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复习课“动”起来的关键是倡导课堂学习应多一些轻松,少一些焦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精神和民主、平等意识。
关键词:历史;复习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0-0174-01
有一次,我观摩了一位老师的一节历史复习课——大变革时代。本堂课大概是这样进行的:导入课后,教师讲解问题,然后边提问边板书,如铁农具和牛耕何时开始使用,何时推广?是谁修筑了都江堰?商鞅何时变法,内容和作用是什么等问题。教师每提问一个问题,让学生掌握,然后小组比赛,当然有个别回答,也有集体回答。一节课下来,大家感觉课堂学习气氛浓厚,教师讲解得当,是一节好课,因为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尤其重点内容商鞅变法,学生背得滚瓜烂熟。但是,有一个现象映入我眼帘,学生很疲乏。
下课后,我走到学生中间,与他们交谈。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上复习课时,老师就知道让我们背题,其实有些知识我们很快就掌握了,我们心里还有其他疑问就是不能说,不能交流,特讨厌复习课!”看上去这节课学习气氛很浓厚,但仔细反思一下,课堂似乎还缺少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和讨论。我们必须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起来,积极行动起来,让学生的脑筋动起来,让复习课“动”起来。复习课如果面面俱到就像刮过的一阵风,撒过得一层沙,起不到复习作用,对某些同学就是一种时间的浪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注意不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听众”,成为“旁观者”,而应在教学活动中把握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注意给每个学生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让跃跃欲试者都能畅所欲言,让他们在自我表现、自我展示中增强自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互动教学有了较大的发展,教学中师生、生生是真正互动起来了,但总觉得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一些误区和偏差。教师设计的问题较为简单,师生一问一答,使互动教学沦为机械重复,学生学之无味,造成不良的教学氛围和效果。使学生对复习课没有新鲜感,学生就不愿意上复习课。
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教师大多是以启发式的方式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已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教师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迅速指向标准答案。这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而且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缺乏思维活动,缺乏主动性。如果在小组讨论后,把出题权让给学生,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甚至争论,学生的讨论会更加激烈、深入,涉及的知识面会更广。但遗憾的是许多教师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交流和讨论。教师已经习惯了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到教材这个狭小的空间上,这种办法虽然能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非常容易,而不用去思考、总结,但是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将会僵化,创造性将会泯灭,学生的回答只局限在我学到了哪些知识,对学到的方法和技能说得很少,对学习后还存在的困惑更是避而不谈,教师在不经意中逐渐扼杀着学生思考的习惯,这种做法违背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很多教师在复习的时候,不相信学生,不了解各个层次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完全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准则,费时且效率低,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在解答题上,特别是遇到教师平时没有涉及的问题,学生就会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因此,历史复习课也要让学生“动”起来,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交流和辨析,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表现和提升,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主动权,提高了学习效率。
我们教学倡导课堂学习应多一些轻松,少一些焦虑,即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精神和民主、平等意识。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历史复习课课堂“动”起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文章。
1.营造民主与和谐的互动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把学生看成平等的朋友。用亲切的笑脸、和蔼的话语营造和谐的、民主的气氛,使学生想说、敢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课堂便“动”起来了。
2.创设耐心和宽容的互动课堂。课堂民主了,学生畅所欲言了,有时难免会“跑题”。这种情况下教师宽容学生的“跑题”,耐心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循循善诱,鼓励大胆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情感,以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我整理、自我构建;凡是学生看得懂、讲得来、做得出的内容要让学生独立完成;要尽量多地留出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反思、消化吸收。
复习课不仅是老师的课堂,更应该是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时间。一味的强调这个东西要记,那个东西要背,效果不见得好,反而学生间的层次和差异没办法兼顾,复习目的就体现不出来。在复习课是鼓励学生提问的,鼓励学生对其复习效果、复习间遇到问题进行反思的。这既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缺陷,补缺补漏,也可以通过某个学生的提问,带动其他学生的思考。另外通过学生的提问、反馈,还可以发现在复习课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缺漏的地方可以马上补充。
总之,只要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就会受到好的效果。
关键词:历史;复习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0-0174-01
有一次,我观摩了一位老师的一节历史复习课——大变革时代。本堂课大概是这样进行的:导入课后,教师讲解问题,然后边提问边板书,如铁农具和牛耕何时开始使用,何时推广?是谁修筑了都江堰?商鞅何时变法,内容和作用是什么等问题。教师每提问一个问题,让学生掌握,然后小组比赛,当然有个别回答,也有集体回答。一节课下来,大家感觉课堂学习气氛浓厚,教师讲解得当,是一节好课,因为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尤其重点内容商鞅变法,学生背得滚瓜烂熟。但是,有一个现象映入我眼帘,学生很疲乏。
下课后,我走到学生中间,与他们交谈。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上复习课时,老师就知道让我们背题,其实有些知识我们很快就掌握了,我们心里还有其他疑问就是不能说,不能交流,特讨厌复习课!”看上去这节课学习气氛很浓厚,但仔细反思一下,课堂似乎还缺少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和讨论。我们必须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起来,积极行动起来,让学生的脑筋动起来,让复习课“动”起来。复习课如果面面俱到就像刮过的一阵风,撒过得一层沙,起不到复习作用,对某些同学就是一种时间的浪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注意不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听众”,成为“旁观者”,而应在教学活动中把握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注意给每个学生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让跃跃欲试者都能畅所欲言,让他们在自我表现、自我展示中增强自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互动教学有了较大的发展,教学中师生、生生是真正互动起来了,但总觉得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一些误区和偏差。教师设计的问题较为简单,师生一问一答,使互动教学沦为机械重复,学生学之无味,造成不良的教学氛围和效果。使学生对复习课没有新鲜感,学生就不愿意上复习课。
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教师大多是以启发式的方式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已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教师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迅速指向标准答案。这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而且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缺乏思维活动,缺乏主动性。如果在小组讨论后,把出题权让给学生,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甚至争论,学生的讨论会更加激烈、深入,涉及的知识面会更广。但遗憾的是许多教师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交流和讨论。教师已经习惯了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到教材这个狭小的空间上,这种办法虽然能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非常容易,而不用去思考、总结,但是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将会僵化,创造性将会泯灭,学生的回答只局限在我学到了哪些知识,对学到的方法和技能说得很少,对学习后还存在的困惑更是避而不谈,教师在不经意中逐渐扼杀着学生思考的习惯,这种做法违背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很多教师在复习的时候,不相信学生,不了解各个层次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完全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准则,费时且效率低,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在解答题上,特别是遇到教师平时没有涉及的问题,学生就会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因此,历史复习课也要让学生“动”起来,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交流和辨析,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表现和提升,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主动权,提高了学习效率。
我们教学倡导课堂学习应多一些轻松,少一些焦虑,即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精神和民主、平等意识。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历史复习课课堂“动”起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文章。
1.营造民主与和谐的互动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把学生看成平等的朋友。用亲切的笑脸、和蔼的话语营造和谐的、民主的气氛,使学生想说、敢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课堂便“动”起来了。
2.创设耐心和宽容的互动课堂。课堂民主了,学生畅所欲言了,有时难免会“跑题”。这种情况下教师宽容学生的“跑题”,耐心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循循善诱,鼓励大胆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情感,以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我整理、自我构建;凡是学生看得懂、讲得来、做得出的内容要让学生独立完成;要尽量多地留出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反思、消化吸收。
复习课不仅是老师的课堂,更应该是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时间。一味的强调这个东西要记,那个东西要背,效果不见得好,反而学生间的层次和差异没办法兼顾,复习目的就体现不出来。在复习课是鼓励学生提问的,鼓励学生对其复习效果、复习间遇到问题进行反思的。这既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缺陷,补缺补漏,也可以通过某个学生的提问,带动其他学生的思考。另外通过学生的提问、反馈,还可以发现在复习课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缺漏的地方可以马上补充。
总之,只要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就会受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