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采用了标准地调查法调查并研究了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人工林的天然更新,并且将更新的类型归纳为这几种:侵蚀沟更新、林隙更新、动物传播种子更新、林缘更新以及疏林下更新。
关键词:辽西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
辽西半干旱地区最主要的森林就是油松人工林,它能够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大面积的纯油松林又还是有着非常明显的缺点。目前占多数的油松林已经到了成熟的时候或者是接近成熟的时期,因此关于油松林更新以及改造的问题也就成为了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油松林以怎样的方式更新是与当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的持续发挥密切相关的。油松林进行天然更新有许多有点,比如:天然更新的成本较低,天然更新使林分稳定性较强以及天然更新的生态效益比较高等。因此条件适宜的地方油松林最好还是优先选择天然更新的方式。针对油松林天然更新这方面的研究更多的局限于分析影响更新分子。
一、辽西半干旱地区的自然概况
辽西半干旱地区不仅常年气候干旱、土壤瘠薄,而且植被也比较稀疏,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根据调查显示,该地区年平均气温约在5.7~8.8 ?C,年均降水量在440~550 mm左右,蒸发量在1 861~2 085 mm左右。辽西半干旱地区大多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最常见的土壤就是褐土。该地区的植被属于华北植物区系边缘,华北与蒙古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油松是当地区人工林最主要树种。
二、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林天然更新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的内容。立地条件调查:坡的方向、坡的位置、坡的陡度、海拔、土层的厚度、枯落物的厚度;油松林情况调查:密度、郁闭度、树高、胸径、油松林龄等;更新状况调查:更新幼苗幼树的数量、生长状况及其组成结构。
(二)调查的方法。
1.针对疏林地,设置临时标准地(20 m×30 m),在各个标准地内设置20~25个样方(大小为2 m×2 m),对样方内油松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的数量、高度、直径和林龄进行记载,调查林窗更新状况;
2.将林窗设置为若干个样方,大小为2 m×2 m,调查油松天然更新情况;
3.调查侵蚀沟更新情况,将沟头作为基点,沿着沟的走向拉测绳,距离沟头不同距离的两侧沟壁的不同位置设置样方,大小为2 m×2 m,进行油松天然更新调查。当高度超过30 cm时为幼树,不足30 cm的为幼苗;更新频度=幼树出现的样方数÷总样方数。
三、油松林天然更新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疏林下油松天然更新。疏林地是辽西半干旱地区内占地面积较大的一种油松林况类型,一个原因是辽西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较恶劣而导致成活率和保存率都极其的低,另一个原因是辽西半干旱地区的松毛虫常连续几年大发而导致油松林大量的死亡。在很多的油松疏林中中等和幼龄的油松林树木保存下来的数量大约在310~740株/hm2,油松林的生长量较低,水土保持的能力也就变得较差,因此急需改造当前油松林低产量、低质量和低效果的问题,但是由天然更新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油松林疏林地是具有郁闭度低并且光照条件较好的优势,在比较合适的离地条件下也还是能够通过天然更新自然地恢复成林。
(二)林缘天然更新。在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林的边缘和林道以及防火墙上面都普遍生长着油松林天然更新的幼树,由下表可见天然更新的幼树最主要的分布的地方就是距离林缘约20m的范围之内,在距离林缘5m、10m、15m、20m这四个范围的天然更新的油松林幼树的数量占据了全部的87%。但是只存在13%的天然更新幼树在50m以外,所以林缘50m以外的地区范围内基本上不能够出现效果很好的天然更新的油松林。因为油松最主要是依靠重力以及风力传播它的种子,油松的种子特性是能够决定有限的传播的距离的。
(三)林隙更新。林隙更新是油松林天然更新中非常重要的更新方式,油松人工林形成林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就是人工造林时苗木死亡后自动形成的林隙;第二就是油松林树木在生长的时候遭受旱灾和虫灾造成一些树木死亡后形成了林隙;第三个就是盗伐、乱砍滥发等人为活动形成了林隙。在非常合适的立地条件下林隙内天然更新对油松林来说效果更好。
(四)侵蚀沟天然更新。侵蚀沟是对油松林天然更新有着非常明显作用的一种微地形,侵蚀沟对油松林天然更新的作用在辽西半干旱地区是非常普遍的:一个原因是侵蚀沟的上方没有母树的遮挡,因此阳光条件相对来说就比较好;另一个原因就是侵蚀沟本身具有一定的能够对环境条件调节的能力,能够使水分和养分都聚集在一起,这样的良好的条件正是能够满足油松树种子和油松树幼苗以及油松树幼树在生长时所需要的水分条件和养分条件,并且也满足了生长时所需要的适宜的光照条件。
(五)动物传播种子天然更新。 油松种子的传播最主要是依靠重力以及风力传播的,因此传播的距离也有一定的限制,最远的距离也不过几百米。但是动物有时候也是作为非主要传播媒介能够将油松树的种子传播到几公里之外甚至是更加远的距离,在辽西半干旱的地区周围比较大的范围内所见到的天然油松树幼树的生长,但是周围并没有油松树母树的存在,也没有其他种源的存在,这些景象都是依靠动物传播油松种子造成的。
四、调查结论
由调查可见,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天然更新最主要的表现出的形式为疏林下更新、林隙更新、侵蚀沟更新和林缘更新以及动物种传播种子这五种方式。疏林地是辽西半干旱地区相对面积比较大的一种油松林况的类型,通常表现出来的就是低产量和低质量以及效果低的油松林。在不同坡的方向的范围内的疏林地油松林天然更新幼树的数量也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疏林地油松林天然更新若是在非常合适的立地条件下也可以形成异龄林。林隙更新作为油松林天然更新方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在阴坡的林隙油松天然更新的效果相对来说更加良好,然而在阳坡通常来说是不能够进行油松林的天然更新 。
在辽西半干旱地区常年水土流失就比较严重,因此该地区普遍存在着侵蚀沟,也是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的策源地。侵蚀沟作为辽西半干旱地区的一种微地形,油松林在侵蚀沟的天然更新的效果比正常坡面的天然更新的效果更好,若是采用一定的人工手段来进行辅助,侵蚀沟的油松林是可以恢复成林的。油松更新的幼树通常都普遍生长于 油松林的林缘处,调查显示主要是在距离于林缘20以内的范围内有着大量的油松更新树苗和幼树。经提供的参考和借鉴发现在靠近村庄以及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范围内,附近的山很少甚至是没有油松天然更新幼树的存在,油松林天然更新效果好的地方大都在离村庄很远的远山或是深山,还有就是实施封山育林的地区。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人工林范围的人类活动比较多,在油松林放牧或是对油松林母树过度地修剪等行为都对哟偶松林的天然更新有着严重的影响。可以采取严格封禁油松林地的措施来使油松林天然更新得到更加良好的效果。
五、结语
不同坡向疏林地油松天然更新幼树株数差异明显;侵蚀沟内油松天然更新明显优于正常坡面;阴坡林隙更新良好,阳坡林隙基本不能进行天然更新;油松林缘更新幼树主要分布于距林缘20 m以内;动物传播种子天然更新多以散生天然油松幼树形式存在。
参考文献:
[1] 刘明国,殷有,孔繁轼,等.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因子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4,(4):418-423.
[2] 彭志杰,谷建才,姚凯,等.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幼苗種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 2011,(6):8-10.
关键词:辽西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
辽西半干旱地区最主要的森林就是油松人工林,它能够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大面积的纯油松林又还是有着非常明显的缺点。目前占多数的油松林已经到了成熟的时候或者是接近成熟的时期,因此关于油松林更新以及改造的问题也就成为了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油松林以怎样的方式更新是与当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的持续发挥密切相关的。油松林进行天然更新有许多有点,比如:天然更新的成本较低,天然更新使林分稳定性较强以及天然更新的生态效益比较高等。因此条件适宜的地方油松林最好还是优先选择天然更新的方式。针对油松林天然更新这方面的研究更多的局限于分析影响更新分子。
一、辽西半干旱地区的自然概况
辽西半干旱地区不仅常年气候干旱、土壤瘠薄,而且植被也比较稀疏,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根据调查显示,该地区年平均气温约在5.7~8.8 ?C,年均降水量在440~550 mm左右,蒸发量在1 861~2 085 mm左右。辽西半干旱地区大多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最常见的土壤就是褐土。该地区的植被属于华北植物区系边缘,华北与蒙古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油松是当地区人工林最主要树种。
二、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林天然更新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的内容。立地条件调查:坡的方向、坡的位置、坡的陡度、海拔、土层的厚度、枯落物的厚度;油松林情况调查:密度、郁闭度、树高、胸径、油松林龄等;更新状况调查:更新幼苗幼树的数量、生长状况及其组成结构。
(二)调查的方法。
1.针对疏林地,设置临时标准地(20 m×30 m),在各个标准地内设置20~25个样方(大小为2 m×2 m),对样方内油松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的数量、高度、直径和林龄进行记载,调查林窗更新状况;
2.将林窗设置为若干个样方,大小为2 m×2 m,调查油松天然更新情况;
3.调查侵蚀沟更新情况,将沟头作为基点,沿着沟的走向拉测绳,距离沟头不同距离的两侧沟壁的不同位置设置样方,大小为2 m×2 m,进行油松天然更新调查。当高度超过30 cm时为幼树,不足30 cm的为幼苗;更新频度=幼树出现的样方数÷总样方数。
三、油松林天然更新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疏林下油松天然更新。疏林地是辽西半干旱地区内占地面积较大的一种油松林况类型,一个原因是辽西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较恶劣而导致成活率和保存率都极其的低,另一个原因是辽西半干旱地区的松毛虫常连续几年大发而导致油松林大量的死亡。在很多的油松疏林中中等和幼龄的油松林树木保存下来的数量大约在310~740株/hm2,油松林的生长量较低,水土保持的能力也就变得较差,因此急需改造当前油松林低产量、低质量和低效果的问题,但是由天然更新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油松林疏林地是具有郁闭度低并且光照条件较好的优势,在比较合适的离地条件下也还是能够通过天然更新自然地恢复成林。
(二)林缘天然更新。在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林的边缘和林道以及防火墙上面都普遍生长着油松林天然更新的幼树,由下表可见天然更新的幼树最主要的分布的地方就是距离林缘约20m的范围之内,在距离林缘5m、10m、15m、20m这四个范围的天然更新的油松林幼树的数量占据了全部的87%。但是只存在13%的天然更新幼树在50m以外,所以林缘50m以外的地区范围内基本上不能够出现效果很好的天然更新的油松林。因为油松最主要是依靠重力以及风力传播它的种子,油松的种子特性是能够决定有限的传播的距离的。
(三)林隙更新。林隙更新是油松林天然更新中非常重要的更新方式,油松人工林形成林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就是人工造林时苗木死亡后自动形成的林隙;第二就是油松林树木在生长的时候遭受旱灾和虫灾造成一些树木死亡后形成了林隙;第三个就是盗伐、乱砍滥发等人为活动形成了林隙。在非常合适的立地条件下林隙内天然更新对油松林来说效果更好。
(四)侵蚀沟天然更新。侵蚀沟是对油松林天然更新有着非常明显作用的一种微地形,侵蚀沟对油松林天然更新的作用在辽西半干旱地区是非常普遍的:一个原因是侵蚀沟的上方没有母树的遮挡,因此阳光条件相对来说就比较好;另一个原因就是侵蚀沟本身具有一定的能够对环境条件调节的能力,能够使水分和养分都聚集在一起,这样的良好的条件正是能够满足油松树种子和油松树幼苗以及油松树幼树在生长时所需要的水分条件和养分条件,并且也满足了生长时所需要的适宜的光照条件。
(五)动物传播种子天然更新。 油松种子的传播最主要是依靠重力以及风力传播的,因此传播的距离也有一定的限制,最远的距离也不过几百米。但是动物有时候也是作为非主要传播媒介能够将油松树的种子传播到几公里之外甚至是更加远的距离,在辽西半干旱的地区周围比较大的范围内所见到的天然油松树幼树的生长,但是周围并没有油松树母树的存在,也没有其他种源的存在,这些景象都是依靠动物传播油松种子造成的。
四、调查结论
由调查可见,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天然更新最主要的表现出的形式为疏林下更新、林隙更新、侵蚀沟更新和林缘更新以及动物种传播种子这五种方式。疏林地是辽西半干旱地区相对面积比较大的一种油松林况的类型,通常表现出来的就是低产量和低质量以及效果低的油松林。在不同坡的方向的范围内的疏林地油松林天然更新幼树的数量也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疏林地油松林天然更新若是在非常合适的立地条件下也可以形成异龄林。林隙更新作为油松林天然更新方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在阴坡的林隙油松天然更新的效果相对来说更加良好,然而在阳坡通常来说是不能够进行油松林的天然更新 。
在辽西半干旱地区常年水土流失就比较严重,因此该地区普遍存在着侵蚀沟,也是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的策源地。侵蚀沟作为辽西半干旱地区的一种微地形,油松林在侵蚀沟的天然更新的效果比正常坡面的天然更新的效果更好,若是采用一定的人工手段来进行辅助,侵蚀沟的油松林是可以恢复成林的。油松更新的幼树通常都普遍生长于 油松林的林缘处,调查显示主要是在距离于林缘20以内的范围内有着大量的油松更新树苗和幼树。经提供的参考和借鉴发现在靠近村庄以及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范围内,附近的山很少甚至是没有油松天然更新幼树的存在,油松林天然更新效果好的地方大都在离村庄很远的远山或是深山,还有就是实施封山育林的地区。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人工林范围的人类活动比较多,在油松林放牧或是对油松林母树过度地修剪等行为都对哟偶松林的天然更新有着严重的影响。可以采取严格封禁油松林地的措施来使油松林天然更新得到更加良好的效果。
五、结语
不同坡向疏林地油松天然更新幼树株数差异明显;侵蚀沟内油松天然更新明显优于正常坡面;阴坡林隙更新良好,阳坡林隙基本不能进行天然更新;油松林缘更新幼树主要分布于距林缘20 m以内;动物传播种子天然更新多以散生天然油松幼树形式存在。
参考文献:
[1] 刘明国,殷有,孔繁轼,等.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因子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4,(4):418-423.
[2] 彭志杰,谷建才,姚凯,等.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幼苗種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 2011,(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