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氏父子以“俚”证“古”的释义方法——兼论“高邮王氏四种”中的清代俗语词

来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我国传统训诂学的集大成者,他们秉承“因声求义”的治学思想,对我国传世古籍进行了一番详析细审。在释读词义的过程中,他们不仅综合音义还会通古今,利用清时活的方言俚语来疏解古字古义。本文便着眼于此,由父子二人词义训释的实际语料入手,剖析其古今形音义互证的训诂方法,并结合现代汉语普通话及方言中的相关用法,阐述所涉方俗语词在现令的延续与传承。
其他文献
李方桂(1931)在其经典论文"切韵a的来源"中,从《诗经》三百篇的用韵以及谐声偏旁来考察,发现有一类a在切韵时代在诗韵里时,常同含有a a e e (e)的字押韵,同时也跟这些字谐声,并跟上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参政党在国家政治协商制度的作用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参政、议政能力,参政党需要加强和提高自身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必须处理好
文章对商代金文中的"亚若癸"组铜器铭文进行释读,认为"亚若癸"组铜器铭文的含义是"若"、"受"、" "、" "四个族氏共同为祖先作器。文章还由此出发,讨论了"亚■覃"组铜器铭文,认为"亚 覃"组铜器
对当前行政审判“白皮书”的政治沟通功能的理论及政治沟通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分析基础上,结合政治沟通机制的特点和“机制”的概念,从机制的理念要素、制度要素和行为要素三
校读是校勘学方法在古代汉语学习中的推广和应用。以作为我国叙事文学源头的《左传》为例,通过《左传》与《国语》《韩非子》《吕氏春秋》《晏子春秋》《史记》《新序》《说苑
泉州传统梨园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因其严格的师承,该剧种保留了许多泉州话的古语特色,其中一组具有[]介音的系列韵母"鹧鸪音"就独具特色。梨园戏至今活跃于舞台上,
判定事物在本质上是否是真实的必然,是否具有科学知识的性格,这种证明在于要考究知识是否具有一般可靠性。知识所要求的一般可靠性、合法性,就在于要用科学的认识论认知,对所得知
将严歌苓融合中西文化视阈的"中国记忆"小说置于比较文学领域进行跨文化解读,展现作者在流散语境中回望母国的文化守望。作为生活在异质文化语境中的流散作家,严歌苓不可避免
近代实业学堂的出现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划时代的事件,对当今学校职业教育影响深远。为保证教育质量,晚清政府以考试为工具,借鉴移植了西法考试制度,对学生学业进行严格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