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鬼”“过”都是在现代汉语中大家耳熟能详的汉字,其在潮汕话方言也是常用字词,并且具有浓厚的潮汕色彩。本文从潮汕人的口头用语中考究“鬼”、“过”的方言特色:“阿鬼”的文化背景与词性色彩的发展;[kui2]的本字应为“几”而非“鬼”;“过”作为副词在潮汕话中的运用,并与“死”进行比较。
【关键词】阿鬼;几过;过
潮汕人尚神,有某些禁忌的语言会避而不讲,这也是广东文化的一个表现,喜在口头取个好意头。但是也发现潮汕人喜欢说“鬼”,比如“好食鬼”、“阿鬼”、“鬼条裤”(几条裤子),这种用“鬼”来形容人,用“鬼”来表示“几、多少”的情况十分奇妙。究竟“鬼”与“几”是语音上有联系呢,还是潮汕文化赋予“鬼”某种特定的含义。在李新魁与林伦伦的《潮汕方言考释》中恰好有这方面的解释。同时,潮汕人喜欢也用“死”这个字,“死”与“过”都是副词,在正式场合大家还是偏爱使用“过”,这就符合了人们语言禁忌的约定。“过”的含义丰富,可作动词、量词、副词,甚至还具有许多潮汕特色的词组“过番”、“过房”。
一、“鬼”
(一)“鬼”的在潮汕话中的应用
a、民谚中:“衰鬼遇着樊梨花”。 鬼:某些宗教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
b、看到黑的人戏谑说;“乌鬼来了”。 鬼:对人的蔑称或憎称。
c、对聪明的小孩子则说:“活头鬼(机灵鬼)过聪明。” 鬼:机灵,敏慧。
(二)鬼的地区特色:
与“阿”连用变成“阿鬼”。“阿鬼”这个口语词作为背称,从三十年代就已流行于汕头市区。当人们在背后谈论起某个人时,就常用上这个词。“阿鬼”先是褒义词,表示对某人的赞赏。如“阿鬼个弦锯来真够甜!”(那个人说话说得真甜)。 把“鬼”作为褒语,这是出之有据的。汉杨雄《方言》说:“虔,慧也。 自关而东,赵魏之间谓之黠,或谓之鬼。”照这个注解,鬼具有聪慧的意思。而“阿”是潮汕话惯用的发语词。后来“阿鬼”的词性色彩扩大,也可用作中性词,与潮汕话中的“阿人”作用一样是指那个人。如“阿鬼是个孤儿”。
“鬼”在潮汕话中还与“几”[kui2]同音。在《广韵》:“几,何也。”在林伦伦与李新魁的《潮汕方言考释》中解释到“几大多读[ki2],是《广韵》上声尾韵字,尾韵字潮汕话多读[-ui]韵母,如‘美毓唯’,故音可读[kui]。”当潮汕人在交谈时说:“今晚鬼个人来作客”。大多数人以为“鬼”就是本字,其实这里的“鬼”应该表示的是“几”的意思,即“几”是[kui2]的本字。
“阿鬼”“几”都是在生活语言表达的常用字词,因此很多不熟悉潮汕文化的人在听潮汕人交流时就会觉得“鬼”话多多。
二、“过”
(一)“过”在潮汕话中的应用
“过番”(去南洋):动词,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
“把复习资料再过两过”:量词, 次,回。
“阿人分人记过”(某人被记过):名词,错误。
(二)副词的“过”
“过”作为程度副词,常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是潮汕人民的用语习惯。
“过”表“太,超常地”的意思应该是由其动词义“超越,越限”(“过分”“过火”)引申而来。在古代汉语中有“过誉”、“过谦”等词组;唐·柳宗元《小石潭记》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过”可与形容词、动词搭配表修饰,但在现代汉语中“过”的这个语法使用频率不多,“过敏”“过奖”都是比较固定的词语。相比之下,“过”在潮汕话的这个用法普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真”“太”。比如一个阿姨看到可爱的小女孩,不禁赞叹道:“阿妹过趣味啊!”闻到花香说:“花过芳”。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叹气:“过衰。”
“死”在潮汕方言中也属于程度副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极了”。比如“好吃死”(表示某样事物好吃极了)。形容词后加“死”是潮汕人的口头禅,但“过”的使用范围要比“死”“绝”广,显得文雅,更为人们所接受。毕竟常把“死”挂在嘴边,显得粗俗,特别是有时为了表达对某事某物的感情极致,潮汕人不自觉“死绝”连用(例如伊死绝聪明),这在正式场合显得晦气。故随着大众文化程度的提高和众多潮商出外经商,“死”的使用次数也有所减少,大家偏向于文明和书面语的“过”。“死”一般运用在同辈人的交谈中,比如对同学说:“你个字好睇死”。遇到长辈这样讲则显得不礼貌,所以以代之“过好睇”。在喜庆场合“死”也为人所避忌,在称赞新娘时一般说:“新娘过生好”,在谈论寿星时习惯讲:“老人过精神”(老人的精神面貌非常好)。
三、结束语
潮汕方言中的“鬼”、“过”富有地方特色,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意义和用法,“鬼”具有聪慧的意思,“过”可做量词与副词。同时,潮汕话对古音的继承较为完整,有些字词与现代汉语的发音大相径庭,在普通话中没有语音联系的字词,在潮汕话中可能成为同音字:“鬼”与“几”。又由于潮汕话在长期的发展中没有出现《说文解字》《广韵》这样系统的理论研究著作,所以潮汕人民在记录文字的过程中有时就会用同音字记录本字,这样又造成了对潮汕话不甚了解的人,在阅读时会产生歧义。而在方言的形成中,也了涌现了一批自成潮汕风格的字词用语:“阿鬼”、“过(挂)纸”、“过番”,习惯在形容词、动词后前加“过”、或者其后加“死”来增强表达的感情色彩。这都是潮汕民俗文化的积淀。
参考文献:
[1]李新魁,林伦伦.潮汕方言考释[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
[2]吴华重,林适民.潮州音字典[M].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3]杜奋,林伦伦.从翁辉东《潮汕方言》看70年来潮州话词语的变化[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9.
[4]洪莉娜.潮汕方言“绝”字浅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3.9.
【关键词】阿鬼;几过;过
潮汕人尚神,有某些禁忌的语言会避而不讲,这也是广东文化的一个表现,喜在口头取个好意头。但是也发现潮汕人喜欢说“鬼”,比如“好食鬼”、“阿鬼”、“鬼条裤”(几条裤子),这种用“鬼”来形容人,用“鬼”来表示“几、多少”的情况十分奇妙。究竟“鬼”与“几”是语音上有联系呢,还是潮汕文化赋予“鬼”某种特定的含义。在李新魁与林伦伦的《潮汕方言考释》中恰好有这方面的解释。同时,潮汕人喜欢也用“死”这个字,“死”与“过”都是副词,在正式场合大家还是偏爱使用“过”,这就符合了人们语言禁忌的约定。“过”的含义丰富,可作动词、量词、副词,甚至还具有许多潮汕特色的词组“过番”、“过房”。
一、“鬼”
(一)“鬼”的在潮汕话中的应用
a、民谚中:“衰鬼遇着樊梨花”。 鬼:某些宗教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
b、看到黑的人戏谑说;“乌鬼来了”。 鬼:对人的蔑称或憎称。
c、对聪明的小孩子则说:“活头鬼(机灵鬼)过聪明。” 鬼:机灵,敏慧。
(二)鬼的地区特色:
与“阿”连用变成“阿鬼”。“阿鬼”这个口语词作为背称,从三十年代就已流行于汕头市区。当人们在背后谈论起某个人时,就常用上这个词。“阿鬼”先是褒义词,表示对某人的赞赏。如“阿鬼个弦锯来真够甜!”(那个人说话说得真甜)。 把“鬼”作为褒语,这是出之有据的。汉杨雄《方言》说:“虔,慧也。 自关而东,赵魏之间谓之黠,或谓之鬼。”照这个注解,鬼具有聪慧的意思。而“阿”是潮汕话惯用的发语词。后来“阿鬼”的词性色彩扩大,也可用作中性词,与潮汕话中的“阿人”作用一样是指那个人。如“阿鬼是个孤儿”。
“鬼”在潮汕话中还与“几”[kui2]同音。在《广韵》:“几,何也。”在林伦伦与李新魁的《潮汕方言考释》中解释到“几大多读[ki2],是《广韵》上声尾韵字,尾韵字潮汕话多读[-ui]韵母,如‘美毓唯’,故音可读[kui]。”当潮汕人在交谈时说:“今晚鬼个人来作客”。大多数人以为“鬼”就是本字,其实这里的“鬼”应该表示的是“几”的意思,即“几”是[kui2]的本字。
“阿鬼”“几”都是在生活语言表达的常用字词,因此很多不熟悉潮汕文化的人在听潮汕人交流时就会觉得“鬼”话多多。
二、“过”
(一)“过”在潮汕话中的应用
“过番”(去南洋):动词,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
“把复习资料再过两过”:量词, 次,回。
“阿人分人记过”(某人被记过):名词,错误。
(二)副词的“过”
“过”作为程度副词,常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是潮汕人民的用语习惯。
“过”表“太,超常地”的意思应该是由其动词义“超越,越限”(“过分”“过火”)引申而来。在古代汉语中有“过誉”、“过谦”等词组;唐·柳宗元《小石潭记》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过”可与形容词、动词搭配表修饰,但在现代汉语中“过”的这个语法使用频率不多,“过敏”“过奖”都是比较固定的词语。相比之下,“过”在潮汕话的这个用法普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真”“太”。比如一个阿姨看到可爱的小女孩,不禁赞叹道:“阿妹过趣味啊!”闻到花香说:“花过芳”。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叹气:“过衰。”
“死”在潮汕方言中也属于程度副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极了”。比如“好吃死”(表示某样事物好吃极了)。形容词后加“死”是潮汕人的口头禅,但“过”的使用范围要比“死”“绝”广,显得文雅,更为人们所接受。毕竟常把“死”挂在嘴边,显得粗俗,特别是有时为了表达对某事某物的感情极致,潮汕人不自觉“死绝”连用(例如伊死绝聪明),这在正式场合显得晦气。故随着大众文化程度的提高和众多潮商出外经商,“死”的使用次数也有所减少,大家偏向于文明和书面语的“过”。“死”一般运用在同辈人的交谈中,比如对同学说:“你个字好睇死”。遇到长辈这样讲则显得不礼貌,所以以代之“过好睇”。在喜庆场合“死”也为人所避忌,在称赞新娘时一般说:“新娘过生好”,在谈论寿星时习惯讲:“老人过精神”(老人的精神面貌非常好)。
三、结束语
潮汕方言中的“鬼”、“过”富有地方特色,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意义和用法,“鬼”具有聪慧的意思,“过”可做量词与副词。同时,潮汕话对古音的继承较为完整,有些字词与现代汉语的发音大相径庭,在普通话中没有语音联系的字词,在潮汕话中可能成为同音字:“鬼”与“几”。又由于潮汕话在长期的发展中没有出现《说文解字》《广韵》这样系统的理论研究著作,所以潮汕人民在记录文字的过程中有时就会用同音字记录本字,这样又造成了对潮汕话不甚了解的人,在阅读时会产生歧义。而在方言的形成中,也了涌现了一批自成潮汕风格的字词用语:“阿鬼”、“过(挂)纸”、“过番”,习惯在形容词、动词后前加“过”、或者其后加“死”来增强表达的感情色彩。这都是潮汕民俗文化的积淀。
参考文献:
[1]李新魁,林伦伦.潮汕方言考释[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
[2]吴华重,林适民.潮州音字典[M].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3]杜奋,林伦伦.从翁辉东《潮汕方言》看70年来潮州话词语的变化[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9.
[4]洪莉娜.潮汕方言“绝”字浅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