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能力培训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因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的特点而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模块化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的运用,适应了当代大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需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了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空间,在实践中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块化教学模式;教学模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5-0041-02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现状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当前围绕着以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问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和理论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但总体而言,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尚处于局部化、零散化、随意化的探索时期和研究的初始阶段,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教学模式和体系,各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散落在各门课程中,且大量的研究更多的是经验层面的而在理论的分析和具体的操作上略显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者们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或微观层面研究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的,较少涉及中观层面的研究,即以模块化为基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少。二是研究主要是对教学过程中某些具体环节的研究(如案例教学、专题式教学等具体的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很少从总体出发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对各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进行综合设计与规划,形成既避免各门课程之间的交叉与重叠,又各具特色且相互联系的综合方案。三是在教學中形成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本学校的学生设计的,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学模式难以操作和落实,且不具有示范性和推广价值,难以指导其他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因此,构建一个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要求,又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就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
二、模块化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1.模块化教学模式(MES)。模块化教学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能力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方式,因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的特点而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模块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的主题或内容,各模块下还可以设立子模块,各模块围绕一定的能力培训目标,和相关的知识点组成一个具有一定内在逻辑关系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各模块学习过程中,通过能力项目的训练,在实践过程中将理论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内化为一种认知社会并能综合各方面的知识分析各种社会问题,最终达到了解社会,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以模块化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从学生需求入手,通过感受—认知—训练—实践等教学环节的设计,变“教师教”为“学生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发掘自己,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模块化教学模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自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以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院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为核心,全面探讨和设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新方案。根据新方案,我校的四门思想政治课统一按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进行,在这两大模块下,各门课程根据课程的实际内容设计子模块。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理论教学的模块下设置了专题讲座和课堂讨论两个子模块;在实践教学模块下设了音像学堂、阅读与撰写读书报告和考察体验三个子模块。通过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理论教学专题化、实践教学多样化、课程考核过程化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在强化课堂理论学习成果的同时,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注重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考核,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①建设课程网站。模块化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就需要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和资源,网络的普及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这一条件的满足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即通过教学网站的建设上传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料与教学资源,大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相关资料皆可在教学网站上获取。②合理设计教学模块。按照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总体设计,每门课程统一设计两大模块,在这两大模块下,每门课程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特点和教学目的相应地设计子模块。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主模块下设计了相应的子模块,且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不错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认可。第一,理论教学模块设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在“理论教学”的模块下设置了专题讲座与课堂讨论两个子模块。这一模块的教学采取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专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中国近现代170多年的历史波澜壮阔,资料浩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学生难以消化的困难。上述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教材入手,依据“纲要”课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围绕中国近现代史主题和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与整合,开展专题化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中,我们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和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全书和三编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为核心构建了七个专题。其中,教师主讲五个专题,即专题一:课程导论;专题二:两个百年与中国梦;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政党政治;专题四:近现代历史人物述评;专题五:改良与革命——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学生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参与的两个专题:一是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二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抗战。这七个专题既突出了中国近代史的主题和主线,又内容丰富,涉及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形成了有重点、有针对性,又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论教学专题化的教学模式。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专题化教学模式的优点,一是所选择的专题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涵盖的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又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突出了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功能;二是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学生关心而又感到困惑的问题设置专题,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三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突出重难点,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问题进行深刻阐述,讲得透、讲得深,且通过对众多历史人物、事件和文献分析说明,使所阐述的问题逻辑性强、说服力强,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启发作用,使学生真正把握“一个主题”,做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第二,实践教学模块设计。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基本上是围绕着“走出去,请进来”的社会实践模式开展的,即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局限在社会实践上,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限制了学生通过其他方式参与教育教学的途径。关于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目前学术界无统一的界定,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把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多种教学方式的总和。它的具体形式应该是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学生可以广泛参与的一切方式与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学生可以广泛参与的实践教学形式都应当纳入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课堂讨论、读书报告、主题演讲、撰写调研报告、音像学堂等一切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学生参与的实践形式都应被运用和被创造出来,从而突破“走出去,请进来”的局限。根据学院拟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实践教学”模块化下设置了音像学堂、读书报告、考察体验和课堂讨论四个子模块。音像学堂要求学生观看完教师指定的影片后完成一篇1000字左右的观后感;读书报告要求学生阅读近现代史某一位人物的传记并完成一篇200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以此锻炼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并使学生能分析历史事实,客观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考察体验要求学生以班为单位到济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活动结束后,课代表向任课教师提交一份本班活动情况汇报及班集体活动照片;课堂讨论即任课教师利用课内时间,组织学生以讨论、辩论的方式完成课程某一理论专题问题的学习。具体做法是各班由课代表先进行分组,每组在任课教师指定的课堂讨论的选题范围内选择讨论课题,要求每小组由组长带领本小组成员,搜集历史资料,制作PPT,撰写讲稿,并选出一位代表上台发言,通过这一环节有效地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从实践教学模块的设计中可以看出,音像学堂方便学生参与,读书报告与课堂讨论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体验贴近社会现实,四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纲要”课的实践教学内容,实现“纲要”课的实践教学目标。
总之,经过几年探索和实践形成的以模块化为基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是在各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进行综合设计与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既避免了各门课程之间的交叉重叠,又具有各门课程的特色,是一个综合、统一、完整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既具有可操作性,又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满足了当代大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需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了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空间,在实践中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块化教学模式;教学模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5-0041-02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现状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当前围绕着以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问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和理论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但总体而言,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尚处于局部化、零散化、随意化的探索时期和研究的初始阶段,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教学模式和体系,各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散落在各门课程中,且大量的研究更多的是经验层面的而在理论的分析和具体的操作上略显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者们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或微观层面研究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的,较少涉及中观层面的研究,即以模块化为基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少。二是研究主要是对教学过程中某些具体环节的研究(如案例教学、专题式教学等具体的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很少从总体出发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对各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进行综合设计与规划,形成既避免各门课程之间的交叉与重叠,又各具特色且相互联系的综合方案。三是在教學中形成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本学校的学生设计的,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学模式难以操作和落实,且不具有示范性和推广价值,难以指导其他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因此,构建一个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要求,又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就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
二、模块化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1.模块化教学模式(MES)。模块化教学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能力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方式,因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的特点而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模块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的主题或内容,各模块下还可以设立子模块,各模块围绕一定的能力培训目标,和相关的知识点组成一个具有一定内在逻辑关系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各模块学习过程中,通过能力项目的训练,在实践过程中将理论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内化为一种认知社会并能综合各方面的知识分析各种社会问题,最终达到了解社会,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以模块化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从学生需求入手,通过感受—认知—训练—实践等教学环节的设计,变“教师教”为“学生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发掘自己,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模块化教学模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自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以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院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为核心,全面探讨和设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新方案。根据新方案,我校的四门思想政治课统一按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进行,在这两大模块下,各门课程根据课程的实际内容设计子模块。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理论教学的模块下设置了专题讲座和课堂讨论两个子模块;在实践教学模块下设了音像学堂、阅读与撰写读书报告和考察体验三个子模块。通过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理论教学专题化、实践教学多样化、课程考核过程化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在强化课堂理论学习成果的同时,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注重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考核,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①建设课程网站。模块化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就需要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和资源,网络的普及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这一条件的满足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即通过教学网站的建设上传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料与教学资源,大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相关资料皆可在教学网站上获取。②合理设计教学模块。按照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总体设计,每门课程统一设计两大模块,在这两大模块下,每门课程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特点和教学目的相应地设计子模块。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主模块下设计了相应的子模块,且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不错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认可。第一,理论教学模块设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在“理论教学”的模块下设置了专题讲座与课堂讨论两个子模块。这一模块的教学采取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专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中国近现代170多年的历史波澜壮阔,资料浩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学生难以消化的困难。上述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教材入手,依据“纲要”课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围绕中国近现代史主题和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与整合,开展专题化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中,我们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和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全书和三编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为核心构建了七个专题。其中,教师主讲五个专题,即专题一:课程导论;专题二:两个百年与中国梦;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政党政治;专题四:近现代历史人物述评;专题五:改良与革命——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学生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参与的两个专题:一是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二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抗战。这七个专题既突出了中国近代史的主题和主线,又内容丰富,涉及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形成了有重点、有针对性,又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论教学专题化的教学模式。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专题化教学模式的优点,一是所选择的专题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涵盖的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又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突出了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功能;二是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学生关心而又感到困惑的问题设置专题,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三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突出重难点,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问题进行深刻阐述,讲得透、讲得深,且通过对众多历史人物、事件和文献分析说明,使所阐述的问题逻辑性强、说服力强,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启发作用,使学生真正把握“一个主题”,做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第二,实践教学模块设计。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基本上是围绕着“走出去,请进来”的社会实践模式开展的,即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局限在社会实践上,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限制了学生通过其他方式参与教育教学的途径。关于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目前学术界无统一的界定,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把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多种教学方式的总和。它的具体形式应该是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学生可以广泛参与的一切方式与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学生可以广泛参与的实践教学形式都应当纳入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课堂讨论、读书报告、主题演讲、撰写调研报告、音像学堂等一切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学生参与的实践形式都应被运用和被创造出来,从而突破“走出去,请进来”的局限。根据学院拟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实践教学”模块化下设置了音像学堂、读书报告、考察体验和课堂讨论四个子模块。音像学堂要求学生观看完教师指定的影片后完成一篇1000字左右的观后感;读书报告要求学生阅读近现代史某一位人物的传记并完成一篇200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以此锻炼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并使学生能分析历史事实,客观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考察体验要求学生以班为单位到济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活动结束后,课代表向任课教师提交一份本班活动情况汇报及班集体活动照片;课堂讨论即任课教师利用课内时间,组织学生以讨论、辩论的方式完成课程某一理论专题问题的学习。具体做法是各班由课代表先进行分组,每组在任课教师指定的课堂讨论的选题范围内选择讨论课题,要求每小组由组长带领本小组成员,搜集历史资料,制作PPT,撰写讲稿,并选出一位代表上台发言,通过这一环节有效地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从实践教学模块的设计中可以看出,音像学堂方便学生参与,读书报告与课堂讨论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体验贴近社会现实,四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纲要”课的实践教学内容,实现“纲要”课的实践教学目标。
总之,经过几年探索和实践形成的以模块化为基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是在各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进行综合设计与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既避免了各门课程之间的交叉重叠,又具有各门课程的特色,是一个综合、统一、完整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既具有可操作性,又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满足了当代大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需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了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空间,在实践中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