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都在积极地转变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只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这门学科来说,教师也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注重尊重和激励学生,并引导学生反思消化知识,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创建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构建 有效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很多教师在教学方面上获得了成功,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来说,教师也必须要努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创建高效课堂。
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体地位,课堂实效效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知、情、意和个性和谐交融,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1.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想象
对于思想品德教育,如果单靠教师的灌输,是难以达到学习目标的。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讲课前先不让学生打开书本,教师只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让学生根据课题的意思想象出学习的内容,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学习“人生难免有挫折”时让学生想一想:“你遇到过挫折吗?你感受最深的挫折是什么?你认为产生挫折的因素有哪些?”这样用特殊而典型的生活案例,通过设问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答疑解惑、学习知识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出“人格权”等知识,也让学生从情感上感受到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多说多辩
论辩可以激起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愿望,能开拓思路、活跃气氛。实际上,学生辩论发言的过程,也就是思考、运用、巩固、拓宽教材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及时组织辩论。如在学习“人生当自强”时,可联系当前社会上的名人及英雄人物自强不息的案例进行辩论,也可根据学生的实情,提出“当父母外出打工,我们应当怎样自强?”“在学习中,我们应当怎样自强?”又如可以辩论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玩电脑游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和如何正确上网?”通过展开激烈的辩论,学生心中对于沉迷于电脑危害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最后出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要命的网吧”片段,加深学生对沉迷于游戏危害性的认识。
二、发挥多媒体教学作用,开展情感教育
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当今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把知识制作成各种丰富多彩的课件,也可以开展微课,还能播放相关的视频等,这样就能更加直观形象地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使其有种身临其境之感,体会道德品质的作用,进而将这种力量内化于心,表现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之中,奉献于社会。比如在教学“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感动中国》的视频,在榜样的引领下获得力量;可以为学生播放《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歌曲,使其明确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还可以为他们讲述爱迪生发明电灯的经历,让他们学会正确的面对非议,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尊重和激励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把激励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热爱与尊重的行为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如在课堂提问时,对学生的回答,我最常用的评语就是“很好”“有创意” “你很棒” “你能行”等,很少对学生全盘否定;这种做法包含着一种期待的色彩,能使学生不断自我肯定,不断进步。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运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设置成不同的情景,使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被关注和积极的思考状态之中。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看图解意、图表分析、小品表演等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让学生在听、看、思、说、演多种器官的并用中学懂、记牢。
四、引导学生反思,充分消化和吸收知识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在学习中要不断思考、反省,在反思中总结和提高,反思意为自我反省,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究行为,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通过反思将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内化、升华,在反思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教学“学会与父母沟通”时,教师可以从分析与父母产生冲突的原因入手,让学生反思与父母产生冲突的原因,只有让学生深刻理解与父母产生冲突的根源,才能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通过反思,学生明白了产生冲突的根源是缘于爱,因为父母爱的方式子女不认同才会产生冲突,要想解决冲突,最根本的方法是相互理解,特别是作为子女要学会换位思考,体谅父母的不易。经过反思,学生就将知识消化、吸收了,从内心深处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并在行动中体现出来。
五、结语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和运用更为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注重教学的开放性,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这样才能真正创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伟菊,构建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分析[J]新校园(中旬),2017(02):52-53.
[2]李树英,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创建[J]未来英才,2016(05):120.
[3]张明,浅谈优化和改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02):40-41.
[4]劉忠鑫,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J]中国教师,2015(10):82-83.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构建 有效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很多教师在教学方面上获得了成功,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来说,教师也必须要努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创建高效课堂。
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体地位,课堂实效效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知、情、意和个性和谐交融,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1.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想象
对于思想品德教育,如果单靠教师的灌输,是难以达到学习目标的。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讲课前先不让学生打开书本,教师只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让学生根据课题的意思想象出学习的内容,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学习“人生难免有挫折”时让学生想一想:“你遇到过挫折吗?你感受最深的挫折是什么?你认为产生挫折的因素有哪些?”这样用特殊而典型的生活案例,通过设问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答疑解惑、学习知识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出“人格权”等知识,也让学生从情感上感受到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多说多辩
论辩可以激起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愿望,能开拓思路、活跃气氛。实际上,学生辩论发言的过程,也就是思考、运用、巩固、拓宽教材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及时组织辩论。如在学习“人生当自强”时,可联系当前社会上的名人及英雄人物自强不息的案例进行辩论,也可根据学生的实情,提出“当父母外出打工,我们应当怎样自强?”“在学习中,我们应当怎样自强?”又如可以辩论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玩电脑游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和如何正确上网?”通过展开激烈的辩论,学生心中对于沉迷于电脑危害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最后出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要命的网吧”片段,加深学生对沉迷于游戏危害性的认识。
二、发挥多媒体教学作用,开展情感教育
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当今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把知识制作成各种丰富多彩的课件,也可以开展微课,还能播放相关的视频等,这样就能更加直观形象地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使其有种身临其境之感,体会道德品质的作用,进而将这种力量内化于心,表现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之中,奉献于社会。比如在教学“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感动中国》的视频,在榜样的引领下获得力量;可以为学生播放《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歌曲,使其明确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还可以为他们讲述爱迪生发明电灯的经历,让他们学会正确的面对非议,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尊重和激励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把激励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热爱与尊重的行为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如在课堂提问时,对学生的回答,我最常用的评语就是“很好”“有创意” “你很棒” “你能行”等,很少对学生全盘否定;这种做法包含着一种期待的色彩,能使学生不断自我肯定,不断进步。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运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设置成不同的情景,使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被关注和积极的思考状态之中。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看图解意、图表分析、小品表演等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让学生在听、看、思、说、演多种器官的并用中学懂、记牢。
四、引导学生反思,充分消化和吸收知识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在学习中要不断思考、反省,在反思中总结和提高,反思意为自我反省,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究行为,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通过反思将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内化、升华,在反思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教学“学会与父母沟通”时,教师可以从分析与父母产生冲突的原因入手,让学生反思与父母产生冲突的原因,只有让学生深刻理解与父母产生冲突的根源,才能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通过反思,学生明白了产生冲突的根源是缘于爱,因为父母爱的方式子女不认同才会产生冲突,要想解决冲突,最根本的方法是相互理解,特别是作为子女要学会换位思考,体谅父母的不易。经过反思,学生就将知识消化、吸收了,从内心深处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并在行动中体现出来。
五、结语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和运用更为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注重教学的开放性,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这样才能真正创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伟菊,构建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分析[J]新校园(中旬),2017(02):52-53.
[2]李树英,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创建[J]未来英才,2016(05):120.
[3]张明,浅谈优化和改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02):40-41.
[4]劉忠鑫,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J]中国教师,2015(10):82-83.