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今年是“三大攻坚战”收官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美贸易争端升级、资管新规整改等复杂形势挑战,商业银行要提前分析产业布局,做好“后疫情时代”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工作,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平衡。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商业银行;风险防控
当前,世界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海外疫情扩散程度继续加深,国际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已出现大幅波动,近期虽有所好转,但在世界经济基本面不稳的情况下,仍不能排除继续波动的可能性。同时,美国“疫情政治化”的“甩锅”手段,导致中美摩擦加剧,对两国经济发展前景和局势带来较大影响,亦使承载“国家经济命脉”的我国银行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
一、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机遇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形势下,我国凭借自身制度优势和经济基础,率先做到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和复工复产,为我国“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带来机遇。
(一)率先全面复工复产
“五一”假期后,国内开启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境外输入病例大幅度降低,国内除线下文娱行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均已逐步复工复产,国内二季度GDP增速3.2%,比一季度的-6.8%回升约10个百分点。我国率先复工复产一方面稳定了国内经济发展,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解决了老百姓“钱袋子”问题,另一方面复工复产所带来的财政收入可以进一步支撑各地方的防疫工作和加强抗疫药物的研发能力,以保证我国复工复产的可持续性,让“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二)巩固世界市场地位
随着西方国家的产业“空心化”加深,贫富差距拉大,美国早已率先打起制造业回流的旗帜,因此疫情爆发与否,并不会影响部分西方国家“制造业回流”和“逆全球化”的整体趋势,而叠加疫情促使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但目前海外疫情形势不容乐观,海外确诊病例已突破2200万,无法遏制的疫情对海外国家市场运作带来了极大阻碍,而中国复苏后的完整制造业体系,可以在疫情中充分发挥优势,帮助全球抗疫,让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从而减缓“去中国化”的趋势。
(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在疫情封閉期间,日常办公、学习、娱乐等均从线下转为线上,推动了人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全面复工复产后,部分工作依然采用线上方式完成,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社会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大潮的影响下,通过与社会各个行业领域的深入融合,人们思维方式已发生根本性转变,预计本次互联网应用的全面推广,将极大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进程,使新兴行业快速崛起,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经过多年的稳定发展,经济总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并已逐步搭建出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在一些方面仍存在短板,特别是在疫情和中美摩擦影响下,表现更为突出。
(一)高精尖产业领域存在短板
当前,我国工业体系虽然较为完整,但一些产业领域仍然存在短板,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如部分高精尖的关键性生产配件,仍主要依赖于海外供给,以近期普遍关注的华为事件为例,根据媒体报道,由于美国制裁,华为麒麟高端芯片可能在9 月15日以后面临停产局面。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产品附加值有限,在高端技术领域极易陷入“卡脖子”困境,因此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产业尤为重要。
(二)中小微企业生存空间有限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国内中小微企业生产运营成本的持续攀升,融资环境的愈加恶劣,导致国内中小微企业生存压力普遍较大,根据外部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有2.5年,无法有效的做大做强,叠加本次疫情影响,对于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微企业群体更是“雪上加霜”,而中小微企业对国家实体经济发展、稳定就业、激发市场创新、完善产业集群等方面至关重要,因此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复苏,必将成为“后疫情时代”国内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地方债存在一定风险隐患
根据6 月3 日财政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达13025亿元,创地方债券单月发行量新高,截至7 月底,已经累计发行37586亿元地方债,地方债务总规模在24万亿以上,重点投向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领域,带动经济发展。但目前疫情对地方财政影响依然存在,部分地区财政压力较大,如果投入的项目收益与债务不匹配,就会对地方政府财政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对于地方债需提高警惕,加强项目选择能力和风险化解能力。
三、商业银行应对措施建议
结合“后疫情时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问题,本文建议商业银行从以下方面入手,有效防控信贷风险,助力我国经济进入良性发展通道。
(一)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
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大量客户和行业数据积累的优势,配合当前互联网带来的产业升级浪潮,提升自身金融科技水平,构建以银行业务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提高银行端的精细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同时,挖掘互联网红利所带来的新兴行业业务增长点,提升银行端的盈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企业基本面分析研判
目前,全国范围内企业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下,已全面复工复产,多数企业在疫情期间所潜藏的经营风险将逐渐暴露,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公客户经营和财务状态基本面的前瞻分析,做好信用风险趋势研判,推进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化解。不可存在侥幸心理,过度乐观评估客户情况,掩盖、拖延客户风险暴露,导致信用风险压力过度集聚,对银行信贷经营平稳运行造成影响。
(三)根据客户风险类型和程度,实施分类管理
对于原本经营正常,有较好发展前景,因疫情导致暂时出现经营困难,通过适当再融资、期限调整、下调利率等方式支持,可恢复持续经营能力的客户,建议积极提供融资支持,帮扶企业纾困,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避免大面积逾期影响银行资产质量稳定。对于疫情前风险已显现、叠加疫情影响风险加速暴露,或通过一段时间的帮扶政策支持后,仍无法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的客户,应提前介入,制定风险化解预案。
(四)加快研究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策略
着力提升商业银行专业化研究能力,如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客户群体深入研究,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出台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支持措施,适当放宽融资条件,打通融资路径,适度给予差异化政策倾斜,有效助力“后疫情时代”的实体经济发展。
(五)充分发挥我国金融体系优势
发挥国内商业银行及其下属子公司多金融牌照优势,以信托、租赁、债券等全方位、多渠道的方式,做好全国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对企业“精准滴灌”,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快摆脱疫情负面影响,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军煜等.金融科技驱动商业银行变革的进程、特性及愿景[J].福建金融,2020(1).
[2] 陆岷峰.疫情危机与商业银行数字化对策研究[J].观察思考,2020(5).
[3] 刘春华.新冠肺炎疫情与金融风险:影响与对策[J].华北金融,2020(3).
作者简介:
肖楠(1987年 2月)、女、汉族、黑龙江佳木斯、硕士研究生、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中级经济师、信贷管理。写作方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商业银行;风险防控
当前,世界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海外疫情扩散程度继续加深,国际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已出现大幅波动,近期虽有所好转,但在世界经济基本面不稳的情况下,仍不能排除继续波动的可能性。同时,美国“疫情政治化”的“甩锅”手段,导致中美摩擦加剧,对两国经济发展前景和局势带来较大影响,亦使承载“国家经济命脉”的我国银行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
一、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机遇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形势下,我国凭借自身制度优势和经济基础,率先做到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和复工复产,为我国“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带来机遇。
(一)率先全面复工复产
“五一”假期后,国内开启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境外输入病例大幅度降低,国内除线下文娱行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均已逐步复工复产,国内二季度GDP增速3.2%,比一季度的-6.8%回升约10个百分点。我国率先复工复产一方面稳定了国内经济发展,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解决了老百姓“钱袋子”问题,另一方面复工复产所带来的财政收入可以进一步支撑各地方的防疫工作和加强抗疫药物的研发能力,以保证我国复工复产的可持续性,让“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二)巩固世界市场地位
随着西方国家的产业“空心化”加深,贫富差距拉大,美国早已率先打起制造业回流的旗帜,因此疫情爆发与否,并不会影响部分西方国家“制造业回流”和“逆全球化”的整体趋势,而叠加疫情促使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但目前海外疫情形势不容乐观,海外确诊病例已突破2200万,无法遏制的疫情对海外国家市场运作带来了极大阻碍,而中国复苏后的完整制造业体系,可以在疫情中充分发挥优势,帮助全球抗疫,让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从而减缓“去中国化”的趋势。
(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在疫情封閉期间,日常办公、学习、娱乐等均从线下转为线上,推动了人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全面复工复产后,部分工作依然采用线上方式完成,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社会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大潮的影响下,通过与社会各个行业领域的深入融合,人们思维方式已发生根本性转变,预计本次互联网应用的全面推广,将极大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进程,使新兴行业快速崛起,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经过多年的稳定发展,经济总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并已逐步搭建出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在一些方面仍存在短板,特别是在疫情和中美摩擦影响下,表现更为突出。
(一)高精尖产业领域存在短板
当前,我国工业体系虽然较为完整,但一些产业领域仍然存在短板,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如部分高精尖的关键性生产配件,仍主要依赖于海外供给,以近期普遍关注的华为事件为例,根据媒体报道,由于美国制裁,华为麒麟高端芯片可能在9 月15日以后面临停产局面。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产品附加值有限,在高端技术领域极易陷入“卡脖子”困境,因此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产业尤为重要。
(二)中小微企业生存空间有限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国内中小微企业生产运营成本的持续攀升,融资环境的愈加恶劣,导致国内中小微企业生存压力普遍较大,根据外部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有2.5年,无法有效的做大做强,叠加本次疫情影响,对于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微企业群体更是“雪上加霜”,而中小微企业对国家实体经济发展、稳定就业、激发市场创新、完善产业集群等方面至关重要,因此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复苏,必将成为“后疫情时代”国内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地方债存在一定风险隐患
根据6 月3 日财政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达13025亿元,创地方债券单月发行量新高,截至7 月底,已经累计发行37586亿元地方债,地方债务总规模在24万亿以上,重点投向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领域,带动经济发展。但目前疫情对地方财政影响依然存在,部分地区财政压力较大,如果投入的项目收益与债务不匹配,就会对地方政府财政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对于地方债需提高警惕,加强项目选择能力和风险化解能力。
三、商业银行应对措施建议
结合“后疫情时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问题,本文建议商业银行从以下方面入手,有效防控信贷风险,助力我国经济进入良性发展通道。
(一)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
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大量客户和行业数据积累的优势,配合当前互联网带来的产业升级浪潮,提升自身金融科技水平,构建以银行业务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提高银行端的精细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同时,挖掘互联网红利所带来的新兴行业业务增长点,提升银行端的盈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企业基本面分析研判
目前,全国范围内企业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下,已全面复工复产,多数企业在疫情期间所潜藏的经营风险将逐渐暴露,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公客户经营和财务状态基本面的前瞻分析,做好信用风险趋势研判,推进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化解。不可存在侥幸心理,过度乐观评估客户情况,掩盖、拖延客户风险暴露,导致信用风险压力过度集聚,对银行信贷经营平稳运行造成影响。
(三)根据客户风险类型和程度,实施分类管理
对于原本经营正常,有较好发展前景,因疫情导致暂时出现经营困难,通过适当再融资、期限调整、下调利率等方式支持,可恢复持续经营能力的客户,建议积极提供融资支持,帮扶企业纾困,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避免大面积逾期影响银行资产质量稳定。对于疫情前风险已显现、叠加疫情影响风险加速暴露,或通过一段时间的帮扶政策支持后,仍无法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的客户,应提前介入,制定风险化解预案。
(四)加快研究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策略
着力提升商业银行专业化研究能力,如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客户群体深入研究,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出台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支持措施,适当放宽融资条件,打通融资路径,适度给予差异化政策倾斜,有效助力“后疫情时代”的实体经济发展。
(五)充分发挥我国金融体系优势
发挥国内商业银行及其下属子公司多金融牌照优势,以信托、租赁、债券等全方位、多渠道的方式,做好全国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对企业“精准滴灌”,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快摆脱疫情负面影响,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军煜等.金融科技驱动商业银行变革的进程、特性及愿景[J].福建金融,2020(1).
[2] 陆岷峰.疫情危机与商业银行数字化对策研究[J].观察思考,2020(5).
[3] 刘春华.新冠肺炎疫情与金融风险:影响与对策[J].华北金融,2020(3).
作者简介:
肖楠(1987年 2月)、女、汉族、黑龙江佳木斯、硕士研究生、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中级经济师、信贷管理。写作方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