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着读者对煤、电、油的关注,记者专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负责人徐锭明。
提问一:能源紧张到什么程度?
“2003年,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我国能源需求和能源生产增长迅猛,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6.03亿吨标准煤,比2002年增长11%,但能源生产量的高速增长仍然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徐锭明正面回答问题。
2003年,我国煤炭生产量达16.67亿吨,而煤炭供应仍呈现局部紧张局面,特别是部分电厂发电用煤告急;我国原油产量1.7亿吨,进口原油和成品油1亿多吨,但一些地方仍出现成品油(特别是柴油)短缺现象;电力方面,2003年全国累计发电量1910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5%,全国6000千瓦以上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比2002年增加390小时,可是全国还有21个省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
徐锭明说:“我们的一次能源资源情况也不容乐观。”
我国人均常规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人均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只有2.6万吨,人均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1074立方米,人均煤炭剩余可采储量90吨,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1%、4.3%和55.4%。
提问二:仅仅是供需缺口吗?
“事实上,能源问题不仅仅是供需缺口问题。从未来发展来看,我国能源工业除了要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外,还要面临以下挑战:一是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二是能源效率低成为制约能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徐锭明说。
能源生产和消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多年来,我国在保护环境、实施能源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动,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生产和利用技术落后仍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2002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1927万吨,90%是燃煤造成的,其中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666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4.6%。 由于二氧化硫排放大大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我国已有约三分之一的国土受到酸雨污染。
能源效率有待提高。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较,我国能源效率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这说明我国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经济结构方面还比较粗放,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
提问三:何以如此紧张?
“能源供需出现紧张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也与一些高耗能行业的过度发展有关。”徐锭明说。
从发展阶段来看,首先,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即重工业化阶段,机械、汽车、钢铁等重化工业快速发展,而重化工业单位增加值的能耗明显高于轻工业;第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逐步改变,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而城镇人口平均消耗能源是农村的3.5倍;第三,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进入新的阶段,住房面积增大,家电和轿车的拥有水平提高,使得人均能源消费增长;第四,在新一轮的产业布局中,一些加工制造业特别是高耗能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此外,我国去年出现的能源异常紧张局面也与一些地方盲目投资钢铁、电解铝和水泥等高耗能行业有密切关系。
提问四:问题如何解决?
“解决能源紧张问题应该多管齐下,采取综合措施。从供应方面来讲,应该增加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努力提高供给能力;从使用方面来看,应该继续加强需求侧管理,提倡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包括供应短缺在内的能源问题,还需要继续深化能源领域的体制改革,走出一条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能源发展道路。”徐锭明这样表示。同时,他还特别强调了提倡全社会节能的重要意义。
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节能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工业发展方针。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节能工作尚存在许多问题,能源浪费依然严重。
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高度看,要根本解决能源建设任务重、环境压力大等问题,必须切实转变国民经济,特别是高耗能产业增长方式,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改变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为了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工业化,必须全方位提高对节能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能把节能仅作为缓解能源紧缺的权宜之计,应该将节约能源、提高能效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略。
提问一:能源紧张到什么程度?
“2003年,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我国能源需求和能源生产增长迅猛,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6.03亿吨标准煤,比2002年增长11%,但能源生产量的高速增长仍然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徐锭明正面回答问题。
2003年,我国煤炭生产量达16.67亿吨,而煤炭供应仍呈现局部紧张局面,特别是部分电厂发电用煤告急;我国原油产量1.7亿吨,进口原油和成品油1亿多吨,但一些地方仍出现成品油(特别是柴油)短缺现象;电力方面,2003年全国累计发电量1910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5%,全国6000千瓦以上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比2002年增加390小时,可是全国还有21个省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
徐锭明说:“我们的一次能源资源情况也不容乐观。”
我国人均常规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人均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只有2.6万吨,人均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1074立方米,人均煤炭剩余可采储量90吨,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1%、4.3%和55.4%。
提问二:仅仅是供需缺口吗?
“事实上,能源问题不仅仅是供需缺口问题。从未来发展来看,我国能源工业除了要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外,还要面临以下挑战:一是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二是能源效率低成为制约能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徐锭明说。
能源生产和消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多年来,我国在保护环境、实施能源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动,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生产和利用技术落后仍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2002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1927万吨,90%是燃煤造成的,其中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666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4.6%。 由于二氧化硫排放大大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我国已有约三分之一的国土受到酸雨污染。
能源效率有待提高。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较,我国能源效率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这说明我国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经济结构方面还比较粗放,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
提问三:何以如此紧张?
“能源供需出现紧张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也与一些高耗能行业的过度发展有关。”徐锭明说。
从发展阶段来看,首先,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即重工业化阶段,机械、汽车、钢铁等重化工业快速发展,而重化工业单位增加值的能耗明显高于轻工业;第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逐步改变,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而城镇人口平均消耗能源是农村的3.5倍;第三,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进入新的阶段,住房面积增大,家电和轿车的拥有水平提高,使得人均能源消费增长;第四,在新一轮的产业布局中,一些加工制造业特别是高耗能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此外,我国去年出现的能源异常紧张局面也与一些地方盲目投资钢铁、电解铝和水泥等高耗能行业有密切关系。
提问四:问题如何解决?
“解决能源紧张问题应该多管齐下,采取综合措施。从供应方面来讲,应该增加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努力提高供给能力;从使用方面来看,应该继续加强需求侧管理,提倡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包括供应短缺在内的能源问题,还需要继续深化能源领域的体制改革,走出一条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能源发展道路。”徐锭明这样表示。同时,他还特别强调了提倡全社会节能的重要意义。
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节能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工业发展方针。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节能工作尚存在许多问题,能源浪费依然严重。
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高度看,要根本解决能源建设任务重、环境压力大等问题,必须切实转变国民经济,特别是高耗能产业增长方式,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改变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为了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工业化,必须全方位提高对节能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能把节能仅作为缓解能源紧缺的权宜之计,应该将节约能源、提高能效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