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非机类“工程制图”教学效率的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制图”是高等院校非机类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非机类“工程制图”课时少内容多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后辅导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改革措施,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工程制图”教学效率。
  关键词:非机类;工程制图;教学效率
  作者简介:付俊强(1981-),男,河南洛阳人,洛阳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助教;张新娜(1979-),女,河南舞钢人,洛阳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助教。(河南 洛阳 471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洛阳理工学院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9QZ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8-0117-02
  
  工程图样是一门技术语言,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工程制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是材料工程、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非机械类工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空间想象力以及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教学内容在不断丰富,所开课程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工程制图”课程的学时有较大幅度减少,出现了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较高的教学要求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进度
  正确处理好学时少、内容多基本要求不能降低的矛盾,改革课程体系,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授进度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1]因此,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目标及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依据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取舍,打破“多而全”的思想,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抛弃“深、难”内容,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以洛阳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非机械类工科专业48学时的“工程制图”课为例,分析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学时安排。
  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比较简单易懂,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平时的作业和实践环节要严格要求学生,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强调图线、尺寸标注等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制图习惯,集中讲授安排2个学时,一些内容可以在后面章节的学习中穿插进去。
  投影基础部分是“工程制图”的理论基础,内容的安排顺序从点、线、面投影到立体投影一脉相承,循序渐进。可适当放慢课程进度,学生多做练习,教师多讲习题,投影基础部分学习透彻了,基础也就牢固了,以后各章节的教学就会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也就会游刃有余,可以安排12个学时。
  截交线和相贯线部分是“工程制图”的难点,此部分主要讲解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的截交线画法,圆柱与圆柱、圆柱与圆锥、圆锥与圆锥的相贯线画法,可省略圆球、圆环的截交线及圆球、圆环与其他形体的相贯线的画法,多举典型例题,结合实物模型进行仔细分析和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可以安排10个学时。
  组合体的视图以及图样的表达方法是“工程制图”的重点,应重点讲解,增加习题课的次数,多安排课下辅导和答疑,使讲与练有机结合,此部分应不低于18课时。
  轴测图部分可简介或不讲解,标准件和常用件重点讲解螺纹、螺纹连接件、齿轮的画法,零件图、装配图部分只作简单介绍。此部分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最大限度地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授效率,可以安排6个学时。
  总之,讲课过程中应注意课程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稳固基础,突出重点,强化难点,提高讲授质量和效率。
  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主要动力,因此,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1.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高校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人格、优良的品德、规范的行为、渊博的学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语言艺术学等学科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应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教师不仅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还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伙伴,新知识的分享者,新问题的探讨者,真正成为学生的益友。[2]教师若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就会受到学生的喜欢和爱戴,学生就会带着乐趣,主动地、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2.合理利用实物模型
  对三维实物模型的观察是建立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但是,利用教学模型这个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忽视,利用实物模型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可以把更多的实物模型放在学生中间,让学生近距离观察,通过讨论加深理解,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此外,建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勤思考,善于把书本的知识延伸到课堂之外。
  3.重视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工程制图”中的应用是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手段,通过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必定能够在减少教学学时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3]“工程制图”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且内容比较抽象,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生动、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特点,可以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有效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通过放一段汽车生产过程的录像,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工程制图和生产实践的紧密关系;通过用教学课件展示组合体的组合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立体概念;通过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提纲挈领、融会贯通、高效系统掌握有关知识的效果。
  4.练习与评讲相结合
  如何让学生在听懂和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课本知识?练习与评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非常实用。课堂上教师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画图方法之后就给学生布置练习,学生做完后要进行详略得当的评讲,训练要由易到难,讲评要深入浅出,难点要逐个化解,同时,要重视利用学生资源,采用学生相互评讲和教师评讲相结合、集体评讲和个别点评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认真总结,通过评讲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完善知识结构,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5.注重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指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而对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学习内容的安排和揭示,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准备等给予必要的建议和指导。[4]学生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就能事半功倍,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够充分发挥。首先,教师应从整体上指导所有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做好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认真进行课后复习和总结等;其次,针对学生间的性格和能力的差异,不同学生采用不同学习方法。
  三、重视课后辅导,提升教学效果
  课后辅导是教学系统运行的环节之一,是课内教学的有力辅助和补充,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情况、沟通师生情感、因材施教,特别是在课时比较少的情况下,要提升教学效果,就应该更加重视课后辅导。
  1.组建学习小组
  由于学生之间在知识技能基础、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个别差异,他们对课内教学的适应性有所不同,有着不同的辅导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组建学习小组,分组辅导。每组8名左右学生为宜,同时,在班内选拔出成绩比较好,对制图感兴趣且空间想象能力强,具有一定工程素质,表达能力强且善于与人沟通的学生,分配到各个小组担任组长。学生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请教组长,这样既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锻炼了学生,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另外,组长负责召集本组成员,不定期联系老师进行小组集体辅导答疑。
  2.利用好网络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连接入到教室和学生宿舍,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为教学和学习提供方便。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课程网站或者设立公共邮箱,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课件、例题、教学录像等放入课程网站或公共邮箱内,方便学生学习使用,另外,学生有好的学习资料或解题方法也可以存入公共邮箱,利于学生之间共享资源、相互学习。建立QQ学习群,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或音频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群内成员可以探讨学习问题和交流学习心得,形成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使辅导答疑不再局限于教室。
  四、结束语
  “工程制图”是非机类各工科专业的专业必修基础课,但目前普遍存在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而且教学内容与专业相关性差,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制图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都为非机类“工程制图”的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5]为了达到理想效果,对教材内容和课时安排进行合理调整,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进行学法指导,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三維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讲究讲评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提高非机类“工程制图”的教学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黄利平,孟明展.工程制图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J].工程图学学报,2005,(6):162-165.
  [2]陈亮,陈锦昌,张瑞秋.工程制图教学中趣味教学方法的研究[J].工程图学学报,2008,(S2):85-89.
  [3]薛寒松,等.少学时工程制图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3):98-101.
  [4]曹兆熊.非机类工程制图的教学思考与改进[J].价值工程,2010,(10):193-194.
  (责任编辑:刘俊卿)
其他文献
摘要:论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机学”课程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及成效,指出了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设想。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电机学  作者简介:张秀阁(1963-),女,河北邢台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工程系,副教授;胡起宙(1961-),男,湖北英山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工程系,副教授。(河南郑州45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200
期刊
摘要:青年教师已成为许多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力量,但由于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欠缺和知识基础薄弱,导致部分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以讲授“石油化学”专业课程的体会与感想为基础,探讨总结了作为一名年轻的“外来汉”讲好专业课的经验与方法,以期为青年教师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石油化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张健伟(1980-),女,辽宁朝阳人,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李柏林(1967-)
期刊
摘要:为了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简称电科专业)应用型人才,专业课程组对“物理光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特点,对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进行总结。实践证明该课程的改革措施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物理光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封余军(1958-),女,广西玉林人,广东海洋大学理学
期刊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分析了研究生就业问题存在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做好当前研究生就业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问题;宏观调控  作者介绍:项瑜(1985-),女,广东广州人,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硕士研究生;吴星(1985-),男,浙江衢州人,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024)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
期刊
摘要:分析了当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以人为本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并以“网络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为例,论述了以人为本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意义。  关键词:以人为本;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  作者简介:王修晖(1978-),男,河南封丘人,中国计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陆慧娟(1962-),女,浙江东阳人,中国计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期刊
摘要:类比法是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推理方法,也是从已知事物认识未知事物的重要手段。以物理教学实践为基础,讨论了类比方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类比方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类比法  作者简介:王德全(1962-),男,河南洛阳人,洛阳理工学院数理部,高级工程师;陈林峰(1979-),男,河南孟津人,洛阳理工学院,讲师。(河南洛阳471023)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的特点及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探讨,提出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其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波技术与天线;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李素萍(1978-),女,河南郑州人,郑州轻工业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讲师;
期刊
摘要: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根据面向21世纪的教学改革总体思路,以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广东海洋大学的具体情况,全面阐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的积极融合教学改革模式及过程,历经2004~2009年对“珠三角”地区诸多应用行业及高校同行的走访与考察,通过业界跟踪、反馈、比较,探索积极融合的教学改革。多年的实践证明,该教学改革是成功的,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就业形势;
期刊
摘要:直流系统的用电负荷极为重要,它为继电保护、控制、信号、计算机监控、事故照明等提供直流电源,因而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很高。直流系统的可靠性是保障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决定性条件之一。   关键词: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分析;故障处理   作者简介:王柯(1980-),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变电运行;韩高飞(1979-),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
期刊
摘要:创新教育是时代和我国教育现状的要求。针对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及教学要求,提出了安全管理学采用创新教育的思路。通过对创新教育基本内涵和要求的分析,确定了安全管理学的三步中心转移创新教学方法。该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提高了学生在安全管理方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管理的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案例教学;中心转移   作者简介:苗德俊(1970-),男,山东烟台人,山东科技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