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阿拉伯人--石油篇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mz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内容:
  在一些阿拉伯人看来,真主赐给他们两件礼物,一件是伊斯兰教,另一件就是石油。伊斯兰教可以使他们在来世享有永恒福乐,石油则可以使他们享受现世的福利。然而这一恩赐的受益者,于阿拉伯世界,只是少数人。石油除了带来财富,还带来了什么?美国政府声言要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是石油惹的祸吗?
  
  真主的恩赐引来西方觊觊
  
  金宜久
  美国政府声称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不过是20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以来的、从未中止的遏制、打击伊拉克政策的延续。当前它虽与反恐挂钩,但实际上仍是它觊觎海湾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期望绝对控制该地区的战略意图的一种手段。
  在一些阿拉伯人看来,真主赐给他们两件礼物,一件是伊斯兰教,另一件就是石油。伊斯兰教可以引导他们走正道,使他们在来世享有永恒福乐;石油却给他们带来财富,使他们可以享受现世的福利。海湾国家民众的收入,在世界上是处于前列的。然而这一恩赐的受益者,就阿拉伯世界而言,只是少数人,就伊斯兰世界而言,它的受益者更为有限。
  石油作为对阿拉伯人的赐予,并不能使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都富裕起来,也不能使阿拉伯世界所有的穷人都过上好日子。因此,因石油而富裕起来的海湾国家拿出一些钱来援助那些穷兄弟的同时,还拿出钱来支持阿拉伯世界的宗教复兴运动,其中也支持一些国家在宗教名义下的政治反对派。海湾国家对各地伊斯兰复兴运动在政治上、经济上、道义上的支持,使得伊斯兰世界显现出一片宗教复兴的景象,似乎整个伊斯兰世界处于复兴之中。这就是被西方传媒称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社会政治现象。与此同时,伊斯兰复兴又掩盖了一些国家的政治反对派的活跃,它所形成的种种密谋的小社团、小组织,成为传播宗教极端主义、从事暴力恐怖等极端活动的真正载体。而这些密谋的小社团、小组织的活动经费,在一段时期内曾来自海湾国家的同情者。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斗争”,给西方国家的经济以巨大冲击。一方面,这使得西方国家寻求并开发其他替代能源,用种种办法抑制油价。另一方面,它不可避免地导致美国寻觅时机,加紧对海湾地区的控制。实际上,二战以来美国的中东政策不时调整,但它插手中东事务、控制海湾地区、念念不忘石油资源的既定方针,则是不会变的。美国的逻辑就是期望海湾地区一直处于动乱之中,这样它就可以以不同形式插手海湾地区事务,进而派出军队直接控制该地区,通过控制该地区从而达到控制当地的丰富石油资源的目的。有资料说,美国在两伊战争中支持了伊拉克,这显然是美国利用伊拉克的军事力量教训伊朗反美的伊斯兰新生政权;还有资料说,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得到了美国的默许,伊拉克一旦入侵了科威特,制裁伊拉克就师出有名,这显然是遏制、打击因两伊战争而军事力量有所膨胀的伊拉克的最好的借口。由于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及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并未被消灭,把伊拉克与本·拉登挂上钩,这更成为打击伊拉克的一个有效的借口。这一切或多或少都与石油有关。
  在某些有宗教极端主义思想的人看来,石油本来是真主的恩赐。可是它所带来的财富却被外国公司和封建王公们所攫取。加上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意图及其政策的基点之一是攫取石油,这无疑是掠夺阿拉伯人的财富。
  
  石油衍生着福与祸
  
  马晓霖
  我曾经在科威特做过两年记者,深切体会到石油财富对阿拉伯人的巨大影响:一般家庭可以轻松雇佣三到五个佣人;斗大字不识的文盲开着宝马、奔驰;家家攀比豪华别墅而政府出资盖的福利房无人入住;水电供应富足而费用低廉;无论到哪里参加新闻发布会,主人总是提供琳琅满目的食品饮料;本国人主要从事轻松、体面的工作,脏、累、重的体力活几乎由超过本国人口的外籍劳工包办……
  穆斯林常说,真主是仁慈而公平的,欧洲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却享受着风调雨顺的气候和广袤肥沃的土地,阿拉伯人守着无边无际的沙漠,承受着缺雨少水的干渴,但是却得到了取之不尽的石油和天然气,使他们直接从艰难的游牧时代跨入现代化的生活。
  但是,石油时代的阿拉伯人并不顺心,滚滚而来的石油使阿拉伯国家陷入国际斗争的旋涡,成为大国力量角逐的战场。如果没有石油这个影响世界的战略资源,阿以之间的土地之争或许会不那么难以解决。没有石油美元的支撑,伊拉克就不会暴富进而同比自己更强大的伊朗进行长达八年的战争。没有石油财富的吸引,就没有伊拉克自残手足侵占帮助过它的科威特,也就没有美国强大战争机器对伊拉克掀起的一场风暴。
  石油使得科技、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处在滞后状态的阿拉伯世界提高了国际地位,找回失去已久的自信,石油使阿拉伯国家一度有力量作用世界经济,成为西方大佬闻风色变的能源“帝国”。石油也扩大了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加深了阿拉伯国家的裂痕,反而削弱了阿拉伯民族的整体力量。
  凡此种种,让人无法说得清楚石油究竟是福还是祸。只要阿拉伯国家还有石油,只要世界还离不开阿拉伯的石油,石油衍生的福与祸还将伴随着阿拉伯国家。很难想象,告别了石油时代的阿拉伯世界将是什么样的情势,没有石油的阿拉伯人是否仍会像过去那样被世人忽视。△
  
其他文献
1G:移动手机第一代,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结止。其主要特征是采用模拟语音信号系统,又称为蜂窝移动电话。  2G:移动手机第二代,开始于90年代,大部分技术目前都在应用中,以GSM、TDMA等数字手机为代表,其主要特征是数字语音解码。  3G:移动手机第三代,指手机向个性化、移动多媒体应用服务方向的发展。它具有多种功能,如:蜂窝电话、发送E-mail、传真、召开视讯会议等。  CD
期刊
联合国的秘书处都做些什么?    国际政府间组织设秘书处原是为会议服务的,例如举行会议的具体安排、发言和决议记录、文件准备、口译笔译,等等。因此,最初的国际组织秘书处机构简单,组成人员除秘书长外大多是“就地取材”。随着形势的发展、会员国的增多,秘书处的职能也不断扩大。今天的联合国秘书处就得跟踪分析全球和地区的政治、安全、裁军、经济和社会、环境、人权等领域的情势,组织安排维持和平行动与紧急救援,起草
期刊
特邀嘉宾:  金宜久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杨灏城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郅溥浩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薛庆国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教授  马晓霖新华社前驻加沙首席记者  关键语句:  ●阿拉伯人不是全都信仰伊斯兰教。  ●阿拉伯文化不是阿拉伯民族独有的文化。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不是伊斯兰教。  ●19世纪初学习西方的思潮,在20世纪中叶发生了变化。  ●石油衍生
期刊
二战以后,东亚地区的经济是在所谓“雁型模式”下发展起来的,即日本领着走,后面跟着四小龙和东南亚,通过资本和技术传递的链条来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可是从90年代开始,东亚地区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本经济结构调整失败,经济发生了停滞;1997年,东亚又发生了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使得东亚地区原有的国际分工链条被打乱。原来期望日本转型以后,能够为东亚地区提供一个不断扩大的市场,恰恰相反,日本为东亚地区提
期刊
世界最近十年的发展表明,历史没有终结,西方资本主义并未一统天下,美国也无力建立新的全球帝国,这依然是一个众多力量交互作用的世界。在这样一幅多种力量共存的全球政治新图景中,依然存在着十分清楚的“等级”和“层次”划分,力量分布很不对称。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如何在世界中更好地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是一个关系到国家与国际利益的重大问题。笔者以为,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即如何运用好并且进一步提升中国对世界的政治
期刊
17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市中心汽车站发生两起自杀性爆炸事件,造成5人死亡,约40人受伤,其中包括4名中国工人。此后,约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带又多次发生爆炸和枪击事件。  75万英国市政工人举行为期一天的罢工,造成学校关门、图书馆与游乐中心杜门谢客的尴尬局面。这是英20年来首次全国性罢工活动。瑞士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  19日,纽约华尔街股市全面下跌,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暴跌390.23点,
期刊
对建立超国家机构的不同态度,构成了东盟和欧盟一体化模式的根本性区别。  当前的地区一体化组织几乎遍及世界各洲,但是要论及活跃程度,只有东盟和欧盟最引人瞩目。欧盟是西方世界最成熟的地区一体化组织,东盟是非西方世界发展中国家最成功的地区一体化组织。欧盟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超国家性质的组织,而东盟的组织机构则比较松散,对建立超国家机构持十分保守的态度。对于建立超国家机构的不同态度,构成了东盟和欧盟一体化模式
期刊
主旨发言:  阎学通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胡思得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  赵少奎   中国高技术产业化研究会理事  海洋分会理事   研究员  朱强国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副研究员  时间:2002年7月11日  地点: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  美国正式退出《反导条约》之后,国际核态势和冷战时期相比可以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冷战时期美苏采取的相互确保摧毁
期刊
美国没有国教,有着政教分离的传统,但是天主教会在“美国是如此重要的机构,在我们国家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布什语)。可以说,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宗教色彩最浓厚的国家。  早在19世纪,法国的著名政治学家阿历克西·托克维尔就曾说过:“宗教在美国不直接参与社会政治,但它却被看成是国家政治机构最重要的部分。”今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同教皇保罗二世就当时所披露的美国天主教性丑闻问题举行私人会谈时也提到,天主教
期刊
核心内容:巴以问题成为半个世纪的焦点。几乎每一个阿拉伯人都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阿拉伯人皆为兄弟”就是他们的口头禅。水深火热的巴勒斯坦有21个阿拉伯兄弟,有人说,假如所有阿拉伯人团结起来,每人一口吐沫也能把以色列淹死。那么,为什么在过去的几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兄弟没有打败一个以色列?除了以色列有美国撑腰外,阿拉伯兄弟间有没有自身的原因?如今,阿拉伯兄弟还能抱成团儿吗?    1400年的历史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