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o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在这些作品中,鲁迅真实的描述了旧中国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比如有孔乙己、吕纬甫、子君、涓生、魏连殳……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出了旧中国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可悲性。他们的命运说明了封建礼教对他们的压迫和毒害,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显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和缺点,即追求功名、个人奋斗、脱离群众、软弱动摇等。
  关键词:鲁迅;不同类型;知识分子;思想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在这些作品中,鲁迅真实的描述了旧中国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比如有孔乙己、吕纬甫、子君、涓生、魏连殳……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出了旧中国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可悲性。他们的命运说明了封建礼教对他们的压迫和毒害,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显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和缺点,即追求功名、个人奋斗、脱离群众、软弱动摇等。
  鲁迅在那样一个时代,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心忧天下的优良传统,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出发点,认识到了救国救民必先改变“民众精神”这一关键:“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这种对人的精神的改变,民众“人的意识” 的觉醒使鲁迅以其高瞻远瞩站在了时代的高度上。在他的小说中,一个突出的形象系列——先前被人所忽视,后来引起注意,至今仍争论不休——知识分子形象,正越来越为人所关注。因此,我们更应该将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加以重点学习,以便能更好的继承和发扬鲁迅先生的优秀思想。
  在鲁迅的笔下知识分子这个群体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也被他的笔剥得体无完肤。鲁迅对知识分子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并且倾注十分的热情。在他笔的下,知识分子这个群体被描绘的淋漓尽致。
  一、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旧知识分子形象
  孔乙己是即将崩溃的封建社会的一个典型人物,他的穷酸、迂腐的性格,完全是封建教育制度造成的。作品正是通过他的性格、命运,来揭露封建教育的极端腐朽性,控诉这个制度毒害人的罪恶。
  再如《白光》中的陈士成是和孔乙己相类似的人物,也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他的理想是 “隽子秀才”“一个联捷上去”“绅士们既然千方百计的来攀亲,人们又都象看见神似的敬畏”。他是破落人家的弟子,脑子里仍然有浓厚的统治别人的思想。可是连考十六回,始终爬不上去,最后发了疯,在求贵不成,求富不得的情况下,茫然出走城外,淹死在万流湖里。他的这种遭遇虽然还引起读者的一丝同情,但人们却很难在他身上找到任何希望,因为封建教育已经毒化了他的每个细胞,他始终是个可笑可悲的昏虫。
  二、苦闷彷徨、软弱动摇的现代知识分子形象
  在“五四”新文化阵营发生分化,昔日的战士“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的时候,鲁迅密切地注视知识分子的动向,剖析他们的思想特点,写出了《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孤独者》的魏连殳等人物形象。他们是从辛亥革命以前至五四运动前后出现的知识分子,是作者曾经寄予希望,曾经在他们身上探索和寻找革命力量的人物。
  《在酒楼上》和《孤独者》是被安置在旧的革命风暴已经过去而新的革命风暴尚未到来的黑云重压的时代背景上。在旧的革命高潮时代,作品的主人公曾经是先觉悟的人物,是有理想也有作为的。可是当革命高潮消退、封建黑暗势力依然强大地压迫着的时候,他们却都软弱了,有的甚至妥协了。其实这只是个人主义的消极反抗和自我麻痹,实际上仍然是对封建势力的屈服和投降。自然这种生活是难以持久的,他终于凄然的死去。
  在社会进程中他们只是处于“中间物”的地位,自身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独立出来的自我不仅不是振臂一呼聚者云集的英雄,而且实际上并未斩断与历史传统的联系。处于这种两难的尴尬地位的知识分子,充其量也只或许能起到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更有甚者,他们对思想启蒙所起到的影响或许只近于“无所作为” 。
  三、片面追求个性解放、个人自由的知识分子形象
  片面追求个性解放、《伤逝》的主人公子君和涓生,是一对年轻的恋人。经过一个时期的恋爱之后,同居不到一年,感情就破裂了。结果,子君回到了原先那充满威严和冷眼的家,涓生回到了原先那充满寂静和空虚的会馆。直到最后,子君被吃人的旧社会毁灭,涓生却还是不知道怎样跨出那新的生路的第一步。 这是一对受到“五四”新思潮影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鲁迅文学创作的目的在于深入探求生活的本质。因此,他在开始创作之前,就对中国社会和历史进行过深入细致的分析。他从历史发展的高度去概括生活的现实,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有深度意义的作品,使其表现出惊人的思想力量。他的作品确实是这个正蜕变中的古老民族痛苦经历的真实写照。他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分子,他也最熟悉这个群体的生活精神面貌,所以鲁迅先生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更加惟妙惟肖,更有一定的社会代表性。在这些知识分子的身上,我们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面目,清楚地洞悉了社会的各种矛盾。他生活的这段历史时期正值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高潮时期。在鲁迅的作品里,无论是鞭挞还是激励,是唾弃还是期待,他的笔墨始终没有离开社会现实的问题,这些知识分子的形象的塑造也正是从反封建的角度来反映现实和表现现实的。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对于课外作业中词汇作业的旧方法已经不适应了,使词汇在教学中成为一个难点,大大影响了英语教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大力探索研究英语课外作业中的词汇作业的设计,使其适应新的教学改革,分体现英语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学生英语课外作业有效性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是否掌握足够的词汇以及是否掌握学习和巩固应用词汇与教学效果关系很大。而课外作业中关于词汇作业对学生词汇的
期刊
人们常说“语文即生活”,其实写作又何尝不是一种生活呢?在电影《死亡诗社》中,基廷老师曾问他的学生:“学诗的目的是什么?”对此学生们莫衷一是,可基廷老师的回答却令所有人大吃一惊,“是为了写情书”。此话虽然有些极端,但却道出了写作的最根本的特点,那就是写作即生活,写作是生活的一种常态。  写作是语文考试的绝对重头戏,它最全面地考察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所以它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可是正是这份重要使得作文变
期刊
摘要:人格是性格、兴趣、气质、情操、信念、意志、态度、观点等独特而稳定的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决定了该科在人格教育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人文性的这一特点,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为学生奠定最基本的人格品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格教育  一、研究背景及存在的问题  时代呼唤我们教育者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期刊
摘要: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最经常、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班主任要努力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使每个学生将这个班当做自己的家,人人都爱她,事事都想着她,与她共荣辱,同忧患,从而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同学们的自觉性,集体荣誉感会在无形中形成。班主任在班内从上到下实行细化管理,班规明确,既有约束力,又有指导性,学生们分工细致,责任到人,在细节中做文章。做一名享受自身工作的智慧型班主任。  关键
期刊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古往今来,凡有成就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强烈浓厚的兴趣,因而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成功的导语能够承上启下,开宗明义,如同开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历史教学中,
期刊
在现代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除了向学生传授运动技能和增强学生体质外,在学生德育、智育、意志品质、竞争意识、审美及心理健康等的教育方面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功能。体育课以其形式多样,内容健康活泼向上,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的不同,课的形式的不同,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意志品质、竞争意识、审美及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  1.德育功能  爱
期刊
摘要:传统物理中问题情景简洁,结构严谨、稳固,但远离生活,缺乏时代气息,通常只具有学术意义。我们周围的世界存在着大量可用物理原型解释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件,都可以与物理知识建立起种种联系。我们应当善于利用现实生活提供的鲜活素材来命制物理习题。  关键词:改革 传统 现实  长期的“应试教育”给我国中学物理教育造成了严重的偏差,重知识深度的挖掘和对严谨性的追求,轻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和对社会问
期刊
摘要: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已是共识,有关其效果、作用是多方面的,一般认为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等各方面的机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就体育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作一下探讨。  人体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骨连结(关节)、骨骼肌组成,是人们从事劳动、运动的器官。骨骼是运动的杠杆,肌肉是运动的动力,关节是运动的支点,它们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控制和调节下,进行肌肉的收缩和放松,牵动骨
期刊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作为一种数学学习方式是基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存在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传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这种学习方式必然造成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无意识”,更造成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缺失,强调动手实践,即是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期刊
摘要:鲁迅小说《孔乙己》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的形象可以从独特的个性化的外形、语言、动作、神态以及悲惨遭遇中进行全面阐释。  关键词:孔乙己;形象;阐释  《孔乙己》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作家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