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业那年,我一直想去北京工作,因为北京的软件业比较成熟,机会很多,而且能开阔眼界,但是我冷静分析了一下,觉得自己不适合一下子就来北京,北京人才济济,没有过硬的实力是立不住脚的,另一方面,北京的公司都是很现实的,首先看重的是你能给公司创造什么利益,它会希望你的试用期越短越好,最好来了就能独当一面。大多数公司不会花力气去培养你,等待你成长。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薪水不是这时候考虑的首要目标,最重要的是所就职的公司能有一个比较成熟的企业文化,在这样的公司工作,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帮助你养成一些非常好的工作习惯、形成好的工作态度、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以及学习的方法,这些都需要在初涉职场后一两年之内培养成。
很幸运的是,东软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对新员工非常爱护,公司文化非常人性化,愿意给员工提供学习、成长的机会,可以说各方面都适合从一个学生到一个职场人的过渡。
在东软工作的最大收获是我学会了怎样去自学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一开始的时候,我在丁作中遇到什么问题,都是去问上司问那些老员工,后来有一次,我们有一个新的项目,需要用到很多新知识,公司里的同事基本上都不会,只能大家都来现学,然后在一起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在网上查资料,突然发现在网上其实是有很多工具可以拿来用的,这一发现让我一下子有种“开窍”的感觉。以前我遇到问题,都是想到去问人,这之后我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去网上找工具书自己解决,这样一来,工作一下子变得简单了,效率也提高了,以前一天的工作现在半天就能完成,这让我非常兴奋。这样我在公司的工作表现就显得很突出,记得当时公司领导对我的评价是:聪明、效率高、工作认真、学习能力强。可以说在东软的工作,为我的职业生涯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在东软工作到第三年的时候,我开始在网上给北京的一些公司投简历,后来接到华为北京研究所的录用通知,真的很激动。但是我在华为工作两个月之后,就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家公司,首先我根本不能认同他们倡导的“土狼文化”,如果你不认同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那你待在那里会觉得很难受;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感觉在华为与我个人所期望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不吻合的。如果这份工作对我个人发展没什么积极意义,再在这个岗位上待着,也是浪费时间。
我又准备跳槽了,陆续去一些公司面试。这时我的自信心空前高涨,我对朋友说,我一定要在一个月内把工作的事情解决了,以我的实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结果第一次去面试的时候,我刚刚说出我的薪金要求,基本上就被拒绝了。除了薪水定得过高以外,我对自己水平估计得也过高,那个时候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去一家公司参加笔试,我一看他们的笔试题太简单了,根本不屑于做,掉头就走。还有一次参加面试的时候,那个面试官说话声音特别低,我不得不提醒他:麻烦您再说一遍。结果一连提醒了三次,我就烦了,说:我觉得我不适合这个工作,就拜拜了。可接下来连续面试了四五家公司都没有成功,我自己开始有些坐不住了:是不是我对自己估计过高啊?这个怀疑自己、需要给自己重新定位的过程是挺痛苦的。
后来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来适应这个落差,调整自己,给自己重新定位。再去参加面试的时候,我的态度就诚恳多了,态度一端正,工作机会就多了起来。最终我在几家公司中选择了合力金桥,主要是考虑它涉足软件业时间不长,起步阶段非常需要人才,也很容易出成绩,员工也会拥有更多的机会,这时候换]:作,已经不是学习为目的了,主要还是考虑到个人发展。
后来在合力金桥的丁作经历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工作都很满意,这个时候我在东软打下的基本功就显露出来了,首先我的工作效率很高,工作起来很轻松:其次是我的工作态度非常严谨,比如写代码,一般人写完代码,也就是检查一遍,但是我会反复检查,发现问题马上修改。这些好习惯都是在东软养成的。
职场小贴士:
1 现在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都抱着这样一个想法:先找到一个工作再说,或者是:没关系,大不了过一年再换一份工作,这都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想法。如果你没有很好地思考过自己的生涯方向,只会不断地重复这种选择,不断地重复获得郁闷、平淡和痛苦,而且还会浪费刚刚工作时这个黄金时期的积累。
2 对于初涉职场的大学生来说,应该看重的不是交通、职位、薪水、公司的名头,而是看这份工作能不能最大程度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专业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思考能力等等。
3 每个人跳槽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一是如果收入很低。如果连生存都成问题,如果有更高收入的工作,跳槽无可厚非。=是遇到一位非常赏识你、信任你、愿意给你发展机会的老板,那你干吗不跳呢?如果不存在以上两种情况,大学生跳槽还是应该慎重的,一方面你在原单位积累的人脉有可能就此损失,另一方面,别人可能会对你产生一些负面的看法,觉得你这人很不稳定、踏实。而跳槽对个人最大的伤害是自己对某个领域了解得还不够深入和完善,就放弃了跳到另一个领域去,这是非常可惜的。
编辑 胡莉莉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薪水不是这时候考虑的首要目标,最重要的是所就职的公司能有一个比较成熟的企业文化,在这样的公司工作,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帮助你养成一些非常好的工作习惯、形成好的工作态度、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以及学习的方法,这些都需要在初涉职场后一两年之内培养成。
很幸运的是,东软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对新员工非常爱护,公司文化非常人性化,愿意给员工提供学习、成长的机会,可以说各方面都适合从一个学生到一个职场人的过渡。
在东软工作的最大收获是我学会了怎样去自学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一开始的时候,我在丁作中遇到什么问题,都是去问上司问那些老员工,后来有一次,我们有一个新的项目,需要用到很多新知识,公司里的同事基本上都不会,只能大家都来现学,然后在一起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在网上查资料,突然发现在网上其实是有很多工具可以拿来用的,这一发现让我一下子有种“开窍”的感觉。以前我遇到问题,都是想到去问人,这之后我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去网上找工具书自己解决,这样一来,工作一下子变得简单了,效率也提高了,以前一天的工作现在半天就能完成,这让我非常兴奋。这样我在公司的工作表现就显得很突出,记得当时公司领导对我的评价是:聪明、效率高、工作认真、学习能力强。可以说在东软的工作,为我的职业生涯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在东软工作到第三年的时候,我开始在网上给北京的一些公司投简历,后来接到华为北京研究所的录用通知,真的很激动。但是我在华为工作两个月之后,就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家公司,首先我根本不能认同他们倡导的“土狼文化”,如果你不认同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那你待在那里会觉得很难受;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感觉在华为与我个人所期望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不吻合的。如果这份工作对我个人发展没什么积极意义,再在这个岗位上待着,也是浪费时间。
我又准备跳槽了,陆续去一些公司面试。这时我的自信心空前高涨,我对朋友说,我一定要在一个月内把工作的事情解决了,以我的实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结果第一次去面试的时候,我刚刚说出我的薪金要求,基本上就被拒绝了。除了薪水定得过高以外,我对自己水平估计得也过高,那个时候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去一家公司参加笔试,我一看他们的笔试题太简单了,根本不屑于做,掉头就走。还有一次参加面试的时候,那个面试官说话声音特别低,我不得不提醒他:麻烦您再说一遍。结果一连提醒了三次,我就烦了,说:我觉得我不适合这个工作,就拜拜了。可接下来连续面试了四五家公司都没有成功,我自己开始有些坐不住了:是不是我对自己估计过高啊?这个怀疑自己、需要给自己重新定位的过程是挺痛苦的。
后来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来适应这个落差,调整自己,给自己重新定位。再去参加面试的时候,我的态度就诚恳多了,态度一端正,工作机会就多了起来。最终我在几家公司中选择了合力金桥,主要是考虑它涉足软件业时间不长,起步阶段非常需要人才,也很容易出成绩,员工也会拥有更多的机会,这时候换]:作,已经不是学习为目的了,主要还是考虑到个人发展。
后来在合力金桥的丁作经历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工作都很满意,这个时候我在东软打下的基本功就显露出来了,首先我的工作效率很高,工作起来很轻松:其次是我的工作态度非常严谨,比如写代码,一般人写完代码,也就是检查一遍,但是我会反复检查,发现问题马上修改。这些好习惯都是在东软养成的。
职场小贴士:
1 现在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都抱着这样一个想法:先找到一个工作再说,或者是:没关系,大不了过一年再换一份工作,这都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想法。如果你没有很好地思考过自己的生涯方向,只会不断地重复这种选择,不断地重复获得郁闷、平淡和痛苦,而且还会浪费刚刚工作时这个黄金时期的积累。
2 对于初涉职场的大学生来说,应该看重的不是交通、职位、薪水、公司的名头,而是看这份工作能不能最大程度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专业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思考能力等等。
3 每个人跳槽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一是如果收入很低。如果连生存都成问题,如果有更高收入的工作,跳槽无可厚非。=是遇到一位非常赏识你、信任你、愿意给你发展机会的老板,那你干吗不跳呢?如果不存在以上两种情况,大学生跳槽还是应该慎重的,一方面你在原单位积累的人脉有可能就此损失,另一方面,别人可能会对你产生一些负面的看法,觉得你这人很不稳定、踏实。而跳槽对个人最大的伤害是自己对某个领域了解得还不够深入和完善,就放弃了跳到另一个领域去,这是非常可惜的。
编辑 胡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