中毒解救药适当提高价格以鼓励生产。救命药短缺问题更深层次折射出公共卫生监管体系残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生产、销售者有钱赚。
2. 明确救命药范畴,建立相关药物特殊管理政策。对抢救用药、罕见病用药和中毒解救用药应实施特殊的管理,建立救命药供应预警机制和区域供应中心,加强信息化管理。要“源头抓管理”:一是应出台政策,保护救命药生产药企;二是合理利用市场杠杆调节,做好预警防范工作;三是开放市场,允许医院引进国外同类产品;四是应尊重市场规律,重新评估拟定新的市场价格;五是保障救命药的价格;六是给药企创造合理的利润空间;七是吸引更多药企参与救命药的生产;八是打破救命药的垄断局面。
3. 中非应加强在医药健康领域的合作。中非双方应互通有无,发动药品市场的供应侧改革,补上救命药品的豁口。通过鼓励本土生产或降低药品进口门槛刺激市场竞争;要求差别定价,实施将降低个别地区药品价格的政策;在世卫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支持下制定区域和国际采购和分销计划;实施管理专利的国际协定,以法律形式允许政府在必要时覆盖专利,或采取平行进口政策,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专利药品的最佳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