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学习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实际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42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始于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四能”,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
一、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找出问题
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善于从生活中找出问题,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才能更好地提出问题,感受到生活处处皆数学。善于从生活中找出数学就是要学生用数学思维的眼光来看问题,这样才能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隐藏的数学问题,也就养成了学生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
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从三个方向看》时,我以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导入新课,提出让学生通过从不同的方向看来感受到不同的结果。我以前后桌为一小组,让学生在桌面上摆一物品,分别画出自己看到的物品,然后进行展示,但展示的结果各不相同,这时学生就会找出问题:同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结果是不一样的。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单个视图让学生来摆立方体,可以看到摆出来的结果也是不同的,这又让学生找出了新的问题:仅一个视图是不可以决定图形形状的。那么怎样才能决定图形的形状呢?学生进行探究、尝试,可以发现要确定一个图形必须从三个方面看。这样也就能够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达到“窥十斑见全豹”的目的。
由此可见,让学生动手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入课题,并通过观察与思考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才能让学生在找出问题时谋求解决的方案,能够培养起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
二、使学生敢于从多角度提出问题
对于生活中的问题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发现上,还要从更深层进行思考,从多角度来提出各种问题,使问题越来越趋近于发现事物的本质。多角度提出问题需要我们的思路更开阔,站到更高的层面上来看事物,这样才能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大胆质疑的精神。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进行了思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时,对于应用中的例题:梯子下滑与外延的长度关系的探究,可以让学生通过数据得出近似值感知这一变化,但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计算来得到具体的结果。这样学生就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梯子顶端下滑1米,则底端外延几米?梯子底端外延1米,则顶端下滑几米?什么时候才能使下滑与外延值相等?对于提出的这些问题,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得出答案,从而对勾股定理也就有了更全面的掌握。
提出问题能够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热情,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认识的升华。对于本节学习来说,学生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也是更好地理解了这一部分知识的表现。学生对于知识有了掌握才能从更深层面上提出问题,也才能更好地提出质疑,实现更全面的提高。
三、促学生乐于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不同的解决策略。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更全面,思维空间更宽阔,思维能力更活跃,也就能够在思考中得到更大的收获,从而培养了学生乐于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
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在把握所学知识的前提下应用知识,深刻地把握知识,全面将知识与生活融入一起,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数学就是为了生活而服务的,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体现出数学的价值。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让学生能够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数学的问题,借助生活的经验尝试解决,同时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问题,使数学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只有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让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更有兴趣,也才能让数学更深入学生心中,为学生终身数学学习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黄晓)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实际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42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始于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四能”,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
一、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找出问题
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善于从生活中找出问题,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才能更好地提出问题,感受到生活处处皆数学。善于从生活中找出数学就是要学生用数学思维的眼光来看问题,这样才能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隐藏的数学问题,也就养成了学生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
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从三个方向看》时,我以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导入新课,提出让学生通过从不同的方向看来感受到不同的结果。我以前后桌为一小组,让学生在桌面上摆一物品,分别画出自己看到的物品,然后进行展示,但展示的结果各不相同,这时学生就会找出问题:同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结果是不一样的。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单个视图让学生来摆立方体,可以看到摆出来的结果也是不同的,这又让学生找出了新的问题:仅一个视图是不可以决定图形形状的。那么怎样才能决定图形的形状呢?学生进行探究、尝试,可以发现要确定一个图形必须从三个方面看。这样也就能够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达到“窥十斑见全豹”的目的。
由此可见,让学生动手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入课题,并通过观察与思考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才能让学生在找出问题时谋求解决的方案,能够培养起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
二、使学生敢于从多角度提出问题
对于生活中的问题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发现上,还要从更深层进行思考,从多角度来提出各种问题,使问题越来越趋近于发现事物的本质。多角度提出问题需要我们的思路更开阔,站到更高的层面上来看事物,这样才能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大胆质疑的精神。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进行了思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时,对于应用中的例题:梯子下滑与外延的长度关系的探究,可以让学生通过数据得出近似值感知这一变化,但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计算来得到具体的结果。这样学生就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梯子顶端下滑1米,则底端外延几米?梯子底端外延1米,则顶端下滑几米?什么时候才能使下滑与外延值相等?对于提出的这些问题,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得出答案,从而对勾股定理也就有了更全面的掌握。
提出问题能够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热情,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认识的升华。对于本节学习来说,学生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也是更好地理解了这一部分知识的表现。学生对于知识有了掌握才能从更深层面上提出问题,也才能更好地提出质疑,实现更全面的提高。
三、促学生乐于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不同的解决策略。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更全面,思维空间更宽阔,思维能力更活跃,也就能够在思考中得到更大的收获,从而培养了学生乐于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
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在把握所学知识的前提下应用知识,深刻地把握知识,全面将知识与生活融入一起,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数学就是为了生活而服务的,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体现出数学的价值。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让学生能够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数学的问题,借助生活的经验尝试解决,同时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问题,使数学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只有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让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更有兴趣,也才能让数学更深入学生心中,为学生终身数学学习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