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据辽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及2019年至2020年辽宁省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样本数据对辽宁小微工业企业发展概况进行统计描述,深刻剖析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融资难、资金紧张、市场需求不足、招工难、原材料成本高等问题,以及当前面临的国内国际新形势和新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能为小微工业企业未来发展指出方向和思路。
关键词:小微企业;工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96(2021)01—073—06
基金项目:2020年度全国地方党校(行政学院)重点调研课题“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研究”(2020dfdxzddykt019)。
成长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这片沃土上的辽宁小微工业企业有其自身突出特点和局限性,在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尤其是疫情对企业的重创,更是“雪上加霜”。党和政府相继出台多项帮扶企业纾困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迅速复工复产并逐渐恢复正常。现阶段,国际国内环境日趋复杂,疫情仍未结束,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疫情后期的新常态给小微工业企业带来了新变化、新挑战和新机遇,如何引领小微工业企业迈入“十四五”,是当下小微工业企业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现状
(一)以私营微型企业为主
辽宁省的小微工业企业主要以私人控股、微型、私营等形式存在。如图1,从登记注册类型来看,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98.5%的小微工业企业为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仅占1.5%,而在内资企业中83.3%的企业为私营企业。
从企业规模来看,根据《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中规定的企业划分标准,依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计等指标或替代指标将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调查数据显示,92.2%的企业为微型企业(营业收入在300万元以下),7.8%的企业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在300万元至2000万元)。如图2,从企业控股情况来看,91.4%的企业为私人控股企业,其次是集体控股企业仅占3.6%。
(二)集中分布在工业基础好或沿海经济带地区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是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创新的沃土。小微工业企业发展依赖性特点尤为突出,多为配套生产型企业,企业生产主要是围绕大中型企业集团进行的。形成了以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为主导的产业模式,带有明显重化工业特征。因此,辽宁省小微工业企业分布呈现明显的集中分布在工业基础好或沿海经济带地区的地域特征[1]。如图3,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从地域分布上看,辽宁省大部分小微工业企业集中分布在国有企业集中、工业基础比较好的地区大连、沈阳、鞍山、葫芦岛、营口等地,依次为大连占比25.3%,沈阳占比22.6%,鞍山占比8.1%,葫芦岛占比7.2%,营口占比6.6%。同时,沿海经济带是辽宁省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很多政策优惠和发展空间,多数企业选择落户在此,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超过50%的企业分布在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地区———大连、营口、丹东、锦州、盘锦、葫芦岛等地。
(三)行业集中度较高
辽宁工业小微企业行业集中度较高,主要以制造业为主。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辽宁工业小微企业中93.4%为制造业。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部分占比相对较小。制造业中,资产总量排名前10位的行业分别是:石油、煤炭及其燃料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食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2]。
在全省制造业小微企业中,这10个行业的资产总计占比为73.8%,企业法人单位数占比为62.7%,营业收入占比为65.8%,税金及附加占比为67.7%,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占比为58.2%。
(四)企业活跃度较高
企業平均“年龄”较轻,市场活力充足,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动能。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小微工业企业平均“年龄”仅为11岁,从企业“年龄”结构来看,超过百年的企业仅有1家,“年龄”在50~100岁的企业有140家,“年龄”在20~50岁的企业有1万多家,接近90%的企业“年龄”在20岁以下。同时,小微工业企业还是促创业、稳就业的“生力军”。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共有8.6万户小微工业企业落户在辽宁,共创造了84.3万的就业岗位。小微工业企业在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特别在激发市场活力及提供社会就业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制造业为辽宁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制造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辽宁省工商登记注册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工业企业13623户,同比增长10.46%,新增工业个体户25456户,同比增长19.19%。据辽宁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902.16万人,其中工业企业280.7万人,占比31.1%,而小微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工业企业的30.1%。 (五)企业生命力顽强
小微工业企业“身材小”,却拥有着强劲的生命力。疫情初期,受疫情冲击明显,但随着疫情逐步趋稳,小微工业企业积极应对挑战,到第三季度亏损企业逐渐减少,并逐步恢复正常水平。如图4,据调查企业样本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小微工业企业亏损,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5个百分点;二季度逐渐收窄为55.6%,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8.7个百分点;三季度开始企业逐渐接近历史同期水平,为38.2%,比上年同期增加4.3个百分点;四季度企业已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为34.2%,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六)企业经营状况、景气状况向好
疫情初期给小微工业企業生产和经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只是暂时的、短期的。如图5,调查数据显示,疫情初期即2020年二季度,40.2%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欠佳,比上年同期增加14.2个百分点,第三季度有31.2%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欠佳,比上季度减少了9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仍增加5.8个百分点,企业经营状况在逐渐改善,逐渐摆脱疫情影响恢复到同期历史水平,到四季度有27.5%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欠佳,比第二季度减少了12.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略增加2.6个百分点。在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的企业帮扶政策的有力扶持下,以及自身不断努力想对策,找出路,使得企业迅速走出困境,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并出现向好趋势。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企业综合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占15.7%,比上年同期增加2.5个百分点。
虽受疫情影响,企业对未来发展前景预期不如往年,但仍抱有较强信心。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对下一季度生产增速判断方面:预计加快或持平的企业占66%,比上年同期略低3.6个百分点,比第二季度提高5.5个百分点;预计下降的企业占34%,比上年同期略高3.6个百分点,比第二季度减少5.5个百分点。
企业克服后疫情时期带来的影响,不断恢复和提高生产能力。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高于或处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62.4%,比第二季度提高12.4个百分点;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下降的企业占36.6%,比第二季度减少12.4个百分点。
企业库存充足,订单增加。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企业产成品库存数量高于或处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67.8%,比第二季度提高8.9个百分点;企业产成品库存数量低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32.2%,比第二季度减少8.9个百分点。企业产品订货量高于或处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57.9%,比第二季度提高14.3个百分点;企业产品订货量低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42.1%,比第二季度减少14.3个百分点。
二、挑战
小微工业企业由于其自身的弱点,一直面临着融资难、资金紧张、市场需求不足、招工难、原材料成本高等问题。2020年以来,在新冠疫情以及诸多复杂情况的影响下,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
(一)疫情挑战
据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疫情初期,94.5%的被调查企业受疫情冲击明显,73.5%的企业无法及时复工复产。除了受季节性或时间段生产等传统因素影响外,企业未能按时复工复产的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未批复复工占30.2%、缺少防护措施占8.6%、工人短缺占12.2%、缺少原材料和零部件占15.6%、企业物流运输陷入停顿占9.5%、订单减少占23.9%。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多项应对疫情融资优惠政策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疫情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但企业资金短缺压力仍较大。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的疫情初期,79.8%的被调查企业存在资金短缺的压力。
因为疫情影响,企业未来预期不佳,投资者谨慎决策,放缓投资,项目延期,减支自救。还有些企业不得不进入“冬眠”模式,经营活动全面暂停。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的疫情初期,55.0%的企业预计投资比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52.9%的企业预计比上年同期减少30%以上。
(二)竞争挑战
规模小、实力弱是小微工业企业自身的特点,使得其往往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偏低位置,同时由于其核心竞争力偏弱,没有形成行业“链条式发展”的产业发展优势。辽宁省小微工业企业与大企业之间没有形成行业互补,产业分布格局不合理。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业结构相似,小微工业企业没有形成与大企业之间的产业互补格局。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在全部工业企业中,小微企业资产总计占比超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有5个行业,分别是其他采矿业占比96.8%,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占比63.4%,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占比61.2%,非金属矿采选业占比50.5%,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占比50.03%。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占比最少的恰恰就是这些行业。
(三)融资挑战
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难题。由于大部分小微工业企业融资需求频率高而融资金额小,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报表缺失或虚假导致商业银行无法掌握企业真实情况,进而难以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所以不论是传统线下融资还是线上融资都面临着难以突破的困境。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而转向民间借款或者自有资金来保证企业的正常资金流动。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仅有12.3%的企业从银行获得其全部贷款,5.5%的企业获得大部分贷款,12.4%的企业少部分获得贷款。
(四)成本挑战
生产成本上涨挤压了企业营业利润空间。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成本增长6.0%,比上年同期增加4.74个百分点;企业平均用工成本增长3.98%,比上年同期增加3.28个百分点。而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是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此外,土地、房租、物流成本近年来也增长迅速,多项成本过快上涨挤压了小微企业利润空间。 (五)转型挑战
产业转型意味着小微企业的“重生”,而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依托和方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只有把握住转型、创新的机会,才能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动力。
调查显示,只有10.5%的企业表示已经考虑或正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企业创新意识虽有所提高但比例偏低,仍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制约企业创新发展。资金短缺居首位,占33.8%;其次是缺乏创新技术条件和人才,分别占21.8%和20.3%。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仍是必须面对的现实。调查显示,仅有27.4%的企业采取联合开发、技术成果转让等途径获取新技术。因此,难以形成结构调整中的重大突破。
三、机遇
(一)“暖企”新政频出,为小微工业企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近几年辽宁省相继出台了多项有关帮扶和支持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在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负担、应对疫情等方面为小微工业企业提供政策支持。
第一,新政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高效便利的准入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政府努力用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精简企业审批流程,降低企业审批成本,大大增加了群众创办企业的信心。政府的办事效率大大提升,激发了企业创业创新的活力。2020年,辽宁工商新登记注册的小微工业企业为13623户,同比增长10.46%,平均每天就有大约37家工业企业落户辽宁。
第二,多项扶持政策落实,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获得感。辽宁省税务局税务数据显示,2020年,辽宁省(不含大连)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超过480亿元。同时,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四季度,60.9%的小微工业企业享受到税收减免政策(包括减半征收所得税、免征金融机构借款合同印花税、免征增值税政策),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1.6个百分点,企业平均税金总额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8%。超过半数被调查企业享受到税收减免政策,企业税收负担不断减轻,为企业生存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在各项措施的推动下,改革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
(二)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新机遇
数字经济是技术的进步,同样也是商业模式和消费模式的革新。企业只有拥有更加智能化和现代化的数字化经营管理模式,才能在数字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又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升级按下加速键。
1.创业创新基地为企业“双创”提供支撑平台。2020年度辽宁省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4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3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通过双创支撑平台为企业集聚资本、人才、技术、政策等优势资源,为企业区域性的创业创新提供扶持制度体系和经验。
2.“支付+”为小微工业企业数字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从现金支付时代快速跨越到了移动支付时代,2020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249万亿元,稳居世界首位。这种“支付+”的技术服务为小微工业企业转型设计提供了机遇,“支付+”在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了智能终端以及与其相连接的后端平台,为商户提供收单服务的过程中逐渐累积起大量的用户及商户双方的交易数据,并基于数据展开营销、管理、融资等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服务,助力小微工业企业经营所涉及的人、货、场、资等全部环节,为小微工业企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提供综合服务,从而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三)新发展格局为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格局下,小微工业企业应抓住机遇,找到新的出路。
1.现阶段,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新冠疫情仍在海外扩散,主要经济体经贸摩擦在加剧,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大调整。辽宁省小微工业企业大部分为内销型企业,因此这种复杂的国际形势对企业常规业务影响较小,相反却给它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创新型小微工业企业将迎来在新型消费需求扩容增效中的新发展机遇,通过淘宝、小红书、抖音等新数字平台技术来“直播带货”。企业通过新的产品销售模型和市场营销部署来占领市场,为自己迎来新的商机[3]。
2.企业生产要素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的良性循环运转是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的必然要求。国内市场供应链、产业链的发展是双循环战略实施的重点[4]。辽宁省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尤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依赖性,且多为配套生产型企业,企业生产主要是围绕大中型企业集团进行的。小微工业企业只有积极融入供应链中,依附核心大中型企业,才能在产业链中稳住位置,进而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2-3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53855 44648810422&wfr=spider&for=pc.
[2]郑明月,肖劲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新经济导刊,2020(3):57-62.
[3]构建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互促双循环新格局[EB/OL].[2020-12-3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0329076832450034&wfr= spider&for=pc.
[4]王緝慈.地方产业群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 2002(3):47-54.
责任编辑:韩芳
关键词:小微企业;工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96(2021)01—073—06
基金项目:2020年度全国地方党校(行政学院)重点调研课题“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研究”(2020dfdxzddykt019)。
成长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这片沃土上的辽宁小微工业企业有其自身突出特点和局限性,在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尤其是疫情对企业的重创,更是“雪上加霜”。党和政府相继出台多项帮扶企业纾困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迅速复工复产并逐渐恢复正常。现阶段,国际国内环境日趋复杂,疫情仍未结束,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疫情后期的新常态给小微工业企业带来了新变化、新挑战和新机遇,如何引领小微工业企业迈入“十四五”,是当下小微工业企业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现状
(一)以私营微型企业为主
辽宁省的小微工业企业主要以私人控股、微型、私营等形式存在。如图1,从登记注册类型来看,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98.5%的小微工业企业为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仅占1.5%,而在内资企业中83.3%的企业为私营企业。
从企业规模来看,根据《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中规定的企业划分标准,依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计等指标或替代指标将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调查数据显示,92.2%的企业为微型企业(营业收入在300万元以下),7.8%的企业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在300万元至2000万元)。如图2,从企业控股情况来看,91.4%的企业为私人控股企业,其次是集体控股企业仅占3.6%。
(二)集中分布在工业基础好或沿海经济带地区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是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创新的沃土。小微工业企业发展依赖性特点尤为突出,多为配套生产型企业,企业生产主要是围绕大中型企业集团进行的。形成了以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为主导的产业模式,带有明显重化工业特征。因此,辽宁省小微工业企业分布呈现明显的集中分布在工业基础好或沿海经济带地区的地域特征[1]。如图3,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从地域分布上看,辽宁省大部分小微工业企业集中分布在国有企业集中、工业基础比较好的地区大连、沈阳、鞍山、葫芦岛、营口等地,依次为大连占比25.3%,沈阳占比22.6%,鞍山占比8.1%,葫芦岛占比7.2%,营口占比6.6%。同时,沿海经济带是辽宁省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很多政策优惠和发展空间,多数企业选择落户在此,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超过50%的企业分布在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地区———大连、营口、丹东、锦州、盘锦、葫芦岛等地。
(三)行业集中度较高
辽宁工业小微企业行业集中度较高,主要以制造业为主。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辽宁工业小微企业中93.4%为制造业。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部分占比相对较小。制造业中,资产总量排名前10位的行业分别是:石油、煤炭及其燃料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食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2]。
在全省制造业小微企业中,这10个行业的资产总计占比为73.8%,企业法人单位数占比为62.7%,营业收入占比为65.8%,税金及附加占比为67.7%,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占比为58.2%。
(四)企业活跃度较高
企業平均“年龄”较轻,市场活力充足,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动能。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小微工业企业平均“年龄”仅为11岁,从企业“年龄”结构来看,超过百年的企业仅有1家,“年龄”在50~100岁的企业有140家,“年龄”在20~50岁的企业有1万多家,接近90%的企业“年龄”在20岁以下。同时,小微工业企业还是促创业、稳就业的“生力军”。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共有8.6万户小微工业企业落户在辽宁,共创造了84.3万的就业岗位。小微工业企业在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特别在激发市场活力及提供社会就业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制造业为辽宁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制造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辽宁省工商登记注册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工业企业13623户,同比增长10.46%,新增工业个体户25456户,同比增长19.19%。据辽宁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902.16万人,其中工业企业280.7万人,占比31.1%,而小微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工业企业的30.1%。 (五)企业生命力顽强
小微工业企业“身材小”,却拥有着强劲的生命力。疫情初期,受疫情冲击明显,但随着疫情逐步趋稳,小微工业企业积极应对挑战,到第三季度亏损企业逐渐减少,并逐步恢复正常水平。如图4,据调查企业样本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小微工业企业亏损,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5个百分点;二季度逐渐收窄为55.6%,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8.7个百分点;三季度开始企业逐渐接近历史同期水平,为38.2%,比上年同期增加4.3个百分点;四季度企业已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为34.2%,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六)企业经营状况、景气状况向好
疫情初期给小微工业企業生产和经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只是暂时的、短期的。如图5,调查数据显示,疫情初期即2020年二季度,40.2%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欠佳,比上年同期增加14.2个百分点,第三季度有31.2%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欠佳,比上季度减少了9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仍增加5.8个百分点,企业经营状况在逐渐改善,逐渐摆脱疫情影响恢复到同期历史水平,到四季度有27.5%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欠佳,比第二季度减少了12.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略增加2.6个百分点。在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的企业帮扶政策的有力扶持下,以及自身不断努力想对策,找出路,使得企业迅速走出困境,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并出现向好趋势。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企业综合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占15.7%,比上年同期增加2.5个百分点。
虽受疫情影响,企业对未来发展前景预期不如往年,但仍抱有较强信心。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对下一季度生产增速判断方面:预计加快或持平的企业占66%,比上年同期略低3.6个百分点,比第二季度提高5.5个百分点;预计下降的企业占34%,比上年同期略高3.6个百分点,比第二季度减少5.5个百分点。
企业克服后疫情时期带来的影响,不断恢复和提高生产能力。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高于或处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62.4%,比第二季度提高12.4个百分点;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下降的企业占36.6%,比第二季度减少12.4个百分点。
企业库存充足,订单增加。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企业产成品库存数量高于或处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67.8%,比第二季度提高8.9个百分点;企业产成品库存数量低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32.2%,比第二季度减少8.9个百分点。企业产品订货量高于或处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57.9%,比第二季度提高14.3个百分点;企业产品订货量低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42.1%,比第二季度减少14.3个百分点。
二、挑战
小微工业企业由于其自身的弱点,一直面临着融资难、资金紧张、市场需求不足、招工难、原材料成本高等问题。2020年以来,在新冠疫情以及诸多复杂情况的影响下,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
(一)疫情挑战
据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疫情初期,94.5%的被调查企业受疫情冲击明显,73.5%的企业无法及时复工复产。除了受季节性或时间段生产等传统因素影响外,企业未能按时复工复产的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未批复复工占30.2%、缺少防护措施占8.6%、工人短缺占12.2%、缺少原材料和零部件占15.6%、企业物流运输陷入停顿占9.5%、订单减少占23.9%。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多项应对疫情融资优惠政策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疫情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但企业资金短缺压力仍较大。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的疫情初期,79.8%的被调查企业存在资金短缺的压力。
因为疫情影响,企业未来预期不佳,投资者谨慎决策,放缓投资,项目延期,减支自救。还有些企业不得不进入“冬眠”模式,经营活动全面暂停。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的疫情初期,55.0%的企业预计投资比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52.9%的企业预计比上年同期减少30%以上。
(二)竞争挑战
规模小、实力弱是小微工业企业自身的特点,使得其往往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偏低位置,同时由于其核心竞争力偏弱,没有形成行业“链条式发展”的产业发展优势。辽宁省小微工业企业与大企业之间没有形成行业互补,产业分布格局不合理。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业结构相似,小微工业企业没有形成与大企业之间的产业互补格局。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在全部工业企业中,小微企业资产总计占比超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有5个行业,分别是其他采矿业占比96.8%,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占比63.4%,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占比61.2%,非金属矿采选业占比50.5%,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占比50.03%。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占比最少的恰恰就是这些行业。
(三)融资挑战
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难题。由于大部分小微工业企业融资需求频率高而融资金额小,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报表缺失或虚假导致商业银行无法掌握企业真实情况,进而难以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所以不论是传统线下融资还是线上融资都面临着难以突破的困境。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而转向民间借款或者自有资金来保证企业的正常资金流动。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仅有12.3%的企业从银行获得其全部贷款,5.5%的企业获得大部分贷款,12.4%的企业少部分获得贷款。
(四)成本挑战
生产成本上涨挤压了企业营业利润空间。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成本增长6.0%,比上年同期增加4.74个百分点;企业平均用工成本增长3.98%,比上年同期增加3.28个百分点。而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是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此外,土地、房租、物流成本近年来也增长迅速,多项成本过快上涨挤压了小微企业利润空间。 (五)转型挑战
产业转型意味着小微企业的“重生”,而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依托和方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只有把握住转型、创新的机会,才能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动力。
调查显示,只有10.5%的企业表示已经考虑或正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企业创新意识虽有所提高但比例偏低,仍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制约企业创新发展。资金短缺居首位,占33.8%;其次是缺乏创新技术条件和人才,分别占21.8%和20.3%。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仍是必须面对的现实。调查显示,仅有27.4%的企业采取联合开发、技术成果转让等途径获取新技术。因此,难以形成结构调整中的重大突破。
三、机遇
(一)“暖企”新政频出,为小微工业企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近几年辽宁省相继出台了多项有关帮扶和支持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在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负担、应对疫情等方面为小微工业企业提供政策支持。
第一,新政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高效便利的准入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政府努力用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精简企业审批流程,降低企业审批成本,大大增加了群众创办企业的信心。政府的办事效率大大提升,激发了企业创业创新的活力。2020年,辽宁工商新登记注册的小微工业企业为13623户,同比增长10.46%,平均每天就有大约37家工业企业落户辽宁。
第二,多项扶持政策落实,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获得感。辽宁省税务局税务数据显示,2020年,辽宁省(不含大连)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超过480亿元。同时,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四季度,60.9%的小微工业企业享受到税收减免政策(包括减半征收所得税、免征金融机构借款合同印花税、免征增值税政策),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1.6个百分点,企业平均税金总额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8%。超过半数被调查企业享受到税收减免政策,企业税收负担不断减轻,为企业生存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在各项措施的推动下,改革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
(二)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新机遇
数字经济是技术的进步,同样也是商业模式和消费模式的革新。企业只有拥有更加智能化和现代化的数字化经营管理模式,才能在数字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又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升级按下加速键。
1.创业创新基地为企业“双创”提供支撑平台。2020年度辽宁省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4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3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通过双创支撑平台为企业集聚资本、人才、技术、政策等优势资源,为企业区域性的创业创新提供扶持制度体系和经验。
2.“支付+”为小微工业企业数字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从现金支付时代快速跨越到了移动支付时代,2020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249万亿元,稳居世界首位。这种“支付+”的技术服务为小微工业企业转型设计提供了机遇,“支付+”在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了智能终端以及与其相连接的后端平台,为商户提供收单服务的过程中逐渐累积起大量的用户及商户双方的交易数据,并基于数据展开营销、管理、融资等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服务,助力小微工业企业经营所涉及的人、货、场、资等全部环节,为小微工业企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提供综合服务,从而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三)新发展格局为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格局下,小微工业企业应抓住机遇,找到新的出路。
1.现阶段,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新冠疫情仍在海外扩散,主要经济体经贸摩擦在加剧,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大调整。辽宁省小微工业企业大部分为内销型企业,因此这种复杂的国际形势对企业常规业务影响较小,相反却给它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创新型小微工业企业将迎来在新型消费需求扩容增效中的新发展机遇,通过淘宝、小红书、抖音等新数字平台技术来“直播带货”。企业通过新的产品销售模型和市场营销部署来占领市场,为自己迎来新的商机[3]。
2.企业生产要素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的良性循环运转是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的必然要求。国内市场供应链、产业链的发展是双循环战略实施的重点[4]。辽宁省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尤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依赖性,且多为配套生产型企业,企业生产主要是围绕大中型企业集团进行的。小微工业企业只有积极融入供应链中,依附核心大中型企业,才能在产业链中稳住位置,进而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2-3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53855 44648810422&wfr=spider&for=pc.
[2]郑明月,肖劲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新经济导刊,2020(3):57-62.
[3]构建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互促双循环新格局[EB/OL].[2020-12-3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0329076832450034&wfr= spider&for=pc.
[4]王緝慈.地方产业群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 2002(3):47-54.
责任编辑:韩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