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大型都市开始变得不适宜步行街了。90年代后期,人们越来越怀念那曾经能够“漫步”的都市。我国商业步行街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问题也接踵而来。
国内商业步行街道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加强交通管理,吸引顾客;第二阶段:体现对步行者的关怀;第三阶段:成为商业与文化活动中心。
国内商业步行街道大部分是原先基础良好的商业街区,后来将机动车道路改建为步行道,其建筑格局、商业布局等基本延续多年来已经形成的风貌。
由于先天不足,后天改造水平有限,国内商业步行街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经营序列矛盾、商业利润下滑、商业功能单一,文化休闲功能不强、空间序列和尺度与消费者心理行为存在差异、交通系统滞后,内外部交通组织不畅等。
一、北京王府井
北方步行街以北京王府井为代表,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正在不断进行升级与完善,以期在功能、结构、档次、形象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1.完善功能
从单一购物的初级化市场,向购物、旅游、休闲、娱乐、会展、文化等多样性的高级化市场功能转变。
2.调整结构
将传统的商业结构向现代化、国际化商业结构转变。按照国际通行的中心商业区结构和业态分布进行调整,商业占30%-35%,餐饮企业占20%-25%,休闲、娱乐、酒店、服务等占30%-40%。
3.提升档次
王府井要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只有引进跨国公司、世界知名品牌,国际管理集团,才能使王府井成为引领时尚潮流、展示世界名品的舞台。
4.营造环境
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营造轻松舒适的步行街购物氛围,形成体现“人文关怀”的城市景观与生态环境。加快发展数字王府井。建设与互联网相通的电子触摸屏、自动化停车诱导系统、现代化自动停车场,将王府井与世界紧紧相连。
二、深圳东门商业步行街
深圳步行街的发展独具特点,深圳第一商圈是东门,东门老街的历史可以上溯到3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它一直是深圳商铺最密集、客流最集中、商品最豐富、历史最悠久的商业旺区。由于东门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政,违法建筑不少,农民房建设杂乱无序,交通拥挤,导致东门形象不佳。
东门商业步行街是在东门老街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的。1998年,深圳市东门步行街改造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0月1日完工。随着时代的发展,东门步行街的改造也在不断进行中。
1.交通改造
改造交通设施,设置步行通道,禁止机动车辆通行。交通改造分两期:一期主要包括风貌街、老街广场、解放路等16条市政道路的改造,改造范围内各街道沿街立面以及公共照明工程、引导标识系统、街头小景建设等的改造。二期主要包括公交换乘中心、步行街天棚等,二期改造投资1.64亿元。
2.拆除违法建筑,改造部分建筑设施
拆除了影响施工进程的各类违法建筑群,共14500平方米,解放路改造完成地下管网施工;改造总面积达14500平方米的风貌街。
3.核心百货带动步行街繁荣,业态不断调整趋于合理
东门两个主要百货是茂业百货与太阳广场。茂业百货位于东门核心地段,东门中路的公共汽车站就在其附近。茂业百货于1996年开业,是主力百货店,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主要经营中低档百货商品,声誉卓著,年销售额8亿元左右,利润1亿元。太阳百货是后起之秀,位于东门步行街中心,基础设施比较先进,拥有电影院等现代购物中心设施,目前年销售额4亿元左右。
4.注重文化设施建设
东门老街的标志性主题雕塑是分布于三个广场入口处的青铜大钟,分别代表1992年、1997年和未来时代,钟上铭刻相关文字,周围各设一组真人大小的青铜人物雕像,表现与1992年、1997年相关的生活场景。
东门商业步行街区改造后实现预期目标,取得良好效果。改造后东门商业步行街区的日客流量达30万人次,节假日更高达50万人次至60万人次,年营业额40亿元—50亿元。街区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岭南建筑风情,文化活动频繁,经济文化两相辉映,是深圳的形象代表之一。
当然,东门步行街等改造工程依旧存在不如人意之处:
(1)出入步行街的公共交通依旧拥挤,步行街周边两条道路狭窄导致交通拥挤。
(2)改造后的步行街有一定文化特色,但是文化特色不突出,文化品位不高。
(3)建筑物过于密集,通透性不好,绿地与绿色太少。
(4)与国外著名步行街相比步行街内经营者素质差距太大,对东门步行街的形象提升产生不利影响。
(5)步行街管理水平有提高,但是整体形象没有升级,步行街形象宣传推广有待加强。
笔者对东门步行街的未来发展战略提出以下意见:
(1)决心拆除全部违法建筑,留出空地,增加绿地。
(2)运用城市经营理论,不仅将东门市政建设相关内容向企业开放,而且通过政府政策调节,鼓励企业拆除成片低矮的老式建筑,集中建设中高层建筑,多留出绿地,增强通透性。
(3)改革完善步行街管理体系,提高准入门栏,将低素质经营者淘汰出东门,让优秀的经营者进来,提升东门形象。
(4)加大交通治理力度与道路改造力度,拓宽美化周边道路。
国内商业步行街道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加强交通管理,吸引顾客;第二阶段:体现对步行者的关怀;第三阶段:成为商业与文化活动中心。
国内商业步行街道大部分是原先基础良好的商业街区,后来将机动车道路改建为步行道,其建筑格局、商业布局等基本延续多年来已经形成的风貌。
由于先天不足,后天改造水平有限,国内商业步行街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经营序列矛盾、商业利润下滑、商业功能单一,文化休闲功能不强、空间序列和尺度与消费者心理行为存在差异、交通系统滞后,内外部交通组织不畅等。
一、北京王府井
北方步行街以北京王府井为代表,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正在不断进行升级与完善,以期在功能、结构、档次、形象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1.完善功能
从单一购物的初级化市场,向购物、旅游、休闲、娱乐、会展、文化等多样性的高级化市场功能转变。
2.调整结构
将传统的商业结构向现代化、国际化商业结构转变。按照国际通行的中心商业区结构和业态分布进行调整,商业占30%-35%,餐饮企业占20%-25%,休闲、娱乐、酒店、服务等占30%-40%。
3.提升档次
王府井要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只有引进跨国公司、世界知名品牌,国际管理集团,才能使王府井成为引领时尚潮流、展示世界名品的舞台。
4.营造环境
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营造轻松舒适的步行街购物氛围,形成体现“人文关怀”的城市景观与生态环境。加快发展数字王府井。建设与互联网相通的电子触摸屏、自动化停车诱导系统、现代化自动停车场,将王府井与世界紧紧相连。
二、深圳东门商业步行街
深圳步行街的发展独具特点,深圳第一商圈是东门,东门老街的历史可以上溯到3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它一直是深圳商铺最密集、客流最集中、商品最豐富、历史最悠久的商业旺区。由于东门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政,违法建筑不少,农民房建设杂乱无序,交通拥挤,导致东门形象不佳。
东门商业步行街是在东门老街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的。1998年,深圳市东门步行街改造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0月1日完工。随着时代的发展,东门步行街的改造也在不断进行中。
1.交通改造
改造交通设施,设置步行通道,禁止机动车辆通行。交通改造分两期:一期主要包括风貌街、老街广场、解放路等16条市政道路的改造,改造范围内各街道沿街立面以及公共照明工程、引导标识系统、街头小景建设等的改造。二期主要包括公交换乘中心、步行街天棚等,二期改造投资1.64亿元。
2.拆除违法建筑,改造部分建筑设施
拆除了影响施工进程的各类违法建筑群,共14500平方米,解放路改造完成地下管网施工;改造总面积达14500平方米的风貌街。
3.核心百货带动步行街繁荣,业态不断调整趋于合理
东门两个主要百货是茂业百货与太阳广场。茂业百货位于东门核心地段,东门中路的公共汽车站就在其附近。茂业百货于1996年开业,是主力百货店,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主要经营中低档百货商品,声誉卓著,年销售额8亿元左右,利润1亿元。太阳百货是后起之秀,位于东门步行街中心,基础设施比较先进,拥有电影院等现代购物中心设施,目前年销售额4亿元左右。
4.注重文化设施建设
东门老街的标志性主题雕塑是分布于三个广场入口处的青铜大钟,分别代表1992年、1997年和未来时代,钟上铭刻相关文字,周围各设一组真人大小的青铜人物雕像,表现与1992年、1997年相关的生活场景。
东门商业步行街区改造后实现预期目标,取得良好效果。改造后东门商业步行街区的日客流量达30万人次,节假日更高达50万人次至60万人次,年营业额40亿元—50亿元。街区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岭南建筑风情,文化活动频繁,经济文化两相辉映,是深圳的形象代表之一。
当然,东门步行街等改造工程依旧存在不如人意之处:
(1)出入步行街的公共交通依旧拥挤,步行街周边两条道路狭窄导致交通拥挤。
(2)改造后的步行街有一定文化特色,但是文化特色不突出,文化品位不高。
(3)建筑物过于密集,通透性不好,绿地与绿色太少。
(4)与国外著名步行街相比步行街内经营者素质差距太大,对东门步行街的形象提升产生不利影响。
(5)步行街管理水平有提高,但是整体形象没有升级,步行街形象宣传推广有待加强。
笔者对东门步行街的未来发展战略提出以下意见:
(1)决心拆除全部违法建筑,留出空地,增加绿地。
(2)运用城市经营理论,不仅将东门市政建设相关内容向企业开放,而且通过政府政策调节,鼓励企业拆除成片低矮的老式建筑,集中建设中高层建筑,多留出绿地,增强通透性。
(3)改革完善步行街管理体系,提高准入门栏,将低素质经营者淘汰出东门,让优秀的经营者进来,提升东门形象。
(4)加大交通治理力度与道路改造力度,拓宽美化周边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