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众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的成就显著,农民收入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农民收入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收入,而且增幅缓慢,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提高农民收入,农民自身也不断想办法增收,本文简述农民收入现状趋势,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关键词】农民;农产品;转业;补贴
一、农民收入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的成就显著,农民收入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与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相比,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地扩大,而且成为制约农村快速发展的阻碍。因此,在三农问题中促进农民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国务院2月份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虽然党和政府先后出台取消农业税、对粮食给予直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 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但由于受到国内物价持续上涨,全国部分省份旱涝天气等的负面影响,致使我国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愈加突出。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是农业大国,因此农民的收入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我国农民的收入现状出现以下几个趋势。
(一)多元化的收入构成及来源
当前我国农民已经不是像以前单纯依靠传统的种养业为唯一收入来源,而是农、林、牧、副、渔及非农产业收入等都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民的收入的组成部分增多,包括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农民总收入中各种不同形式的收入所占比重的不同,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较大大,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较小,相对对农民增收影响较小。
(二)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但增幅趋小。
据国家统计局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呈增长态势,但是增长速度缓慢增幅趋小,粮食主产区的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比全国平均水平要低,许多纯农业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出现下降情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在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农民转移就业压力加大,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的压力下,以及在国内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影响下,增长幅度趋小,增长速度减缓。
(三)农民收入不稳定, 实际购买力有待提高
农民收入不仅是自身的问题,同时也受到包括国家出台的各项涉农方针、 政策、气候条件、经济社会的环境变化等外部因素影响。农民收入虽呈增长态势,但是受物价水平不断上涨的影响,农民的实际购买力相比出现下降趋势,农民只能维持普通生活,对高端产品仍然望尘莫及。
二、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一)全面启动农业知识化、信息化工程
当今世界农业正朝着知识农业和信息农业的方向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连接农民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农业知识化、 信息化由高新技术渗透于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而形成,而这将是21世纪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农业水平还不够发达,提高农民从结构调整、 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生产中所取得的收入将成为农业趋势。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是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关键。我国农业过去单纯侧重高产目标,而现在农业正在向高产、优质、高效、低耗、 可持续性转变、提高农民收入的的综合方向转变,而全面启动农业知识化、信息化工程是这一转变的根本措施。具体实施方向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提高农民从结构调整中所获得的收入,通过知识化、信息化,提升我国的农业科技研发能力, 加快种质资源创新,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力度与速度,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第二是不断提高农民从规模化、 标准化、 优质化农产品生产中所获得的收入。通过知识化、信息化,可以促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各经营主体的综合素质,逐步解决农业生产规模小、产品标准参差不齐、产品有害物残留过多等问题。第三是通过降低成本使农民的收入得以提高,通过知识化、信息化,可以为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先进的技术逐步降低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经营成本。
(二)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我国农民数量众多,有限的土地资源不需要众多的农民来耕作,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就必须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来源,减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相对价值,促进转移就业和创业。一方面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培养农民有另外的职业技能,提高农民素质。农民进城务工要落实同工同酬政策,依法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支付的长效机制。保障进城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扩大城镇社会保险对农民工的覆盖面,开展好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和帮扶行动,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中高考相关政策,探索农民工享受城镇保障性住房的具体办法。另一方面,引进城市资本进入农村办工厂,吸收农村贫困户变业,使得农民不离家也可以工作,可以在保持农业收入的同时享有第二收入。同时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加速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三)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
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健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保持农业补贴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继续实施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实施农业生产重大技术措施推广补助政策。这种补贴激励政策在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起到激励作用,促使农民更加科学的经营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 (四)提高农产品价格
家庭经营收入虽然在农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但大部分扔是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农民的经营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因此,收入收到农产品生产成本与价格的重要影响。 何蒲明等通过实证研究认为,粮食价格是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原因,在长期内粮价的冲击对农村居民收入变动的解释度为47%左右。农产品价格对农民增收至关重要,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提高农产品价格。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我国政府对主要农产品实施了最低收购价格政策,而且近年最低收购价在逐步提高,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俗话说“谷贱伤农”, 政府应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等到条件具备时过渡到农产品支持价格政策。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提高农产品价格的政策增收效应比预期小很多,这是因为农产品价格上升,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工业品价格提高,于是反过来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结果是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弱化甚至抵消了农产品价格提高的政策效应。近年来,国内农药、化肥、柴油等物质服务成本以及人工和土地成本呈现出快速上涨的态势,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五)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壮大县域经济,带动农民就业致富。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研究制定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参考文献:
[1]葛孚桥.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J].仲恺农业技术学报.2004.17(4).
[2]方玉竹.提高农民就业能力 增加农民收入[J].希望月报.2007(10).
[3]韩雪峰.新时期促进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2009(5)
[4]魏民洲.非农产业的发展: 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途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关键词】农民;农产品;转业;补贴
一、农民收入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的成就显著,农民收入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与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相比,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地扩大,而且成为制约农村快速发展的阻碍。因此,在三农问题中促进农民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国务院2月份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虽然党和政府先后出台取消农业税、对粮食给予直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 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但由于受到国内物价持续上涨,全国部分省份旱涝天气等的负面影响,致使我国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愈加突出。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是农业大国,因此农民的收入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我国农民的收入现状出现以下几个趋势。
(一)多元化的收入构成及来源
当前我国农民已经不是像以前单纯依靠传统的种养业为唯一收入来源,而是农、林、牧、副、渔及非农产业收入等都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民的收入的组成部分增多,包括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农民总收入中各种不同形式的收入所占比重的不同,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较大大,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较小,相对对农民增收影响较小。
(二)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但增幅趋小。
据国家统计局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呈增长态势,但是增长速度缓慢增幅趋小,粮食主产区的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比全国平均水平要低,许多纯农业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出现下降情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在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农民转移就业压力加大,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的压力下,以及在国内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影响下,增长幅度趋小,增长速度减缓。
(三)农民收入不稳定, 实际购买力有待提高
农民收入不仅是自身的问题,同时也受到包括国家出台的各项涉农方针、 政策、气候条件、经济社会的环境变化等外部因素影响。农民收入虽呈增长态势,但是受物价水平不断上涨的影响,农民的实际购买力相比出现下降趋势,农民只能维持普通生活,对高端产品仍然望尘莫及。
二、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一)全面启动农业知识化、信息化工程
当今世界农业正朝着知识农业和信息农业的方向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连接农民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农业知识化、 信息化由高新技术渗透于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而形成,而这将是21世纪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农业水平还不够发达,提高农民从结构调整、 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生产中所取得的收入将成为农业趋势。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是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关键。我国农业过去单纯侧重高产目标,而现在农业正在向高产、优质、高效、低耗、 可持续性转变、提高农民收入的的综合方向转变,而全面启动农业知识化、信息化工程是这一转变的根本措施。具体实施方向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提高农民从结构调整中所获得的收入,通过知识化、信息化,提升我国的农业科技研发能力, 加快种质资源创新,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力度与速度,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第二是不断提高农民从规模化、 标准化、 优质化农产品生产中所获得的收入。通过知识化、信息化,可以促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各经营主体的综合素质,逐步解决农业生产规模小、产品标准参差不齐、产品有害物残留过多等问题。第三是通过降低成本使农民的收入得以提高,通过知识化、信息化,可以为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先进的技术逐步降低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经营成本。
(二)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我国农民数量众多,有限的土地资源不需要众多的农民来耕作,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就必须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来源,减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相对价值,促进转移就业和创业。一方面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培养农民有另外的职业技能,提高农民素质。农民进城务工要落实同工同酬政策,依法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支付的长效机制。保障进城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扩大城镇社会保险对农民工的覆盖面,开展好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和帮扶行动,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中高考相关政策,探索农民工享受城镇保障性住房的具体办法。另一方面,引进城市资本进入农村办工厂,吸收农村贫困户变业,使得农民不离家也可以工作,可以在保持农业收入的同时享有第二收入。同时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加速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三)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
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健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保持农业补贴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继续实施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实施农业生产重大技术措施推广补助政策。这种补贴激励政策在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起到激励作用,促使农民更加科学的经营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 (四)提高农产品价格
家庭经营收入虽然在农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但大部分扔是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农民的经营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因此,收入收到农产品生产成本与价格的重要影响。 何蒲明等通过实证研究认为,粮食价格是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原因,在长期内粮价的冲击对农村居民收入变动的解释度为47%左右。农产品价格对农民增收至关重要,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提高农产品价格。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我国政府对主要农产品实施了最低收购价格政策,而且近年最低收购价在逐步提高,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俗话说“谷贱伤农”, 政府应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等到条件具备时过渡到农产品支持价格政策。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提高农产品价格的政策增收效应比预期小很多,这是因为农产品价格上升,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工业品价格提高,于是反过来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结果是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弱化甚至抵消了农产品价格提高的政策效应。近年来,国内农药、化肥、柴油等物质服务成本以及人工和土地成本呈现出快速上涨的态势,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五)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壮大县域经济,带动农民就业致富。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研究制定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参考文献:
[1]葛孚桥.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J].仲恺农业技术学报.2004.17(4).
[2]方玉竹.提高农民就业能力 增加农民收入[J].希望月报.2007(10).
[3]韩雪峰.新时期促进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2009(5)
[4]魏民洲.非农产业的发展: 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途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