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的发展,科学思维应运而生,“底线思维”作为科学思维的一个重要形式,对人们的生活实践起着指导作用,对党和国家的建设也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十八大召开一来,这一词汇被广泛应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未来党和国家的建设中,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的领导下,积极培养干部领导的底线思维,以更好的促进党的建设和国家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加强对党的管理与建设,以保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十八大的召开为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总书记习近平在大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积极培养“底线思维”,以保证这种科学思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的领导下,更加科学的指导领导干部的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稳生活保驾护航。本篇文章就围绕“底线思维”展开,对“底线思维”的特点以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的领导下,如何更好的培养底线思维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底线思维”的意义
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底线思维”就是在做一件具体的事情时,对这件事会产生的风险和影响进行科学的估算,算出这一件事会出现的最坏的结果,并且接受它。“底线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对人们的生活起到指导作用。具体来说,培养底线思维,能够使人及时的面对现实,而不是仅仅依靠想象就能把问题解决。
同时,在面对问题时,可以做到不害怕面对问题,避免恐惧心理的产生。除此之外也会对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当一件事情处于底线的边缘时,能够催使人奋进,做出一定的改变,同时也能意识到一旦跨越这个底线将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对人的行为也起到约束和控制的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说,人们通过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想并且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也能够在各种替换方案之间培养自己的开放思维,更加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培养领导干部的“底线思维”,能够使领导干部对一件事情或者具体的情况进行评估时搜集到更多地信息,对事情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同时预想出最坏的局面,为自己设置一个底线,在管理过程中,能够立足最低点,对最坏的结果进行分析,争取最大的期望值,达到“做好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的效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的领导下,培养领导干部的“底线思维”,能够进一步科学的指导他们的工作,增加忧患意识重视危险情况的发生,为人们的和谐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二、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的指导下培养领导干部的“底线思维”?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世界的本源,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而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众所周知,一件事情如果掌握了主动权,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所以在衡量领导是否具有“底线思维”能力这一问题上,是否掌握主动权是一个判断的参考标准。具体来说,只有掌握了事情的主动权,才能够更全面的对事情的发展状况进行把握和分析。要想掌握主动权,就必须对事情等我发生有个全面而且客观的了解,这样在后续的工作中才能更好的展开。因此领导干部在解决具体的工作时,要想掌握主动权,必须始终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具体的情况出发,实事求是,才能更好的对事情和问题进行判断,从而提出适合的解决措施。如果只凭着自己的想象和感觉去处理事情,则会面临“错误的意识阻碍实践的发展”的尴尬情况,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要求领导干部在面对具体的情况和问题时,不能逃避,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做出全面分析,在掌握事情概况、尊重客观事物的规律的前提下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事物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矛盾”,它是指事物是对立又统一的存在,事物始终处于发展过程中,且矛盾的统一性指出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因此对具体的事物,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事物进行看待。
在领导干部在进行具体工作的指导时,既要看到事情发展中良好的一面,又能够对消极的一面进行预防,真正做到“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的效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的指导下,培养领导干部的“底线思维”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事物,全面客观的对情况进行分析,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将事情的危险系数降到最低。除此之外,也要看到一件事情的优势,努力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的同时,把积极因素发挥到他最大的作用。具体来说,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后,在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实现事物更好的发展和提高,在社会的公共利益上,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肯定人民群众的地位,它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的指导下,培养党和领导的“底线思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
具体来说,首先要贯彻落实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一件具体事情的解决上,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实际的解决中,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是有一定的距离的,领导干部高高在上,对人民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也不能对他们面对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因此,必须要改变这种现象的发生,领导干部应该贯彻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能疏远群众,要与群众的情况进行全面掌握,这样才不至于在做决策时引起人民群众内部的混乱。
(四)通过实践指导工作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是认识的动力,同时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在具体的实践中指导工作的进行,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国家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领导干部要对各个地区的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对问题的现状全面客观的分析之后,用底线思维进行思考,判断问题的最坏结果。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这些认识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进行具体问题的解决。
认识决定实践,实践又对认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推动实践的发展。通过实践指导工作,不仅能够培养领导干部的“底线思维”,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的指导下,“底线思维”的培养对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在解决具体的事情时也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问题的风险系数,同时争取社会公共效益的最大化。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获得一定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底线思维”能力,更好地为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一定的贡献。(作者单位:中共昌图县委党校)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加强对党的管理与建设,以保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十八大的召开为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总书记习近平在大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积极培养“底线思维”,以保证这种科学思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的领导下,更加科学的指导领导干部的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稳生活保驾护航。本篇文章就围绕“底线思维”展开,对“底线思维”的特点以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的领导下,如何更好的培养底线思维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底线思维”的意义
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底线思维”就是在做一件具体的事情时,对这件事会产生的风险和影响进行科学的估算,算出这一件事会出现的最坏的结果,并且接受它。“底线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对人们的生活起到指导作用。具体来说,培养底线思维,能够使人及时的面对现实,而不是仅仅依靠想象就能把问题解决。
同时,在面对问题时,可以做到不害怕面对问题,避免恐惧心理的产生。除此之外也会对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当一件事情处于底线的边缘时,能够催使人奋进,做出一定的改变,同时也能意识到一旦跨越这个底线将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对人的行为也起到约束和控制的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说,人们通过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想并且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也能够在各种替换方案之间培养自己的开放思维,更加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培养领导干部的“底线思维”,能够使领导干部对一件事情或者具体的情况进行评估时搜集到更多地信息,对事情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同时预想出最坏的局面,为自己设置一个底线,在管理过程中,能够立足最低点,对最坏的结果进行分析,争取最大的期望值,达到“做好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的效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的领导下,培养领导干部的“底线思维”,能够进一步科学的指导他们的工作,增加忧患意识重视危险情况的发生,为人们的和谐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二、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的指导下培养领导干部的“底线思维”?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世界的本源,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而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众所周知,一件事情如果掌握了主动权,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所以在衡量领导是否具有“底线思维”能力这一问题上,是否掌握主动权是一个判断的参考标准。具体来说,只有掌握了事情的主动权,才能够更全面的对事情的发展状况进行把握和分析。要想掌握主动权,就必须对事情等我发生有个全面而且客观的了解,这样在后续的工作中才能更好的展开。因此领导干部在解决具体的工作时,要想掌握主动权,必须始终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具体的情况出发,实事求是,才能更好的对事情和问题进行判断,从而提出适合的解决措施。如果只凭着自己的想象和感觉去处理事情,则会面临“错误的意识阻碍实践的发展”的尴尬情况,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要求领导干部在面对具体的情况和问题时,不能逃避,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做出全面分析,在掌握事情概况、尊重客观事物的规律的前提下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事物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矛盾”,它是指事物是对立又统一的存在,事物始终处于发展过程中,且矛盾的统一性指出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因此对具体的事物,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事物进行看待。
在领导干部在进行具体工作的指导时,既要看到事情发展中良好的一面,又能够对消极的一面进行预防,真正做到“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的效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的指导下,培养领导干部的“底线思维”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事物,全面客观的对情况进行分析,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将事情的危险系数降到最低。除此之外,也要看到一件事情的优势,努力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的同时,把积极因素发挥到他最大的作用。具体来说,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后,在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实现事物更好的发展和提高,在社会的公共利益上,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肯定人民群众的地位,它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的指导下,培养党和领导的“底线思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
具体来说,首先要贯彻落实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一件具体事情的解决上,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实际的解决中,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是有一定的距离的,领导干部高高在上,对人民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也不能对他们面对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因此,必须要改变这种现象的发生,领导干部应该贯彻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能疏远群众,要与群众的情况进行全面掌握,这样才不至于在做决策时引起人民群众内部的混乱。
(四)通过实践指导工作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是认识的动力,同时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在具体的实践中指导工作的进行,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国家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领导干部要对各个地区的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对问题的现状全面客观的分析之后,用底线思维进行思考,判断问题的最坏结果。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这些认识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进行具体问题的解决。
认识决定实践,实践又对认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推动实践的发展。通过实践指导工作,不仅能够培养领导干部的“底线思维”,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的指导下,“底线思维”的培养对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在解决具体的事情时也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问题的风险系数,同时争取社会公共效益的最大化。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获得一定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底线思维”能力,更好地为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一定的贡献。(作者单位:中共昌图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