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就是探究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等。小学的课题研究则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回归儿童天性,以收集资料、文献查询、小实验等各种活动为载体进行简单的研究性学习[1]。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无须过于注重研究的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是否真正具有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在活动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关键词】课题研究;蚯蚓;实验
一、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又到了‘问题大搜索’的时候。今天,你们又给大家带来了哪些新奇、有趣、值得研究的问题呢?”
卫:“我发现许多矿泉水的瓶盖设计得不合理,难以打开。我经常看见许多人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打开。”
沈:“我想为老师设计一个粉笔套,看见老师的手被粉笔烧坏,我们应该为老师做点事。”
邵:“我不太喜欢蚯蚓,可我很佩服它有再生的本领。我想研究一下,它为何有这么大本领,如果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并帮助我们人类,使人体残缺的肢体可以重新长出来,那该有多好啊!”
以上几个问题的提出都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大家纷纷议论开了,七嘴八舌地为自己提出的课题找种种论据并试图说服其他同学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二、选择、确定课题
提出问题的同学开始为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最先发言的是快人快语的卫同学。
卫:“老师说过课题的提出必须有一定的价值,我认为对矿泉水瓶盖进行研究就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据我了解,在很多场合都出现过有人打不开瓶盖到处找人求助的尴尬场面。所以我认为瓶盖的设计不够人性化,我想做一次系统的调查,统计一下哪几种牌子的瓶盖需要改进,然后我们全班联名写一封建议信给那家公司,向他们提出我们的改进建议,这样不是为大家服务了吗?”
“卫同学的课题的确不错,可我认为更应该先关心我们身边最亲的人——老师。看看她们的手吧!”沈同学继续说着,“也许很多同学不知道粉笔的成分,我查过资料,其中的石灰粉很伤皮肤。我经常看见很多老师的手在蜕皮。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老师设计一个保护手的粉笔套子吗?”
“我好感动!”女同学也不甘示弱,加入了这场弥漫着一点硝烟的争论中。“我也认为很有必要为我们的老师设计一个粉笔套。我有一个建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成立一个‘爱心套设计小组’,进行比较‘专业’的设计。同时其他同学进行别的课题研究,这不一举两得吗?这就叫作工作效率。”
“我对刚刚两位同学提的课题都很感兴趣,我认为每一个课题都有它研究的价值,也很吸引人,下面我来说说我提出的问题吧。我并不很喜欢蚯蚓,可对它的再生能力很感兴趣,有好几次雨后,我看见河边、花坛边有些断了的蚯蚓还在蠕动,我问过爸爸妈妈。他们告诉我蚯蚓有再生能力,可当我追问‘它是如何再生的?如果断了好几节还能再生吗?’等问题时,他们说不清楚了。我查过资料,可我更希望亲自动手实验,寻找答案。而且每年的春雨过后,蚯蚓最多,现在是做实验的最佳时机。我认为可以把今天提出的问题在时间上进行合理的安排,让三个课题都可以实施。”
教师感悟:看到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想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我心底由衷地高兴。在每一节探究课上,95%的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爱因斯坦曾说:“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喜爱这门课时,兴趣已被完全激发出来,这时学习的主动权自然回到学生那里。
三、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确定后,全班分成A、B、C、D、E、F六个小组,每组6人进行组内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最后,通过讨论的形式确定一个大体课题研究方案模块,每个小组可以根据本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改动。
(一)课题研究目标
探究蚯蚓的再生规律与能力:
1.探究蚯蚓被切成二段、三段、四段时的再生情况;
2.探究蚯蚓身体不同部位的再生能力;
3.探究蚯蚓再生的环境与条件。
(二)活动资源
1.资料:有关蚯蚓的书籍与网上资料。
2.实验工具:两个带有小孔的暗箱,小刀,小铲子,尺,喷水壶,土壤,观察记录本。
3.样品:各种蚯蚓(长、短、大、小不一)。
(三)蚯蚓的再生实验
1.一组取两条外形差不多的蚯蚓,用尺子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度,用小刀从蚯蚓不同部位进行分割,切割时注意观察蚯蚓体内流出的液体,进行记录。
2.用尺子量出被切后两条蚯蚓的长度,记录有关数据(蚯蚓被切后的长度,切割时的时间及温度),将数据保存。
3.将被切后的两条蚯蚓分别放在带有小孔的暗箱里,用喷水壶洒一定量的水并加入食物(腐烂的叶、水果),放在阴暗的角落里。
4.每天给土壤加少量水分,保持80%的湿度(手指按一按出水的程度),每天观察蚯蚓被切部位的变化、身体长度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
教师感悟: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不再是老师一手包揽的工作,在探究的每一个过程中,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任何建议都有一定的价值,而我是凝听者与组织者。在对方案进行设计与修改的讨论中,我把课堂的中心位置让给了每一位发言者。希望在每处小细节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四、实施课题研究
从实验研究开始到结束,每個小组进程不同。因为工具不齐全、合作不愉快及实验不规范等各种原因,有成功,有失败,也有学生不甘心做了两次实验。下面笔者选取了F组的几天观察记录,从简单的字句中可以较真实地反映实验研究的全过程。
日期:4月9日
【关键词】课题研究;蚯蚓;实验
一、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又到了‘问题大搜索’的时候。今天,你们又给大家带来了哪些新奇、有趣、值得研究的问题呢?”
卫:“我发现许多矿泉水的瓶盖设计得不合理,难以打开。我经常看见许多人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打开。”
沈:“我想为老师设计一个粉笔套,看见老师的手被粉笔烧坏,我们应该为老师做点事。”
邵:“我不太喜欢蚯蚓,可我很佩服它有再生的本领。我想研究一下,它为何有这么大本领,如果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并帮助我们人类,使人体残缺的肢体可以重新长出来,那该有多好啊!”
以上几个问题的提出都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大家纷纷议论开了,七嘴八舌地为自己提出的课题找种种论据并试图说服其他同学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二、选择、确定课题
提出问题的同学开始为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最先发言的是快人快语的卫同学。
卫:“老师说过课题的提出必须有一定的价值,我认为对矿泉水瓶盖进行研究就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据我了解,在很多场合都出现过有人打不开瓶盖到处找人求助的尴尬场面。所以我认为瓶盖的设计不够人性化,我想做一次系统的调查,统计一下哪几种牌子的瓶盖需要改进,然后我们全班联名写一封建议信给那家公司,向他们提出我们的改进建议,这样不是为大家服务了吗?”
“卫同学的课题的确不错,可我认为更应该先关心我们身边最亲的人——老师。看看她们的手吧!”沈同学继续说着,“也许很多同学不知道粉笔的成分,我查过资料,其中的石灰粉很伤皮肤。我经常看见很多老师的手在蜕皮。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老师设计一个保护手的粉笔套子吗?”
“我好感动!”女同学也不甘示弱,加入了这场弥漫着一点硝烟的争论中。“我也认为很有必要为我们的老师设计一个粉笔套。我有一个建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成立一个‘爱心套设计小组’,进行比较‘专业’的设计。同时其他同学进行别的课题研究,这不一举两得吗?这就叫作工作效率。”
“我对刚刚两位同学提的课题都很感兴趣,我认为每一个课题都有它研究的价值,也很吸引人,下面我来说说我提出的问题吧。我并不很喜欢蚯蚓,可对它的再生能力很感兴趣,有好几次雨后,我看见河边、花坛边有些断了的蚯蚓还在蠕动,我问过爸爸妈妈。他们告诉我蚯蚓有再生能力,可当我追问‘它是如何再生的?如果断了好几节还能再生吗?’等问题时,他们说不清楚了。我查过资料,可我更希望亲自动手实验,寻找答案。而且每年的春雨过后,蚯蚓最多,现在是做实验的最佳时机。我认为可以把今天提出的问题在时间上进行合理的安排,让三个课题都可以实施。”
教师感悟:看到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想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我心底由衷地高兴。在每一节探究课上,95%的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爱因斯坦曾说:“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喜爱这门课时,兴趣已被完全激发出来,这时学习的主动权自然回到学生那里。
三、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确定后,全班分成A、B、C、D、E、F六个小组,每组6人进行组内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最后,通过讨论的形式确定一个大体课题研究方案模块,每个小组可以根据本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改动。
(一)课题研究目标
探究蚯蚓的再生规律与能力:
1.探究蚯蚓被切成二段、三段、四段时的再生情况;
2.探究蚯蚓身体不同部位的再生能力;
3.探究蚯蚓再生的环境与条件。
(二)活动资源
1.资料:有关蚯蚓的书籍与网上资料。
2.实验工具:两个带有小孔的暗箱,小刀,小铲子,尺,喷水壶,土壤,观察记录本。
3.样品:各种蚯蚓(长、短、大、小不一)。
(三)蚯蚓的再生实验
1.一组取两条外形差不多的蚯蚓,用尺子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度,用小刀从蚯蚓不同部位进行分割,切割时注意观察蚯蚓体内流出的液体,进行记录。
2.用尺子量出被切后两条蚯蚓的长度,记录有关数据(蚯蚓被切后的长度,切割时的时间及温度),将数据保存。
3.将被切后的两条蚯蚓分别放在带有小孔的暗箱里,用喷水壶洒一定量的水并加入食物(腐烂的叶、水果),放在阴暗的角落里。
4.每天给土壤加少量水分,保持80%的湿度(手指按一按出水的程度),每天观察蚯蚓被切部位的变化、身体长度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
教师感悟: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不再是老师一手包揽的工作,在探究的每一个过程中,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任何建议都有一定的价值,而我是凝听者与组织者。在对方案进行设计与修改的讨论中,我把课堂的中心位置让给了每一位发言者。希望在每处小细节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四、实施课题研究
从实验研究开始到结束,每個小组进程不同。因为工具不齐全、合作不愉快及实验不规范等各种原因,有成功,有失败,也有学生不甘心做了两次实验。下面笔者选取了F组的几天观察记录,从简单的字句中可以较真实地反映实验研究的全过程。
日期: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