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时期广播事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广播新闻编辑要准确把握国家方针政策,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根据听众需要,精心帅选节目内容,创新节目编排形式,同时应积极搞好新闻策划,提高新闻报道的有序性,充分发挥基层通讯员的作用,利用网络优势,提升广播的影响力。
【关键词】国家方针政策;类型化广播;新闻策划;制作标题
当前,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广播事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广播要突破重围,焕发新生,无论是从传播手段、节目制作还是内容选择等方面,都要从原来的大而全转向专而精,办类型化、特色化广播成了广大听众的一致诉求,也成为众多广播人的共识。而新闻节目作为立台之本,更是亟待突破的重点。那么,如何在新时期迎合听众需要,做好广播新闻编辑,在工作中要注意哪些问题,笔者谈一些个人的浅见。
一、学习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
作为广播新闻编辑,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深刻领会和掌握国家大政方针,遵循党性原则,避免在新闻稿中出现常识性错误,把好政治关和内容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以来,许多新的政策法规也在符合民意的基础上快速出台实施;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每一个阶段理论的提出,都带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发展性。这对新闻编辑的政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有些通讯员来稿中会出现“四位一体”等过去用的词语,“四位一体”是十八大之前经常使用的提法,指的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又比如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而在之前一直的提法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一字变化,是本质的变化,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 如果还继续沿用,不仅与时代脱轨,也不符合新时期国家发展目标。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新闻编辑时刻关注国家政策方针进行适时调整跟进,时刻关注中央级和省级媒体的实事报道,关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动向,做到与时俱进。
二、根据听众需要,精心挑选内容,准确定位受众市场,做类型化广播的“烹调大师”。
类型化广播是广播面对新媒体挑战、特色化生存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应运而生的新形式,采用网络化播出手段,是同一频率提供同质性内容,不同频率对受众交叉覆盖的表现形式,类型化广播又被称为格式化、个性化、风格化广播。它强调“分众化”,突出频率的独特性,听众可在需要时随时打开广播收听所需内容。目前,国内的各种新闻节目的听众在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经历等方面,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要做好广播,新闻编辑就要进行深入的受众调查,精确定位受众市场,确定新闻内容,给听众不一样的听觉盛宴,以此吸引听众,使听众固定收听频道和栏目,同时挖掘潜在的受众群体。
广播做得好不好,不是由新闻编辑说了算而是由听众说了算,新时期新闻编辑思想要由编辑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变。按照受众群的需要和收听喜好,认真选择内容,并根据不同的类型化广播选择确定专题新闻的比重,分清轻重缓急,有重点地进行播报。例如:在有些频道和时段可以加大体育类、娱乐类广播的比重,可穿插一些生活服务类新闻,迎合大众口味,树立品牌特色,提高收听率。
三、从全局考虑,做好重要新闻、热点新闻的策划报道。
在广播新闻的市场竞争中,新闻策划尤为重要,新闻既要注重时效性,又要在深入、连续性上下功夫,这次新闻编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闻编辑不仅要具有来料加工、识别重要新闻的能力,同时还必须站在全局、审时度势,分辨出哪些新闻具有连续报道的价值。当然有些新闻的策划可以提前进行,比如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的新闻策划。电台的广播能否最大限度的吸引受众,在收听率上打败其它广播节目,掌握新闻报道的主动权,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占据新闻策划的制高点,在连续深入报道上下功夫,提高新闻报道的有序性和完整性。新闻策划时要多考虑提高信息的密度和可用信息的比例,从新闻报道开始之前就介入运作,还要通过一线记者的报道及时了解事件的变化以迅速调整报道思路,完成高质量的采访,拓宽报道思路,改进报道方法。在后期广播制作时,既要从宏观的角度审视整个新闻事件,站在全局的立场分析它的发生发展;又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在节目内容和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策划。
比如2014年云南雅安地震后,地方新闻台及时进行全面的新闻策划,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报道了中央及全国各省市地方党委政府在灾难发生后积极救援的过程和救援场景,以及救援过程中体现的人文关怀精神,有些地方电台还打破原有的播报形式,采取实时直播的方式播报救援过程和捐款的动态,为听众提供了准确、迅速、详细的新闻信息。
四、提取新闻中的“话题”点和“舆论”点,制作新闻标题,提高广播吸引力。
新闻标题在广播中通常被称为新闻提要,在新闻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些新闻编辑没有“标题意识”,不注重新闻标题的提炼和制作,往往在竞争中落了下风。报纸新闻就非常注重标题的制作,虽然诉诸于目和诉诸于耳大不相同,但广播中好的新闻标题同样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近年来随着中央台“中国之声”的推出,编辑越来越注重标题的制作,如,有一篇广播稿,写的是失地农民迁入新居,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标题是《呼和浩特郊区农民喜迁新楼生活得到保障》,经编辑改动的标题是《迁新居 拿补偿 呼和浩特农民失地不失业》,标题信息量足够、简单明快、一听明了,明显比前一个标题要出彩。
广播是借助电波进行传播,通过声音进行表现,满足人们的听觉需要,所以广播新闻标题除了要把新闻中受众感兴趣的“话题”点、有价值的的新闻信息提炼概括出来,更要注意声韵的优美和响亮,同时,由于声音稍纵即逝,新闻提要更应注意深入浅出,简单明了,以便让听众听清听懂记住。新闻标题宜短不宜长,内容宜实不宜虚,力求新颖生动,富有创意,但是又要避免哗众取宠、故弄玄虚,落入俗套。作为新闻编辑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标题制作中体现人文关怀,借鉴报刊网络的标题制作特点,真实反映新闻事实。
五、发挥好基层通讯员的“新闻眼”作用,发掘新闻线索,提高新闻感染力。
培养基层新闻通讯员,是挖掘新闻线索,扩大新闻来源,提高新闻感染力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讯员立足基层一线,能够接触到许多具有普遍意义或者有争议点、有趣味性的新闻,有的新闻甚至具有跟踪报道的意义。但由于基层通讯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对新闻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没有扎实的新闻基础,所以无论从挖掘新闻材料还是从写稿上都是“五花八门”,有的可能还是“假新闻”,这就对广播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对通讯员来稿的“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是编辑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对假新闻的排除,对编辑来说尤为重要,一旦播出假新闻,不仅对栏目本身,而且对整个电台都有致命的影响。编辑要力除比如,2014年马航失联,郭美美欠债未还,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杨六斤励志故事,等等假新闻,编辑在处理新闻线索时要有慧眼识金的能力,积极地从听众提供的新闻线索中发掘出热点新闻,比如有关交通事故、道路堵塞的新闻,就是听众比较关注的热点新闻。■
【关键词】国家方针政策;类型化广播;新闻策划;制作标题
当前,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广播事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广播要突破重围,焕发新生,无论是从传播手段、节目制作还是内容选择等方面,都要从原来的大而全转向专而精,办类型化、特色化广播成了广大听众的一致诉求,也成为众多广播人的共识。而新闻节目作为立台之本,更是亟待突破的重点。那么,如何在新时期迎合听众需要,做好广播新闻编辑,在工作中要注意哪些问题,笔者谈一些个人的浅见。
一、学习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
作为广播新闻编辑,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深刻领会和掌握国家大政方针,遵循党性原则,避免在新闻稿中出现常识性错误,把好政治关和内容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以来,许多新的政策法规也在符合民意的基础上快速出台实施;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每一个阶段理论的提出,都带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发展性。这对新闻编辑的政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有些通讯员来稿中会出现“四位一体”等过去用的词语,“四位一体”是十八大之前经常使用的提法,指的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又比如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而在之前一直的提法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一字变化,是本质的变化,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 如果还继续沿用,不仅与时代脱轨,也不符合新时期国家发展目标。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新闻编辑时刻关注国家政策方针进行适时调整跟进,时刻关注中央级和省级媒体的实事报道,关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动向,做到与时俱进。
二、根据听众需要,精心挑选内容,准确定位受众市场,做类型化广播的“烹调大师”。
类型化广播是广播面对新媒体挑战、特色化生存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应运而生的新形式,采用网络化播出手段,是同一频率提供同质性内容,不同频率对受众交叉覆盖的表现形式,类型化广播又被称为格式化、个性化、风格化广播。它强调“分众化”,突出频率的独特性,听众可在需要时随时打开广播收听所需内容。目前,国内的各种新闻节目的听众在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经历等方面,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要做好广播,新闻编辑就要进行深入的受众调查,精确定位受众市场,确定新闻内容,给听众不一样的听觉盛宴,以此吸引听众,使听众固定收听频道和栏目,同时挖掘潜在的受众群体。
广播做得好不好,不是由新闻编辑说了算而是由听众说了算,新时期新闻编辑思想要由编辑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变。按照受众群的需要和收听喜好,认真选择内容,并根据不同的类型化广播选择确定专题新闻的比重,分清轻重缓急,有重点地进行播报。例如:在有些频道和时段可以加大体育类、娱乐类广播的比重,可穿插一些生活服务类新闻,迎合大众口味,树立品牌特色,提高收听率。
三、从全局考虑,做好重要新闻、热点新闻的策划报道。
在广播新闻的市场竞争中,新闻策划尤为重要,新闻既要注重时效性,又要在深入、连续性上下功夫,这次新闻编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闻编辑不仅要具有来料加工、识别重要新闻的能力,同时还必须站在全局、审时度势,分辨出哪些新闻具有连续报道的价值。当然有些新闻的策划可以提前进行,比如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的新闻策划。电台的广播能否最大限度的吸引受众,在收听率上打败其它广播节目,掌握新闻报道的主动权,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占据新闻策划的制高点,在连续深入报道上下功夫,提高新闻报道的有序性和完整性。新闻策划时要多考虑提高信息的密度和可用信息的比例,从新闻报道开始之前就介入运作,还要通过一线记者的报道及时了解事件的变化以迅速调整报道思路,完成高质量的采访,拓宽报道思路,改进报道方法。在后期广播制作时,既要从宏观的角度审视整个新闻事件,站在全局的立场分析它的发生发展;又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在节目内容和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策划。
比如2014年云南雅安地震后,地方新闻台及时进行全面的新闻策划,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报道了中央及全国各省市地方党委政府在灾难发生后积极救援的过程和救援场景,以及救援过程中体现的人文关怀精神,有些地方电台还打破原有的播报形式,采取实时直播的方式播报救援过程和捐款的动态,为听众提供了准确、迅速、详细的新闻信息。
四、提取新闻中的“话题”点和“舆论”点,制作新闻标题,提高广播吸引力。
新闻标题在广播中通常被称为新闻提要,在新闻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些新闻编辑没有“标题意识”,不注重新闻标题的提炼和制作,往往在竞争中落了下风。报纸新闻就非常注重标题的制作,虽然诉诸于目和诉诸于耳大不相同,但广播中好的新闻标题同样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近年来随着中央台“中国之声”的推出,编辑越来越注重标题的制作,如,有一篇广播稿,写的是失地农民迁入新居,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标题是《呼和浩特郊区农民喜迁新楼生活得到保障》,经编辑改动的标题是《迁新居 拿补偿 呼和浩特农民失地不失业》,标题信息量足够、简单明快、一听明了,明显比前一个标题要出彩。
广播是借助电波进行传播,通过声音进行表现,满足人们的听觉需要,所以广播新闻标题除了要把新闻中受众感兴趣的“话题”点、有价值的的新闻信息提炼概括出来,更要注意声韵的优美和响亮,同时,由于声音稍纵即逝,新闻提要更应注意深入浅出,简单明了,以便让听众听清听懂记住。新闻标题宜短不宜长,内容宜实不宜虚,力求新颖生动,富有创意,但是又要避免哗众取宠、故弄玄虚,落入俗套。作为新闻编辑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标题制作中体现人文关怀,借鉴报刊网络的标题制作特点,真实反映新闻事实。
五、发挥好基层通讯员的“新闻眼”作用,发掘新闻线索,提高新闻感染力。
培养基层新闻通讯员,是挖掘新闻线索,扩大新闻来源,提高新闻感染力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讯员立足基层一线,能够接触到许多具有普遍意义或者有争议点、有趣味性的新闻,有的新闻甚至具有跟踪报道的意义。但由于基层通讯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对新闻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没有扎实的新闻基础,所以无论从挖掘新闻材料还是从写稿上都是“五花八门”,有的可能还是“假新闻”,这就对广播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对通讯员来稿的“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是编辑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对假新闻的排除,对编辑来说尤为重要,一旦播出假新闻,不仅对栏目本身,而且对整个电台都有致命的影响。编辑要力除比如,2014年马航失联,郭美美欠债未还,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杨六斤励志故事,等等假新闻,编辑在处理新闻线索时要有慧眼识金的能力,积极地从听众提供的新闻线索中发掘出热点新闻,比如有关交通事故、道路堵塞的新闻,就是听众比较关注的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