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走出神话的嫦娥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ongliang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我国将发射自行研制的第1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它也是中国第1个空间探测器,还是中国继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此举将使我国成为世界第5个发射月球探测器暨空间探测器的国家,因而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十年磨一箭
  
  早在1994年,我国就曾组织相关专家对开展我国月球探测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过初步的分析与论证,并认为我国已经有能力开展月球的探测,可用有限的资金发射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并有一个简易的月球探测方案。但由于当时对月球探测尚未提出一个完整的发展规划,缺乏长期和有深度的科学探测目标。同时,国家的经济环境刚刚好转,航天基础还不像今天这样扎实,只能做到简单的环月飞行,对国家科技发展贡献有限,尤其是国家正在实施载人航天计划,所以这一探月计划未能启动。
  不过,我国的月球探测研究工作并没有停止。从1998年开始,专家与研究人员对开展中国月球探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科学目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2000年8月,在国防科工委的组织下,由9位院士和总装备部、航天科技集团、科技部、中科院和高等院校的5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中国科学院提出的“月球资源探测卫星的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进行了论证评审。研究表明,我国已经具备了拓展航天活动领域的基本条件和需求,开展以月球探测为起点的深空探测是必然的选择。
  2001年成立了专家研究小组,开始了一些关键技术(如有效载荷)的攻关和地面应用系统等的研究工作。同年 10月,我国月球探测计划项目立项。
  从2002年起,国防科工委组织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研究月球探测工程的技术方案。这一年的3月向国家提交“月球资源探测卫星工程可行性”的立项报告。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深化了科学目标及其实施途径,落实了探月工程的技术方案,建立了全国大协作的工程体系,提出了立足我国现有能力的月球探测工程方案。
  


  随着我国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科技专家多年的不懈努力,2004年1月,中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正式启动。2004年2月25日国防科工委终于宣布:中国月球探测工程于当日起正式实施,并将月球探测工程正式命名为“嫦娥工程”。2005年8月22日,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神话故事,它描写的是一个叫嫦娥的美女,在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仙药后,身体变轻飘到月亮上去,成为月球上的第一个居民,过着天上人间生活的故事。事实上,嫦娥奔月的神话寄托着炎黄子孙几千年的奔月梦想。现在,嫦娥奔月的神话即将变成现实。
  
  嫦娥三步曲
  
  经过10年酝酿,我国现已确定整个“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2004~2007年,实施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工程。这一阶段充分利用我国现有成熟航天技术,研究和发射月球探测卫星,突破地月飞行、远距离测控和通信、月球探测飞行、月球遥测与分析等技术,并建立我国月球探测航天工程初步系统。
  


  第二阶段自2007~2012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月球探测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和物理参数。预计于2012年前后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器。
  第三阶段自2012~2020年,目标是进行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后期即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预计2017年前后发射一颗可以返回的月球软着陆器。
  “嫦娥工程”既参考了以往国际探月活动的经验,又具有我们自己的特色,始终围绕推动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目标制订计划并组织实施。在航天科技方面,“嫦娥工程”将逐步实现多项重大突破,首次到达地外天体,首次着陆在地外星球上,首次从地外星球拿回样本。这些技术的突破将推进航天工程系统集成、深空测控通信、新型运载火箭和航天发射等航天技术跨越式发展,带动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微机电技术、遥测科学等其它高新技术的发展。在空间科学方面,通过首次对地球以外的星体和空间环境进行近距离和接触式探测,将使我们对于空间科学的认识大大深化,为我国的天体物理学、空间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的研究建立新的平台,促进这些学科的创新和发展,并带动更多基础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共同发展。
  


  该工程将开拓中国航天活动的新领域;对提高综合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作用;有利于在外空事务和未来开发月球中维护国家权益;促进中国高技术的全面发展;促进中国基础科学的创新和发展;参与开发利用月球资源,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中国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
  
  两类大目标
  
  “嫦娥工程”第一期是研制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它将创造中国航天器史上多个第一的纪录:第一个进入月球轨道的航天器;第一次在飞行中实现9次变轨的航天器;第一次使用紫外敏感器进行姿态确定的航天器和第一次实现远程测控通信的航天器。
  


  (1)五大工程目标
  第一期工程有五大工程目标: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初步掌握月球探测基本技术;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为此,要突破月球探测卫星的关键技术:初步建立中国的深空探测工程大系统;验证有效载荷、数据解译等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中国深空探测技术研制体系;培养相应的人才队伍。
  (2)四大科学目标
  


  一是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从而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和构造单元,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提供参考依据。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覆盖整个月面的影像,如果我国获取全月面三维影像,则对于更好地了解月球的地质构造和演化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将争取比国外已有的此类图像做得更完整、更精细。
  


  二是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即对月球表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嫦娥一号主要是探测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美国已经做了5种有用元素的全球性分布与含量探测,我国将探测月球表面14种可能有开发利用前景的重要元素的分布特点和规律。
  


  三是探测月壤特性。我国将首次开展月球表面的微波辐射探测,获取月壤厚度的全月分布特征,研究月表年龄及演化,估算月壤中氦-3的分布和资源量。目前月球上已知矿物有100多种,其中有5种连地球上也没有。尤其是氦-3,它是一种安全高效、清洁无污染的新型核聚变燃料,可改变人类社会的能源结构,但在地球上十分罕见。每1克黄金价值11美元,而每1克氦-3是400美元。月球潜在的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已成为各个主要航天国家组织重返月球或月球探测最主要的动力。
  四是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将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研究太阳活动对地月空间环境的影响。
  上述中的前3项国外未曾进行过,第4项为我国首次在地球静止轨道以外获取空间环境数据。
  
  五个大系统
  
  第一阶段的月球探测卫星工程系统是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
  


  (1)月球探测卫星系统
  嫦娥一号是月球探测卫星工程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该月球探测卫星选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总质量2350千克,设计寿命一年。该星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并充分继承资源一号、二号等地球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例如,三维定向技术,即卫星的太阳能电池翼、遥感器和传输信息的天线分别要时刻对准太阳、月亮、地球。另外,在月球探测卫星的轨道设计和紫外月平仪的研制等方面,也都开展技术攻关。它采用三轴稳定方式,对月定向工作,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
  为了实现探月的四大科学目标,嫦娥一号上载有6套24件130千克月球探测仪器,其中包括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成像光谱仪、γ/X射线谱仪、微波探测仪、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等。其中CCD立体相机是拍摄全月面三维影像的专用相机,在我国首次使用;成像光谱仪用于获取月面光波图谱;γ/X射线谱仪用于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微波探测仪除用于获取月壤的厚度信息之外,还能够给出月球背面的亮度温度图和月球两极地面的信息。
  从发射到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嫦娥一号奔月要转几次路线,飞行时间大约需要10天才能到达月球附近的轨道。整个飞行过程要经历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和环月工作轨道几个阶段。
  (2)运载火箭系统
  嫦娥一号选用长征三号甲发射,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该火箭全长52.52米,最大直径3.35米,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2600千克,已有10多次全胜发射记录。
  根据设计,月球探测器的运行轨道为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5.1万千米,属于大椭圆轨道,必须要求火箭能够精确地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才能准确完成预定的探测任务。为了满足探月卫星的特殊要求,对长征三号甲火箭控制系统增加了单机和线路的备份,确保火箭飞行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偏差,万无一失。
  选择长征三号甲主要考虑到它是“长征”系列火箭家族中发射成功率最高的成员之一。由于该火箭拥有更灵活先进的控制系统,可以在星箭分离前对有效载荷进行大姿态调姿定向,并提供可调整的卫星起旋速率,因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因为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运动,嫦娥一号发射时间是择机确定的,要考虑到光照、太阳入射角、测控条件以及轨道限制等因素,一个月当中只有35分钟适宜发射的“窗口期”,也就是说,错过这35分钟也就意味着错过了一个月,将不得不等到下个月再发射。所以,嫦娥一号将在其发射窗口到来的前三天发射,按计划,嫦娥一号发射后将绕地球运转3圈,做加速运动,这3圈时间分别是16、24和48小时,之后将奔月而去,并在抵达月球前‘急刹车’,而它进入绕月轨道后,仍将围绕月球极地轨道转三圈,稍做调整才进入预定工作轨道,从发射到正式工作需要花费近半个月的时间。
  嫦娥一号从起飞到进入目标轨道的飞行过程中将多次经过中国上空。如果地理位置、天气条件允许的话,人们有可能用肉眼观测到现代“嫦娥”奔月的情景。
  (3)发射场系统
  发射场系统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负责建设,选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改建一系列的发射工位。
  (4)测控系统
  它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和总装测通所负责建设。由于旅途遥远,所以测控系统尤为重要。其测控系统以我国现有的S频段航天测控网为主,辅以甚长基线干涉仪(VLBI)天文测量系统组成,并进行必要的适应性改造。
  (5)地面应用系统
  该系统由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负责研制和建设,由数据接收、运行管理、数据预处理、数据管理、科学应用与研究五个分系统组成。
  以前,我国在上海佘山和乌鲁木齐分别拥有一个直径25米的天线,它们只能有4~6个小时可以用来接收卫星上的信息。为了嫦娥一号计划的顺利实施,我国又在北京和昆明分别设两个直径为50米(国内最大的)和40米的天线。这样在我国的国土上,可用4个天线交叉干涉对近40万千米远的嫦娥一号进行测控,并为应对外界的干扰因素、意外因素,留有应急的能量。
其他文献
周姑子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艺人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以及多种乐器的演奏,反映了当地人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传承百年影响了几代人。作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周姑子戏与
目的:糖尿病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能力降低、再内皮化延迟,使得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率居高不下。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新型中药单体—三七皂苷Fc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的功能障碍、再内皮化以及内膜增生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雌性SD大鼠共48只,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对照组、糖尿病组、三七皂苷Fc组各12只,按高脂喂养+小剂量(40 mg/kg)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
<正>咳嗽是小儿肺系疾患中的一个常见症状,一年四季皆可发病,而以冬春季节尤为多见。临床上一般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小儿以外感咳嗽多见。近年来笔者运用推
T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trend of water quality in Dongping Lake after South-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operation as well as to ensure the safe usage of t
Horizontal soil column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horizontal diffusion rate of sandy loam, loam and clay loam under the same bulk density. The results sho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椎间盘炎的预防方法.方法对350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术中应用庆大霉素明胶海绵以预防椎间盘炎发生.结果本组患者无1例椎间盘炎发生.结论采用庆大霉素明胶海绵
往复泵在石油石化行业应用十分广泛,常常在高压环境下输送大密度、高黏度以及高含砂量的液体。泵阀是往复泵液力端最易损坏的部件之一,它的运行状态能直接影响着往复泵的容积效
目的总结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治经验.方法对36例外伤性肝破裂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治愈34例,治愈率94.4%,死亡2例,死亡率5.6%.结论外伤性肝破裂一经确诊,应在短时间内补液、输血,纠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从立项研制到今天D星的发射,历经20个春秋,航天人用生命与誓言,谱写了又一首迎难而上、勇于创新、誓攀科学技术高峰的壮丽诗篇。      风云作证彰显中国创造    或许以“风云”来命名中国人自己的气象卫星,体现的正是自主研制卫星的决策者和实践者们不惧风起云涌的坚定信心和豪迈气概。    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保持相对静止,可对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地区进行连续气象观测。起步于上世纪8
汉语和英语中的拟声词都很发达,且有诸多方面可供比较:语音结构形式及重叠形式方面,英语拟声词单音节占优势,汉语拟声词则双音节和多音节占优势;汉语拟声词重叠形式比英语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