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正在研究一个现象,用一句话概况——因关注而忽略。
我阅读了一篇文章《阅读的危害》(The Dangerous Effects of Reading),它并不是阐述阅读本身的危害,而是指多一份关注,比如,微信公众号、消费点评网站,便多了一种信息渠道。各种信息渠道叠加在一起,我们身处的时代信息爆炸了。
在这个过于关注的时代,反而会忽略不少的东西。为什么呢?
小时候,当我们要关注时,就会买报纸、杂志,交了钱才能获得信息。在这样的时代,关注是选择性的,因为,买了一本杂志就没有钱买其他的杂志了。现在的时代却不一样,微信公众号点一个关注一个,这样的关注使得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
一个有意思的研究指出,使用互联网的人,尤其经常使用微信和微博,他们的思维模式与阅读方式与读报看书人的不一样。研究人员请测试对象戴上特殊的眼镜(准确定位眼球的移动),发现习惯读报看书的人的眼球是从上到下、从左至右地移动;而关注微信和微博的人是F型阅读——扫一眼标题、跳着看段落的每一行的一两个字、再扫一眼下一个标题……他们沉不下心来阅读,关注一篇长文章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30秒钟,这是F型阅读的劣势。
有人反驳,F型阅读也有优势,那就是覆盖的信息量大。但是,大学微积分等专业知识能用F型阅读来消化吗?显然,F型阅读会忽略很多信息,因为,好的知识都需要读者静下心来慢慢地品味。
采用F型阅读获取海量的知识,好比同时筛选n个朋友。假若一个月交一个朋友,那我们会很用心地与对方聊天。要是每个小时都有不少人愿意与我们成为朋友,那我们就会变得过于批判。因为,与对方聊上5~10秒钟,我们就要决定:是否继续聊下去。F型阅读促使我们形成“不要,下一个,下一个……”的思维定势,会过于挑剔对方不“好”的方面。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的第一个想法是“这个值不值得读?”但是,没有读完信息之前是很难做出判断的。对信息的渴望和很难做出判断,这一对矛盾让点评类网站脱颖而出,使得我们过于依赖它们。其实,4.6和4.2(满分5分)真的有很大差别吗?每个人的口味和品味都不一样,当我们关注的信息太多,并且过于依赖外在评价体系时,就没有时间去自己判断,从而忽略很多对自己而言很珍贵的东西。有的人还会反驳,批判性思维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有句俗话:过犹不及。我发现,很多同学要么过于批判,要么没有批判精神。比如,在消费信息渠道上过于关注过于批判,仅仅因为4.6和4.2之间的0.4之差,不少同学会毫不犹豫地放弃4.2;但在职业发展规划上,要么成群结队考研,要么非公务员的工作不考虑,严重缺乏批判精神。
还有一点尤其重要,当我们过于关注,并花大量的时间消化信息时,我们就没有时间自己去创造东西。信息好比美食,当我们被美食完全包围,我们就会成为美食的俘虏,而失去了做饭的动力。从这个角度看,过于关注不但让我们有借口不去创造,而且还会让我们散失创造力。
因此——
过于关注,忽略了阅读能力;
过于关注,忽略了自己的口味;
过于关注,忽略了创造能力。
不妨放慢关注的步伐。关注微信公众号时,给自己一个星期的试用期,如果一个星期后觉得真的有价值就保留,否则再取消关注。你会发现,真正有用的公众号是那么少;不妨自己尝试多听些音乐,而不要依赖音乐排行榜之类的,真的喜欢才关注;不妨自己写写微博,会发现原来写好一篇微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也给自己一个创造的机会。
在一个过于容易去关注外在世界的时代,我们要记住——不要因为关注而忽略。
责任编辑:尹颖尧
我阅读了一篇文章《阅读的危害》(The Dangerous Effects of Reading),它并不是阐述阅读本身的危害,而是指多一份关注,比如,微信公众号、消费点评网站,便多了一种信息渠道。各种信息渠道叠加在一起,我们身处的时代信息爆炸了。
在这个过于关注的时代,反而会忽略不少的东西。为什么呢?
小时候,当我们要关注时,就会买报纸、杂志,交了钱才能获得信息。在这样的时代,关注是选择性的,因为,买了一本杂志就没有钱买其他的杂志了。现在的时代却不一样,微信公众号点一个关注一个,这样的关注使得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
一个有意思的研究指出,使用互联网的人,尤其经常使用微信和微博,他们的思维模式与阅读方式与读报看书人的不一样。研究人员请测试对象戴上特殊的眼镜(准确定位眼球的移动),发现习惯读报看书的人的眼球是从上到下、从左至右地移动;而关注微信和微博的人是F型阅读——扫一眼标题、跳着看段落的每一行的一两个字、再扫一眼下一个标题……他们沉不下心来阅读,关注一篇长文章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30秒钟,这是F型阅读的劣势。
有人反驳,F型阅读也有优势,那就是覆盖的信息量大。但是,大学微积分等专业知识能用F型阅读来消化吗?显然,F型阅读会忽略很多信息,因为,好的知识都需要读者静下心来慢慢地品味。
采用F型阅读获取海量的知识,好比同时筛选n个朋友。假若一个月交一个朋友,那我们会很用心地与对方聊天。要是每个小时都有不少人愿意与我们成为朋友,那我们就会变得过于批判。因为,与对方聊上5~10秒钟,我们就要决定:是否继续聊下去。F型阅读促使我们形成“不要,下一个,下一个……”的思维定势,会过于挑剔对方不“好”的方面。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的第一个想法是“这个值不值得读?”但是,没有读完信息之前是很难做出判断的。对信息的渴望和很难做出判断,这一对矛盾让点评类网站脱颖而出,使得我们过于依赖它们。其实,4.6和4.2(满分5分)真的有很大差别吗?每个人的口味和品味都不一样,当我们关注的信息太多,并且过于依赖外在评价体系时,就没有时间去自己判断,从而忽略很多对自己而言很珍贵的东西。有的人还会反驳,批判性思维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有句俗话:过犹不及。我发现,很多同学要么过于批判,要么没有批判精神。比如,在消费信息渠道上过于关注过于批判,仅仅因为4.6和4.2之间的0.4之差,不少同学会毫不犹豫地放弃4.2;但在职业发展规划上,要么成群结队考研,要么非公务员的工作不考虑,严重缺乏批判精神。
还有一点尤其重要,当我们过于关注,并花大量的时间消化信息时,我们就没有时间自己去创造东西。信息好比美食,当我们被美食完全包围,我们就会成为美食的俘虏,而失去了做饭的动力。从这个角度看,过于关注不但让我们有借口不去创造,而且还会让我们散失创造力。
因此——
过于关注,忽略了阅读能力;
过于关注,忽略了自己的口味;
过于关注,忽略了创造能力。
不妨放慢关注的步伐。关注微信公众号时,给自己一个星期的试用期,如果一个星期后觉得真的有价值就保留,否则再取消关注。你会发现,真正有用的公众号是那么少;不妨自己尝试多听些音乐,而不要依赖音乐排行榜之类的,真的喜欢才关注;不妨自己写写微博,会发现原来写好一篇微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也给自己一个创造的机会。
在一个过于容易去关注外在世界的时代,我们要记住——不要因为关注而忽略。
责任编辑:尹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