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蹈中屈伸的训练意义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yi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滋养了我国传统舞蹈艺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基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生活、历史、风俗习惯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在形成的过程中其风格和特色也有很大不同,将这些风格和特色的差异体现在舞蹈动作中,会发现不同风格和特色的舞蹈体态、手位、步法、节奏、动律、力度及所涵盖的民族特色也大不相同,民族民间舞蹈者只有将这些涵盖民族民间特色的舞蹈动作完整地呈现出来,才能比较鲜明地展现出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作为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代表,犹如绚丽晶莹的珠宝,在我国文化艺术宝库里散发着五彩的诱人的光芒,同时,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也能生动而又鲜明地表達出我国各族人民审美心理、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不同。本文主要分析民族民间舞蹈中屈伸的训练意义。
  关键词:屈伸;动律;节奏;风格韵律
  引言
  舞蹈是一项新兴的运动,对于训练者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功能性屈伸训练作为最新的训练方法,它的训练理念符合舞蹈专项需求。深入了解功能性屈伸在舞蹈中的作用,不但可以实现增强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目的,而且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运动生理机能以及提升运动员的审美能力都能产生较为积极的作用。
  1、民族民间舞蹈中屈伸动作的特点
  屈伸作为一个重要的舞蹈动作,在民族民间舞蹈中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民族舞蹈特征,各舞种的屈伸动作也存在很大差异,如在舞蹈中,屈伸是一个重要的舞蹈动作,体现了当时在高原气候和农奴制社会影响下,被奴役、被压迫造就的藏民族舞蹈屈伸动作重心向下、膝盖略沉稳的特点。舞蹈中的弦子、踢踏和锅庄更能充分体现出舞蹈的风格特点。蒙古族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其舞蹈动作也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马步的舞蹈动作呈现出人们就好像骑在马背上,尤为逼真和带有民族特色。在维吾尔族舞蹈中,其舞步的特点是将步伐稳健的基础上带有的微颤特点贯穿到整个动作中,再加上膝部的控制力和弹性,实现屈伸动作的有机结合,实现脚下“微颤而不蹿”的动律特点,维吾尔族无论男女脚下的动作如何屈伸都不影响重心,他们步伐沉稳,对旋转的练习要求也更高,能达到屈伸动作的要求,也更能体现出维吾尔族人民的民族特点。在东北民族舞蹈中,最出名的是东北扭秧歌,屈伸动作的特点是通过把握好膝关节的节奏、速度和力的屈伸,充分体现出“艮、浪、俏”的东北秧歌特点。东北秧歌的屈伸要求双膝屈伸软、硬、颤,要求软艮、硬顿、颤似棉,主要是一种以脚下的屈伸动律带动上身的扭摆和腕部的绕花动作,要求每走一步都要经过这一系列连锁动作,否则很难体现出秧歌的浪劲儿。在傣族舞蹈中,屈伸在基本步伐勾踢步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通过长屈短伸,并且具有内在韧性的步伐,来模仿大象腿的厚重感,充分表现了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民族民间舞中很多的动作起势都会从屈伸开始,并且讲究虽然动作静止,但通过呼吸继续延伸,屈伸不能停,达到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效果。因此,通过屈伸动作把握好膝关节的节奏、速度和力量,才能够体现出各个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
  2、屈伸在舞蹈中的作用
  舞蹈需要通过扎实的基本功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来表现舞蹈的核心部分。 其中,爆发力和控制力的训练尤为重要,但要有效提高训练者的爆发力和控制力,就需要重视训练前的拉伸运动。 关于功能性屈伸在舞蹈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2.1调整肌肉的内部结构
  对舞蹈这项运动来说,加强功能屈伸方面的训练,有助于训练者在训练中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增强肌肉灵活性。 通过灵活性、控制力、爆发力等多方面的训练,刺激身体多个关节部位和系统参加运动,通过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科学有效地动员全身动力链进行连续运动,达到训练中动力链的有效效果。 加强功能性屈伸运动,不仅协调身体内部肌肉,加强全身关节和周围肌肉、肌腱和韧带的稳定性,而且是体现身体素质整体发展,提高训练者舞蹈运动能力的最有效方法。
  2.2神经活化
  在舞蹈运动过程中,神经激活是基于肌肉激活的高频和不对称的全身协调运动。 神经激活在舞蹈中也很重要,是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特有的训练内容和方法。 整个过程注重身体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统一,以求得训练过程中最佳的训练状态和运动质量。 神经激活桑巴、恰舞、牛仔等适合跳舞的快节奏舞蹈种类。 通过神经活化训练,训练者可以经常锻炼局部肌肉,也可以通过腿部的弹力控制全身进行练习。
  3、屈伸训练在民族民间舞中的重要性
  学习民族民间舞首先要从动律开始学习,所以,像、朝鲜族、傣族等都会从单一屈伸开始学习,从易到难。民族民间舞蹈中小到手指尖,大到整个舞蹈动作,都有屈伸动律的存在,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屈伸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舞蹈动作,可以是急也可以是缓,来体现不同民族人民的个性特点。屈伸动作一般很容易利用上身主动做屈伸,所以,民族民间舞蹈中的屈伸一定要强调气息从脚掌下踩,膝关节向上柔和地做抻膝,整个过程有内在的韧性,通过不同节奏的屈伸练习,充分让我们的膝关节松弛,从慢到快再由快到慢,呼吸贯穿屈伸的始终。通过了解屈伸的重要性,来抓住舞蹈中具有特征性的东西,抓住民族民间舞的风格性。屈伸也可以舞蹈中作为连接下一动作的纽带,在民间舞蹈中经常会有停顿现象,这些舞蹈动作间的链接都是通过屈伸动作的运用体现出来的,如在东北秧歌的舞蹈动作“艮”之后,可以明显地看出屈伸作为驱动力接放松下肢的一些动作。屈伸还有直接被作为舞蹈动作使用的特点,如在海阳秧歌中的“直波浪动作”,是由胯带动作逐渐屈伸向下,再由旁腰挑起的一个向上的波浪。舞蹈动作还可以进行屈伸借力,在很多舞蹈中都有体现,但在朝鲜舞蹈中应用最广泛,通过上身放松,膝盖弯曲,屈伸经过膝盖、脚踝,在立起半脚掌的时候由屈伸的力量推动向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是鹤步。很多舞蹈中也通过屈伸来做情感表达,借用不同节奏、不同力量的屈伸带动四肢躯干来表现舞蹈的思想感情,增强氛围感。   4、屈伸在舞蹈中的体现
  民间舞蹈训练中,膝盖屈伸在运动中,舞者身体重心和受力点都在前足手掌上,脚后跟几乎呈虚空状,使身体重量前脚掌移动,使膝关节不受体重压力,也是民间舞蹈中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 在“颤抖”的时候掌握灵活性和流畅度,遵循这个规律,就能很好地掌握膝关节运动的规律,无论在哪个舞蹈中都可以自由地摆动。 像舞蹈作品《母亲》一样,凭借舞蹈特有的体态特征,有时像喜马拉雅一样顽强,有时像纳木错湖一样宽容的老母亲。 舞蹈的第二段利用优美流畅的琴弦、膝盖轻盈的颤抖和屈伸,描绘翩翩起舞的年轻母亲,展现年轻生命的活力和喜悦,“屈尊、舒展、颤抖”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动作,最能展现内心的感情和舞蹈的动感。 舞蹈者只有通过膝盖屈伸的灵活性、连贯性、控制能力的训练才能学好舞蹈,舞蹈者都必须具备上述膝盖屈伸能力,否则无法完美展现舞蹈特有的韵味。 舞蹈中心的动律“柔、屈、颤”始终贯穿于舞蹈的动作中,脚、股、肩、头、臂之间的摆动状态和膝关节的柔、屈、颤,是自然、流畅、巧妙的组合。 但是,舞蹈中的这一精髓要素——动律贯穿细节,要求舞者掌握其内在的运动规律,抓住膝盖“柔、屈、颤”屈伸的妙趣,在学习民间舞蹈表演时可以理解其魅力和艺术表现力 不同屈伸又是体现民族舞特点的主要环节——屈伸在舞蹈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舞蹈的弦、踢、锅庄更是充分体现了舞蹈风格的特点,再加上特有的高原气候和农奴制社会下的影响,使得民间舞蹈屈伸具有浓厚的地域性特征而重心下移,膝盖 在蒙古族舞蹈中,拖曳步、马步来源于生活点滴,马步就像骑在马背上一样。 在维吾尔族舞蹈中,除了脚下的多符号点外,维族脚下的屈伸无论男女步伐都不超出影响重心的范围,从而使其在步伐牢固的基础上具有微动特征,贯穿整个动作,有机结合屈伸动作,从而控制膝部的力量和弹力 具有脚下“微动不跛”的动律特征,屈伸动作达到要求后才能旋转的练习表现出舞蹈的热情和傲慢的人物形象。东北秧歌的屈伸伸开双膝,柔软坚硬,像棉花一样颤抖。是以脚下屈伸的节奏移动上身的扭曲和手臂周围的花。秧歌每一步都必须经过这种连锁反应,没有这种协调就不能表现秧歌的好处。屈伸动作的牵引充分强调了“良、波、巧”的东北秧歌特点。掌握膝关节的节奏、速度、力量屈伸是掌握各民族舞蹈风格的关键。
  结束语
  民族民间舞蹈除了学习舞蹈的风格,更重要的是要代入那个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性格,从生活的环境和习惯去分析屈伸的缘由。而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屈伸动作练习中,不仅要进行反复性训练,还要注重针对一种动作进行单一性训练。单一性训练可以帮助舞者理解和熟悉发力的基本要素,通过单一训练的深入借鉴民族民间舞蹈学习中的一些基本动律问题,如训练颤膝动律时,通过节奏快慢、颤动深浅、时间长短进行不同形式的训练,让舞者能够更好地体验动作中的动律问题,使得动律和屈伸动作更好地融合。
  参考文献
  [1]周明龙.膝关节的屈伸柔韧训练对民族民间舞的作用与意义[J].艺术品鉴,2021(08):310.
  [2]吴颖梅.腿的屈伸——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J].黄梅戏艺术,2018(03):54-55.
  [3]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4]李雪梅,等.地域民间舞蹈文化的演变[M].北京:文化藝术出版社,2017.
  [5]袁禾.中国舞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
其他文献
摘要:河南省洛阳市南郊的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我们国家辉煌灿烂文明的标志和象征。由于其呈现出来的独特文化面貌,龙门石窟不仅文化含义深刻,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引人探究。众多石雕佛像中奉先寺的卢舍那佛最具神秘色彩,其和女皇武则天的渊源也引人探究。  关键词:龙门石窟;卢舍那佛;武则天  前言: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而大力推动了音乐的发展。现如今最受大众喜爱的是流行音乐,而流行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将古典音乐元素融入到流行音乐中能使其焕发生机。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古典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古典音乐元素;流行音乐;继承与发展  流行音乐因其具有旋律朗朗上口和曲调简洁明了的特点,深受当前大众的喜爱。但随着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文化建设发展问题愈加突出,文化建设就显得愈加重要。因此,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新形势下文化馆(站)是文化服务的核心,需要成为农村人与物,经济与文化的有力纽带,需要承担起乡村振兴战略的承接作用,担负起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责任,正确认知在其中的职能,真正发挥有效作用。  关键词:乡村文化振兴;文化馆(站)服务;文化建设;群众文化服务  一、乡村振兴的背
期刊
摘要: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传承的结晶,蕴含着中华名族浓厚的文化底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汉语作为中华名族日常交际用语,传承了几千年,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随着中国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国际地位与日俱增,汉语也越来越被世界所重视,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创建,使汉语言文学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更好的走向世界。但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浪潮下,衍生出许多网络用语,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造成
期刊
摘要:以自拟品牌“三杯两盏”清酒为主题,做“三杯两盏”品牌的清酒包装设计。从塑造品牌包装的氛围调性入手,着重打造典雅的感觉。展开对清酒文化和清酒包装设计的调研,发现市场现有的包装设计,总结出设计规律。阐述在包装设计中塑造品牌气质在文字,色彩,图形等方面做出的努力。详细描述了此品牌所有种类的包装结构和选材用料。  关键词:清酒;包装结构;插画;选材  1.引言  包装设计是将形式、结构、材料、颜色、
期刊
牟家明老师已过世多年了,生前他曾生过一场大病,做过两次手术,因为身体的原因,他依依不舍的暂时放下了手中的笔,但他对戏剧创作的深厚情感,却仍然溢于言表。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几位同事经常谈起牟老师,当年写“行业戏”为什么会抢手这样一个话题,我不会写戏,但我知道,写戏抢手,关键是产销对路,这本来是个简单的道理,然而却被许多剧作家忽视了。  有一次搞创作的几位老师和牟老师谈论起这个问题,牟老师很有激情地扳着指
期刊
摘要:围绕老年人的切身需求,从完善其学习需求、娱乐需求、沟通需求等方面构建全方位的老年人文化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老年人文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老年教育;老年教育体系;老年教育资源共享  为满足新时代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校积极践行开放融合共享发展理念,是创新老年人文化养老,应对老龄化社会、创造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一、优化教学结
期刊
摘要:在当前广大群众观点中,公民道德教育作为不可缺少的部分,党和政府在长期群众文化建设中,着重以公民道德教育工作为核心,但是目前来看,最后结果还有待优化。为加快推动群众文化建设步伐,那么就应该充分重视公民道德教育重要性价值,个体可以以自我生活习惯等为基础,合理选择适合的娱乐形式,拉近道德建设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在群众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同时,也是公民道德教育工作取得高质量结果的关键。  
期刊
摘要: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始终离不开它所有的观众,尤其是当今社会下更是离不开年轻观众的对戏曲艺术的喜爱和支持,那么从戏曲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时代形式如何吸引当代年轻观众喜爱戏曲、扩大戏曲在观众中的影响力,已经是当下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做好戏曲艺术传承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现在戏曲工作人员主要任务的重中之重。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延续都离不开戏曲受众的拥护和支持。任何一门艺术形式倘若离开了其所有的受众,导致的结果则
期刊
摘要:人为差错是指由于人在实操中所产生的偏差,而导致的设备损坏、运行中断等行为。但是,在一些航空业、工业或者其他行业的事故中,产生人为差错的原因并非只在于人,而是在于设备或系统的设计问题。因此,本文将依据以往航空业和工业所发生的事故,探究设计行为对操作者工作操作的影响,以及在防差错设计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为差错;防差错设计;设计行为  差错原因往往是非唯一的。当事故调查组发现设备出现问题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