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孩子熟悉的故事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yljk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立于1977年的台湾信谊基金会,三十年来一直为年轻的父母们提供有关学前教育的新信息,唤醒父母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意识,提倡发现学习及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观,呼吁亲子共读,寻求最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
  2005年夏天,南京信谊儿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依托于台湾信谊基金会而设立,力求把台湾信谊基金会的儿童阅读理念与成熟经验带入中国本土。南京信谊致力于中国本土原创图画书的编辑出版事业,将具有中国文化面貌的儿童阅读带给父母,充满关爱、尊重、快乐与友善,让中国的孩子在作品中找到更多的认同。迄今,已出版《团圆》、《驿马》、《宝儿》、《一园青菜成了精》、《躲猫猫大王》、《夜莺》、《求雨》、《漏》等作品,获得“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多项奖项。
  在信谊编辑出版的中国本土原创图画书里,有来自创作者的投稿,也有编辑发掘出来的点子和创作题材。他们珍视每一本编辑出版的本土原创图画书,与创作者交流,欣赏作品独特的个性,每一本书都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信谊基金会张杏如执行长说过:“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国际化的社会,但幼儿基本上要从生活中学习,从实际的经验中学习,我们不可能只仰赖国外的图书来滋养我们的孩子。我们希望孩子在我们的语言文化中成长,成为一个有自信而且认同自己文化的人,因此也希望中国的创作者为我们自己的孩子创作图画书。”
  国内原创作品的独特之处也正是它最平凡的地方,它讲述的都是普通的中国本土生活,是我们熟知的价值标准与情感表达,像《团圆》中的爸爸过年回家,他带着孩子去理发,把孩子扛在肩膀上看舞龙;夜晚,一家三口亲热地挤在同一张床上入睡,这些真挚朴实的生活,让孩子很快进入到情景中,受到感染。因为熟悉,所以亲切。
  信谊的宗旨是“守护孩子唯一童年”,作为编辑,首先要了解孩子需要什么,知道孩子的心理与儿童观,这是必须的素质。在征选作品时,他们强调不拘形式和媒材,意在给创作者最大的空间,让创意创造可能。为了画面的镜头转承、画风与艺术标准,他们会与画者磨合很久,也常因为故事中的儿童性与合理性,与作者反复商讨。在出书之前,编辑更要与创作者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甚至印刷过程中,细心听取印刷师傅的建议,严谨对待每一份印样,以期让作品以最好的面貌送到孩子手上。
  图画书中,有的是文本和图画都由一人完成,有的则是分别由不同人来完成。这两种不同的创作分工,对图画书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画家独自完成文图的创作方式,能够很好地用图画表现故事的主旨,故事的画面感会更深入强烈,文字与画面的结合度会更强,他明白故事的构图、脉络与表现手法,故事的情绪会表现得更充足。文图不一会产生两种可能性,一是画家充分领会作者意图,按照作者的体会演绎这个故事;二是加入画家自己的人生体会,赋予了这个故事额外的意义。在中国,文图不一的创作形式比较普遍,因此,编辑首先要把握好整本书的气质与走向。一本优秀的图画书,是文乘图的效果,图画并不是对文字的简单说明,它要展现文字所无法完全传达的情绪,埋藏伏笔,甚至加入画家的思考与探索,完成读者的充分阅读享受。因此,当拿到一个好故事的时候,南京信谊会根据故事的性格、发生的地域以及年代,来选择与主题相契合的画风及相应的画者,或是带画家去采风,或是寻找有相应经历与情感共鸣的画家来绘画。只有画风与内容巧妙融合,才会成为让读者有认同感的好的图画书。在这一点,信谊原创图画书与国外引进的作品,并没有什么不同。
  南京信谊对装帧和开本有一定的要求,画家的图画必须要有适当的开本来呈现,但他们不会用开本来拘束画家,会与画家商讨,怎样的开本最符合这本书的个性。开本就像一个窗口,透过它,孩子自然而然进入到图画书的故事空间,进入到故事所传达的情节与气氛中,形成阅读与体验的最理想结合。信谊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编辑,使文图的呈现更符合科学儿童观。
  目前,同国外优秀图画书相比,中国原创图画书还稍显青涩。但是从这青涩的自发的创作中,南京信谊能够看到可喜的真诚。每个时期都会有闪光的、充满智慧与真诚的作品。从启蒙到萌芽,到初具雏形,会踏入迷途,又不断看到新的曙光。中国原创图画书踏实前行,他们在等待与发现,并充满希望。
其他文献
著名儿童绘本作家松居直曾说:“绘本里有非常出色的文章,非常出色的图画。”从图书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绘本里有文字和图(无字书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但是绘本不同于一般有文字、有图画的书;绘本里的图画、文字和图文关系是有特定要求的。这里,绘本单指适用于儿童阅读的偏向有故事情节的图画书。  国内越来越重视绘本对儿童的积极作用,市面上引自各国的优秀绘本越来越多。纵观诸出色代表作,就文稿本身而言,通过图文搭配
期刊
我以绘画的形式,代替文字,画出诗句。  ——《梦二画集-春の巻》作者序  回顾日本近代美术与文学发展史,大抵从明治末年到大正初年,来自西方(欧美国家)源源不绝的文化新思潮和各种风格流派如潮水般涌入、渗透,早期洋画家如藤岛武二、青木繁等皆不遗余力积极推介欧洲新艺术观念,许多作品也往往散发着一种多情的忧郁、青涩的怅惘,他们漫延开来,且同时极其脆弱、敏感而多变,这时候正是日本现代艺术开始萌芽并茁壮的“青
期刊
走进书城,琳琅满目的绘本图书映入眼帘,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如饥似渴地寻找自己喜爱的绘本,爱不释手地品味其中的心灵“鸡汤”,好一幅人间美丽的画卷。  的确,这几年绘本在两岸(特别是大陆)悄然兴起,这是值得庆贺的事,但也让人不由得担忧,因为充斥市场的绘本绝大部分是舶来品,本土作品不到20%,台湾市场尤为突出。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文化传承主要对象是儿童,绘本是他们索求文化的启蒙老师,所以优质的原创本土
期刊
早在日据时期,一些客家文学“大佬”,即开始推崇以母语汉化的书写,其中最早开先锋是“铁血诗人”吴浊流和钟理和,他们都是在日据时期就开始以汉语写作,铺陈出客语之美的前辈作家。其中最令人瞩目是在台湾第一位用客语写作的女诗人,与铁血诗人吴浊流同乡的杜潘芳格 。  杜潘芳格出生日据时期,新竹新埔士绅潘姓人家,母亲是虔诚基督徒,童年曾随留日攻读法律的父亲在日本居住,直到上小学年纪回到台湾。11岁时,读诗读到形
期刊
2002年,熊亮把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画成故事,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绘本。也是在那年,因为人父,他开始关注儿童绘本。彼时不似现在有许多引进的绘本,儿童绘本市场一片空白,于是动念自己做儿童绘本。  在选择题材时,遇到的一个契机,是因工作机会去福建泉州拍摄木偶戏的动画片。在戏团的大厅,熊亮认真观察每一只木偶的表情,木刻的脸上有一种古旧的艺术感,让他想起来自己当时很喜欢西方哥特式艺术。“我从小学的是古典
期刊
翻开淡绿色调的封面,所见尽是一幅幅江南水乡的恬淡景色,河水、屋瓦、石阶、木柱、门板,色彩斑斓的水粉画细致描绘出熙熙攘攘的水乡集市,热闹的场景给人一种温馨和谐的感觉。而画面上自始至终弥漫的一层淡淡的绿色,更给人一种怀旧的情怀。  这便是周翔的图画书作品《荷花镇的早市》所呈现给我们的意境。故事讲的是城里的小男孩阳阳跟随爸爸妈妈回水乡给奶奶祝寿,清晨,他跟着姑姑去水乡集市买东西,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就在周翔
期刊
于1949年成立的《光明日报》,一直以其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敏捷权威的报道风格揽得一批读者的青睐。尤其是文革结束后,知识分子从曾经受人唾弃的“臭老九”,重新成为为人所尊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光明日报》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在宣扬积极的价值观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日报内容每天更新,消息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只在报纸上发表,难以形成长久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为了更方便地将有深度的文
期刊
格林文化作为出版图画书的专业出版社,于两岸出版社而言,是特殊且富有创意的。  格林文化的主编徐意筑介绍说,格林文化出版的图画书目前主要集中在三类:“第一类是自主选题,是格林文化自己的创意发想,再找画家合作,第二类是画家投稿,第三类是买国外已出版的版权书。”格林文化早前广受好评的《一片披萨一块钱》便是创始人郝广才与意大利画家朱瑞安诺合作的作品。  因为台湾图画书市场不大,所以格林文化从早年成立便将目
期刊
每一本书都有很长的故事,绘本的故事,大概只会更长。  2011年,童嘉创作的绘本《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在台湾小熊出版社出版,这也是小熊出版的开山之作。小熊总编辑郑如瑶谈起这本绘本,话语里透着无限感慨和抑制不住的自豪。做童书是郑如瑶早就计划好的事,但要怎么做,却是在准备的过程中才慢慢清晰起来。在创立出版社的筹备阶段,她四处拜访童书作者以规划充实出版的内容范围。一天,在绘本作家童嘉那看到关于传播小秘密的
期刊
《小蝌蚪找妈妈》、《胖嫂》、《小猪盖房子》、《七色花》……多少年前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图画书,却在很长一段时期不复见,不知是图画书的缺席,还是在成长中失落了对这些旧情的感念,待到教养下一代的时候,忽然发现满架的图画书,无一不是引进的国外作品。难怪毛毛虫童书馆自2009年策划出版的“中国传统图画书”在推出之后让读者欣喜感叹。当年阅读这些作品的孩童已然为人父母,当孩童时代的读物成为自己孩子的图画书时,或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