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号处理”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kaqiu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培养具有高素质双语兼通的复合型人才,实施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数字信号处理”双语教学的定位;详细分析在“数字信号处理”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立体化教育资源、教师队伍、教学理念与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双语教学方式四个方面的建设;探讨了双语教学中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双语教学;互动式教学
  作者简介:王长清(1973-),男,河南安阳人,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张素娟(1975-),女,河南新乡人,河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助理实验师。(河南 新乡 453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6年河南师范大学教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6-0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8-0086-02
  
  国家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双语兼通并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采用经典的英文专业教材,开展双语教学成为一种共识和发展趋势。2001年8 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1]教育部已将双语教学列为考核高校教学水平的一项内容,双语教学是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2,3]
  双语教学是教育改革发展以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如何有效进行双语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认真研究和总结经验,才能使双语教学获得成功。
  笔者结合所在院校的具体情况,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双语教学实践,探索专业课双语教学规律和方法,建立一套较完整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双语教学体系,包括其教学大纲、配套的教材、双语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团队,并形成相应的双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除了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知识体系外,同时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英文专业文献的水平,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一、“数字信号处理”双语教学定位及存在的问题
  1.“数字信号处理”双语教学定位
  推行“数字信号处理”双语教学的目标:将英语学习和专业课学习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用英文熟练地检索、阅读、理解有关的理论、方法以及各种数据手册,并能用英文娴熟地撰写比较好的学术论文、技术报告和文档,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和国际先进科技,逐步实现教學内容与国际接轨,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2.“数字信号处理”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相比其他课程,“数字信号处理”在信息类课程中更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属于较难学习的课程。且学生的英语能力参差不齐,学习动力和动机也有差异。
  另外,作为新的教学形式,存在教师双语语言能力不足、教学资源与环境欠佳以及考评方式不够科学合理等制约因素。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课程教学中仍然普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输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引导式、启发式、互动式的研究型教学理念和方法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4]
  二、“数字信号处理”双语教学实践
  在“数字信号处理”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重点考虑了教材与教学内容、教师队伍、教学理念与先进的教育技术以及双语教学方式这四个方面的建设。
  1.教材与教学内容
  改革教材及教材内容和形式,建设立体化教材。英文原版教材与中文教材相结合,纸质与电子教材结合,不拘泥于一本教材,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选用国外最新经典的原版教材是实行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选择使用的是国际一流大学的原版外文教材——《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特别强,用过多的模型和理论来解释概念和定理,国内普通院校学生不习惯。加上存在思维方式、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单使用原版教材会感到不适应,所以选择增加中文教材作为学生的课外辅助参考资料,即一本英文原版教材、一本配套中文翻译教材(门爱东翻译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分析语设计》)和一本中文参考书(陈怀琛编著的《数字信号处理教程:MATLAB释义与实现》)。英文原版教材为授课内容的主要来源,中文教材为英文教材的翻译版,便于英语基础差的学生自修,中文参考书选用具有现代一些具体领域应用内容的最新教程,便于基础好、有兴趣的学生自修。
  美国2061教育计划的宗旨是:“不要求学校讲授越来越多的内容,而是讲授科学素质中最根本的内容,而且教得更有效。”[5]每一门课的内容应适当精练、浓缩,讲解其中的精华和思想,不要求面面俱到。讲授时以原版外文教材为主,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习对象,讲授内容作适当的删减,讲解方法也有必要作修改。例如有些本来不存在理解困难的概念,就不必用物理模型和数学理论去解释,因为教学不同于科学研究。理论上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当有不同的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教师队伍
  “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没有深厚的科研经历就不可能对其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深刻的理解。毫无疑问,进行双语教学,除了要求老师具备较高的外语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科研经历。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双语教学中,组成由一位教师为主,多位老师参加的课程组对“数字信号处理”双语课进行教学,教师优势互补,各负其责,协同教学。
  3.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技术
  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人本主义教学法,强调在构建教学方法时,要立足于知、情、意并重的生命个体的人,从而激发人的潜能。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实践讨论,并启发学生用英文撰写相应的实验报告、论文等,最终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获得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全面提升他们的英语交流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结合。建设“数字信号处理”电子课件和网络课程,构建新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其中包括:全面采用英语电子教案;在网上公布教学要求和电子教案;利用教师的个人主页或邮箱进行答疑或讨论;利用电子邮件递交和批改作业。
  利用专业软件所提供的强大功能,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活泼。例如利用MATLAB 软件做演示,可以演示采样定理、信噪比、频率分辨率等概念。这样,不仅强调了傅里叶变换的重要性,而且让学生理解了检测、信噪比、频率分辨率等物理概念。
  4.互动式的双语教学方式
  在双语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将一些教学难点或重点设计成有趣的课堂思考题激发学生思考、回答或堂下讨论,且配以相应的激励措施,例如,对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者平时成绩加分。此外,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配以相关的讨论专题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及加深知识难度,并在课堂上以双语多媒体专题报告会的形式展开讨论,做好每一个教辅环节。定期提供多媒体双语习题课、及时批改英文作业、定时答疑、互通电子邮件讨论问题等。此外,将课堂讲授中常用的英语课堂用语以及“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常用专业英语术语整理成教辅资料分批发给学生,以提高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效率。
  按照我们确立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双语教学中英语和汉语的使用比例及使用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地安排,分阶段逐步引入双语教学。在初级阶段,汉语为主,英语为辅,英语讲授的内容为课程的专业术语;在中级阶段,汉语和英语相辅相成,英语讲授的内容增至重要概念、原理等的解释说明;在高级阶段,教学重点内容都可以用英语讲授,必要时辅以汉语解释,使学生过渡到直接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状态。
  三、双语教学中制约因素的思考
  虽然经过近四年的努力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教学体系,逐渐总结完善了一套适合学校特点的双语教学方法和规律,但是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制约因素。
  1.立体化教育资源建立问题
  教材问题解决的好坏将影响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如果全部引进原版教材成本太高,学生较难接受;如果仅仅是在国内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翻译,意义不大。结合原版英文教材和国内教材,尽量多地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建立立体化教育资源,使学生不仅从讲授中获得信息,同时通过多媒体获得有益的信息。立体化教育资源将是一个工作量巨大的长期任务。
  2.学生英语水平的问题
  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外语水平不同,部分外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双语课程困难较大,影响了其对该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英语除了要求基础知识较好外,还对听力和口语有一定要求,因此最好在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个学期安排英语口语和听力强化训练,否则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師资投入问题
  如果学校条件许可,可以采用“引进来”的办法,引进一些留学归国人员担任课程的双语教学,同时这些留学归国人员可以帮助一些未出国的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工作。
  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1个小时的授课内容,要付出的备课时间一般为4~5 小时,有些甚至更多。但是如果学校仍然按照普通班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将大大打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对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施极为不利。因此各校应对该问题予以考虑。
  四、结束语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双语教学实践表明:一方面,学生的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明显提高。他们熟悉了专业术语;熟悉了专业英语口语及书面表达;了解了如何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等。另一方面,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基本概念、基本定义、基本原理有深入理解,建立了生动形象的物理认识,而不是停留在只会背公式、演习题、考高分的层面上。同时,实践证明,灵活多样的互动式教学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1.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Z].2002.
  [3]贾娟娟,陆同.独立学院双语教学模式及其教学评估体系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0,(25):120-121.
  [4]彭启琮.国家精品课程“数字信号处理”双语教学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4):16-17.
  [5]美国科促会2061计划[EB]. http://2061.cast.org.cn/n11115958/n11117
  730/n11153309/11169874.html.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直流系统的用电负荷极为重要,它为继电保护、控制、信号、计算机监控、事故照明等提供直流电源,因而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很高。直流系统的可靠性是保障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决定性条件之一。   关键词: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分析;故障处理   作者简介:王柯(1980-),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变电运行;韩高飞(1979-),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
期刊
摘要:创新教育是时代和我国教育现状的要求。针对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及教学要求,提出了安全管理学采用创新教育的思路。通过对创新教育基本内涵和要求的分析,确定了安全管理学的三步中心转移创新教学方法。该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提高了学生在安全管理方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管理的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案例教学;中心转移   作者简介:苗德俊(1970-),男,山东烟台人,山东科技大学
期刊
摘要:“工程制图”是高等院校非机类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非机类“工程制图”课时少内容多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后辅导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改革措施,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工程制图”教学效率。  关键词:非机类;工程制图;教学效率  作者简介:付俊强(1981-),男,河南洛阳人,洛阳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助教;张新娜(1979-),女,河南舞钢人,洛
期刊
摘要:根据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校企合作、科研成果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校企合作;专业特色;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阴振勇(1956-),男,北京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北京100044)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
期刊
摘要:简要分析了目前高职单片机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阐述了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以过程考核为主、多元互动的综合考核的具体实现方法,给出了过程考核评价表。   关键词:单片机;过程考核;综合考核  作者简介:张晓峰(1964-),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学院,副教授;徐伟(1986-),男,黑龙江哈尔滨人,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学院,助教。(黑龙江哈尔
期刊
摘要: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债务危机的蔓延使人们更加重视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高校也不例外。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阐述高校开设“金融衍生工具”课程的重要性,并从教材、教学资料、课程网站等多方面论证该课程的具体建设内容,并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教学实践为例,分析适合应用型院校的“合作式”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效果,结论是这一模式的确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关键词:金融衍生
期刊
摘要:数学文化是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数学是大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数学文化对大学数学教学有重要意义。从需要转变观念,提高教师数学文化素养和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将数学文化融入大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数学文化;大学数学教学;数学素质  作者简介:李强(1975-),男,湖南湘潭人,湖南工业大学理学院,讲师;陈志彬(1965-),男,苗族,湖南城步人,湖南工业大学理学院,副教授
期刊
摘要: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是现代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也将成为提高供电可靠性水平越来越重要的技术手段。本文以山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为出发点,全面阐述了典型山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薄弱环节,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详细分析了怀柔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的现状,并结合当前配电网发展的方向及山区配电网的实际特点,提出了适合山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发展思路,
期刊
摘要:检测技术是工科院校电气、信息类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该课程同其它课程一样存在着“教、学、做”分离的现象。现从该课程的现状及问题形成原因分析入手,详细介绍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教”的实践、学生“学”的探讨和学生“做”的尝试。  关键词:检测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董爱华(1955-),男,河南鹿邑人,河南理工大学电气
期刊
摘要:“电路分析基础”是一门电子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能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及实践基础知识。现阐述虚拟仪器实验在教学中的优势,通过一个应用虚拟仪器的实验实例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虚拟仪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  作者简介:陈东升(1974-),男,吉林长春人,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讲师;李梅(1962-),女,北京人,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