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露一个秘密(外两篇)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_contr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多兄妹6个,他是长子。
  自父亲大去后,老母亲就搬过来与他一起住了。
  一起住就一起住,这原本也没什么,但阿多发现老母亲不知为什么变得神神鬼鬼,每天不是烧香拜佛,就是念经祷告,还常常自言自语。阿多想老母亲会不会患了老年痴呆症?他想让老母亲去医院检查一下,老母亲固执得像头牛,执意不肯去,还一个劲说“我没有病,什么病也没有!”
  阿多不想太逆着老母亲的想法做,就不再强迫老母亲去医院,只要他老人家开心就好。
  冬天的时候,老母亲卧床不起,吃的不多,话很多。有一天晚上,她把阿多叫到了床前,很郑重其事地说:“阿多,你妈我大限将至,没有几天活头了,有桩压在我心底很久很久的事,如果再不说,恐怕这辈子就没有机会了。”
  “妈,啥事啊?”阿多想会不会与家世有关,这几乎是一定的,他洗耳恭听。
  老母亲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想了很长时间,终于缓缓说道:阿多,你是妈与陆大铿的孩子。当年,我与陆大铿因相爱,但由于门不当户不对,遭到了陆大铿父母的坚决反对,但我们俩是真心相爱,真的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苦恼,陆大铿父母为了斩断我俩的情缘,把陆大铿送到美国读书,他临走那晚偷偷与我约会,分手在即,激情难抑,情不自禁中偷尝了禁果,有了你,为了生下你,我匆匆与你父亲结婚。你父亲是个好人,他虽有怀疑,但从来不说,一直把他的这个疑问带到了另一个世界也没有质问过我,我对不起他啊!……
  如此说来我是陆状元的后代,是著名科学家陆大铿的儿子。
  陆家是娄城的第一大姓,清道光年间出过状元郎,陆家后人中名人辈出,陆大铿是佼佼者,《娄城史志》,娄城名人馆,都有陆大铿的专门介绍。
  假如自己真是陆大铿的儿子,那是大事,因为他陆大铿有过两个女儿,并没有儿子。
  老母亲见阿多半信半疑,就说道:“你要想法认祖归宗。”
  这一晚,阿多失眠了,翻来覆去睡不着,即便睡着了,也是迷迷糊糊中乱梦颠倒,反正全是老母亲、陆大铿,陆大铿、老母亲。他决定第二天好好地与老母亲再谈一次,把所有的时间、地点都核实一遍,把能想到的细节都问清楚,以判断真假。
  第二天起床后,阿多照例要去看看老母亲起来了没有,结果发现老母亲已安详地去了,脸上还残留着笑意,看来老母亲走得没有丁点痛苦。
  老母亲一走,再无对证。昨晚老母亲的那一席话就是唯一的依据了,从法律上说,属孤证,可以不予采信,但阿多想想,老母亲没有必要编造这样一个故事吧,这毕竟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阿多知道,要想证实自己的身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DNA,但平白无故去做DNA亲子鉴定,外界会不会说啥闲话。
  算了,不做吧,就算是陆家的后裔,又怎么样,自己也一把年纪了,难道还想去美国继承遗产吗?
  可这事不知道也算了,知道了,总搁在心里,挥也挥不去,再像以前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已很难很难了。
  阿多查阅了陆大铿所有能查到的资料,把他在娄城的历史做了一个编年表,他发现陆大铿大于自己老母亲三岁,俗话说“男大三,黄金堆成山”,从年龄上看,般配的。再查下去,陆大铿是1948年6月去美国的,也就是说如果自己确是陆大铿的种,出生年月应该是1949年4月份,但自己是10月生的,通常怀胎十月,就算拖一两个月,绝不可能拖半年吧,老母亲一辈子没有出过国,看来这事不靠谱。
  如此说来是母亲在编故事,那又是为了什么呢?阿多百思不得其解。
  阿多没有向任何人透露,包括他妻子、儿子,但这事成了他永远的梦靥,扰乱了他原本平静而正常生活。
  一个偶然的机会,阿多遇到了一位心理学教授。阿多假托别人家的事,讲了这个故事,请教授分析。教授说:你母亲年轻时一定暗恋过陆大铿,这个情结郁郁于心中久矣,导致了弥留之际的幻觉,把想象当作现实了,正常,极其正常
  阿多说:“教授,你怎么说我母亲呢?”
  教授笑笑说:“难道是你母亲的事?”
  阿多顿时语塞。
  “鱼精”绝技
  在古庙镇,你问鱼鸿利,估计十有八九不认识、不知道,但你问“鱼精”,不说人人知晓,至少六十岁以上的人没有不知道这名字的,往往还会告诉你有关他的传说。
  说起来,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事。
  古庙镇属江南水乡,水面特多,水产丰富,但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养鱼业并不发达,多数是野湖塘。
  早春二月,江南还是阴冷的,特别是晚上,不穿棉袄是受不了的。天一落黑,古庙镇就沉寂了,夜晚极少有人外出,几乎没有夜生活,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的,古庙镇人也习惯了。
  这是一个有月光的夜晚,云层不算厚,浮云飘得快,那月亮一会儿在云层里,一会儿在云层外,野地里忽明忽暗,能见度随着月亮在云层里外而变化着。
  天,将亮未亮之时,一个深色衣裤的精壮青年踏着月色来到了七丫村,他走了一圈,很快发现自己要找的东西,就在村东头一家羊圏边放着两只粪桶,他二话不说,挑起粪桶就往不远处的文仓湖走去。到了湖边,他把两只粪桶放到了水里,自己的两只脚分别踩在两只桶里,那手中的扁担就成了他的船划子,三划两划就到了他选中的地方。只见他从背上取出一网来,随手一撒网那网就如一朵巨大的牡丹花开在了水面上,网下去下去,稍等片刻后,他慢慢收网,几乎从不空网的。通常,他一网而已。他把网拖到湖边后,把网着的鱼放在粪桶里,挑着回到村东头,把粪桶放回老地方,临走时,他在两只粪桶里各放一条鱼,算是借用粪桶的代价,也告知他人:我明人不做暗事,我来过了!——这人就是鱼鸿利,后来古庙镇人称他为“鱼精。”
  “鱼精”把网到的鱼倒入蛇皮袋,吹着口哨,笃悠悠地来到菜市场,正好赶上早市,他那活蹦乱跳的鲜鱼准能卖个好价钱,他也不贪,只要够自己几天开销就心满意足了。
  关于“鱼精”脚踩粪桶在水面行走、捕鱼的传说,越传越神,有人说,其实这就是江湖上失传已久的水上漂轻功,还有人说他是正宗武当轻功的传人。   有人想拜他为师学轻功,他一口否认自己会轻功。
  有人向他买鱼,出了比市场上高的价钱,说好第二天交货即可,但“鱼精”谢绝了。
  有人想跟踪他,一睹他水上漂绝技,可一出门,三转两转就不见了人影,这轻功确乎了得。
  古庙镇有位爱好摄影的阿林,多次找“鱼精”,说要给他拍水上漂的照片,说希望留点珍贵的资料,也给“鱼精”留点纪念。然而“鱼精”极力否认自己有水上漂的轻功,说那是外界的传说,信不得的。阿林提出可以付他拍摄费,还说愿意免费为他拍摄录像,“鱼精”就是不松口。阿林也是个敬业的人,三天两头去找“鱼精”,不知能不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熟悉“鱼精”的知道,他捕鱼有绝活,可自己从不吃鱼。江海湖三鲜中,他只吃一样,那就是河豚。五六十年代时,古庙镇的人极少吃河豚的,渔民捕到河豚也往往扔掉,怕吃出点事来,可以说年年都有不幸的事发生,要不也不会有“拼死吃河豚”的说法了。
  “鱼精”却好这一口,他说:“吃了河豚,百鲜无味。”不过“鱼精”吃河豚还是极为小心的,每次吃河豚都准备芦根等解毒的药,以防万一。吃了几十年,吃成精了。可能后来“鱼精”嫌麻烦,不再每次都准备芦根等解药。一次,他捕到了多年不见的野生河豚,很是兴奋,宰杀后煮上了,他特地去买了洋河大曲,准备喝上一口。野生的河豚真香,“鱼精”小酒喝喝,河豚尝尝,好不自在,可吃到一半,感觉不对,舌头有发麻的症状,他想到了解毒的芦根,可一时疏忽,竟没有备着,他知道稍晚一步就来不及,小命就得玩完,他拉起电话,可已说不出连贯话了。也是他命不该绝,正好阿林又来找他,见状立马送他到医院,总算抢救了过来。
  有感于阿林的救命之恩,“鱼精”答应康复后表演一次水上漂的绝技。但等他出院年后,“鱼精”发现自己的协调能力已大大不如以前,再也无法脚踩粪桶在水上行走了,试了几次,最后一个趔趄,竟跌在了水里,浑身湿透,让他羞愧不已。这后,“鱼精”天天在锻炼,希冀恢复后当众表演,可惜已雄风不再,关于他的绝技看来只是一种传说了。
  阿林顿脚叹息。
  义 犬
  阿郎总算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那就是药狗。他将“三步倒”放在肉包子里,扔给狗吃,狗吃后,用不了多久就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然后倒地。
  阿郎不管家狗野狗,只要是狗,只要被他看见,他都药。狗一倒地,他就把毒死的狗往蛇皮袋里一塞,放到他的摩托车后座上,一个晚上药个三只五只狗不算太困难。这些药翻药死的狗,就被阿郎送到了专门收狗的杜哥那儿,至于杜哥收这么多狗,派什么用场,阿郎从不过问,只要一手交货一手交钱就可以了。
  阿郎药狗,得手的多,失手的少。有些狗训练有素,阿郎的肉包子扔过去后,闻了又闻,就是不吃,也有的连嗅也不嗅,这阿郎就没有办法了。
  最让阿郎震惊与难忘的是三年前的一个夜晚,阿郎在淡淡的夜色下瞧见一只在觅食的黑狗,看样子像流浪狗。阿郎知道这种狗通常吃不饱,一般都无法抵御肉包子的诱惑。阿郎很自信地扔过去一个肉包子,果然不出所料,那黑狗狼吞虎咽就把那肉包子吃到了肚里,过了不多会,估计那毒性上来了,黑狗发现上当了,突然,那黑狗发疯般朝前窜去,转眼就没有了影儿。阿郎怎么能让到手的“钱”失去呢,他连忙朝黑狗逃窜的方向寻找过去。凭着对狗的了解,阿郎在一个堆放报废车辆的野地里,发现了野狗的踪迹,在一辆破旧的小车后座上,野狗躺在那儿,神经质地抽搐几下,显然垂死挣扎而已。野狗的乳房胀胀的,三只毛茸茸的小狗正叼着奶头在拼命吸吮着,另一只最弱小的被挤在一边吃不上奶,嘴里发出凄凄汪汪的叫声。很快,那只母狗断了气,阿郎照例把母狗塞进了蛇皮袋。当他准备离开时,看了那四只嗷嗷待哺的小东西,竟然动了恻隐之心,他把那四只小狗一并带回了家。第二天,三只吃过母狗毒奶的都死了,唯有那只弱小的未吃到奶的侥幸未死。
  这一幕让阿郎震惊不已,良心发现的他,再不药狗,还举报了杜哥。杜哥被罚了款,还判了刑。
  这后,阿郎就收养了这只小狗,取名“小四子”,叫着叫着就叫成了“小狮子”。
  渐渐长大的“小狮子”,不知是否因为它的母亲它的兄妹都死于中毒,它竟表现出了异于同类的天赋,对毒有一种天然的敏感。譬如,有一次阿郎在长江边上见到一条搁浅翻肚皮的泡泡鱼,那鱼色彩艳丽,嘴一张一张,还没有完全死去,掂掂分量有一斤多呢。阿郎带回家就杀了烧了,端上桌时,喷喷香,正准备弄点小酒咪咪时,“小狮子”回来了,它东闻闻,西嗅嗅,猛地跳上桌,把一盆烧好的泡泡鱼打翻在地。阿郎愣住了,反应过来后,想去捡拾地上的鱼,不想“小狮子”上前乱踩了一番,阿郎气不打一处来,狠狠地踢了“小狮子”一脚,“小狮子”委屈得叫了两声,躲到了一边。阿郎极不情愿地把泡泡鱼扫到畚箕里,倒在了门外的垃圾堆上。第二天早上,阿郎听到“小狮子”一阵狂叫,出门一看,有只夜猫死在了垃圾堆边,后经人辨认,说是吃了有毒的河豚,中毒死翘翘了。阿郎惊出一身冷汗,知道错怪了“小狮子”。
  今年春节,阿郎终于要结束王老五的生活,与一位外来妹结了婚。结婚当日,阿郎搭了帐篷,请了厨师,大摆筵席。
  开始上大菜时,“小狮子”冲到端菜的一个大妈跟前,“汪汪汪”地狂吠不已,赶也赶不走。人们没有办法,只好把阿郎请来,阿郎沉浸在兴奋中,对“小狮子”说:“今天不许捣乱,走走走!”可“小狮子”就是不走,还咬住了端菜大妈的裤管。阿郎见状,对端菜大妈说:“把你手里的这盆肉赏给“小狮子”吃吧。
  “小狮子”发出了与平时不一样的哀嚎声,迟疑片刻后,大口吃下了那盆红烧肉,不一会,就浑身颤抖,哀哀而叫,嘴里流出血水,倒地而亡。
  阿郎终于悟到是怎么回事,马上关照停止上菜,迅即报了案。经化验,“小狮子”死于“毒鼠强”。原来杜哥一直对阿郎举报他耿耿于怀,想报复一下,这次瞅准阿郎结婚的机会,就下了毒。
  阿郎为“小狮子”塑了雕像,刻了碑文,称其为“义犬”。每年的这天,阿郎都为“小狮子”烧纸祭奠,从未断过。这以后,他不再吃狗肉。
其他文献
最喜欢在有点薄雾的清晨,拿上一本书坐在飘窗上慢慢翻着。这时候的城市刚刚苏醒,还带着一点慵懒的安静,偶尔一朵三角梅从楼顶悠悠飘落。此时此刻,是浸没在时光里的缓慢薄凉。  今天,书翻到朱小军的《车城的记忆》时,讲到东风公司的开拓者和一些旧事时,我的心里不由地咯噔一下,有些往事忽然窜进了脑海里。把目光从书页上移到楼下,一辆公交车刚到站,几个穿着灰色工作服的少年匆匆挤了上去,像几只小鱼儿霎时闯进了网里。我
期刊
夜里醒来,听到时钟“滴答、滴答”的走动声,并没有感到岁月匆匆。直到这一分一秒积攒到年末,突然便生出慌张来:一年又过去了!  这一年,开始有了对年龄的惶恐。人到中年,虽然心理年龄还年轻,而实际年龄掩盖不了地映在脸庞无法假装。但这个世上,谁能拒绝衰老呢,便也就顺其自然地接受了。接受了这个年龄的外表,也接受这个年龄的内涵。对无奈的事学会忍耐,耐得住寂寞,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对对自己好的人好。  万物有灵,
期刊
最后一片落叶悠悠晃晃  在空中 旋转旋转  光秃秃的树干安安静静  在冷风中 沉默沉默  偶尔一两只寒鸟停歇  不久也会在汽车的鸣笛声中惊飞  就是这样一场彻底的凋零  一切的一切看起来如此灰蒙蒙  最后一个邮件点击发送  等待回复  桌上厚积的图纸文件  在灯光下变了颜色  窗外的黑暗像瘟疫蔓延  便有一种悲观情绪占领每个细胞  就是这样一场毫无征兆突袭的落寞  一切的一切看起来似乎毫无意义  
期刊
一转眼  三十多年了  东风,你早已成了我的故乡  一转眼  四十多年了  炉子沟,一个长出翅膀  热气腾腾的地方  东风浩荡  三百六十五里长路  每一天,我们都在飞翔  每一天,我们都在祈祷  马灯依然亮在记忆里  一代又一代东风人  前赴后继  一辆又一辆东风车  从山里,从襄阳,从汉阳  从每一个起飞的地方  去了五湖四海,去了大洋五洲  四十多年足以让一棵小树  长成参天大树  但四十多
期刊
一进工厂,晴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无论是宽敞的大车间还是低矮的小厂房,塞满了大大小小车床,铣床,冲压床,剪床,空气压缩机,油漆线,烘干炉,自动流水线等等。浓烟、火光、灰尘、噪音从不同的车间里涌出。有的发出钝响,有的发出锐利滋滋的叫声,有的低沉嗡嗡,像河水涌过人的头顶。电焊的弧光盛开如一朵朵玉兰花,重达百十斤的天车钩子,像一个倒置的问号。那四千吨的冲压设备实在是太恐怖了,上下模具咬合的瞬间,发出令人惊怵
期刊
我们的相识是在将近33年前。那是1982年初,我们一起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二汽锻造厂工作。在我的印象里,她一直像我的大姐一样。  她下过乡,当过知青,所以练就了独立、勤奋、吃苦耐劳的特质。这成为她后来人生道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在二汽锻造厂,她一干就是13年,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车间现场去。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那几年,她担任了二汽最重要的生产车间锻造厂前梁车间的工艺员,这里有被誉
期刊
搜罗往昔,一个个镜头从那条路飞奔而来  乡亲的影子常在梦中跋涉,走不出那个地名  更走不出一场际遇。是非空间  如一只小鸟,随季节冷暖、变幻  我是一个跋涉于高山浅水的人  难以跨越生命的长度,更无法  衡量内心的远近。我失忆过,并正在刻意  让自己失忆。周遭不曾相识  影像铺陈,刹那间,我望到了很多迷茫的眼神  拉着我的手的母亲,和我一样泪湿衣襟  孩子的路是母亲眼中一根长长的线,牵不住  儿时
期刊
今冬,时至“四九”依然阳光灿烂,除了看到一些晨霜、红叶,早晚感觉手脚尖微凉,感受不出自己生活在裂石的寒冬季节,一个温暖的冬天让我筋骨舒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谁料想,到了“五九”首日气温骤降,细雨飘落,尘埃涤荡,庭院湿润,空气清爽。一阵寒风吹过,天空飘起雪花。少时大雪纷飞,飘飘洒洒,漫无边际,山峦披上银装。降雪之大十余年不遇,堪称暴雪,顿时隆冬到来。  寒冷突至,十堰车城依然车
期刊
一直盼望着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到那里安静地读点书。我们的生活中有电脑、有手机、有网络,一切方便而快捷,然而却让人找不到任何的安宁。  终于,盼到了这么一个地方,锻造公司的职工书屋正式开放了。虽然,只是一间小小的屋子,但里面却静静地摆着各式各样的书籍,文学、历史、哲学、经济、管理、教育……应有尽有。走进书屋,一股淡淡的书卷气扑面而来,翻开书本,到处弥漫着淡淡的墨香。终于有了这么一个地方,让我暂时逃避
期刊
季风送来太平洋深处的温暖  海浪和阳光在空气里弥漫  这是春天的味道  春天来了,海燕在海港盘旋  轻盈的身姿如跳动的音符  美妙的歌喉带来春的讯息  还有另外一群燕子  它们的身形镌刻在汽车上  整齐的方阵排列在码头  天空与海洋,港口和大地  交相辉映着春天  奏响海燕与双飞燕畅想曲  如同东风吹拂  闪耀着的波光粼粼  穿越海洋  双飞燕飞向大洋彼岸  带来中国风的韵味  飞过高山 飞过草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