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轻松走进课堂

来源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巧妙的导入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及兴趣,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新课导语至关重要,它是一堂课的起点,起着酝酿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渗透本课主题和创造情境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新课导入效果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方法。
  1.游戏导入法
  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做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情绪兴奋起来,还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积极地思考和理解新知识,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掌握了本框题的内容。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习惯对人的影响》内容时,我就采用了一个游戏活动来导入新课。活动旨在让学生感受习惯。
  游戏内容:让孩子双手十指交叉一握,有的人右手大拇指压在最上面,有的人左手大拇指压在最上面。
  我就问学生:感觉一下,觉得怎么样?
  学生都回答:很自然,很舒服。
  我又问学生:为什么这样舒服?
  学生很自然的回答:习惯了啊。
  游戏内容:反过来,重新做十指交叉的游戏,原来右手大拇指在上面的变成左手大拇指在上,结果怎样?
  我又问学生:现在觉得觉得怎么样?
  学生回答:得非常不舒服;好像手的上面多出来一个手指,下面又好像少了一个手指。
  我又问学生:为什么会不舒服呢?
  学生就会回答:因为不习惯。
  教师导入: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习惯的知识。
  此时的课堂已经非常“热”了,学生已经进入了“受激发状态”,激发起探究问题的热情,从而愉快积极地投入学习中。
  二、故事导入法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喜欢听故事的这一特点来设计导入。从故事中引入学习内容,这种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启迪学生的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跨越代沟》时讲了《一只公鸡》的故事。
  故事:一只公鸡发现土里埋着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它以为是什么好吃的东西,就把珍珠刨了出来,费力地想把它咽下去。但当公鸡发现这颗闪闪发光的珍珠并不是什么好吃的东西时,它马上就把珍珠吐了出来。这时珍珠对公鸡说:“我是一颗珍贵的珍珠,一个人想要找到一颗珍珠就像大海捞针一样难啊!而你怎么这么轻易地就把我丢弃了呢?”公鸡说:“有什么了不起啊,如果谁给我一颗谷物,我马上就拿你去交换。”
  教师提问:
  (1)公鸡发现了一颗珍贵的珍珠,为什么却把它轻易地丢弃了呢?
  (2)在公鸡眼中,为什么一颗珍珠和一颗谷物的价值是一样的呢?
  学生: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看法不同。
  教师归纳:其实,在我们的日常家庭生活中,类似于珍珠与公鸡对待不同事物的看法经常发生在你与父母之间。全世界的父母都一样,都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却不认为那些是最好的,这就是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你的成长,你的变化,就是“代沟”产生的首要原因。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代沟。
  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整堂课都处于一种情境体验中,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加深学生对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从而达到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
  三、漫画导入法
  漫画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形式,它赋深刻寓意于形象的图画之中,让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悟道理。巧妙地运用漫画导入新课,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便于学生理解教材的内容,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如在讲《保护我们的环境》这课时,我先展示了一幅漫画,这幅画画的是两条河,一条在说:长江,长江,我是黄河!另一条回答: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
  学生马上就笑了起来,但是学生笑过之后都开始思考,都能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对保护环境的必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漫画导入它能使学生在笑声中体味哲理,是一种新颖实效的教学方法,而且学生们都非常喜欢。
  四、表演导入法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上课开始,让学生表演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或短剧,创造生动的情境导入新课。这种方法不仅能给课堂带来欢乐,让学生在笑声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又让学生展示了自己,增强了自我表象能力和集体合作能力。例如在讲述《培养好习惯》一课时,采用了小品表演导入法,课前挑选几个学生课前指导小品:“痛苦的挣扎”进行情景表演。
  小品表演:
  清晨闹钟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我一边想着早有的打算,一边享受着躺在被窝里的舒适,不断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给自己找借口,“再等一会”。于是在忐忑不安中,有躺了5分钟、10分钟
  全班交流
  1.小品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局呢?
  2.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请结合实际谈谈这样的行为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通过小品表演,学生兴趣很高,议论纷纷,台上表演精彩,台下讨论热烈,.答案很快便出来了。他们认识到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性,随即就会思考怎样才能培养好习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本节内容,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
  总而言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和个人教学风格灵活来设计导入,将各种导入方法优化组合,尽可能地将其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融为一体,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宜兴市陶都中学)
其他文献
2005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实验稿)》,并于同年9月推行新课程改革实验,我们学区的新课改实验于2008年秋季开始学习和培训,并逐步在各学校启动。下面就学校这个层面上,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初步效果及遇到的问题作一分析。并提出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  一、调查的结果  l.大多数教师表示能适应新课程和教材的变化  对于新课改实验的理念与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资源,从课文中转换视角,“巧立名目”,采取多种形式,多角度训练学生写作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实践运用的能力,实现写作能力的正迁移。  关键词:写作 实践 思维 能力 正迁移    用写作来架桥,让课文通向实践,就是要从课文中转换视角,多角度的灵活训练,实现写作能力的正迁移。  写作迁移,是让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悟,把学到的知识与方法,由课文情景迁移到写作中
期刊
门庭冷落——被师生遗忘的教科书  现在走进数学课堂,尤其是初三课堂,已经很少看到手捧数学课本认真阅读的学生了。堆满桌子的是一叠叠复习讲义,要想找一本数学课本,还真不容易。有的同学说,平时上课,只要紧跟老师记记笔记就行,例题和试题都是老师自己出的,数学课本基本用不着,有的老师说,大家都有自己的教学体系,课本上的内容过于简单,适应不了现在考试的要求。  到底是我们的数学课本落伍了,还是我们对课本的认识
期刊
细述农村中学生在校现状  在农村中学,作为教师,我们最清晰、最直接地感受到了:现在的农村学生自由散漫,难管难教。我们不希望他们辍学,却又巴不得他们赶紧毕业。对他们在学校的表现,还真是困惑而又无奈,下面就笔者所带的班级细述一二:  (一)“快,夏冬和老庄打起来了!”那天下午第三节课刚上,小宁老师就跑到办公室来大喊道。不大一会工夫,就只见老庄气哼哼地跑来了。“真打了?”老李忙凑上去问。“可不是咋地?你
期刊
著名的教育改革专家魏书生老师曾以“学习是一种享受”为题进行过一组日记训练。第一天布置这个日记时学生一听就抱怨起来“苦不堪言,还享受什么呀”魏老师开导学生:“事物是一分为二的,你觉得它苦,它必然有甜,正因为你烦,所以你必然也会喜欢。认真思考,你们一定能发现学习的乐趣。”学生静下心来思考,果然发现了不少乐趣。第二天,魏老师接着公布日记标题“学习是一种享受”,学生惊讶地说“昨天不是写过了吗?”魏老师告诉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标内容要求,对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活动中学生探究能力有效培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教学 探究能力 培养    新实施的初中数学学科改革目标指出:“学生是具有能动探究学习知识内容的客观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互助合作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有效提升。”由此可见,学生学习探知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和发展自身学习能力的过程。
期刊
有理数加减法是初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初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很多同学由于受小学加减法知识的干扰,到了初中阶段,对于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他们仍凭小学的直觉来做题。鉴于此,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现总结出有理数加减法运算的顺口溜与广大师生共同分享。  一、基本步骤:  1.简化符号(同正,异负)  2.利用顺口溜计算  二、顺口溜:同号加,   异号减,   符号跟着大数撵。  其意思
期刊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局部的失范、失效及其顽强的疏远性一直是现代德育的顽疾,也是困扰学校德育的一个难题,尽管学校在德育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低下依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低下的原因,有论者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提出了一些颇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但从根本上分析,并没有涉及到本质性的问题。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创设来源于生活又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间接经验的学习由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
期刊
笔者参加了2010年徐州市中考历史第32题的阅卷工作,批阅该题的老师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该题在四道主观题中得分最低,普遍认为该题考查的知识看似容易,实际很难得高分。  先看试题:32.(6分)中美关系的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从尼克松与  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见右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