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门槛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shuhu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重庆市渝中区通远门古城墙附近的一个斜坡下,有一家非常普通的茶馆,茶馆内的全部设施只有4张方桌和十来张条凳。尽管设备如此简陋,这家茶馆却天天都是宾朋满座。
  每天清晨茶馆刚一开张,就会有三三两两的盲人陆陆续续地来到这里,他们围着一张方桌,就着一壶老茶,相互之间开始吹牛谈天。
  听茶馆的老板说,这些常来的盲人有先天失明的,也有后天失明的。我问哪些是先天失明的,哪些是后天失明的。他指着谈兴正浓的两位女性盲人对我说,那个身着红衣的就是后天失明的,和她坐在一条板凳上穿蓝衣的则是先天失明的。
  “听说最近到南山去看花的人好多,一到周末就堵车。”蓝衣人说。
  “是的,都是为了去看玉兰花,玉兰花花期很短,错过了就看不到了。”红衣人回答。
  “玉兰花?玉兰花是啥子样子的哟?”蓝衣人问。
  红衣人将双手张开,五指朝上,然后对蓝衣人说:“你摸摸我的手,它就像这个样子的。”
  蓝衣人将手伸过去轻轻抚摸着同伴的手:“哦,是这个样子哟……呵呵,那它为什么叫玉兰花呢?”
  “玉兰花看起来就像玉一样啊。”红衣人笑笑,说罢又将同伴的手移到自己的手镯上让她摸。
  “啊,你这手镯热乎乎的。”蓝衣人摸着手镯笑了起来。
  红衣人索性将手镯摘下,她似乎要让同伴好好感受一下手镯的温度。
  两位盲人的一段对话引起了邻座茶客们的兴趣,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会儿谈花一会儿谈玉,仿佛是一场预先安排了主题的茶话会,使整个茶馆的氛围显得格外和谐。
  “他们这些人每天都会这样吗?”我问茶馆老板。
  茶馆老板露出几丝欣羡的神色:“是的,每天都是这样,一些在我们看来不足为道的话题,到了他们那里却会兴味无穷。”

  我不禁联想到那些腰缠万贯的富翁在生意场上打拼的场景,为了获取利润他们精疲力竭,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使他们将人生幸福的门槛设得很高,结果是许多人拼尽全力也难有幸福感降临。
  我不禁又联想到一些在名利场上沉浮的明星大腕,因为他们的诱惑太多,幸福的门槛也被预设得太高太高,结果很少体会到平凡的快乐。
  如今生活中的许许多多人懂得很多,卻未必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快乐是幸福的源泉和基础,那些最朴实的幸福,其实门槛都很低。
其他文献
穿破才是衣,到老才是妻。  前年,老妻遇到飞来横祸——车祸,左上臂粉碎性骨折,左侧骨盆骨折,耻骨骨折,还有脑震荡……手术后,老妻见到我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刹那间,我觉得完了,我完了!這留下老头子一个人可咋办?”  当时,听得我热泪盈眶,心里一阵阵酸楚。老妻竟然在生死存亡之际,首先想到的是:“留下老头子一个人可咋办?”我的老妻啊!  老妻出车祸的事,我没有告诉亲友,不想给他们添麻烦。甚至不想告诉远在
期刊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先生说:“在下午的时候,就应该回头检查早上出发所带的东西,究竟合不合用?有些东西是不是该丢弃了?”笔者已年届古稀,故对荣格先生之论断深以为是。岁至黄昏,该把生命的最后时光留给自己,对自己的一生作一清算、了断!  清算人生是对自我人生的回望、盘点。检阅自己的人生足迹,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坎坎坷坷。翻翻当年的日记,难免哑然失笑,字里行间印刻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幼稚中喷涌着青春热血。读读编
期刊
在我国民间传说中有种仙草,此草吃了以后可以让人忘记所有的忧伤和烦恼,只剩下快乐,所以人们就称这种草为忘忧草。在泥沙俱下、岁月催人的现实社会中,如果我们也能将自己精心“培育”成一棵忘忧草,那么,就会驾驭属于自己的生活,盈一颗豁达淡然的心,让生命的每一天都月朗风清,将未来的人生之路坎坷踏平,且行且快乐。  我一向追求心理年轻,年龄的概念被我置之脑后。岁月可以不饶人也可以催人老,但只要心态阳光,任何人的
期刊
什么是“人生动力疗法”?  “人生动力疗法”是台湾黄鼎殷医师独创出来的一种生命成长疗法,具有身心灵全方面疗愈的方法,透过认识并面对所有痛苦起源与机制,以解除痛苦、不幸与疾病的疗法。谁需要人生动力疗法?  癌症患者通常会有某种特定的“人格特质”与“人生设定”。“人格特质”诸如固执、随和且不会拒绝别人,或过度追求精神与灵性生活等,而“人生设定”则与大多数人都无法意识到的“设定”有关。例如一个患有忧郁症
期刊
围产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无论发达国家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还是发展中国家的NICU,工作重点已转移到对早产儿、先天复杂畸形儿的救治.除各种新的治疗方法、手段的探索
现代人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异常的患病率日趋增加,但由于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之间的差别常常是相对的,两者之间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本质的差别,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又可能只有程度的不同。异常心理的表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生物因素、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所取的角度不一样,标准也就不一致了,加之单纯的心理问题目前并没有什么仪器可以检验,以致不少人误认为心理异常难以发现。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六变”来判断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