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所以,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更要能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就要求课堂不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以达到高效率教学。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有效性作探索。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着许多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比如,有的教师教学理念不先进,在语文课堂上,还存在师生一问一答式或教师主讲式或放任自由式等落伍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水平的发展。此外,有些教师文本解读不准确。在文本解读中出现了偏差、错误,或者教师的文本解读只停留在表层意思上,不够深入,导致无法正确引领学生培养正确的阅读方式。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学生不会的,往往教师自己也是不会的。因为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感悟,教师必须先有感悟;要让学生有所体验,教师必须有所体验;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必须先学会质疑;要让学生对文本的信息有所获取,教师必须先学会对文本信息进行了解、整合和筛选。同时,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不灵活,在教学实施中言语过于理性,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师生交流过于机械,这都会对我们的课堂教学造成很大的影响。另外,教学节奏的把握、教学情意的投入、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时间的分配等也决定了教学效果。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语文发展,关注学生的思维空间等,把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权还给学生。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教学。
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语文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个基础也就是基本的语文素养,这个基本的语文素养,能够满足学生现在和将来的社会生活的基本需要,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基本保障。听、说、读、写样样本领都少不了。比如,一个孩子在应聘工作时较好地通过了笔试,但到了面试的时候却木讷慌张、吞吞吐吐、辞不达意,不能落落大方地与人交往,可能就遭到了淘汰。反之也是一样。所以语文教师最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孩子们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相应的品质。可以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判断我们的教学成功与否的最重要依据。学生学到什么东西?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要追问和考虑的问题。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与教学工作中,提高教学有效性对于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各项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方法
(一)要深入钻研课本,做好课前准备。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所以,我们在课前要深入钻研文本,从深度、广度等多方面进行研读,挖掘丰富的内涵,再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才能辅导、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更好地开展个性化阅读。与学生一起探究对话,厚积才能薄发,深入才能浅出。
(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居里夫人曾说:“好奇心是科学家的第一美德。”文学也往往隐含着悬疑、探索的因素。由于科技的进步,学生大都见识较广,小学课本本来就没有多少值得深究的作品,如果再布置大量的预习作业在课前、在课外,那么课堂上,学生还有多少可学的、可问的?教师还有多少可讲的?那课堂上又干些什么呢?我们在大讲预习的同时欣赏到各路名师的课,个个叫好,但他们又有谁在让学生预习?我以为,当教材容量大、教学时间短或者课外搜集信息有利于教学时方可预习。否则,滥用预习只能使教学工作空心化,课堂教学无效化。
(三)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好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课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如把小游戏纳入课堂,也可把游戏作为一种奖励;多用描述性语言,多用鼓励性语言,慎用批评性语言;教师应对学生多些激情,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教师不要以权威自居;教学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解决,要尊重学生的看法,容纳不同的见解。
(四)指导有效学法。“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一篇精读教材放在眼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所以,在平时语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习得正确的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和复习方法。学生一旦掌握学习方法后,课堂教学效率就必将大大提高。
(五)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而且能大大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语文学科与现代教育手段有机结合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环境不一样,而且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利用课件教育资源,制成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件。在教学中,为学生们播放VCD,使学生对课文的描写有直观认识,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感兴趣后,就会积极去学习语文知识。
总之,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必须十分注重有效教学,这对于作为传统基础科目的语文尤其重要。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着许多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比如,有的教师教学理念不先进,在语文课堂上,还存在师生一问一答式或教师主讲式或放任自由式等落伍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水平的发展。此外,有些教师文本解读不准确。在文本解读中出现了偏差、错误,或者教师的文本解读只停留在表层意思上,不够深入,导致无法正确引领学生培养正确的阅读方式。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学生不会的,往往教师自己也是不会的。因为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感悟,教师必须先有感悟;要让学生有所体验,教师必须有所体验;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必须先学会质疑;要让学生对文本的信息有所获取,教师必须先学会对文本信息进行了解、整合和筛选。同时,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不灵活,在教学实施中言语过于理性,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师生交流过于机械,这都会对我们的课堂教学造成很大的影响。另外,教学节奏的把握、教学情意的投入、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时间的分配等也决定了教学效果。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语文发展,关注学生的思维空间等,把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权还给学生。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教学。
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语文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个基础也就是基本的语文素养,这个基本的语文素养,能够满足学生现在和将来的社会生活的基本需要,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基本保障。听、说、读、写样样本领都少不了。比如,一个孩子在应聘工作时较好地通过了笔试,但到了面试的时候却木讷慌张、吞吞吐吐、辞不达意,不能落落大方地与人交往,可能就遭到了淘汰。反之也是一样。所以语文教师最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孩子们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相应的品质。可以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判断我们的教学成功与否的最重要依据。学生学到什么东西?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要追问和考虑的问题。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与教学工作中,提高教学有效性对于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各项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方法
(一)要深入钻研课本,做好课前准备。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所以,我们在课前要深入钻研文本,从深度、广度等多方面进行研读,挖掘丰富的内涵,再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才能辅导、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更好地开展个性化阅读。与学生一起探究对话,厚积才能薄发,深入才能浅出。
(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居里夫人曾说:“好奇心是科学家的第一美德。”文学也往往隐含着悬疑、探索的因素。由于科技的进步,学生大都见识较广,小学课本本来就没有多少值得深究的作品,如果再布置大量的预习作业在课前、在课外,那么课堂上,学生还有多少可学的、可问的?教师还有多少可讲的?那课堂上又干些什么呢?我们在大讲预习的同时欣赏到各路名师的课,个个叫好,但他们又有谁在让学生预习?我以为,当教材容量大、教学时间短或者课外搜集信息有利于教学时方可预习。否则,滥用预习只能使教学工作空心化,课堂教学无效化。
(三)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好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课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如把小游戏纳入课堂,也可把游戏作为一种奖励;多用描述性语言,多用鼓励性语言,慎用批评性语言;教师应对学生多些激情,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教师不要以权威自居;教学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解决,要尊重学生的看法,容纳不同的见解。
(四)指导有效学法。“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一篇精读教材放在眼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所以,在平时语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习得正确的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和复习方法。学生一旦掌握学习方法后,课堂教学效率就必将大大提高。
(五)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而且能大大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语文学科与现代教育手段有机结合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环境不一样,而且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利用课件教育资源,制成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件。在教学中,为学生们播放VCD,使学生对课文的描写有直观认识,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感兴趣后,就会积极去学习语文知识。
总之,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必须十分注重有效教学,这对于作为传统基础科目的语文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