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农村落后地区的留守学生而言,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家中陪伴孩子的多数是年迈的老人,无法辅导学生的学习,家庭教育也相对比较缺失,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与德行素养,关爱留守学生的心灵,为学生将来的人生道路打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针对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如何通过管育并重的模式关怀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用爱点亮学生心中的梦想之光,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
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提出,要求初中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必须重视农村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和心理发育,正确认识农村落后地区学生教育问题的急迫性和必要性,将学生的德行培养放在与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促进农村落后地区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家庭情感关怀缺失
农村中学中的很多留守学生都是由于父母忙于外出务工,家中无人照料或只有老人陪伴,这部分学生本身由于家长在生活和学习上缺乏引导和帮助,内心对情感的需求就相对较高,如果班主任对这些学生缺乏情感上的关怀和精神上的引导,而是只采用强硬的纪律约束或批评教育的方式进行管理,很容易造成学生与班主任之间关系的紧张,甚至影响学生的身心发育;学生的情感找不到寄托,感受不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关爱,很容易引起内心的叛逆情绪,甚至采取一些不良的行为去宣泄内心的情绪,给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影响。
(二)课余活动比较单调
农村学校由于受到管理理念、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在课余活动的安排和硬件条件的建设上都比较匮乏,加上留守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在生活上一般都是由老人照料,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条件的限制和家庭生活的影响,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的活动比较单调,乏味的课余生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家中无人约束的情况下也可能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接触较多的外界干扰或影响,增加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难度。
(三)班级精神文化缺失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丰富农村留守学生精神生活,提高班级氛围与活力,增进师生感情,创设良好沟通环境的关键因素。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部分农村初中的班主任在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上仍处于比较缺失的状态,班主任忙于开展学科教育,教学压力较大,无暇顾及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关心爱护较为不足,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提升农村初中班主任留守学生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情感关怀
对农村初中学校的留守学生而言,学校就是他们的另一个“家”,学生在家庭教育和生活中的空白更需要学校和班主任来填补。因此,农村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应当本着“管”、“育”结合的思想,在利用纪律和规范去约束留守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行为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引导和对学生情感的关怀[1]。教师应改变过往严肃、刻板的形象,深入学生当中,关心爱护学生的生活和需求,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理解和关爱,通过积极的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还可以借助一对一帮扶、生活伙伴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加适应学校生活,以春风化雨的态度去感染学生,真正将学生放在心上,给学生以家庭的温暖,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敏感自尊,情绪变化较大,且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农村地区受教育资源和条件的限制,长期存在着教育缺失的情况。初中时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道德修养培育的重要时期,农村地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以良好的班级氛围作为基础。教育工作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也无法通过单纯的说教去要求甚至强迫学生做出改变,而是需要借助环境、氛围、周边人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渗透,从而由内而外的促进留守学生的意识和思想的形成。因此,针对农村初中班主任在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而言,班主任需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氛围,通过言传与身教,由环境影响人,由环境约束人,由环境改变人,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
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班委会、轮流管理、角色互换等活动,给学生创造参与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价值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加强对学生的正向引导,为学生创设和谐、开放、友爱的环境;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级和校园环境,借助班级群、板报、班级展示墙作为媒介,将班级特色、口号、目标、信念等进行展示,或将学生们在班级生活中的风采利用照片、视频、漫画等形式展示出来[2],借助环境和氛围的创设,引导学生关注并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和各项活动当中,在不断的影响与渗透之下,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构建和谐、有爱的班级环境。
(三)注重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则
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当本着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则,以思想内涵作为教育行动的指导,以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促进教育工作的落地,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班主任应当借助切实可行的计划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立足于当下,返璞归真,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加强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对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品质的塑造,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例如,针对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德行素养的培育,教师可以借助传统的国学思想,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国学具有极大的价值,国学经典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素材,如果可以合理的加以利用,会起到非常有效的效果,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诵读优秀的国学经典,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智慧与行为准则,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又如,教师可以借助各个学科的教学,深刻挖掘其中所包含的知识,如初中语文课文中《纪念白求恩》中所表现的白求恩医生为追求无产阶级事业贡献一生的精神;《邓稼先》中“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为填补我国在核武器和原子武器的研发中做出的卓越贡献;《永久的生命》中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悟等,借助优秀的语文学习资源,在教学工作中实现对初中留守学生德行素养的培育。
(四)以丰富的班级活动增进师生感情
农村地区由于受到教育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一直比较滞后,且教育资源和教学工具也相对比较单一,这些情况的出现限制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效果,也造成了班级管理工作只能靠说教和灌輸的尴尬局面。针对这种情况,如果班主任能够利用有限的条件,将教育和管理工作融入实践活动当中,既能增加实践活动的深刻意义,又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帮助学生理解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的道德品质及高尚的人格精神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渗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班主任可以借助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的节日,在班级内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根据各个节日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活动,带领学生开展趣味的猜灯谜、包粽子、写春联、滚汤圆等活动,同时请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各个节日的特色积极献计献策,举行丰富的节庆活动,如诗歌朗诵、舞蹈表演、绘画比赛、作文竞赛、节庆歌曲表演等活动,借助这些传统节日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传统的节日及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留守学生的生活,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关怀。
结语:
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打造知行合一的理念,借助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从而借助多方面作用加强对农村留守学生的情感关怀,创设良好班级氛围,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田国艳.浅谈传统文化与农村初中教育[J].文学教育(下),2019(12):178.
[2]魏元玲.谈农村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34-35.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
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提出,要求初中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必须重视农村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和心理发育,正确认识农村落后地区学生教育问题的急迫性和必要性,将学生的德行培养放在与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促进农村落后地区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家庭情感关怀缺失
农村中学中的很多留守学生都是由于父母忙于外出务工,家中无人照料或只有老人陪伴,这部分学生本身由于家长在生活和学习上缺乏引导和帮助,内心对情感的需求就相对较高,如果班主任对这些学生缺乏情感上的关怀和精神上的引导,而是只采用强硬的纪律约束或批评教育的方式进行管理,很容易造成学生与班主任之间关系的紧张,甚至影响学生的身心发育;学生的情感找不到寄托,感受不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关爱,很容易引起内心的叛逆情绪,甚至采取一些不良的行为去宣泄内心的情绪,给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影响。
(二)课余活动比较单调
农村学校由于受到管理理念、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在课余活动的安排和硬件条件的建设上都比较匮乏,加上留守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在生活上一般都是由老人照料,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条件的限制和家庭生活的影响,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的活动比较单调,乏味的课余生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家中无人约束的情况下也可能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接触较多的外界干扰或影响,增加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难度。
(三)班级精神文化缺失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丰富农村留守学生精神生活,提高班级氛围与活力,增进师生感情,创设良好沟通环境的关键因素。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部分农村初中的班主任在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上仍处于比较缺失的状态,班主任忙于开展学科教育,教学压力较大,无暇顾及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关心爱护较为不足,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提升农村初中班主任留守学生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情感关怀
对农村初中学校的留守学生而言,学校就是他们的另一个“家”,学生在家庭教育和生活中的空白更需要学校和班主任来填补。因此,农村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应当本着“管”、“育”结合的思想,在利用纪律和规范去约束留守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行为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引导和对学生情感的关怀[1]。教师应改变过往严肃、刻板的形象,深入学生当中,关心爱护学生的生活和需求,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理解和关爱,通过积极的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还可以借助一对一帮扶、生活伙伴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加适应学校生活,以春风化雨的态度去感染学生,真正将学生放在心上,给学生以家庭的温暖,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敏感自尊,情绪变化较大,且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农村地区受教育资源和条件的限制,长期存在着教育缺失的情况。初中时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道德修养培育的重要时期,农村地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以良好的班级氛围作为基础。教育工作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也无法通过单纯的说教去要求甚至强迫学生做出改变,而是需要借助环境、氛围、周边人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渗透,从而由内而外的促进留守学生的意识和思想的形成。因此,针对农村初中班主任在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而言,班主任需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氛围,通过言传与身教,由环境影响人,由环境约束人,由环境改变人,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
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班委会、轮流管理、角色互换等活动,给学生创造参与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价值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加强对学生的正向引导,为学生创设和谐、开放、友爱的环境;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级和校园环境,借助班级群、板报、班级展示墙作为媒介,将班级特色、口号、目标、信念等进行展示,或将学生们在班级生活中的风采利用照片、视频、漫画等形式展示出来[2],借助环境和氛围的创设,引导学生关注并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和各项活动当中,在不断的影响与渗透之下,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构建和谐、有爱的班级环境。
(三)注重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则
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当本着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则,以思想内涵作为教育行动的指导,以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促进教育工作的落地,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班主任应当借助切实可行的计划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立足于当下,返璞归真,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加强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对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品质的塑造,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例如,针对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德行素养的培育,教师可以借助传统的国学思想,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国学具有极大的价值,国学经典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素材,如果可以合理的加以利用,会起到非常有效的效果,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诵读优秀的国学经典,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智慧与行为准则,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又如,教师可以借助各个学科的教学,深刻挖掘其中所包含的知识,如初中语文课文中《纪念白求恩》中所表现的白求恩医生为追求无产阶级事业贡献一生的精神;《邓稼先》中“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为填补我国在核武器和原子武器的研发中做出的卓越贡献;《永久的生命》中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悟等,借助优秀的语文学习资源,在教学工作中实现对初中留守学生德行素养的培育。
(四)以丰富的班级活动增进师生感情
农村地区由于受到教育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一直比较滞后,且教育资源和教学工具也相对比较单一,这些情况的出现限制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效果,也造成了班级管理工作只能靠说教和灌輸的尴尬局面。针对这种情况,如果班主任能够利用有限的条件,将教育和管理工作融入实践活动当中,既能增加实践活动的深刻意义,又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帮助学生理解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的道德品质及高尚的人格精神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渗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班主任可以借助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的节日,在班级内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根据各个节日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活动,带领学生开展趣味的猜灯谜、包粽子、写春联、滚汤圆等活动,同时请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各个节日的特色积极献计献策,举行丰富的节庆活动,如诗歌朗诵、舞蹈表演、绘画比赛、作文竞赛、节庆歌曲表演等活动,借助这些传统节日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传统的节日及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留守学生的生活,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关怀。
结语:
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打造知行合一的理念,借助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从而借助多方面作用加强对农村留守学生的情感关怀,创设良好班级氛围,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田国艳.浅谈传统文化与农村初中教育[J].文学教育(下),2019(12):178.
[2]魏元玲.谈农村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