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权变理论视角看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来源 :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8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运用组织行为学中的权变理论,在分析学校管理效能和内部管理体制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路径,通过建立高效而合理的学校领导团队、重构学校内部分配制度、以组织沟通促进学校内部管理的柔性化和民主化等来重构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希冀对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有所启迪。
  [关键词] 义务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权变理论
  [中图分类号] G6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4-0113-04
  0 引言
  学校的组织行为直接关系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通过研究学校中的组织行为,实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是促使学校良性运转的重要途径。由卡斯特和罗森茨威格提出的权变理论,认识到组织的复杂性,强调环境需求的变化的重要性,是一种新型的组织行为学理论。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与学校管理的实践相结合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校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结合我国义务教育管理实践,分析当前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权变理论,提出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路径。
  1 学校内部管理的价值诉求
  当前,学校管理越来越体现出对“人”的终极关怀,强调管理主体的主动性、创造性,追求较高的学校管理效能。义务教育学校的终极目标理应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为学生服务”开展。学校管理效能的高低关系到这个终极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效能,成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基本价值取向。
  学校内部管理涉及学校的每一项工作,包括对人、财、物、时间、信息等等的全面管理。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主要也是围绕领导体制、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展开。由于学校管理的“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贯彻,管理逐渐关注人本身,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也主要是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为基点和轴心。然而,学校管理存在极端倾向,人们对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产生了误读,甚至认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主要是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也就是进行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产生这种误读的根源是学校内部管理的以偏概全错误倾向和没有真正领悟学校管理效能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互动关系。建设“精简、高效”的学校管理机构,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是促进学校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手段。高效的学校管理机构的设置正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基本要求,客观上要求效能理念理应成为学校发展的价值诉求。处于改革转型期的义务教育学校在内部管理体制的革新上也应该顺应这种价值选择,作为学校自我发展的思想武器。学校管理效能既是学校发展的手段又是学校进行内部管理体制革新的目标。学校内部的一切管理措施和管理体制本身的革新都是为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服务的。
  毋庸置疑,学校发展都希望拥有高效的管理体制,然而,并非所有学校都能全面准确的把握效能理念对学校运行的重要性。当前,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效能令人堪忧。导致学校管理效能低下的最直接因素是其内部管理体制的各种问题。学校管理效能的提高离不开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内部管理体制的革新正是为了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更好的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2 权变理论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所处的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使组织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产生了以系统权变方法为主的现代组织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费德勒、卡斯特和罗森茨威格。该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一跃而成为主流的组织理论[1]。权变理论认为,在目标多样且不断变化、技术复杂且在发展、环境不稳定、活动创新性较大等的条件下,权变管理方法更合适分权决策、低度正规化、重视横向协调的有机组织。在目标规定详尽并持久、技术连贯而稳定、环境相对稳定、决策有计划、生产效率是主要目标的条件下,权变管理方法更适用稳定的、集中性强的、等级关系严格的机械组织。该理论将学校视为可以变革的组织,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变革也可以从组织学和行为学的视角来分析。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学校不是一个严密控制的组织系统,只是一个松散联合系统,经常处于有组织的无序状态。在教育体制转变的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组织是不尽相同的,组织内部呈现不同的特性。因此,应采用权变方法予以区别对待。义务教育学校应当积极适应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学校内外环境的变化,积极改革管理体制和进行组织变革。
  3 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构
  针对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现借鉴权变理论,提出重构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设想。
  3.1 建立高效而合理的学校领导团队
  根据权变理论,学校是一个开放的松散联合体,往往处于有组织的无序状态。虽然各种人员和活动都会在学校内部流动和运行,从学生、到教职员工、后勤保障人员、再到领导管理层,每天都在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交流。但是学校不是完全没有秩序、没有组织性的。学校这种松散联合体的运行必须依托高效的学校管理层。要形成学校的这种组织性,需要从校长和干部的管理着手,塑造高效合理的领导团队。
  赋予校长应有的权利,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义务教育管理权限由“分级管理”被“以县为主”取代后,校长由上级主管部门考查任命,其任免划归到县级政府部门[2]。校长既是学校的法人,又是一个有着各种欲望的人,有人的各种需求。人的需要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针对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激励手段。目前,义务教育学校的校长负责制缺乏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导致校长唯上不唯下,干好干坏一个样。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的权利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和奖惩机制来约束和限制”[3]。同时,校长必须被赋予实实在在的权利。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首先在学校管理中赋予校长真正意义上的人事权,特别是一定的校外人才流动人事权力。
  校长要以身作则,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当前,义务教育学校部分校长的素质有待提升,普遍缺乏专业的管理培训,缺乏管理学习背景,在对学校的管理上往往以经验管理为主,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理念。校长的素质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平衡,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良性运行。校长要结合校情,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套用教育领域或企业中的先进的理论;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积极主动学习先进的管理与教学理论;将所学理论与自己的现实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改革干部管理制度,形成干部动态管理机制。领导团队的结构因素主要包括[4]: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素质结构及专业结构等。在改革干部管理制度上,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制定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定期考核制度。把校长的任命和待遇同校长的政绩、办学水平、办学目标挂钩,让校长责权利统一,打破干部用人的终身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干部动态管理机制。学校领导团队结构合理,不仅能使每个领导成员人尽其才,而且能通过有效的结构组合,发挥出新的巨大的集体力量。学校领导团队的组建,一方面要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在校长任命中的英明决策,教育行政部门要“综合考察校长人选的各项素质,在决定校长的任免和人事调动时,应充分考虑年龄、知识、专业、技能和素质结构,力求学校领导团队的结构合理,发挥领导层的最佳作用”[2];另一方面,在校长任职后,要考虑整个学校的发展现状,优化管理层人员配置,组建高效的领导团队。
  3.2 重构学校内部分配制度
  权变理论认为,组织应积极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适时的调整和变革。由于内外环境的差异,组织应根据实际变革内部的机制,以适应变化的环境。以往在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中,学校多采用系统管理方法,对于学校的机构设置、人事安排、权责关系和利益刺激等都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教育管理体制的转变,义务教育学校要做到“变”与“不变”的统一,做到系统管理和权变管理思想的有机结合。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体制总体上保障了教师的工资和各项福利等基本需求。但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且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强度的需求。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必须针对不同的人,引导其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教师也是人,需要被尊重和被爱。义务教育实施“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后,原则上分配制度由所在县级部门管理。但是由于学校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不同,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学校的发展程度客观上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了“教师工资上划后,受经费限制,学校无法运用经济杠杆对教师进行奖惩,教师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5]。
  办学条件困难的学校,在短期内无法对教师实施有效的物质奖惩措施的背景下,需注重培养和塑造学校内部特有的组织文化。学校组织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的功能。这种组织文化要建立在满足教师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摒弃“刚性化”的管理理念,要更加尊重和信任教师,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性关爱。这类学校要塑造自身的组织文化,使所有教师都形成一种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积极塑造学校组织文化的同时,学校应做长远规划,“多方拓宽社会资金来源的渠道,为办学募集资金;实行结构工资制、奖励工资制和建立校长基金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使分配制度更趋科学化”[6]。办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应逐步完善分配制度,努力把分配工作做精、做细、搞活。这类学校基本上是具备丰厚的办学资金,拥有优越的办学条件,应该建立科学的教职工考核办法,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全面落实教职工岗位负责制、落聘待岗制、结构工资制和职称评聘分开,“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水平考试、敬业精神考核制度、实行学生对教师的教评制度,将这些考核办法与教师的奖励相结合,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7]。
  3.3 以组织沟通促进学校内部管理的柔性化和民 主化
  以往,义务教育学校管理中存在“刚性化”管理倾向,往往是规章制度制定后,各部门和教职工严格服从和执行,管理缺乏弹性。因此,有效的人际沟通和组织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内部人与人之间以及各部门之间需要良好的沟通,表现为良好的人与人之间的人际沟通和部门间的组织沟通。在学校内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具体反映在学校领导班子和普通教职工的沟通、师生间的沟通、教职工间的沟通和领导班子内部人员的沟通等层面。部门间的组织沟通则反映在学校领导班子和教代会之间的沟通、学校高层领导部门和中层领导部门的沟通、教务处和总务处的沟通等层面的沟通。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暴露的管理缺乏民主、效率低下和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等问题,都与有效的组织沟通的缺失有关系。
  为确保学校内部组织沟通的顺利开展,需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组织机构。组织中的沟通渠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结构形式,组织结构形式对有效的组织沟通有决定性的作用。进入新世纪,“金字塔式”学校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结构过渡,呈现管理重心下移趋势[7]。权变理论也反复强调环境变化的重要性,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变革应主动适应这种趋势。在学校组织内部沟通中,信息沟通和指令传达要经历多层级的传输,降低了学校组织沟通的有效性,带来学校管理的决策、指挥和调控等方面的问题。面对这种困境,可以尝试实行年级“主任负责制”(所谓“主任负责制”,即一个主任直接分管一个年级,全面负责该年级的教学、教育、教改研究和日常管理等工作,改变原来年级组长只有管学生的单一功能);还可以“对中层职能部门进行合并,综合其各自的基本功能”[8]。
  义务教育学校提高组织沟通的途径很多,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环境条件,改善组织的沟通渠道,采用恰当的沟通方式对组织内部门间的沟通进行管理。具体表现在增强管理者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了解组织沟通过程中的规律,提高人际沟通的技巧和建立合理的沟通渠道。目前,一些学校在管理中采用的校务公开制度尤其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容易流于形式。校务公开不是组织沟通的唯一途径,要想真正形成畅通有序的组织沟通,使组织的信息沟通迅速、及时、有效,就必须从根源上解决组织沟通中的障碍因素。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会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和矛盾。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聘任制、岗位负责制以及分配制度等管理制度在义务教育学校的全面落实和完善,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权变理论的思想对于当前教育体制转变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无疑有着重要的启发。作为教育决策部门,首要的任务就是针对我国的实情和义务教育学校的实际,针对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提出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案,给予及时、科学的引导。作为办学主体的学校,应深入挖掘学校的发展特色,逐步改革和完善内部管理体制,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随着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的效能定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和拓展。
  参考文献
  [1]卢宝祥.组织理论的发展对教师管理的借鉴意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2,(2):218-220.
  [2]吕光杰,李明.我国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问责制的路径探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2):37-42.
  [3]李明,张茂聪.农村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当代教育科学,2008,(24):19-21.
  [4]徐子健.组织行为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295-296.
  [5]徐宏升.河南省实施“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2):35-38.
  [6]李明,张茂聪.农村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当代教育科学,2008(24):19-21.
  [7]姚夫平.对基础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N].中国教师报,2006-06-21(C02).
  [8]李永生.中小学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和完善的六个基本动向[J].基础教育参考,2004,(10):31-32.
其他文献
用中药马钱子散治疗大耳白兔膜性肾炎的模型,除作生化指标检查外还作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马钱子用量必须达到0.1g/kg·d 才可出现较
2004年11月至2005年9月,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扎龙自然保护区10只雌性成体丹顶鹤在越冬期、繁殖期和迁徙期的20项血液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直接胆红素、间接胆
极简主义的产生,跟物质社会的飞速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为了刺激消费欲望,更多的流行因素与浮夸的装饰效果便成为了产品设计的主流,而忽略了产品设计本身的特质。过多的设计
针对非农学涉农专业,分析了开设作物学基础课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结合涉农专业的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该课程教学的内容体系,给出了
针对NB/T 47006—2009《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中各种板翅式换热器导流片结构形式,利用CFD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FLUENT,建立了板翅式换热器设计时常采用的4种旁进式导流结构和2
[摘 要] 分析了采用航空事故作为飞机系统工程案例教学的特点和课程组织形式,并通过飞机系统维修课程的教学实践说明其应用情况。基于航空事故的飞机系统工程案例教学,使学生通过工程技术资料、模拟软件,结合飞机系统专业知识,分析事故原因,复现事故过程,达到培养其严密的工程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机务工作作风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航空事故;飞机系统;工程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
1前言精确地测定油气藏流体组分,特别是弄清烃类气体和非可燃气体的浓度,如二氧化碳等,对于油田在探井和评价井钻井过程中的上游气体项目的积极评价以及油田开发计划是一项至
期刊
以市政污泥为原料,在300、500、700℃条件下热解制备得到污泥生物炭。采用碱液吸收法测定生物炭在培养环境下的CO2释放速率以表征其降解速率,并采用预测模型计算得到生物炭的半
在传统的公共政策研究范式中,政策制定和执行环节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公共政策问题被视为“既定的事实”,因此缺少对政策问题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深入剖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策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