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比解决问题本身更有价值,因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在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而举一反三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需要具备聪明的大脑的。”因此,老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导体,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的引导学生,养成“问”的好习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途径
一、问题意识及其重要性
问题意识是认知活动的一个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其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一种难以解决的疑惑或者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引起了他们的疑惑或者是焦虑,从而促使其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这种问题意识的存在,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思维能力被激发和调动,从而有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疑惑或问题,通过教师的讲解或者课堂的探讨在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锻炼,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整体质量。问题意识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发现其学习中的一些问题,而随着问题提出的增加其质量也会随之增加,从而使得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均得以锻炼,而课堂中问题意識的培养以及问题的解决有效的活跃了课堂气氛,融合了师生关系,从而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措施
1.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问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處于绝对权威的地位,而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很少有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疑问,这种状况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这样才会使学生敢于提出自己在学习上的困惑和疑难。
如在教学“时、分、秒”一课时,教师并没有将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学习之前先准备几个平时用的大钟表,在上课时让每个学习小组用一个钟表和教师一起进行动手操作,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拨动钟表并说出时间,学生在不断拨动时针和分针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疑问:钟表上的分秒之间有没有一定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教师通过钟表演示轻松解决了学生的疑问,加深了学生对时分秒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问
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在课堂导入、新知探究、练习巩固等各个环节进行情境创设,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中最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将知识传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乐于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分数,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事例提出问题:小明要过生日了,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个蛋糕,小明家有五口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小明,为了让每一个人都吃到相同数量的蛋糕,应该如何进行切蛋糕?你能帮助他吗?通过这样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化事例,让学生在帮小明分蛋糕的过程中认识了分数出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表示方法。
3.传授提问技巧,让学生会问
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充分说明方法技巧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学生掌握了提问的方法技巧,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预习新课、探究新知、知识应用、总结提升等教学环节都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技巧,让学生能够提出一些高质量、高水平的问题,不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教师先布置学生课下测量自己家中的客厅面积,学生非常有兴趣地进行了测量、计算,然后教师针对学生计算的结果,让学生各自说一下自己是如何得到这些数据的,学生就自己的结果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出示一个不规则的组合图形,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运用以前的方法能求出不规则组合图形的面积吗?用什么方法才能求出不规则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师通过积极引导,从而让学生明确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利用割补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但把握到问题的实质,而且学会如何提问才会更有效。
4.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想问
任何人都需要他人的认可和赞扬,学生更是如此,但是传统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就是学生的成绩,这种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方式很显然是片面的,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也扼杀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需要通过改变评价方式,建立以鼓励为主,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既重视知识,又重视能力的教学评价方式,从而不断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进行提问,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在教学“小数乘法”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练习题组:①4.5×0.07 =;②2.36×0.22 = ;③9.65×8.12 = ;④7.23×1.2 =。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位同学虽然计算的结果出现了失误,但是步骤非常规范,书写也非常认真,在计算多位数乘以多位数时计算也很正确,只是结果中小数位数出现了错误,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可以对这位同学的优点进行表扬,并没有只对结果做出最终评价,然后教师再让他将自己的答案和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他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并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总结,明确了此类题目的解法。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提出很多建设性的问题。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研究出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制定一条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认真仔细的提高课堂效率,从而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廖军根.浅析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3(29)
[2]李春丽.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跃起来[J].读写算:教研版,2013(23)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途径
一、问题意识及其重要性
问题意识是认知活动的一个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其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一种难以解决的疑惑或者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引起了他们的疑惑或者是焦虑,从而促使其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这种问题意识的存在,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思维能力被激发和调动,从而有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疑惑或问题,通过教师的讲解或者课堂的探讨在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锻炼,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整体质量。问题意识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发现其学习中的一些问题,而随着问题提出的增加其质量也会随之增加,从而使得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均得以锻炼,而课堂中问题意識的培养以及问题的解决有效的活跃了课堂气氛,融合了师生关系,从而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措施
1.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问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處于绝对权威的地位,而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很少有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疑问,这种状况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这样才会使学生敢于提出自己在学习上的困惑和疑难。
如在教学“时、分、秒”一课时,教师并没有将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学习之前先准备几个平时用的大钟表,在上课时让每个学习小组用一个钟表和教师一起进行动手操作,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拨动钟表并说出时间,学生在不断拨动时针和分针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疑问:钟表上的分秒之间有没有一定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教师通过钟表演示轻松解决了学生的疑问,加深了学生对时分秒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问
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在课堂导入、新知探究、练习巩固等各个环节进行情境创设,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中最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将知识传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乐于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分数,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事例提出问题:小明要过生日了,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个蛋糕,小明家有五口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小明,为了让每一个人都吃到相同数量的蛋糕,应该如何进行切蛋糕?你能帮助他吗?通过这样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化事例,让学生在帮小明分蛋糕的过程中认识了分数出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表示方法。
3.传授提问技巧,让学生会问
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充分说明方法技巧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学生掌握了提问的方法技巧,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预习新课、探究新知、知识应用、总结提升等教学环节都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技巧,让学生能够提出一些高质量、高水平的问题,不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教师先布置学生课下测量自己家中的客厅面积,学生非常有兴趣地进行了测量、计算,然后教师针对学生计算的结果,让学生各自说一下自己是如何得到这些数据的,学生就自己的结果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出示一个不规则的组合图形,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运用以前的方法能求出不规则组合图形的面积吗?用什么方法才能求出不规则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师通过积极引导,从而让学生明确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利用割补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但把握到问题的实质,而且学会如何提问才会更有效。
4.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想问
任何人都需要他人的认可和赞扬,学生更是如此,但是传统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就是学生的成绩,这种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方式很显然是片面的,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也扼杀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需要通过改变评价方式,建立以鼓励为主,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既重视知识,又重视能力的教学评价方式,从而不断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进行提问,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在教学“小数乘法”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练习题组:①4.5×0.07 =;②2.36×0.22 = ;③9.65×8.12 = ;④7.23×1.2 =。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位同学虽然计算的结果出现了失误,但是步骤非常规范,书写也非常认真,在计算多位数乘以多位数时计算也很正确,只是结果中小数位数出现了错误,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可以对这位同学的优点进行表扬,并没有只对结果做出最终评价,然后教师再让他将自己的答案和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他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并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总结,明确了此类题目的解法。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提出很多建设性的问题。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研究出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制定一条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认真仔细的提高课堂效率,从而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廖军根.浅析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3(29)
[2]李春丽.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跃起来[J].读写算:教研版,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