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中的艺术生活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1569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其密不可分的关系,众所周知"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的创作如同"无源之水“一样没有生机。
  素描是美术艺术当中最古老的艺术语言。意大利的画家马萨丘、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著名历史人物发明并运用了解刨学、透视学和构图学的一些原理,為素描作品呈现的空间感和立体感提供了很多的科学依据,逐渐完善了素描画作。
  从传统意义上来讲素描艺术是可以表达一定的个人思想、态度和情感,从认识与表现的角度分析素描构造的造型艺术是运用最基本的辩证和逻辑思维创造独立的艺术造型。素描在心理学上也可以表达感受素描艺术色彩的思维功能和固有的视觉效果,从而使得素描获得更高的艺术造诣。因此,在素描艺术的绘画中,可以融入一些人们的情感和思维,创造出一种视觉的色彩意识表达效果。
  素描艺术创作中形和色彩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传统的东方审美观念里,对于物象审视的视角从“神”和“意”这两个方面来体现出艺术品的特点,就是通常所说的形神,形在外,神蕴其中,艺术作品在美的感受中,为主观欣赏的人们体会其中的寓意。同时,这也是人们对审美和谐追求产生的共同心理寄寓。
  通过思维的作用感受素描艺术中的色彩意识;感性思维中对素描色彩的获取。感性思维是人们运用自己的感官获取事物表面的形态特征,而对于素描艺术的鉴赏来说,从创作初期运用画笔工具对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客观的描述,这就是基于视觉观看的事物进行表现。因此,人们在思考中通过自己的感官所感受到的物体而构造艺术品,素描就是描绘真实自然事物的表面特征。当人们观察一副简单的素描作品时可以通过心理作用而获得色彩的意识。
  理性视觉的作用中感受素描的色彩。素描作品是通过单色线条勾勒出作品,人们在欣赏时通过肉眼来观察这种无色世界的绘画,只是片面的来认识素描绘画作品,很难感受到素描作品中所蕴藏的色彩之美。在鉴赏素描艺术作品时,要将其简单的形式、物品以及构图进入自己的大脑中,从而感受其中情感的表达。在素描的绘画过程中,画者已经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于艺术之中,并在素描作品中反映出现实中的真实,体现在从冷静转入内心的热情。因此,在素描呈现的画面中就给予具有强有力的色彩意识,而这些都需要在素描艺术创作的活动中渗透理性思维。
  素描是单一线条变化体现出色彩的意识。素描在艺术表达的形式中,大部分是运用一定的线条、层次、空间、虚实以及明暗的绘画方法法,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物象造型描绘出来,这些表现中对于部分的元素是有所侧重的,根据绘画者的现实需求,在色彩的选择中要有的强一点、弱一点的,而在实际的搭配中要体现出搭配色彩与主体色彩之间的限制。对于素描艺术的色彩意识来说,主要表现在许多空间层次方面,通过深浅的变化、线条的明暗提出一定的色彩。
  素描艺术中形与色之间相互依存。素描作品在稳定的形中人们是难以感受到色彩的变化,这是由于色彩的变化需要依附于实际的素描之形,所以表明素描艺术本身并不独立的表。在素描艺术作品中虽没有鲜明的色彩,但在表达方面确实具有微妙色彩的变化,体现在素描艺术作品中十分地含蓄,依附于现实世界形的变化而展示色彩之美。在表现主义和印象派艺术作品之中,人们常常可以观赏到在线条的变化中体现出的对色彩完美的表达。马蒂斯谈到关于线条和色彩二者之间的关系时曾说:“线条是将创作者的心灵之感诉诸于纸之上,而色彩增加是创作者的情感表达。”由此,对于素描世界的感知需要用心灵思考。
  素描作品贯穿着色彩意识:对于素描作品的观察与欣赏是创作者进行素描创作的前提,所以在临摹艺术品时,需要通过一些专门的训练以及实现对现实世界中事物心理的照现,在整个观察过程中体现着从事物的理性的认识,逐步走向更深刻的感性认识。对色彩进行审美时,从生理层面来看,其主要反映对色彩鲜明的快感,上升至独特的个体;是对事物的联想型认知,从而将个人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看法来融入色彩当中;是在体验色彩中上升为客观的认知,也就是从色彩本身感受。需要融合一定的联想,将个人的情感、个性特征等赋予色彩的理解当中。
  人们对素描色彩的理解又受到其他因素影响。例如,个人差异、民族文化及社会心理等。对于色彩方面的理解能够对影响到人们的情感变化,主要表现在纯净、鲜亮的色彩,能够给人愉悦的心情,而那些混沌、灰暗的色彩给人一种及其压抑的感觉。所以,在素描艺术作品中需要我们对色彩进行有度的掌握。
  素描属于一类可以独立表达生活艺术的形式,从审美角度来看,需要依赖点、线、面及光影等要素进行对色彩的表达,从而来丰富人们的视觉感知,在素描艺术作品中着重培养色彩意识,才能使素描艺术作品呈现出艺术神韵的深刻性。创作源于生活,在生活的基础上来完善美术的创作,应该在生活中寻找美术,感悟美术。
其他文献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我已在杏坛耕耘二十三载,回想这么多年和孩子们在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留给我更多的是感动。二十多年在与孩子们亲密接触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爱,才是师生沟通最好的语言。  一、一句评语彻底改变了他  乐乐,一个从来不写作业,上课从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就在这么几天竟然与三年前判若两人,作业完成得越来越好,而且效率高,质量高。真没想到,我的一句话,竟然在他身上出现了奇迹。  记得开学初
期刊
说起法国文学界中的女权,必然提起波伏娃及她的著作《第二性》。波伏娃纵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演变中,妇女的处境、地位和权利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女性个体发展史所显示的性别差异。  波伏娃认为:“‘雌性’这个词之所以是贬义的,并不是因为它突出了女人的动物性,而是因为它把她束缚在她的性别中。”男人几乎把所有关于“雌性”的形容词都抛到了女人身上,诸如“懒惰、狡诈、无情、愚蠢”等等。波伏娃从心理学的角度
期刊
【摘 要】肢体语言的运用、面部表情的表达以及节奏的把握是舞蹈这门艺术门类所必备的三大要素。舞蹈表演者根据适宜的音乐、情境,用优美的姿态与灵活的韵律给观众传达出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真正感受到舞蹈所表现出的内在情感。在当代的舞蹈艺术表演中,舞者的情感表现力还不是那么充沛,还不能完全彻底的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努力探索和研究,进而改善这一现象。下面,我们将从分析舞蹈表演与情感表达的关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和查阅文献材料,试着谈谈对广东惠州客家方言的变调情况和规律的认识。  【关键词】惠州方言;客家话;变调  方言是某个社会内某一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有它自己的特点,是这个地区内人们交际思维的工具。而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有着独特的语音特点。在广东,客家方言主要流行于粤东和粤北山区,包括梅州客家地区、东江客家地区和粤北客家地区。这些地区的客家方言的基本特征无论在语音
期刊
【摘 要】纵观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法艺术在传统文化中一中占据着一个重要的地位,其所代表的是我国人民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对美的一种欣赏能力。在对书法艺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书法艺术和每个时代的文化、科技都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现代艺术作为我国半个世纪前开始发展的一种对于传统艺术设计的延续,我们应该秉持古人那种以人为本的创造思维,在进行现代平面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单纯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人们接触系统化数学思维的起步阶段,在学习中难免出现错误。而教师作为传授人与引导者如何利用这些错误资源进行反思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学习中出现的大量关于“错误”的实例进行分析,探索“错误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利用效率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利用  小学数学作为人们学习生涯的基础课程,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正是体现哪些知识点掌握不牢靠的直观反应。作为教
期刊
【摘 要】明代命妇人物形象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而在其文化传统方面,既有历史的传承性表现,又有因时代文明的发展进步、人们审美情趣和意识的变化而有所革新与创造。  【关键词】明代命妇;服饰设计;艺术特点  人类社会文明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作为古代的封建社会环境下发展的明代命妇形象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体制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明初废弃了元朝服制,并根据汉族人民的习俗,将服饰制度作了重新
期刊
【摘 要】《三三》是沈从文创作于1931年的一篇短篇小说,文章清新优美,意境深远。笔者在本文中将从沈从文的“小乡城文化”选择入手,浅析城乡二元对立下,乡下人对都市文明的美丽梦幻和城里人的乡村梦幻。  【关键词】《三三》;沈从文;“小乡城文化”;城乡二元对立;梦  《三三》是沈从文的一个短篇小说,作品清新优美而又深富内蕴。长期以来它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以致多种沈从文文集均未收录。但实际上,《三三》是
期刊
【摘 要】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可谓是武林之栋梁,金庸先生在武侠界的地位也是不可撼动。历来武侠小说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大侠。侠义精神体现在小说的方方面面。而金庸笔下的众多女主人公,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选择射雕三部曲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入手,分析她们的共性与个性,探究女性形象的作用。  【关键词】金庸武侠;女性形象;共性;个性;爱情主题  一、金庸武侠小说中女性
期刊
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词两首》的其中一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这首词时,我按照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文的教学流程展开教学。临近下课时,作为拓展,我补充了苏轼的一首《浣溪沙》:“西塞山前白鹭飞,杨花洲外片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