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的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到教学的各个邻域,对于美术教学也是一样,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正在悄然改变着美术的教学模式,把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改变为民主化的教学方向前进,同时也使得教师的教学内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改革,使得美术教学越来越注重开发学生的个性,解放学生的思想,使得学生心灵上获得自由。
【关键词】美术教学 学生 解放思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0.058
在美术的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些情况,教师为了上好美术课往往费劲脑汁精心准备课堂教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可是一上完课检查效果,往往却差强人意。课堂上教师磨破了嘴皮,讲的再好,学生也还是不愿意听,甚至有的学生昏昏欲睡。教师布置作业时学生往往却“啊”的一声,这说明什么问题?学生有很大的情绪来抵触教师的教学,有的学生甚至与教师对着干,你叫他向东他却向西,你叫他打狗他却撵鸡,这些学生往往令教师更是头疼。这些现象显示了美术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何却改变这些现状,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找到符合学生的“人心”,符合教学“学情”的方式方法。
一、备好美术课,首先要备好“人”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不会因为教师的意识改变而实际存在的,在备课时往往都会忽视学生的存在,总是以自己的意识形态来考虑学生该怎么样就是怎么样,有这种想法的教师永远是教不好学生的。特别是美术课的教学更趋向于张扬、个性、解放思想的范畴内,教师把学生局限于一定的方方框框内,那只能说明教学是非常失败的。因此,教师不仅仅要备好课,设计好教学过程,还要认真的备好“人”。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把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素质发展,使学生德育体智美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能局限于美术知识的教学,还要渗透各个方面的知识内容,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让学生在不同的邻域中都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美术教学怎么有效的展开,就需要把握新课标的基础上,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让学生明白他们才是课堂上的主人,培养学生的个性,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达到随心所欲的进行绘画创作,养成良好的创新能力。
二、引导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
美术教学要想学生在上面有所提高就需要教师让学生对它产生强烈的兴趣,让兴趣促使学生去学习美术。兴趣是学习任何事物的不竭动力,只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产生动力,那么学生自己服从自己的心理行为去把这件事做好。怎么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材,备好课、备好人、备好教学环节,还要精确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在心理学的角度可以发现,人的生存和发展是离不了自己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人的心理活动始终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就如学生在学校相互交往中就会看出学生的心理活动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握这些心里现象,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在学生的心理基础上设计好符合学生心理情景的教学,让学生从心理上就喜欢美术,让学生的兴趣真正转移到美术的学习当中。情景的设置要把握教材的特点,同时也要把握学生学习美术的知识的学习特点,对于学生来说,情景的设置要符合他们的认知习惯,他们在学习中已经养成了把知识技能的来源归于直接经验,而不是间接经验,特别是美术的学习起步更离不开学生的直接经验,学生只有将自己直观感受画出来,才有可能在一定的基础上创新出抽象的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例如,在美术的鉴赏教学中,学生看见一副梵高的自画像,学生就会产生疑问?这是画的什么,怎么感觉这么别扭,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这就说明学生的理解水平还没完全达到那个水平,不会真正理解大师画的画所表达的意境。美术的教学要从具体到抽象不断变化的过程,只有先实物的深入了解才能在这基础上抽象自己的生活,并在作品上体现自己的画画意境。这种抽象的意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去感受呢?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给学生模拟这种意境,让学通过感官视觉来体会这种意境。例如在鉴赏《清明上河图》时,按照常规的美术教学,教师只是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让学生自己看看课本上的部分图片就行了,这样一笔带过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对美术美的欣赏,根本不能体会到画中意境的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就是教师借助所有可能的教学手段,如挂图、多媒体等,精心地设置一个虚拟的下雨的情景。这种虚拟的场景对学生来说比较遥远,学生根本不能感知当时画中本意,不利于学生去绘画创作的培养。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画中所画的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当时热闹的情景。还可以找一找合适的场地模拟一下当时的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寓教于乐”的理念中深入了解画的含义。因此在美术的教学中我们有必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生活,在生活的基础上感知环境,做到“画中有景,心中有画”的境界。
三、培养学生敢于创作的精神
从幼儿园起教师就教学生学习画画,对于他们来说刚开始的绘画都是对自己所见的所看的具体事物在纸上的表现,学生所画的每个笔都是内心世界的反映,是客观事实外在体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很好的完成作业,得到教师所需要的作品,那是不可能的。绘画的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特别是学生的创作绘画的能力,更不是纸上谈兵就可以培养出来的,这需要教师的不懈培养,还需要学生在以后的绘画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才会有可能成功。但是,在教学中不能打击任何一个学生,即使画的再差,也不能说你在美术上已经无可救药了,对于这种现象学生可能很是生气,但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时,就不难发现学生敢于对我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就说明学生还是有很大的上进心的,这时教师不要栗色自己表扬的语言了,可能表扬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鼓励作用,让学生在以后的绘画当中走的更远。学生对于美术是否情有独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学生,把握课堂,培养学生多方面学会创新,敢于实践,打破传统束手束脚的绘画,让学生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画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总而言之,要想使学生的绘画水平提高,教师不仅仅要备好课、备好人、上好课等,还要多方面的提高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同时学校的美术教学也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绘画水平,要懂得创新,懂得发展学生的个性,懂得发挥学生的独特的特长,真正把学生的思想解放出来,让学生在美术上得到情感上的陶冶,思想上得到升华,真正提高创作美术绘画的欲望。
【关键词】美术教学 学生 解放思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0.058
在美术的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些情况,教师为了上好美术课往往费劲脑汁精心准备课堂教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可是一上完课检查效果,往往却差强人意。课堂上教师磨破了嘴皮,讲的再好,学生也还是不愿意听,甚至有的学生昏昏欲睡。教师布置作业时学生往往却“啊”的一声,这说明什么问题?学生有很大的情绪来抵触教师的教学,有的学生甚至与教师对着干,你叫他向东他却向西,你叫他打狗他却撵鸡,这些学生往往令教师更是头疼。这些现象显示了美术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何却改变这些现状,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找到符合学生的“人心”,符合教学“学情”的方式方法。
一、备好美术课,首先要备好“人”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不会因为教师的意识改变而实际存在的,在备课时往往都会忽视学生的存在,总是以自己的意识形态来考虑学生该怎么样就是怎么样,有这种想法的教师永远是教不好学生的。特别是美术课的教学更趋向于张扬、个性、解放思想的范畴内,教师把学生局限于一定的方方框框内,那只能说明教学是非常失败的。因此,教师不仅仅要备好课,设计好教学过程,还要认真的备好“人”。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把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素质发展,使学生德育体智美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能局限于美术知识的教学,还要渗透各个方面的知识内容,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让学生在不同的邻域中都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美术教学怎么有效的展开,就需要把握新课标的基础上,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让学生明白他们才是课堂上的主人,培养学生的个性,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达到随心所欲的进行绘画创作,养成良好的创新能力。
二、引导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
美术教学要想学生在上面有所提高就需要教师让学生对它产生强烈的兴趣,让兴趣促使学生去学习美术。兴趣是学习任何事物的不竭动力,只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产生动力,那么学生自己服从自己的心理行为去把这件事做好。怎么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材,备好课、备好人、备好教学环节,还要精确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在心理学的角度可以发现,人的生存和发展是离不了自己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人的心理活动始终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就如学生在学校相互交往中就会看出学生的心理活动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握这些心里现象,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在学生的心理基础上设计好符合学生心理情景的教学,让学生从心理上就喜欢美术,让学生的兴趣真正转移到美术的学习当中。情景的设置要把握教材的特点,同时也要把握学生学习美术的知识的学习特点,对于学生来说,情景的设置要符合他们的认知习惯,他们在学习中已经养成了把知识技能的来源归于直接经验,而不是间接经验,特别是美术的学习起步更离不开学生的直接经验,学生只有将自己直观感受画出来,才有可能在一定的基础上创新出抽象的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例如,在美术的鉴赏教学中,学生看见一副梵高的自画像,学生就会产生疑问?这是画的什么,怎么感觉这么别扭,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这就说明学生的理解水平还没完全达到那个水平,不会真正理解大师画的画所表达的意境。美术的教学要从具体到抽象不断变化的过程,只有先实物的深入了解才能在这基础上抽象自己的生活,并在作品上体现自己的画画意境。这种抽象的意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去感受呢?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给学生模拟这种意境,让学通过感官视觉来体会这种意境。例如在鉴赏《清明上河图》时,按照常规的美术教学,教师只是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让学生自己看看课本上的部分图片就行了,这样一笔带过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对美术美的欣赏,根本不能体会到画中意境的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就是教师借助所有可能的教学手段,如挂图、多媒体等,精心地设置一个虚拟的下雨的情景。这种虚拟的场景对学生来说比较遥远,学生根本不能感知当时画中本意,不利于学生去绘画创作的培养。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画中所画的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当时热闹的情景。还可以找一找合适的场地模拟一下当时的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寓教于乐”的理念中深入了解画的含义。因此在美术的教学中我们有必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生活,在生活的基础上感知环境,做到“画中有景,心中有画”的境界。
三、培养学生敢于创作的精神
从幼儿园起教师就教学生学习画画,对于他们来说刚开始的绘画都是对自己所见的所看的具体事物在纸上的表现,学生所画的每个笔都是内心世界的反映,是客观事实外在体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很好的完成作业,得到教师所需要的作品,那是不可能的。绘画的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特别是学生的创作绘画的能力,更不是纸上谈兵就可以培养出来的,这需要教师的不懈培养,还需要学生在以后的绘画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才会有可能成功。但是,在教学中不能打击任何一个学生,即使画的再差,也不能说你在美术上已经无可救药了,对于这种现象学生可能很是生气,但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时,就不难发现学生敢于对我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就说明学生还是有很大的上进心的,这时教师不要栗色自己表扬的语言了,可能表扬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鼓励作用,让学生在以后的绘画当中走的更远。学生对于美术是否情有独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学生,把握课堂,培养学生多方面学会创新,敢于实践,打破传统束手束脚的绘画,让学生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画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总而言之,要想使学生的绘画水平提高,教师不仅仅要备好课、备好人、上好课等,还要多方面的提高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同时学校的美术教学也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绘画水平,要懂得创新,懂得发展学生的个性,懂得发挥学生的独特的特长,真正把学生的思想解放出来,让学生在美术上得到情感上的陶冶,思想上得到升华,真正提高创作美术绘画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