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莱布尼茨是近代欧洲哲学史上伟大的哲学家,他的大理石花纹说的天赋观念既是对以往天赋观念论的扬弃,又是对经验论的批判和吸收。他的这一假说中包含了真理观念天赋说、认知结构天赋说、认知能力天赋说和主客体互动的认识机制说等丰富内容,体现了当时唯理论和经验论少有的辩证性。而其所带来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哲学,更是波及到自然科学的很多领域。
关键词莱布尼茨 大理石花纹说 天赋观念
中图分类号:B5文献标识码:A
1 莱布尼茨大理石花纹说的主要内涵
在与经验论的论战中,莱布尼茨敏锐的看到了经验论的缺陷,在他的《人类理智新论》的序言中写道:“感觉对于我们的一切现实认识虽然是必要的,但是不足以向我们提供全部认识,因为感觉永远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些例子,也就是特殊的或个别的真理。然而印证一个一般真理的全部例子,不管数目怎样多,也不足以建立这个真理的普遍必然性。”①所以,他提出“只有理性才能建立可靠的规律,并指出它的例外,以补不可靠的规律之不足,最后更在必然后果的力量中找出确定的联系。”②又鉴于洛克对唯理论的有力批判,莱布尼茨在总结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合理性,克服各自的局限性的基础上,以比喻的形式提出了大理石花纹假说,“我也曾经用一块有纹路的大理石来作比喻,……但是如果在这块石头上本来有些纹路,表明刻赫尔库勒的象比刻别的象更好,这块石头就会更加被决定‘用来刻这个象’,而赫尔库勒的象可以说是以某种方式天赋在这块石头里了……”③于是天赋观念就以全新的形式出现了。根据他在《人类理智新论》中的有关论述,我们可以把他的天赋观念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一切观念和真理都是天赋的。在《人类理智新论》中,莱布尼茨借德奥斐勒之口表达了这一观点,“我一向是并且现在仍然是赞成有笛卡尔先生所曾主张的对于上帝的天赋观念,并且因此也认为有其他一些不能来自感觉的天赋观念;我甚至认为我们灵魂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都是来自它自己内部,而不能由感觉给与它的。”④笛卡尔在表述其天赋观念时,似乎还有所保留,至少他还认为有“外来的”观念,而在面对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批判时,他甚至自圆其说“我指的(天赋观念)仅仅是我们心里有产生这种观念的功能。”⑤莱布尼茨在天赋观念论这条路上走的比笛卡尔更远更坚定,他的天赋观念除了笛卡尔所提到的上帝观念、数学公理、逻辑规则和道德原则之外,还包括形而上学中的存在、统一、实体、绵延、变化等概念。另外,神学和法学中的必然真理也是天赋的。因此他认为灵魂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都是来自于心灵内部,都是天赋的。
(2)天赋的认识结构说。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是作为主体先存的认识结构对人的认识起作用的。莱布尼茨主张心灵不是白板,而是有“留下痕迹的东西”,这种东西就像隐含在大理石内部的不可见的花纹,它决定了大理石最适合雕刻成什么,这种东西就是人类先天的认知结构。“上帝的永恒法则部分地是以一种还更显然可见的方式并且是由一种本能铭刻在心灵之中的,……人们所显出的那种容易接受这种教理的<心理状态>也还是来自他们灵魂的本性的。”⑥除此之外,他在具体分析了一般真理和特殊真理的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一般真理即天赋观念在认识中的作用。“我们以这些一般公则为根据,就像我们根据那样一些大前提一样,当我们作省略三段论推理时,这些大前提是被略去的。……但这一点永远是真的,就是那结论的力量,部分地是在那种我们略去了的东西之中。”⑦由此可以看出,天赋观念已经为人类接受何种知识,形成何种认识建构了认识结构,人类在具体的认识活动中都不自觉的遵循这些公则。
(3)认识能力天赋说。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论是一种“潜存说”,这是基于洛克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显存说的有力批判之后的着重发挥。他说“诚然我们不能想象,在灵魂中,我们可以像读一本打开的书一样读到理性的永恒法则,就象在布告牌上读到审判官的法令那样毫无困难,毫不用探求;”⑧他认为“观念和真理就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能天赋在我们心中,而不是作为现实天赋在我们心中的。”⑨他把天赋观念作为一种天赋的自然潜在能力存在于我们心中。在《人类理智新论》的第一章中,他引用了柏拉图《美诺》篇中的一个例子对此做了说明,一个小孩只需一些问题的引导就能达到一些抽象玄妙的真理,而这些真理是他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这种天赋观念是作为一种理论思维能力先天的蕴藏在认识结构中,在人们认识一般真理的过程中产生作用。
(4)主客体互动的认识机制。“他(洛克)的系统和亚里士多德关系较密切,我的系统比较接近柏拉图,虽然在许多地方我们双方离这两位古人都很远。”⑩关于天赋观念如何从潜在转化为现实的途径上,他接受了柏拉图的回忆说,“我们有无数的知识是我们并不总是察觉到的,甚至当我们需要它们时也察觉不到;这就要用记忆来保持它们,并且要用回忆来把它们重新向我们呈现出来。”但是,除了回忆之外,他认为天赋观念的显现,还需要人的注意,我们从繁多的观念和真理当中把这种而不是那种重现出来,往往是要受到某种东西决定的。天赋的公则只有通过人们给与注意才会显现出来。在坚持唯理论的立场上,他还肯定了感觉经验的作用,认为天赋观念的显现,还需要感觉经验的刺激,或者说要感觉提供某种机缘。人们在接受感觉经验的刺激之后,才会集中注意到与感觉经验相关的天赋观念上,如果我们什么也没有看到或接触过,便不会来审查相关的观念。因此,经验在认识中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莱布尼茨的认识机制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机制。
2 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的合理性
莱布尼茨的认识论思想是建立在彻底的先验论立场上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思想是完全错误的就该完全摒弃。他的大理石花纹假说是在唯理论和经验论的论战中形成并发展的,其中所包含的合理性和辩证性在当时是少有的,对之后的哲学和自然科学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首先,他对洛克的经验论的反驳,抓住了旧唯物主义经验论形而上学的弱点,体现出了辩证法的思想。“禽兽的联想纯粹和单纯的经验主义者的联想一样;他们以为凡是以前发生过的事,以后在一种使他们觉得相似的场合也还会发生,而不能判断同样的理由是否依然存在。人之所以如此容易捕获禽兽,单纯的经验主义者之所以如此容易犯错误,便是这个缘故。因此那些由于年岁大、经验多而变得很精明的人,当过于相信自己过去的经验时,也难免犯错误,这是在民事和军事上屡见不鲜的。”他明确指出,不加分析的遵循经验很容易犯错误,光靠对经验的归纳并不能得到普遍必然的真理,只有理性才能做到。像纯粹数学、逻辑学、伦理学、神学等这样一些学科的真理,就无法靠實例来证明,其证明只能来自于天赋的内在原则。他赞同欧几里德在从经验中得出的规律还用理性加以证明的做法。他承认现实中成功的实验或经验可以用来印证理性,但否定认识完全来自于经验。他对经验和理性在认识中作用的辨证认识,充分体现了其辩证法的的思想。
其次,他的大理石花纹假说中包含着人类先天认知结构对认识的影响。我们不能不赞叹他的大理石花纹比喻是多么天才的想法,暂且撇开心灵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把他的天赋观念和原则作为一种禀赋和潜能,作为一种预存的主体的认知结构,来分析这一假说中的合理性因子。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遗传学领域对DNA研究的深入,更进一步证明了天赋的观念的合理性。DNA是一种可以组成遗传指令的分子,其主要功能是长期性的资讯储存。D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由亲代DNA以自身分子为模板准确的复制成两个拷贝,并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完成其遗传信息载体的使命。胎儿就是通过DNA的复制功能从双亲那获得遗传信息,作为其先天的能力。大多数小孩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像父亲或母亲的特质足以证明人的心灵天生并非“白板”,而是“有些东西的”。另外,在现实当中,我们常常能读到一些有关天才儿童的事迹,他们拥有与他们的年龄和实践经验不相称的超凡智力。用经验论的理论根本无法对其进行解释,而天赋观念论那种超凡的智力只不过是天赋。
民间心理学的理论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天赋观念作为先天的认知结构在形成认识中的作用。民间心理学就是“隐藏在每一个正常人心灵深处、体现在人的行为解释预言实践中的概念图式或能力结构”,是一种“人们解释、预言行为时作为基础和原则而发挥作用的知识和资源。”所有的正常人在理解、解释、预言人及其行为时都必然会使用它。福多基于其心灵模块性的理论为民间心理学找到了一个先天性的起源。模块就是一个系统中具有特定功能、能完成特定任务的子系统,而模块能完成特定的任务是由于它有特定的结构和被封装的信息。人们在进行正常的理解、解释、预测活动所运用到的各种图式和以因果规律为核心的解释模式,就是这种被封装的信息,即民间心理学。“从起源上说,它(民间心理学)不是经过理论化的过程而获得的,而是天生的。关于信念等的表征不是在发展过程中借助事实材料建构出来的,而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的结构产生了关于输入的强制性表征,概念的发展不能用归纳或演绎过程来解释,它一开始就在那里,它的发展从遗传上就被决定了。”也就是说民间心理学是作为一种先天的认知结构成为人们的认知活动的基础,这与大理石花纹的比喻的天赋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认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莱布尼茨的大理石花纹说既不同于笛卡尔的认识都来自于主体内部,也不同于洛克坚持的认识来自于外部经验,而是綜合了两者的思想,即认为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莱布尼茨先验论的认识论中,天赋观念是作为一种禀赋和能力潜藏于主体心中,在没有出现适当的条件使其显现时,它什么也不是。而要使潜存的观念转变为现实的条件,不仅仅要人的回忆和注意力,更关键的还需要借助感觉的机缘的帮助。因为如果我们什么也没有看到或接触过,便不会来审查相关的观念。认识既不能离开主体,也不能离开客体。客体只有借助主体的先天认知结构为中介,才能被主体认识;主体潜在的观念也只有通过客体的刺激才能变为现实。就如皮亚杰所说:“认识既不是起因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起因于业已形成的(从主体角度看)、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注释
①②③④[德]莱布尼茨著.陈修斋译.人类理智新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6,7,36.
⑤[法]笛卡尔.庞景仁第一哲学沉思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91.
⑥⑦⑧⑨⑩[德]莱布尼茨著.人类理智新论[M].陈修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8,39,4,7,2,45,5.
高新民,刘占峰.心灵解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3.35.
高新民,殷筱.心灵的解构[J].江海学刊,2005.2:40.
[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王宪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1.
关键词莱布尼茨 大理石花纹说 天赋观念
中图分类号:B5文献标识码:A
1 莱布尼茨大理石花纹说的主要内涵
在与经验论的论战中,莱布尼茨敏锐的看到了经验论的缺陷,在他的《人类理智新论》的序言中写道:“感觉对于我们的一切现实认识虽然是必要的,但是不足以向我们提供全部认识,因为感觉永远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些例子,也就是特殊的或个别的真理。然而印证一个一般真理的全部例子,不管数目怎样多,也不足以建立这个真理的普遍必然性。”①所以,他提出“只有理性才能建立可靠的规律,并指出它的例外,以补不可靠的规律之不足,最后更在必然后果的力量中找出确定的联系。”②又鉴于洛克对唯理论的有力批判,莱布尼茨在总结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合理性,克服各自的局限性的基础上,以比喻的形式提出了大理石花纹假说,“我也曾经用一块有纹路的大理石来作比喻,……但是如果在这块石头上本来有些纹路,表明刻赫尔库勒的象比刻别的象更好,这块石头就会更加被决定‘用来刻这个象’,而赫尔库勒的象可以说是以某种方式天赋在这块石头里了……”③于是天赋观念就以全新的形式出现了。根据他在《人类理智新论》中的有关论述,我们可以把他的天赋观念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一切观念和真理都是天赋的。在《人类理智新论》中,莱布尼茨借德奥斐勒之口表达了这一观点,“我一向是并且现在仍然是赞成有笛卡尔先生所曾主张的对于上帝的天赋观念,并且因此也认为有其他一些不能来自感觉的天赋观念;我甚至认为我们灵魂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都是来自它自己内部,而不能由感觉给与它的。”④笛卡尔在表述其天赋观念时,似乎还有所保留,至少他还认为有“外来的”观念,而在面对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批判时,他甚至自圆其说“我指的(天赋观念)仅仅是我们心里有产生这种观念的功能。”⑤莱布尼茨在天赋观念论这条路上走的比笛卡尔更远更坚定,他的天赋观念除了笛卡尔所提到的上帝观念、数学公理、逻辑规则和道德原则之外,还包括形而上学中的存在、统一、实体、绵延、变化等概念。另外,神学和法学中的必然真理也是天赋的。因此他认为灵魂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都是来自于心灵内部,都是天赋的。
(2)天赋的认识结构说。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是作为主体先存的认识结构对人的认识起作用的。莱布尼茨主张心灵不是白板,而是有“留下痕迹的东西”,这种东西就像隐含在大理石内部的不可见的花纹,它决定了大理石最适合雕刻成什么,这种东西就是人类先天的认知结构。“上帝的永恒法则部分地是以一种还更显然可见的方式并且是由一种本能铭刻在心灵之中的,……人们所显出的那种容易接受这种教理的<心理状态>也还是来自他们灵魂的本性的。”⑥除此之外,他在具体分析了一般真理和特殊真理的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一般真理即天赋观念在认识中的作用。“我们以这些一般公则为根据,就像我们根据那样一些大前提一样,当我们作省略三段论推理时,这些大前提是被略去的。……但这一点永远是真的,就是那结论的力量,部分地是在那种我们略去了的东西之中。”⑦由此可以看出,天赋观念已经为人类接受何种知识,形成何种认识建构了认识结构,人类在具体的认识活动中都不自觉的遵循这些公则。
(3)认识能力天赋说。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论是一种“潜存说”,这是基于洛克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显存说的有力批判之后的着重发挥。他说“诚然我们不能想象,在灵魂中,我们可以像读一本打开的书一样读到理性的永恒法则,就象在布告牌上读到审判官的法令那样毫无困难,毫不用探求;”⑧他认为“观念和真理就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能天赋在我们心中,而不是作为现实天赋在我们心中的。”⑨他把天赋观念作为一种天赋的自然潜在能力存在于我们心中。在《人类理智新论》的第一章中,他引用了柏拉图《美诺》篇中的一个例子对此做了说明,一个小孩只需一些问题的引导就能达到一些抽象玄妙的真理,而这些真理是他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这种天赋观念是作为一种理论思维能力先天的蕴藏在认识结构中,在人们认识一般真理的过程中产生作用。
(4)主客体互动的认识机制。“他(洛克)的系统和亚里士多德关系较密切,我的系统比较接近柏拉图,虽然在许多地方我们双方离这两位古人都很远。”⑩关于天赋观念如何从潜在转化为现实的途径上,他接受了柏拉图的回忆说,“我们有无数的知识是我们并不总是察觉到的,甚至当我们需要它们时也察觉不到;这就要用记忆来保持它们,并且要用回忆来把它们重新向我们呈现出来。”但是,除了回忆之外,他认为天赋观念的显现,还需要人的注意,我们从繁多的观念和真理当中把这种而不是那种重现出来,往往是要受到某种东西决定的。天赋的公则只有通过人们给与注意才会显现出来。在坚持唯理论的立场上,他还肯定了感觉经验的作用,认为天赋观念的显现,还需要感觉经验的刺激,或者说要感觉提供某种机缘。人们在接受感觉经验的刺激之后,才会集中注意到与感觉经验相关的天赋观念上,如果我们什么也没有看到或接触过,便不会来审查相关的观念。因此,经验在认识中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莱布尼茨的认识机制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机制。
2 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的合理性
莱布尼茨的认识论思想是建立在彻底的先验论立场上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思想是完全错误的就该完全摒弃。他的大理石花纹假说是在唯理论和经验论的论战中形成并发展的,其中所包含的合理性和辩证性在当时是少有的,对之后的哲学和自然科学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首先,他对洛克的经验论的反驳,抓住了旧唯物主义经验论形而上学的弱点,体现出了辩证法的思想。“禽兽的联想纯粹和单纯的经验主义者的联想一样;他们以为凡是以前发生过的事,以后在一种使他们觉得相似的场合也还会发生,而不能判断同样的理由是否依然存在。人之所以如此容易捕获禽兽,单纯的经验主义者之所以如此容易犯错误,便是这个缘故。因此那些由于年岁大、经验多而变得很精明的人,当过于相信自己过去的经验时,也难免犯错误,这是在民事和军事上屡见不鲜的。”他明确指出,不加分析的遵循经验很容易犯错误,光靠对经验的归纳并不能得到普遍必然的真理,只有理性才能做到。像纯粹数学、逻辑学、伦理学、神学等这样一些学科的真理,就无法靠實例来证明,其证明只能来自于天赋的内在原则。他赞同欧几里德在从经验中得出的规律还用理性加以证明的做法。他承认现实中成功的实验或经验可以用来印证理性,但否定认识完全来自于经验。他对经验和理性在认识中作用的辨证认识,充分体现了其辩证法的的思想。
其次,他的大理石花纹假说中包含着人类先天认知结构对认识的影响。我们不能不赞叹他的大理石花纹比喻是多么天才的想法,暂且撇开心灵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把他的天赋观念和原则作为一种禀赋和潜能,作为一种预存的主体的认知结构,来分析这一假说中的合理性因子。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遗传学领域对DNA研究的深入,更进一步证明了天赋的观念的合理性。DNA是一种可以组成遗传指令的分子,其主要功能是长期性的资讯储存。D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由亲代DNA以自身分子为模板准确的复制成两个拷贝,并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完成其遗传信息载体的使命。胎儿就是通过DNA的复制功能从双亲那获得遗传信息,作为其先天的能力。大多数小孩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像父亲或母亲的特质足以证明人的心灵天生并非“白板”,而是“有些东西的”。另外,在现实当中,我们常常能读到一些有关天才儿童的事迹,他们拥有与他们的年龄和实践经验不相称的超凡智力。用经验论的理论根本无法对其进行解释,而天赋观念论那种超凡的智力只不过是天赋。
民间心理学的理论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天赋观念作为先天的认知结构在形成认识中的作用。民间心理学就是“隐藏在每一个正常人心灵深处、体现在人的行为解释预言实践中的概念图式或能力结构”,是一种“人们解释、预言行为时作为基础和原则而发挥作用的知识和资源。”所有的正常人在理解、解释、预言人及其行为时都必然会使用它。福多基于其心灵模块性的理论为民间心理学找到了一个先天性的起源。模块就是一个系统中具有特定功能、能完成特定任务的子系统,而模块能完成特定的任务是由于它有特定的结构和被封装的信息。人们在进行正常的理解、解释、预测活动所运用到的各种图式和以因果规律为核心的解释模式,就是这种被封装的信息,即民间心理学。“从起源上说,它(民间心理学)不是经过理论化的过程而获得的,而是天生的。关于信念等的表征不是在发展过程中借助事实材料建构出来的,而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的结构产生了关于输入的强制性表征,概念的发展不能用归纳或演绎过程来解释,它一开始就在那里,它的发展从遗传上就被决定了。”也就是说民间心理学是作为一种先天的认知结构成为人们的认知活动的基础,这与大理石花纹的比喻的天赋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认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莱布尼茨的大理石花纹说既不同于笛卡尔的认识都来自于主体内部,也不同于洛克坚持的认识来自于外部经验,而是綜合了两者的思想,即认为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莱布尼茨先验论的认识论中,天赋观念是作为一种禀赋和能力潜藏于主体心中,在没有出现适当的条件使其显现时,它什么也不是。而要使潜存的观念转变为现实的条件,不仅仅要人的回忆和注意力,更关键的还需要借助感觉的机缘的帮助。因为如果我们什么也没有看到或接触过,便不会来审查相关的观念。认识既不能离开主体,也不能离开客体。客体只有借助主体的先天认知结构为中介,才能被主体认识;主体潜在的观念也只有通过客体的刺激才能变为现实。就如皮亚杰所说:“认识既不是起因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起因于业已形成的(从主体角度看)、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注释
①②③④[德]莱布尼茨著.陈修斋译.人类理智新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6,7,36.
⑤[法]笛卡尔.庞景仁第一哲学沉思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91.
⑥⑦⑧⑨⑩[德]莱布尼茨著.人类理智新论[M].陈修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8,39,4,7,2,45,5.
高新民,刘占峰.心灵解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3.35.
高新民,殷筱.心灵的解构[J].江海学刊,2005.2:40.
[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王宪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