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剂余缺 共建和谐

来源 :时代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appl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喂,陈四叔,请你明天带你的弟兄来帮我盖一天房子嘛……。”
  近日,在黔西县永兴彝族苗族乡复兴村二组,村民刘兴强放下电话后,眉飞色舞地打开了话匣子:“我们乡自从有了农活打工队后,土地宽,人手少的人家就不用再担心活干不完,耽误粮食的收成了……”。
  “农活打工队”究竟是一支怎样的队伍?能如此受欢迎?为此,笔者在当地进行了深入了解,终于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村民首创:打工赚钱不用离乡
  
  永兴乡农活打工队即是永兴乡劳动力资源协会的前身,是活动在该乡的一支特殊队伍,专为那些缺少劳动力的家庭提供各种农活承包服务。
  永兴乡党委书记吴轩歧告诉笔者:“我们乡在黔西县是典型的农业乡,到目前为止,全乡每个劳动力要承担1.22亩的耕种任务。但是近年来,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使很多家庭劳动力极为缺乏,导致许多田土荒芜,农活无人干。这,成了群众一块心病,也是乡党委、政府的一件大事。”
  就在大家为此伤透脑筋时,却有人挑起了这一重担,此人就是永兴乡打底村50来岁的村民李庆丰,是当地出了名的“点子大叔”。这几年,见村里一方面劳动力不够田土要撂荒,一方面一些在家的劳动力找不到别的活干,日子越过越紧巴,他就每天琢磨着有个法子改变这一局面。2005年,李庆丰把在家27个劳动力召集起来,组建了永兴乡第一支农活打工队,专门在各村揽活。只要群众有需要,自己队又能做的,李庆丰都一律承揽过来,然后统一安排。这样既解决那些缺少劳动力的人家农活无人干的问题,又促进了在家劳动力的再就业,让他们不出门也有活干,也有钱赚。
  打底村村民马良英2007年3月加入农活队,自己的活做完就跟着大伙走家串寨,平均每个工作日的打工收入约合50元左右(烟、酒、水和一日三餐除外),一年不到,取得劳动报酬8100多元。他说,赶上农忙季节活多得接不过来,有些人家还到处托人请他们。这样忙碌虽然累,但是心里高兴。
  
  政府帮助:因势利导健康发展
  
  看到打工队“致富不离乡”,其他村民纷纷效仿,仅三年时间,永兴就成立了农活打工队56支,有队员1580人,活跃在全乡每一个村落,极大地解决了当地因劳动力缺乏而土地荒芜的局面。
  永兴乡农活打工队的迅速发展,不仅得到了群众的拥护,还得到县乡相关部门的认可和帮助。2007年12月5日,在永兴乡党委政府和县劳促会的帮助协调下,全乡56支农活打工队协调在一起组成了永兴乡劳动力资源协会,这也是毕节地区第一家劳动力资源协会。
  协会对原农活打工队人员进行适当调整和合理分组,把服务外延扩展到外出务工和劳动力输出方面。并打算对劳动力进行各种技术培训,培训后,将有外出务工倾向和在家就业的进行分册登记。对想外出的人员按照外界需求有序输出;在家的根据其所学或自身特长进行分工,结合群众需要进行合理安排。
  茨落村村民马德忠说:“以前总是陷入两难境地,要出门找钱就顾不了家庭,照顾不了老小,呆在家里,又找不了钱,愁啊!参加了劳动力资源协会,我又会点泥水工,除了下蛮力的活,有修建之类的活我也拿得下。几个月下来,还赚了不少,真是不错,赚了钱又保了家庭,满意了!”
  永兴乡自有了农活打工队后,没劳动力的人家不再愁无人干活了。家住永兴街道的王晓海,以前为了做生意,无暇打理土地,如果承包不出去就只有任其荒芜。自有了农活打工队后,他把土地全部承包给他们,偶尔去看看,从栽种到收进家门自己没有插过手,收成却比自己做时还高,付出的工资又比往年承包给别人划算。现在他不仅做生意,还搞起了养殖,一年下来,收入6万余元。用他的话说这叫一举三得。
  
  
  连锁效应:村风民俗因此改变
  
  打工队在“搅活”了乡村经济的同时也改变着乡村的面貌。到目前为止,全乡电话普及率从2005年的25%提高到80%;有一半以上的人用上手机,其中农活打工队队员手机执有率高达91%以上,队员冯磊认为要方便和队里联系,加强队员之间的沟通,让群众及时找到人,手机是最好的联系工具;有些甚至还购买了摩托车,以便于随叫随到。
  村里大多数劳动力每天早出晚归干活挣钱,聚在一起赌博的现象不见了,农闲时节无所事事的人少了,吵架闹事的情况也渐趋减少,大家聚在一起谈的都是这个月做了多少桩活,赚了多少钱。村里人多了几分和气,人与人之间增了更多亲切和团结,日子越过越火,人越活越精神,民风也越来越和谐。
  如今走进永兴乡,一幢幢青砖瓦房拔地而起,农家院坝里鸡欢狗跳,到处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贫穷的面貌得到很大改善。据统计,2007年永兴乡粮食总产量从去年的9897吨增至11703吨,人均纯收入达2100元,首次突破人均2000元大关。
  “如今的永兴乡,与往年不一样,处处禾飘香,遍地是人忙……”走在永兴乡的乡村小道上,偶尔会听见村民唱起这首自编的曲子,歌声里洋溢着无尽的喜悦和希望……
其他文献
银灰色细雨蒙蒙的烟云天,青褐色皴裂斑斑的砖脚地。鼓形石柱础擎起漆皮剥落的木柱,一根一根不甚直溜的柱子,支撑着四面古旧的木楼木梯木板壁,一扇扇棂格精致的木雕窗。一方天井,苔痕上阶。一株老桂,绿了半院。潮润的风,裹着桂花香缕缕飘来……这个浙中古村——金华永康市厚吴村中的老宅“桂花居”,古韵悠悠,马头墙下街窄巷长,落花如梦,塘水生凉,丝雨缠绕着思绪漫然无边。  二十多年前的几次远行,于途中得见陕北的窑洞
期刊
因为我是一名平平凡凡的基层法官,在平平凡凡的日日夜夜里,调整维护着社会的安定与祥和,以法律为准绳严惩着不符合法规的种种邪恶,创建着社会稳定的和谐。  我想,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还会选择职业法官;即使岁月能够改变山河,却永远不会改变我做法官的信念;如果,人生能够相伴永远,那就更不能磨灭我对崇高、忠诚、公正和无私的追求!  当别人充满激情去感受那花前月下的温柔和尽情体味林间那轻言细语的憧憬与浪漫时
期刊
二月是冬季,但却正在孕育着春天的梦——  纷纷扬扬的雪花,那是给春天报幕的节目单;  凛凛冽冽的西风,那是欢呼春天到来的掌声;  摇摇曳曳的树枝,那是迎候春天来临的鞠躬礼。  还有处处张灯、户户结彩、花放千树、喜盈万家的春节,这是中国节日、中国文化、中国气派!  在这样的季节里,我们需要装着这个梦,放眼中国大地:  塞北,山舞银蛇、原驰腊象,一排排白桦林昂然挺立,准备着成为大厦的柱梁;  江南,柳
期刊
专家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量缩价涨”在许多城市蔓延,需警惕楼市“虚热”背后的降价假象,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房价快速上涨。房价的上涨涉及面宽,调控政策仍需加大执行力度。     专家认为,降价假象甚至有可能引发新一轮房价快速上涨,调控政策仍需加大执行力度。  近期,福州、厦门等城市的一些房地产项目争相打出“特价房”广告,有的开发商不惜提供“免息垫付10%首付款”的优惠,甚至个别地段的楼盘自曝房价“下跌”
期刊
  
期刊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面……”相信这是很多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一首歌,其倡导的就是拾金不昧这一中华传统美德。但目前,捡到东西是否应该索要报酬,则越来越成为人们争论的话题。     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将“拾得遗失物”制度写了进去。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同时还规定了拾得人必须履行“保管
期刊
近年来,与老年人相关的遗产纠纷案不断增加。有关专家呼吁:关注老年人在遗产纠纷中的处境,维护老年人遗产纠纷中的权益已刻不容缓。而要守卫自己的“物质家园”不被侵犯,商品社会中的现代老年人更亟待打造属于自己的“护身符”。    遗产:想给谁就能给谁吗    吴老汉生有三子三女,三儿子平时对老人不甚孝敬,得知老父订立了遗嘱,便经常偷偷翻箱倒柜找遗嘱。今年2月,趁老人不在家,三儿子终于找到了那张梦想许久的白
期刊
2007年12月份与2008年一月份,由时代中国杂志社、北京今天纵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栖息谷管理人网络社区主办的第四期、第五期智慧财富沙龙会召开。
期刊
国家一级演员歌唱家张华敏(左一)与本刊社长王平华
期刊
赚钱 捡芝麻丢西瓜     隋志峰家在农村,家庭条件不富裕。来到大城市上学之后,开销多了不少。大学一年级,课比较少,尤其从高中进入大学后,隋志峰一下子觉得没了目标。一年级上学期,隋志峰在业余时间要么是参加社团活动做观众,要么是在学校的机房打游戏。隋志峰心里有些着急,就业形势紧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始赚钱。   隋志峰靠发宣传单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一个晚上跑了一栋男生宿舍楼的近200个宿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