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的死亡:海子诗歌《死亡之诗(之三:采摘葵花)》分析

来源 :参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海子的诗歌带着一种原始神圣的意味,浪漫而隐晦,我采用英美新批评的方法之一——“文本细读”,对海子诗歌《死亡之诗(之三:采摘葵花)》进行分析性地细读。
  关键词:海子 生与死 细读法 希腊神话
  诗歌可以净化心灵,但海子的诗歌向来朦胧又难解,他写下了很多关于死亡的诗篇,其中《死亡之诗(之三:采摘葵花)》充满了隐晦又神圣的死亡字眼,我用细读法尝试分析。
  海子诗歌中出现很多意象,“死亡”( 《死亡之诗》)、“太阳”(《祖国,或以梦为马》)、“麦地”(《讯问》),还有这首诗出现的“葵花”。熟悉的意象,会让人联想起——凡·高。从诗歌中一直反复提到的“死亡”与“葵花” 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诗与凡·高有关,即生与死。葵花象征信念和光辉,花姿永远勇敢高傲地面对着太阳,充满了生的活力,很难与死亡并存。这是一个贯穿全诗的悖论。
  细读诗歌第一节:“雨夜偷牛的人/爬进了我的窗户 /在我做梦的身子上/采摘葵花”,第一个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雨夜偷牛的人”形象,与“我”对立。他们分别对应的是谁呢?是作者自己?凡·高?第三方?还是诗歌中经常出现的神秘的超自然的神灵呢?
  “我仍在沉睡/在我睡梦的身子上/开放了彩色的葵花/那双采摘的手/仍象葵花田中/美丽笨拙的鸭子”。我们知道,海子一向很崇拜凡·高,将凡·高视作精神上的良师益友,那么,如同“美丽笨拙的鸭子”的手,就不会是凡·高的,那么,“开放了彩色的葵花”的身体,大概就是凡·高的了。不过,鉴于诗歌的“死亡”主题以及海子对凡·高热爱和在精神上产生的共鸣,这个“偷牛的人”,应该就是指海子自己。作者想在凡·高的身上采摘葵花,是指海子想从凡·高的向日葵中汲取生命的力量,活着的理由。
  接下来是诗歌的后半部分,也是诗歌的重点所在:“雨夜偷牛的人/把我从人类/身体中偷走。/我仍在沉睡。/我被带到身体之外/葵花之外。我是世界上/第一头母牛(死的皇后)/我觉的自己很美/我仍在沉睡。”
  “偷牛人”成功地将“我”从身体中偷走,“被带到身体之外”“葵花之外”。诗人这里用了“复义”手法,它有两重含义。第一,海子成功地从凡·高身上汲取到了生命的力量,活着的理由,他偷走的是凡·高的灵魂,与自己的一样,高傲、炽热、光辉、勇敢,却又孤寂,这是海子与凡·高灵魂的碰撞与共鸣,充满了张力。第二,“偷牛人”“葵花”等意象使人联想到希腊神话中的赫尔墨斯。赫尔墨斯在刚出生之时,偷走了太阳神阿波罗的牛,非常符合“偷牛人”这个形象特点;“葵花”又常被称为“太阳之花”,也与太阳神阿波罗联系到了一起。神话故事中赫尔墨斯偷走了阿波罗的牛,正好在宗教意义上与诗歌中作者偷走的是凡·高的灵魂的表述相符。凡·高年轻时一度沉迷于宗教和神秘主义,所以他的画中常带有宗教的意义。这里除了“复义”,也像一种隐喻。海子诗歌中的“偷走身体”除了像是隐含了一个神话故事,也像是一个宗教密仪,不仅与凡·高灵魂中的神秘性与宗教精神相应,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凡·高灵魂的向往与追求,以及从中汲取到的生命的力量。
  诗中一直在用比喻的手法,将海子自己比作“偷牛人”,将“我”比作“第一头母牛”。除了比喻,这里还运用了“复义”手法。如前所述,“偷牛人”既是海子本人,也是赫尔墨斯。而“第一头母牛”也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凡·高画中的动物形象——母牛,象征高尚美丽、温柔纯洁的母牛形象,同时也是凡·高和海子两人共有且相同的高尚的灵魂;另一层意思象征希腊神话中的女性,从后面“死的皇后”不难推测,她也许是欧罗巴,但我认为更可能是伊娥。宙斯将她变成一头小母牛,被赫拉派百眼怪物看守起来,赫尔墨斯将伊娥解救出来。恰好与上文对应起来,赫尔墨斯(海子自己)既是一个“偷牛人”,也是牛的解放者。
  之后是全诗最后一节:“雨夜偷牛的人 /于是非常高兴 /自己变成了另外的彩色母牛 /在我的身体中 /兴高采烈地奔跑”。海子“偷走了”凡·高的灵魂,“偷走了”世界上第一头母牛,“自己变成了另外的彩色母牛”,在凡·高的身体里兴高采烈地奔跑。他非常高兴,因为他从中找到了一种活着的理由,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得以在凡·高的精神世界中安放自己的灵魂。这里重复了诗歌里关于“生与死”的悖论,也重复了神话的“隐喻”和“复义”。“偷牛人”虽然找到了精神上的宁静与永恒,并且解放了凡·高的灵魂,但他最终还是死了,因为他变成了另一个凡·高,一个孤高、勇敢、光辉的凡·高,同时也是一个孤寂、沉默、死亡的凡·高。在作者眼中,这不是死亡,而是一种诗意的附身,海子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委婉地死去,又浪漫地重生。
  阅读海子的诗歌,向来是一个神圣又艰涩的历程,因为这是一种永恒浪漫人性的自然抒发与流露,在此过程中,生存与死亡并存。
  参考文献:
  [1]赵毅衡.“新批评”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海子.海子作品精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3][德]施瓦布.希腊神话故事[M].戴欢,译.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袁琳琳,女,兰州大学文学院2013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其他文献
该文通过对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结合上海、深圳等地国有资产管理的实践,参考国外国有资产管理的成功经验,认为中国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尚存在诸多缺陷,需要进
《百年孤独》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一部优秀作品,描写了七代人百年的繁殖与发展,因为缺少沟通,不通伦理,不懂人情,子子孙孙都成为了孤独的人。“小说出版后,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受到全世界的热烈欢迎,被称为拉丁美洲当代文学的第一流作品。”①  马尔克斯用精妙绝伦的笔调操控着宏大的叙事,血腥、殖民、政治等围绕在《百年孤独》这部鸿篇巨制当中,相互渗透而又各自独立。然而,除了这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外在叙事和丰富的内容外
英国著名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被誉为是一本“对人性及生活了解完整且深刻的书”,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塑造了凯瑟琳这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现实
Salin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rowth-limiting factors for most crops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however,the use of 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
摘要:凯特·肖邦是美国19世纪末期女性主义小说的经典作家,她的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戏剧性地展现了一位女性在一小时之内经历的多次心情突转。小说中,肖邦运用反讽手法,把19世纪美国女性的生存状况展现在人们眼前,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肖邦 马拉德太太 反讽 情节 氛围  一、引言  凯特·肖邦(Kate Chopin, 1851-1904)是一位公认的意识超前的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她的作品
该文旨在运用现代营销学的理论,对SEW公司现有的营销政策以及实际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出评析;对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公司应采取的营销策略提出个人观点.作者也想以该文对自己
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理论与实证分析,验证出适合中国现状的股利理论,提出完善中国股利政策,甚至完善中国证券市场的合理建议.
摘要:读陶渊明,既要从“静穆”中理解“金刚怒目”的局限,也要从“金刚怒目”中来理解“静穆”中的反抗因素。从“金刚怒目”思想斗争的胜利到“只有父子无君臣”的理想社会的描写而折射出社会现实,怎一个“静穆”所能了得?由怨而不怒到愤而归隐,是屈服与反抗的本质较量,其人文内涵意义久远。  关键词:反抗 解脱 人文丰碑  一般说来,任何时代进步作家的世界观中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反映在其行动和作品中,自然
该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BPR产生的背景、定义、方法原则及热点问题等,强调了现代企业为了满足用户需求、适应竞争和变化而进行BPR的必要性.进而运用BPR理论,结合南京电信局长
中核设计作为我国最大的核工程安装企业中核二三的技术支持中心和研发平台,肩负着我国核电建造技术、军工建造技术的创新与研究的任务。近几年,随着国内核电、军工行业的快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